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重建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洋 张萱 +5 位作者 代英 舒畅 瞿平 刘友学 杨莉 李廷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研究经不同处理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记忆功能重建的作用,探讨rMSCs移植优化方案与MSCs的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扩增rMSCs,Rice法构建新生Wistar大鼠HIBD模型,... 目的研究经不同处理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记忆功能重建的作用,探讨rMSCs移植优化方案与MSCs的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扩增rMSCs,Rice法构建新生Wistar大鼠HIBD模型,造模后5d经侧脑室植入不同处理条件的rMSCs(1~2×10^3/只),将HIBD新生鼠分为3组:①PBS对照组,②rMSCs组,③视黄酸(retinoicacid,RA)预诱导组。移植后14、42d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植入的rMSCs的存活、迁移、分化及表达神经细胞标志蛋白的情况,鼠龄7周做穿梭箱实验检测各组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移植后14d,采用神经营养素与受体基因芯片检测各组损伤侧脑组织差异基因表达,用Real—time PCR对差异显著的部分基因进行验证。结果(1)在rMSCs移植后14、42d,RA预诱导组分别检测到少量植入细胞表达神经元中间丝蛋白重链(NF—H)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穿梭箱实验结果显示rMSCs组(74.60±29.21)次与PBS对照组(94.10±38.18)次比较学习记忆功能有较好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A预诱导组(47.90±21.13)次与PBS对照组和rMSCs组比较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恢复(P〈0.05);(3)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BS对照组IL-6(高达11.4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Fa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明显上调;与PBS对照组比较,rMSCs组三种因子的表达同时降到较低水平,而RA预诱导组的IL-6和Fas下调后水平均高于rMSCs组,BDNF仍保持在PBS对照组水平。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6和Fas变化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而RA预诱导组BDNF水平有明显下调,但下调后水平仍略高于rMSCs组。结论在促进HIBD新生鼠学习记忆功能重建中,rMSCs植入有一定作用,RA预诱导的rMSCs植入有明显作用,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缺血 细胞移植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杰 单清 +4 位作者 马萍 姜严明 陈鹏 钱焕文 裴雪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不诱导的条件下视网膜下移植后的定位。方法 体外培养雄性大鼠 MSCs,直接作为细胞供体视网膜下移植于成年雌性大鼠视网膜下 ,4周后将动物处死 ,取眼球做石蜡切片 ,用 ... 目的 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不诱导的条件下视网膜下移植后的定位。方法 体外培养雄性大鼠 MSCs,直接作为细胞供体视网膜下移植于成年雌性大鼠视网膜下 ,4周后将动物处死 ,取眼球做石蜡切片 ,用 Y染色体鉴定 ;为做进一步验证 ,将 MSCs用重组腺相关病毒 AAV- gfp感染后移植 ,分别于 4、8周取动物眼球作冰冻切片 ,于荧光显微镜下做绿色荧光蛋白 (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表达观察。结果 培养的 MSCs集落生长迅速 ,均一性好 ;Y染色体原位杂交鉴定表明来源于 MSCs的阳性细胞融合入了原来的视网膜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分布于视锥、视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 GFP标记的阳性细胞存在 ,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 ,细胞形态与结构同周围的视网膜相似 ;2种标记方法检测到的视网膜结构完整 ,未见到玫瑰花结样结构。结论 MSCs可在视网膜下移植后 4周与原视网膜结构相融合 ,2种方法检测到的阳性细胞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 Y染色体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移植
下载PDF
静脉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贞贞 邓宇斌 +1 位作者 王晔 叶美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进入大鼠局灶性缺血脑内的短期存活情况及其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rdU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经尾静脉注射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分别在脑缺血术后1d、7d、14d和28d通过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进入大鼠局灶性缺血脑内的短期存活情况及其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rdU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经尾静脉注射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分别在脑缺血术后1d、7d、14d和28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到脑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状态和脑内缺血区与非缺血区神经细胞死亡情况,用RT-PCR方法观察到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在14d和28d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静脉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移植的1d主要分布在损伤侧大脑中动脉周围组织间质中,在第3d沿着损伤侧的下丘脑迁移至海马的CA1(cornuammonis1,CA1)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的死亡细胞在14d和28d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静脉注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能迁移到损伤区并能够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抗凋亡、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改善微环境、动员神经干细胞并迁移至缺血区可能是静脉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脑缺血 细胞移植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模型构建及细胞移植途径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芳 陈少红 +2 位作者 范新娟 唐芳 赵国强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优化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构建方法,探讨细胞移植的最佳途径。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D-gal)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病理形态学和多项血生化指标综合评估肝功能损伤的状态,确定模型构建的最优方案。以此为... 目的优化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构建方法,探讨细胞移植的最佳途径。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D-gal)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病理形态学和多项血生化指标综合评估肝功能损伤的状态,确定模型构建的最优方案。以此为基础,通过脾内和腹股沟静脉两种途径植入雄性SD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植入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并对两种不同的植入途径综合评估。结果(1)不同剂量的D-gal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1.4g/kg剂量较好地模拟了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且稳定性较好。(2)移植后7~30天在两组细胞移植组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结论(1)D-gal 1.4g/kg腹腔注射可以很好构建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骨髓间质细胞经腹股沟静脉移植和脾内移植均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至少1个月。经腹股沟静脉进行移植是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一种较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肝衰竭 细胞移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四氯化碳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一贯煎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平键 陈红云 +3 位作者 周扬 成扬 陈高峰 徐列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905-3912,共8页
