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观察 被引量:30
1
作者 曾宪利 裴国献 +5 位作者 金丹 唐光辉 王学明 刘晓霞 曾俊岭 张文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的一段,组织工程骨外被带蒂深筋膜;对照组只填塞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对照。钢板螺钉固定。在4、8、12周时间点分别行放射线检测,墨汁灌注标本,组织学检测及标本大体观察。结果各时间点上,实验组在成骨、血管化程度及材料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填充任何材料的缺损无愈合。各组猕猴术后一般表现无差异;术前、术后表现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实验所建立的猕猴胫骨段性缺损修复模型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猕猴 骨缺损 骨髓基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原文传递
小肠粘膜下层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开刚 曾炳芳 张长青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物理和化学处理的SIS纯度高,孔隙多,胶原纤维未受损;BMSCs在SIS材料上生长、粘附、增殖,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论SIS的细胞相容性良好,不影响BMSCs的形态,对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无抑制作用,可以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小肠粘膜下层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新型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稷杰 裴国献 +3 位作者 全大萍 金丹 魏宽海 黄爱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类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及体外粘附情况,为制备负载多种细胞因子的PLGA类支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抽取新西兰兔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单核细胞,经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扩增。设立空...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类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及体外粘附情况,为制备负载多种细胞因子的PLGA类支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抽取新西兰兔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单核细胞,经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扩增。设立空白BMSCs组和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β-磷酸三钙(β-TCP)为对照组。BMSCs以1×106/mL浓度接种于PLGA和β-TCP上,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与材料的附着情况。以MTT实验、流式细胞仪等手段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BMSCs可较好粘附于PLGA支架上,且该PLGA类支架对细胞增殖、生长周期无明显影响。结论该PLGA类支架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并可进一步作为多种细胞因子载体构建缓释型支架,从而用于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支架 Β-磷酸三钙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相容性
原文传递
成年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群力 裴国献 +3 位作者 曾宪利 金丹 魏宽海 任高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28-730,共3页
目的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IJK1HC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IJK1H,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 目的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IJK1HC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IJK1H,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RQ染色及碱性磷酸酶B?STC染色。结果成年雄性恒河猴IJK1H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A.LA>U汇成单层,传代后/L!U长满瓶底。RQ染色光镜下观察见IJK1H为单核细胞9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猴IJK&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灵长类动物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和成熟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戴宜武 徐如祥 +4 位作者 姜晓丹 邹雨汐 刘智良 杜谋选 蔡颖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4-705,F004,共3页
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和成熟神经细胞的可行性 ,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以犬的BMSCs为实验对象 ,利用bFGF、RA、GDNF等作为增殖或分化诱导因子 ,对各阶段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发现 ,增殖培... 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和成熟神经细胞的可行性 ,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以犬的BMSCs为实验对象 ,利用bFGF、RA、GDNF等作为增殖或分化诱导因子 ,对各阶段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发现 ,增殖培养2 4~ 72h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 ;诱导培养 3天 ,部分细胞开始表达NSE或GFAP ,继续增殖培养仍可见细胞克隆 (干细胞特性 ) ;诱导培养第 10天有成熟神经细胞形成 (成分鉴定证实 )。说明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经过多种因子的“程序性”作用 ,可以向神经干细胞、成熟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提示BMSCs可作为“种子细胞”在神经科学领域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诱导 神经干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 成熟神经细胞
下载PDF
淫羊藿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汪建样 殷嫦嫦 +2 位作者 武翠翠 耿书国 殷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4-699,共6页
