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36例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于建农 祝智军 +1 位作者 李大伟 吴煜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6期412-413,共2页
目的 总结 36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经验。方法 手术中采取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钻孔直接撬拨复位并经此孔行椎体内植骨 ,以提高复位效果及骨愈合质量。结果  36例病人得到随访。X线及CT复查示骨折椎体复... 目的 总结 36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经验。方法 手术中采取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钻孔直接撬拨复位并经此孔行椎体内植骨 ,以提高复位效果及骨愈合质量。结果  36例病人得到随访。X线及CT复查示骨折椎体复原率达到 95 %以上 ,椎管内有效矢经、横经达到正常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10~ 12周。结论 该方法在于具有伤椎整复后更充实与饱满 ;植骨后更符合骨愈合生理要求 ;神经通道减压更彻底、功能恢复更显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蔚 徐建广 +3 位作者 孔维清 赵必增 傅一山 张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5.5岁;骨折部位:T11 3例,T12 11例,L1 14例,L2 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3例,D级7例,E级1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20枚椎弓根螺钉中,0级螺钉110枚,I级螺钉8枚,Ⅱ级螺钉2枚。螺钉优良率为98.3%,无出现Ⅲ级螺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管内占位、椎体高度比值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mm,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可以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内置物引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植骨
原文传递
携带中(足母)趾胫侧舌状瓣重建甲侧襞的改良部分(足母)甲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足母)指Ⅱ度缺损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产峰 金文虎 +5 位作者 聂开瑜 祁建平 吴必华 李书俊 魏在荣 王达利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携带(足母)趾胫侧舌状瓣重建甲侧襞的改良部分(足母)甲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Ⅱ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我们根据拇指Ⅱ度缺损的特点,采用同侧携带(足母)趾胫侧舌状瓣重建甲侧襞的改良部... 目的探讨应用携带(足母)趾胫侧舌状瓣重建甲侧襞的改良部分(足母)甲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Ⅱ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我们根据拇指Ⅱ度缺损的特点,采用同侧携带(足母)趾胫侧舌状瓣重建甲侧襞的改良部分跨甲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Ⅱ度缺损26例,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供瓣区应用第二足趾侧方皮瓣联合植皮修复。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术后再造26例拇指全部存活,其中发生静脉危象1例,动脉危象1例,经及时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顺利存活,(足母)甲皮瓣携带的舌状瓣存活良好。再造拇指的甲侧襞外形满意,两点分辨觉4—7mm。(足母)趾供区无溃疡发生,外观有一定影响,而行走无影响。结论携带(足母)趾胫侧舌状瓣重建甲侧襞的改良部分(足母)甲皮瓣联合髂骨移植是再造拇指Ⅱ度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外科皮瓣 植骨
原文传递
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杜雅坤 张磊 胡长波 姚尧 孟宪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45-49,83,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2013年确诊为ONFH ARCO分期Ⅱ期58例74个股骨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个股骨头为ⅡA期、34个...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2013年确诊为ONFH ARCO分期Ⅱ期58例74个股骨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个股骨头为ⅡA期、34个股骨头为ⅡB期、25个股骨头为ⅡC期;C型臂X线透视引导及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微创有效进行股骨头内病灶清除及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将羟基磷灰石涂层空心钛棒放置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指标包括: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X线影像学观察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10例末次随访时股骨头塌陷行THR,其致病诱因均为激素。本组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显示为骨坏死。术前与术后每个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即此手术方法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且改善功能。术后24月随访X线分期显示,ⅡB期有5例(5个股骨头)病变为ⅡC期,其中4例又进展为Ⅲ期并且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24个月原ⅡC期有6例(6个股骨头)病变恶化发生股骨头塌陷,术后30个月实施THA。本组术后总改善率79.72%,改善率最好为ⅡA期93.33%,ⅡB期为次之82.35%,ⅡC期为最低68%,无变化及加重的ONFH病例其诱因均为激素性。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ONFH,具有准确定位、手术微创、病灶清除彻底、重建骨质结构、永久机械支撑特点,除激素性ⅡC期之外的其他Ⅱ期病变在改善疗效和预防关节面塌陷方面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微创 关节镜 植骨 钛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在脊柱侧凸畸形矫正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智钢 李明 侯铁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的应用效果。方法 38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应用MOSS—Miami系统矫正固定后,将棘突根部及部分椎板去皮质原位植骨加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植骨。结果 随访3~12个月,术后... 目的 探讨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的应用效果。方法 38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应用MOSS—Miami系统矫正固定后,将棘突根部及部分椎板去皮质原位植骨加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植骨。