该研究观察BMSCs早期尾静脉移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一贯煎的干预作用。雌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一贯煎组和一贯煎加细胞移植组。造模各组大鼠按3 mL·kg... 该研究观察BMSCs早期尾静脉移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一贯煎的干预作用。雌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一贯煎组和一贯煎加细胞移植组。造模各组大鼠按3 mL·kg^-1每周2次腹腔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共9次;细胞移植组和一贯煎加细胞移植组在首次注射CCl4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入第3代BMSCs 1×10^6个;用药组灌胃一贯煎水煎液。结果可见细胞移植和一贯煎均可降低首次造模48 h的血清ALT和AST。造模4周后,模型组血清ALT,AST,γ-GT活性增高,TBIL含量增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和TG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可见大泡型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脂滴,天狼猩红染色未见明显胶原增生,血清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BMSC细胞移植组大鼠肝功能和组织病理较模型组进一步恶化,肝组织可见少量胶原增生,肝组织SOD活性更低,MDA和TG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经一贯煎干预后,各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有所改善。SRY原位杂交检测显示,BMSC移植后在心、肝、脾、肺、肾均可检测到SRY阳性表达,但以肝脏最多,经一贯煎干预后,SRY阳性细胞在肝脏表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高表达Wnt和β-catenin,CCl4造模后表达明显减少,细胞移植后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一贯煎组干预后则表达增高。该研究表明早期尾静脉BMSCs移植可加重大鼠CCl4肝损伤,促进肝纤维化形成,一贯煎可改善BMSCs移植加重的CCl4肝损伤,其机制与减少BMSCs归巢肝脏,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一贯煎 肝损伤 四氯化碳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法舒地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詹吉恒 肖方骏 +2 位作者 罗丹 侯宇 林定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FA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育液对脊髓损伤(SCI)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FAS组,以改良Allen′s法建立SCI模型。造模成功后BMSCs组予尾静脉注...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FA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育液对脊髓损伤(SCI)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FAS组,以改良Allen′s法建立SCI模型。造模成功后BMSCs组予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BMSCs+FAS组注射FAS与BMSCs共育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周取伤区局部脊髓组织,测定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氧自由基水平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BBB评分显示,BMSCs+FAS组大鼠下肢活动情况优于其余3组(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大鼠造模后脊髓组织中氧自由基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与BMSCs+FAS组大鼠经治疗后氧自由基、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 <0.05),抗氧化物酶活性得到提高(P <0.05),且BMSCs+FAS组改善幅度优于BMSCs组(P <0.05)。结论 FAS与BMSCs共育液能降低SCI大鼠脊髓局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发挥对SCI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雷杨 陈鑫 +2 位作者 徐顺霖 庄瑜 朱长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的心肌与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量效关系。方法结扎F344大鼠的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模型建立1周后将3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将经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的心肌与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量效关系。方法结扎F344大鼠的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模型建立1周后将3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将经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为1×103个(组1)、1×105个(组2)、1×107个(组3)注入心肌缺血区;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无血清IMDM。于模型建立前、细胞移植前和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射血分数(EF)。细胞移植后4周行BrdU、闰盘连接蛋白(Connexin43)、肌球蛋白重链β(MHC)、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α-SMA着色的功能小血管数量。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组1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4±0.16vs.0.36±0.15,P>0.05),组2EF较组1明显增高(0.54±0.20vs.0.34±0.16,P=0.004),组3EF较组2明显增高(0.71±0.24vs.0.54±0.20,P=0.018)。细胞移植后4周,组2BrdU和MHC双阳性的细胞个数明显多于组1(323.20±91.62个/高倍视野vs.51.75±27.58个/高倍视野,P=0.049),组3的细胞个数明显多于组2(409.75±106.65个/高倍视野vs.323.20±91.62个/高倍视野,P<0.001),对照组为0±0个/高倍视野。组1、组2和组3大部分移植细胞MHC、Connexin43染色呈阳性,心肌缺血区内可见大量α-SMA抗体,部分形态不规则。对照组和组1梗死区域有新生血管形成,组2较组1增多(28.38±12.79个/高倍视野vs.22.75±9.07个/高倍视野,P=0.015),组3较组2增多(35.63±13.27个/高倍视野vs.28.38±12.79个/高倍视野,P=0.002)。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缺血心脏的功能,且心肌细胞新生和心功能改善的程度均呈现移植细胞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细胞剂量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豚鼠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呼和塔娜 郭丽 +4 位作者 凌翎 卢日峰 王建辉 尹飞 范洪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悬液 ,以 2× 10 6/ml(A组 )和 2× 10 7/ml(B组 )两种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的受体鼠创面 ,观察创面愈合速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悬液 ,以 2× 10 6/ml(A组 )和 2× 10 7/ml(B组 )两种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的受体鼠创面 ,观察创面愈合速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因子Ⅷ的表达。细胞移植后的第 15、3 0、5 0天 ,通过PCR方法检测创面皮肤组织中移植供体鼠的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果A、B组治疗侧的创面愈合速度均快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因子Ⅷ检测示第 15、3 0天时 ,A、B两组的微血管密度均多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PCR检测结果表明 ,第 15、3 0、5 0天时在部分受体鼠恢复的创面上有供体鼠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论骨髓MSCs对皮肤深Ⅱ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烧伤 细胞移植 治疗 豚鼠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雷香丽 佟明华 +2 位作者 张建 王亚萍 孔祥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途径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慢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移植后细胞在肝脏组织内的存活、分布情况。