该文研究GDF-5联合淫羊藿素(ICT)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并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取P3代细胞分成6组:BMSCs组,ICT组,GDF-5组,GDF-5+ICT组,GDF-5+ICT+SB216763组,GDF-5+ICT+XAV-939组,连续诱... 该文研究GDF-5联合淫羊藿素(ICT)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并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取P3代细胞分成6组:BMSCs组,ICT组,GDF-5组,GDF-5+ICT组,GDF-5+ICT+SB216763组,GDF-5+ICT+XAV-939组,连续诱导培养14 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Alcian Blue染色检测蛋白聚糖变化;RT-PCR检测aggrecan,Col2,Sox9,Dvl1,Gsk3β,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提示,与BMSCs组相比,GDF-5组,GDF-5+ICT组,GDF-5+ICT+SB216763组蛋白聚糖Alcian blue染色均明显较深;成软骨分化标记基因aggrecan,Col2,Sox9 mRNA表达水平及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Gsk3βmRNA表达量逐渐减少。相反,相对于GDF-5+ICT组,添加XAV-939组则表现为成软骨分化及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Dvl1,β-catenin表达下调,Gsk3βmRNA表达增加,Ⅱ型胶原蛋白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5联合淫羊藿素能够诱导大鼠BMSCs成软骨分化,其中ICT起促进作用。ICT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大鼠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长分化因子5 淫羊藿素 分化 WNT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清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焦强 卫小春 +4 位作者 陆向东 杨自权 高刚 李鹏翠 丁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对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有用的种子细胞。方法分别采集3例志愿者骨髓各6mL,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收集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对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有用的种子细胞。方法分别采集3例志愿者骨髓各6mL,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收集单个核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中培养扩增。将第3代细胞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含5%胎牛血清的诱导培养基组,C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诱导培养基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分泌,原位杂交检测Ⅱ型胶原mRNA表达,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活细胞比例在96%以上。贴壁后的细胞形态均一,由梭形向多角形转变。B组细胞在诱导培养7d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原位杂交可检测到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而A、C两组分别为阴性和弱阳性。三组细胞3H-TdR摄入量的大小顺序为C>B>A。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高效、可大量获取人BMSCs的方法,细胞在体外生长稳定;低浓度的胎牛血清和10ng/mL的TGF-β1联合作用既可促进人BMSCs的增殖,又可诱导其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而高浓度胎牛血清仅对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清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Ⅰ型胶原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的细胞机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刚 胡蕴玉 +2 位作者 赵建宁 吴苏稼 周光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经Ⅰ型胶原作用后细胞粘附能力增加、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钙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成年兔B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条件下,以一定初始浓度分别接种盖玻片(实...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经Ⅰ型胶原作用后细胞粘附能力增加、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钙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成年兔B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条件下,以一定初始浓度分别接种盖玻片(实验组包被Ⅰ型胶原,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细胞的粘附情况,分别以免疫荧光技术并参照El-Amin方法观察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结构分布、以Fluo-3作为钙指示剂行细胞内游离Ca^(2+)测定。结果观察细胞接种12 h内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结构分布显示:细胞接种6 h时,实验组Ⅰ型细胞占56%,Ⅱ型细胞占44%;而对照组Ⅰ型细胞则占79%,Ⅱ型细胞为21%。接种12 h时,实验组Ⅰ型细胞占11%,大部分为Ⅱ型细胞;而对照组Ⅰ型细胞只占45%。提示材料经Ⅰ型胶原修饰后,细胞多数表现为圆形,铺展良好,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构建活跃。细胞内游离Ca^(2+)测定显示:在Ⅰ型胶原存在的条件下生长的细胞内荧光明显增强,说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较对照组高。结论兔BMSCs经Ⅰ型胶原作用后,细胞粘附能力增强不仅与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构建活跃有关,还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提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Ⅰ型胶原 细胞骨架 游离CA^2+ 浓度
原文传递
新型β-磷酸三钙的制备与成骨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广鹏 赵莉 +4 位作者 刘波 袁捷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55-759,共5页