结果 随访3~12个月,术后冠状面侧位Cobb角为10°~50°,平均为22.6°,平均矫正率为70.5%,术后矢状面胸腰段后凸为16°~33°,平均26°,旋转畸形平均矫正Ⅰ度。X线片示脊柱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脊柱畸形矫正术诸多的植骨融合方法中,棘突根部椎板去皮质原位植骨加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混合应用是一种实用、简易、可靠的植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体骨 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 植骨 脊柱侧凸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志祥 尚平 +1 位作者 才中民 项旭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25-26,3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探讨论决定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8-32个月,骨折愈合,假体固定可靠。结论骨质疏松、...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探讨论决定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8-32个月,骨折愈合,假体固定可靠。结论骨质疏松、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异常、假体型号选择不当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时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Vancouver假体柄周围骨折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术中应常规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植骨
下载PDF
骨缺损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峰 梁庆威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0期4032-4035,共4页
骨缺损的治疗对于骨科医师来说一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目前多种技术已在临床上成功用于骨缺损。自体骨移植仍然是治疗<5 cm骨缺损的常用方法,Masquelet技术和牵拉成骨技术适用于较大范围骨缺损的治疗,而大范围骨缺损可考虑采用血管化... 骨缺损的治疗对于骨科医师来说一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目前多种技术已在临床上成功用于骨缺损。自体骨移植仍然是治疗<5 cm骨缺损的常用方法,Masquelet技术和牵拉成骨技术适用于较大范围骨缺损的治疗,而大范围骨缺损可考虑采用血管化腓骨移植治疗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肢体缩短也适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但各种方法的并发症均普遍存在。作为临床医师,准确的判断和手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将各种并发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移植 牵拉成骨 Masquelet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结核78例
8
作者 罗汉文 李逸群 +1 位作者 陈志维 关宏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患者术前应用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痨2周,内服中药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患者术前应用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痨2周,内服中药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和口服中药治疗12~18个月。结果:3例胸椎、1例腰椎多椎体结核患者出现术后局部并发感染,经再次清创等处理后治愈;74例愈合良好。随访1.5~4.0年,植骨块5~7个月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结论: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手术 植骨 内固定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华东 侯树勋 +2 位作者 史亚民 李利 郑晓勇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9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技术,观察疗效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下腰椎不稳的71例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自体松质骨...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技术,观察疗效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下腰椎不稳的71例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自体松质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观察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7.3个月(23~82个月),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消失,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分别为(83.52±2.4)%和(72.66±4.1)%。术后6~9个月移植骨间隙轮廓不清,CT示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11例(15.5%)患者融合不良,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根固定符合腰椎的自然生物力学特征,即椎体的压力支撑原则以及后结构的张力带原则,是腰椎稳定性重建的理想植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骨移植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附50例报告) 被引量:61
10
作者 姚树源 尚天裕 +4 位作者 于建华 朱式仪 马宝通 张建国 顾云五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4-329,T001,共7页
本文报告了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病骨刮除及同侧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综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根据Marcus分期方法,本组51个髋中,Ⅱ期7个髋,Ⅲ期6个髋、Ⅳ期32个髋,Ⅴ期6个髋,26个... 本文报告了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病骨刮除及同侧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综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根据Marcus分期方法,本组51个髋中,Ⅱ期7个髋,Ⅲ期6个髋、Ⅳ期32个髋,Ⅴ期6个髋,26个髋随访三年以上(平均52.5个月)。临床评价采用改良的Jacobs方法,术前平均为50分,术后为86.7分(t=2.5356,p<0.05),临床优良率为88.5%。术后X线评价显示无1例出现股骨头的进一步塌陷,所有已塌陷的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修复再塑光园现象,X线修复率为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骨瓣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原文传递