方法全骨髓差... 目的探索不同途径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慢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移植后细胞在肝脏组织内的存活、分布情况。方法全骨髓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利用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P3代BMSCs,建立四氯化碳慢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不同途径移植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维持四氯化碳肝损伤,1月后处死大鼠,行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谷丙转氨酶(alan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检测,观察肝脏局部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胶原纤维染色和荧光分布情况。结果不同途径BMSCs移植对大鼠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纤维化肝脏功能无明显改善,移植后GFP标记的BM-SCs均可向损伤肝脏迁移或停留,不同途径移植的BMSCs在肝脏内分布不同。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作用,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四氯化碳 肝硬化 移植途径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晏娟娟 高传玉 +3 位作者 高永举 戴国友 肖文涛 刘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不同数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科研 王辉山 +3 位作者 侯明晓 柳克祥 孙江滨 韩宏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数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目的探讨不同数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经颈外静脉注入1×106MSCs;B组: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经颈外静脉注入5×105MSCs;MCT组:大鼠腹腔注射MCT60 mg/kg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和等量PBS。MSCs移植4周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心室比,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VS)];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组织ET-1基因表达和血清ET-1的含量。结果 MSCs移植4周后,A组RVSP和RV/(LV+VS)与MCT组比较明显降低[(35.8±4.2)mm Hg vs.(47.2±10.1)mm Hg,P<0.01;(0.357±0.032)vs.(0.452±0.056),P<0.01];而B组与M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较MCT组明显变薄[(19.7%±3.0%)vs.(26.8%±3.6%),P<0.01];而B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ase-PCR)检测结果显示,MCT组肺组织ET-1 mRNA表达最强,A组肺组织ET-1 mRNA与MCT组比较明显减弱,B组表达与MCT组接近。A组血清ET-1含量与MCT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 MSCs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具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肺组织ET-1的mRNA表达及血清ET-1浓度。采用1×106MSCs移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莹 龚卫琴 +3 位作者 张珊红 侯志峰 王跃民 李源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尾静脉和心外膜直视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MSCs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和标记,在梗死后2周,A组经尾静脉植入MSCs,B组... 目的对比研究经尾静脉和心外膜直视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MSCs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和标记,在梗死后2周,A组经尾静脉植入MSCs,B组心外膜直视注射MSCs,C组尾静脉注入等量DMEM培养液为对照。4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移植组心肌组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标记细胞α-Actin肌动蛋白检测阳性。与对照組相比,A和B组左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A和B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分别为(45±2)%,(40±4)%和(41±3)%,P<0.05]。结论MSCs经静脉移植和心外膜植入都能够归巢至心肌梗死区,对梗死大鼠的心脏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塞 细胞移植 心脏保护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移植磁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瑞平 李健丁 +2 位作者 刘强 双卫兵 解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兔...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兔脊髓损伤模型,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以备移植。将实验白兔随机分为3组:标记组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细胞;未标记组移植未标记细胞;对照组不移植细胞只注射PBS液。结果与结论:两移植组在细胞移植14d后运动功能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1,7,14,21,28,35d,脊髓损伤区域局部组织上出现大量含蓝色铁颗粒的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迁移到脊髓损伤区域,并能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超顺磁性氧化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蛛网膜下腔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多种方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建威 杨新明 安小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075-2080,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增殖能力强、多向分化潜力的成体多能干细胞,且不存在伦理和排斥反应等问题,已在相关实验中证实其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成为最有前途的治疗脊髓损伤的种子细胞。目的:综述多种方法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增殖能力强、多向分化潜力的成体多能干细胞,且不存在伦理和排斥反应等问题,已在相关实验中证实其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成为最有前途的治疗脊髓损伤的种子细胞。目的:综述多种方法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和“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ell 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总计66篇文献纳入研究。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其中联合组织工程支架、相关药物等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未来研究方向;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很大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神经修复 培养 综述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建华 陈嘉榆 陈运贤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而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免疫源性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特点,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良好种子细胞来源。国内、外学者...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而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免疫源性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特点,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良好种子细胞来源。