目的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能性。方法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β-TCP支架材料,接种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相同条件下培养的单层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扫描... 目的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能性。方法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β-TCP支架材料,接种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相同条件下培养的单层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和噻唑蓝比色法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能力,同时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蛋白含量来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成骨分化能力。将体外培养7 d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材料回植裸鼠皮下,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细胞在材料上增殖良好,MTT结果与对照组无明尼差异,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蛋白含量均高于单层培养的细胞。细胞材料复合物在裸鼠皮下4周已经成骨,并随时间延长骨量增多。单纯材料组在各时间点均未成骨。结论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的多孔β-TCP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支持成骨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有机泡沫浸渍法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能力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悬液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俊芳 方煌 +3 位作者 罗永湘 陈安民 胡卫国 孙成群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64-768,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法制成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32只),1周后分别将DMEM、BMSCs、NGF和BMSCs+NGF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即制成四组(每组8只),移植1、2...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法制成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32只),1周后分别将DMEM、BMSCs、NGF和BMSCs+NGF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即制成四组(每组8只),移植1、2个月后分别采用神经核蛋白(NeuN)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神经丝蛋白(NF)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BBB运动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1、2个月后,部分移植细胞呈NeuN和GFAP阳性,同时实验组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BB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BMSCs+NGF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BMSCs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MSCs和NGF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移植
原文传递
转染BMP-2基因的兔BMSCs种植PLA/PCL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卜丽莎 李建军 +5 位作者 高申 杨绍娟 张文岚 崔亚南 刘建国 徐莘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77-679,共3页
目的 :用腺病毒载体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基因导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 ,种植PLA/PCL (聚乳酸 /聚己内酯 )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 2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检测分析基因转染... 目的 :用腺病毒载体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基因导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 ,种植PLA/PCL (聚乳酸 /聚己内酯 )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 2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检测分析基因转染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PLA/PCL支架上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 :转染后 ,BMSCs表达BMP 2 ,S期细胞比例和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 ,伸展良好。结论 :BMP 2基因转染BMSCs ,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转染后细胞在PLA/PCL支架上生长良好 ,BMP 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洪涛 裴国献 +4 位作者 陈滨 魏宽海 陈炅昊 赵培冉 梁双武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为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培养方法,以满足细胞培养过程中对各类细胞因子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细胞培养过程中动物源性抗原物质的引入。方法采用10%富血小板血浆(PRP)替代动物血清配比高糖DMEM培养... 目的为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培养方法,以满足细胞培养过程中对各类细胞因子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细胞培养过程中动物源性抗原物质的引入。方法采用10%富血小板血浆(PRP)替代动物血清配比高糖DMEM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50μg/mL抗坏血酸、10-8mol/L地塞米松、10-3mol/Lβ-甘油磷酸钠)人BMSCs,快速扩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情况。ALP染色与钙结节染色等方法对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人BMSCs24h开始贴壁,7d左右细胞融合。诱导培养后细胞能较快地扩增;ALP染色与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论以自体PRP替代动物血清体外诱导培养人BMSCs是一种良好的培养方法,所培养的细胞数量及其生物学特性能快速达到临床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Beagle犬Ⅱ°根分叉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福华 陈欣戬 +2 位作者 詹暶 林敏魁 赵欣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12-31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能力。方法在6只一岁半的Beagle犬的下颌牙制备慢性Ⅱ°根分叉病变模型,在GTR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BMSCs(5×105/ml组,5×106/ml组,5×107/ml组)移植治疗,12周...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能力。方法在6只一岁半的Beagle犬的下颌牙制备慢性Ⅱ°根分叉病变模型,在GTR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BMSCs(5×105/ml组,5×106/ml组,5×107/ml组)移植治疗,12周后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并测量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GTR组的新生牙骨质长度和新生牙槽骨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51.5±5.6和27.1±7.7;5×105/ml组为:84.8±8.9和30.6±7.7;5×106/ml组为:91.8±5.2和68.3±11.4;5×107/ml组为:88.8±7.2和78.5±12.7。细胞组的新生牙骨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细胞组间相互比较无差异显著性;5×106/ml组和5×107/ml组的新生牙槽骨量与5×105/m/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前两组间和后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与细胞的接种密度有关,高浓度细胞能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再生 骨髓基质细胞 种子细胞 细胞密度 支架材料