大量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翻修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强 杨静 +3 位作者 沈彬 周宗科 康鹏德 裴福兴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翻修大面积髋臼骨缺损的技术要点,并随访其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随访2004年9月-2009年8月之间连续收治的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非骨水泥多孔髋臼杯翻修髋臼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翻修大面积髋臼骨缺损的技术要点,并随访其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随访2004年9月-2009年8月之间连续收治的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非骨水泥多孔髋臼杯翻修髋臼骨缺损面积大于整个髋臼关节面50%的27例(27髋)患者。按AAOS分类标准均为AAOSⅢ型骨缺损。按Paprosky分类标准,PaproskyⅡ型19例(19髋),PaproskyⅢ型8例(8髋)。髋臼假体与宿主自体骨接触面积均小于50%;其中有19例患者的髋臼杯全完与异体骨接触。评价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肢体长度。在X线片上评价髋关节旋转中心、髋臼侧透亮线、以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判断髋臼有无松动和移位。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结果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1.4)年(4~9年)。术前Harris评分为(14.9±4.4)分(6-34分),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85.6±8.1)分(67~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t=22.181,P〈0.01)。术前肢体短缩(14.7±5.1)mm(6~24mm),术后肢体短缩(0.2±3.4)mm(-9~1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在Renawat三角内。所有病例术后1~1.5年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假体松动或失败。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为0.95~1.0)。结论髋臼AAOSⅢ型、PaproskyⅡ型甚至部分Ⅲ骨缺损,只要髋臼顶及前、后柱3个方向均存在大部分的骨皮质及一定的支撑作用,即便骨缺损面积大于髋臼关节面的50%,仍可采用同种异体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重建术进行修复,并可取的满意的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翻修 骨缺损 打压植骨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骨支撑体修复脊柱结核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方德健 李思贝 +4 位作者 陈豪逸 许祖远 钟鑫 潘建超 张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3期3269-327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支撑体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脊柱结核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57例,均采用同种异体骨支撑体联合自体骨植骨.术后定期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支撑体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脊柱结核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57例,均采用同种异体骨支撑体联合自体骨植骨.术后定期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X线影像、Cobb角及VAS评分,观察植骨块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植骨块融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7±2.4)个月.根据Bridwell骨融合标准,Ⅰ级45例(占78.9%),Ⅱ级10例(占17.5%),Ⅲ级2例(占3.6%),总体优良率(Ⅰ级和Ⅱ级融合)达96.4%.同种异体骨支撑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未出现明显下沉、移位及溶解,内固定未见松动或断裂情况.术前合并截瘫的患者共8例,根据Frankel分级,B级3例,其中1例术后恢复至D级,1例术后恢复至E级,1例术后未有恢复;C级1例,术后恢复至D级;D级4例,全部术后恢复至E级.57例患者ESR术后2周为(29.00±18.07)mm/1h,末次随访为(7.46±5.12)mm/1h,分别与术前(49.70±20.44)mm/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术后2周为(9.45±8.58)mg/L,末次随访为(3.44±2.44)mg/L,分别与术前(34.17±17.99)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后2周为(9.85±4.47)°,末次随访为(10.15±4.86)°,分别与术前(17.80±7.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2周为(1.51±0.91)分,末次随访为(0.58±0.59)分,分别与术前(6.49±1.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撑体联合自体骨植骨内固定能最大限度地修复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骨缺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支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骨缺损 同种异体骨 支撑体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关节软骨下骨移植后对关节软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黄东辉 吕刚 李建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骨移植后,局部成骨活动的发生与演变、关节软骨的活性变化及术后关节面塌陷、关节软骨退变等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在家兔胫骨上端内侧,模拟临床骨肿瘤刮除,建立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新...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骨移植后,局部成骨活动的发生与演变、关节软骨的活性变化及术后关节面塌陷、关节软骨退变等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在家兔胫骨上端内侧,模拟临床骨肿瘤刮除,建立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新鲜自体骨与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后,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放射自显影方法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模型建立2周后,软骨下骨完全坏死,出现吸收腔;4周时吸收腔内出现新的毛细血管,新骨开始沉积;到12周时,坏死软骨下骨中毛细血管完全恢复,有825%的死骨被新骨替代。结论:(1)关节软骨下骨移植时,大量刮除软骨下骨,会增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率。(2)在关节软骨下骨移植时,如果大量刮除软骨下骨,将引起软骨下骨的缺血坏死,坏死的软骨下骨将逐渐被新生骨爬行替代。(3)用新鲜自体骨与异体脱钙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相比较,均经历了被吸收、血管长入、新骨形成取代移植骨的过程,愈合及修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下 骨缺损 骨移植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