国内、外学者对BMSC治疗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很多的动物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就BMSC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所面临的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心血管疾病 细胞移植 治疗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敬静 李东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41-2145,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 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干细胞中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在适宜的微环境下,BMSCs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等多种细胞,基于此种特性使之成为原位肝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 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干细胞中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在适宜的微环境下,BMSCs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等多种细胞,基于此种特性使之成为原位肝移植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新型种子细胞.本文就BMSCs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急性肝衰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移植 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洁 王建安 +5 位作者 胡新央 骆荣华 谢小洁 李佳慧 何爱娜 孙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分别将...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分别将大鼠MSCs和乳鼠MSCs分点注射到异体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大鼠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学资料。结果: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短于、室壁厚于对照组,重量指数和心室腔都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病理表现细胞移植组心梗区心肌数目多于、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形成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心梗区可见Brdu阳性细胞。但大鼠MSCs移植组和乳鼠MSCs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心梗区定植,减少胶原形成,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从而延缓心梗后心室重构,提高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成年鼠干细胞移植与乳鼠干细胞移植具有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心室重建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到心肌梗死大鼠体内后的分布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3 位作者 张浩 胡盛寿 张晓玲 魏英杰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心肌梗死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心肌梗死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通过心脏超声复查移植后3周、6周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MSCs经静脉注射后各脏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细胞在早期主要分布在正常心肌组织内,1周后主要分布在梗死及交界区内,正常心肌组织内很少见细胞存留。细胞移植后3周、6周实验组左心室没有进一步扩大,心功能没有进一步恶化。结论静脉注射移植MSCs后细胞可以分布到重要组织器官内,并不影响其组织结构;移植细胞有向梗死心肌组织内迁移的趋势,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而导致的心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信群 王泉兰 +3 位作者 应国秋 曾俊义 文通 魏云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1-4,2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修复效果,为进一步提高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2只大鼠参照Olivette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共16只进入实验终点,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8)梗...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修复效果,为进一步提高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2只大鼠参照Olivette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共16只进入实验终点,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8)梗死区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组,n=8)梗死区注射BMSCs。术后喂养4周,行心脏彩超,取心脏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的分布、分化及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标记CM-Dil和cTn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阳性的心肌样细胞在梗死区分布。与C组相比,M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s)、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有明显改善(P<0.05),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SCs可在心肌梗死的大鼠心脏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提高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细胞心肌成形术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Ⅲ)
20
作者 林峰 程玲 +2 位作者 高勇 周建业 商青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背景:作者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目的:探索透明质酸水凝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透明质酸水凝胶... 背景:作者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目的:探索透明质酸水凝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皿中进行体外三维培养。结扎雌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行超声检测,将符合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PBS组(n=12);②透明质酸组(n=12);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15);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组(n=15)。造模1周后将模型鼠行二次开胸,按照分组将PBS、透明质酸水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梗死边缘区及梗死区。移植后1 d、1周、2周,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域及周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胸腺素β4以及c-Kit的蛋白表达水平,移植后2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移植后1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在移植后2周时,透明质酸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无差异,这可能反映了透明质酸水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因子起到缓释作用以至于移植细胞的旁分泌效应得到延长,这种延长的旁分泌效应抵消了2周时透明质酸水凝胶引发的抑制效应;②与PBS组相比,透明质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组的胸腺素β4及c-Ki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移植后2周未检测到移植细胞向心肌细胞或血管分化;④提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心功能 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