下载PDF
犬骨髓基质细胞和β-磷酸三钙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的成骨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悦 张志愿 +2 位作者 卢建熙 张陈平 邱蔚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观察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s,BMSCs)和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的成骨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构建BMSCs和β-TCP的复合物,大小3mm3左右。实验分为3组:裸鼠体内植入单纯β-TCP,植入未经体外... 目的:观察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s,BMSCs)和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的成骨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构建BMSCs和β-TCP的复合物,大小3mm3左右。实验分为3组:裸鼠体内植入单纯β-TCP,植入未经体外培养的BMSCs和β-TCP复合体,植入体外培养5d的BMSCs和β-TCP复合体。植入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取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灰度测定、组织学观察及成骨图像分析。结果:植入后3个月,BMSCs+β-TCP体外培养组X线片密度最高,DigiDensX线片灰度值3组分别为:0.605>0.555>0.473(P<0.01)。HE染色显示:1个月后,BMSCs+β-TCP体外培养组见新骨和血管形成;3个月后,BMSCs+β-TCP体外培养组新骨形成明显,并有大量血管生成,BMSCs+β-TCP体外未培养组少量成骨,单纯β-TCP组未见明显成骨。成骨图像分析3组成骨密度均数分别为:23.99%、8.36%、1.23%(P<0.05)。结论:BMSCs+β-TCP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4周出现新骨形成,3个月时,骨形成明显并有血管化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Β-磷酸三钙 裸鼠 复合物 成骨性能 体内
下载PDF
Ⅰ型胶原在PLGA-[ASP-PEG]表面修饰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潘海涛 郑启新 +2 位作者 郭晓东 刘勇 宋玉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38-943,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天冬氨酸-聚乙醇(PLGA-[ASP-PEG])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将Ⅰ型胶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同时在材料表面物理涂层胶原溶液...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天冬氨酸-聚乙醇(PLGA-[ASP-PEG])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将Ⅰ型胶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同时在材料表面物理涂层胶原溶液。将改性PLGA-[ASP-PEG]复合兔BMSCs培养,检测BMSCs粘附、增殖性能的变化及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Ⅰ型胶原、核心结合因子al等的表达情况。结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Ⅰ型胶原成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经化学接枝-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PLGA-[ASP-PEG]膜表面的Ⅰ型胶原含量大大提高,明显高于经单纯化学接枝或单纯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膜表面的胶原含量,且远高于二者之和。改性PLGA-[ASP-PEG]表面BMSCs的粘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其成骨标志物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能显著改善PLGA-[ASP-PEG]的细胞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天冬氨酸-聚乙二醇 Ⅰ型胶原 成骨分化 骨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体外转染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召民 董智勇 +1 位作者 邝冠明 李佛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AAV—EGFP)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组织工程寻找一种理想的病毒载体及细胞示踪标记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BMSCs,诱导培养液诱导细胞成骨转化,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表... 目的探讨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AAV—EGFP)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组织工程寻找一种理想的病毒载体及细胞示踪标记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BMSCs,诱导培养液诱导细胞成骨转化,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表面抗原鉴定、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Von Kossa染色,评价细胞成骨情况。在此基础上转染AAV—EGFP,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荧光表达的时间与强度,计算转染效率,确定转染的较佳感染复数(MOI)值,MTT法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观察AAV载体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细胞扩增迅速、形态良好、纯度较高,经诱导后呈现明显的成骨改变。实验确定AAV转染细胞的较佳MOI值为1×10^5,以此值转染AAV—EGFP后细胞荧光持续高效稳定表达(〉8周),并可随细胞有丝分裂传至子代,可以满足示踪标记的需要,AAV转染效率高,对细胞活性影响小。结论AAV长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病毒载体;基于基因转染方法高效稳定表达EGFP,可作为种子细胞良好的示踪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腺相关病毒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原文传递
人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两种体外诱导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钧 惠国桢 +3 位作者 单立冬 孙兵 苗宗宁 陆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使其分化为神经元,比较两种诱导方法。方法采用Percoll-Paque液(1.073g/ml)分离hB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分别加入丁羟茴醚(BHA)+二甲基亚砜(DMSO)和β-巯基乙醇(BME)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 目的通过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使其分化为神经元,比较两种诱导方法。方法采用Percoll-Paque液(1.073g/ml)分离hB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分别加入丁羟茴醚(BHA)+二甲基亚砜(DMSO)和β-巯基乙醇(BME)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hBMSCs在加入两种诱导剂后均有胞体收缩,突起伸出,NSE,NF,GFAP均有不同程度阳性率,但丁羟回醚+二甲基亚酚组的细胞存活率高,神经元阳性率(诱导成功率)高。结论丁羟茴醚+二甲基亚酚是一种较好的体外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元 体外诱导 方法比较 丁羟茴醚 十二甲基亚砜 β—巯基乙醇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向软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小文 闫实 +1 位作者 刘宏胜 杨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 M SC s)在体外能否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利用高密度细胞球培养体系在含转化生长因子-β1(TG F-β1)的培养基中培养B M SC s21d,用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分析培养的B M SC s球中蛋白多糖(软骨细胞分泌的主...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 M SC s)在体外能否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利用高密度细胞球培养体系在含转化生长因子-β1(TG F-β1)的培养基中培养B M SC s21d,用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分析培养的B M SC s球中蛋白多糖(软骨细胞分泌的主要基质成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和R T-P C R方法分析Ⅱ型胶原(软骨细胞特异分泌的主要胶原蛋白)的表达来评估B M SC s是否分化为软骨细胞。结果TG F-β1作用的B M SC s表达了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结论B M SC s在体外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细胞,从而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创伤或骨关节炎所致的软骨缺损所需的合适的自体来源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创伤 关节炎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血管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传秀 赵文志 +5 位作者 何盛为 楚同彬 米立东 张路 杜广宇 孙雪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88-319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与中药合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取新西兰兔32只,建立2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造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BMSCs移植治疗...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与中药合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取新西兰兔32只,建立2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造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BMSCs移植治疗组(C组),BMSCs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组(D组),每组8只。治疗15d,观察各组溃疡创面组织切片染色及进行VEGF mRNA和蛋白检测。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溃疡愈合较好,创面组织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D组溃疡愈合迅速,创面组织中VEGF mRNA和蛋白显著增高(P<0.01)。结论:BMSCs移植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可能机制为其上调了局部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骨髓基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移植
原文传递
持续张应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鹏 江凌勇 +1 位作者 吴玉琼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加力装置研究持续牵张应力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增殖及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采用全血贴壁培养法分离及培养BMSCs。取生长良好的第3~5代细胞接种于Flexercel... 目的通过体外加力装置研究持续牵张应力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增殖及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采用全血贴壁培养法分离及培养BMSCs。取生长良好的第3~5代细胞接种于Flexercell应力加载系统(10%、1 Hz),根据应力作用时间不同分为1、6、12、24 h组和48 h组。观察并分析持续牵张力对于大鼠BMSCs形态、增殖活性以及成骨能力变化的影响。结果 (1)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形态呈现一定规律性,细胞长轴多垂直于受力径向。(2)10%持续张应力作用可抑制BMSCs增殖活性。(3)持续张应力可增高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collagenI,COLⅠ)、核心结合因子Cbfa1(core binding factor a1,又名Runx2)mRNA的表达量,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其中实验组ALP表达量在24 h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COLⅠ表达量在24 h及48 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unx2表达量在6 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在加力起始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48 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持续张力可以促使Runx2蛋白水平增高,且在6 h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缓慢下降,在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持续牵张力作用下BM-SCs细胞形态呈现一定规律性排列,其增殖活性受到抑制,但早期成骨向分化能力却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张应力 细胞增殖 细胞培养 骨向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