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miR-21-5p通过下调PHLPP2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6
1
作者 柯井卫 沈宏春 +2 位作者 刘星 戟美英 唐义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4-540,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来源的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 PCR检测miR-21-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MSC分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来源的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 PCR检测miR-21-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MSC分离出的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5p和同源血小板富亮氨酸复重蛋白磷酸酶2(PH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 2,PHLPP2)的靶向调控关系。向PC-3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μl的BMSC外泌体悬液(Exo组)、转染sh-PHLPP2或antagomiR,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C-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miR-21-5p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高表达。成功分离BMSC培养液上清中的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泌体典型的囊泡状结构,且表达CD9、CD63和CD81等特异性蛋白。Exo组中PC-3细胞的增殖、侵袭[(421.34±22.45)vs(200.09±14.22)个,P<0.05]、迁移能力和N-cadherin、Vimentin和miR-21-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证实PHLPP2是miR-21-5p的靶基因。与对照组相比,Exo组和sh-PHLPP2组PC-3细胞中PHLPP2的表达明显降低(0.66±0.09、0.42±0.05 vs 1.09±0.08,均P<0.0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87.23±12.67)%、(82.45±10.13)%vs(66.46±9.13)%]能力均显著提高(均P<0.01),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miR-21-5p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高表达,BMSC外泌体miR-21-5p通过靶向下调PHLPP2提高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21-5p 同源血小板富亮氨酸复重蛋白磷酸酶2 前列腺癌 PC-3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RUNX2表达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杰 陶叠宏 +5 位作者 任莉 苏传勇 陈志炉 蒋慧芳 王珏 钱令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362,共9页
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骨髓瘤骨病骨损伤发生的病因是肿瘤细胞浸润以及骨髓微环境改变等因素导致的破骨细胞活化和成骨细胞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骨髓瘤骨病骨损伤发生的病因是肿瘤细胞浸润以及骨髓微环境改变等因素导致的破骨细胞活化和成骨细胞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成骨细胞的主要来源,促进BMSC的成骨分化可能是治疗骨髓瘤骨病的可行方法之一。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多酚类植物激素。已有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调节骨质代谢的功能。但白藜芦醇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B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并鉴定了10例MM-BMSC。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水平,以及茜素红染色发现,白藜芦醇具有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可能是白藜芦醇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靶基因。体外细胞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增加SIRT1表达(P<0.001),且用siRNA干扰SIRT1表达后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P<0.05),骨钙素表达减少(P<0.01),茜素红染色矿化结节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白藜芦醇处理后,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P<0.001)和蛋白质(P<0.01)表达水平上升。应用siRNA干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IRT1表达后,细胞RUNX2 mRNA(P<0.01)和蛋白质(P<0.05)表达均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RUNX2表达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白藜芦醇有可能成为骨髓瘤骨病治疗的潜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iR-126-3p靶向CCR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恶性增殖及转移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坤 汪兵 +4 位作者 杨盛荣 罗于杰 李云鹤 冉旭 朱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26-3p靶向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 1,CCR1)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BMSCs,提取外泌体并通过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TSG10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26-3p靶向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 1,CCR1)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BMSCs,提取外泌体并通过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TSG101进行鉴定;外泌体共培养A549细胞不同时长(0、24、48、72 h)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q RT-PCR检测miR-126-3p和CCR1 m RNA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CCR1、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相对表达。结果外泌体呈边缘高亮、中间灰暗的圆形或椭圆形杯状结构,粒径分布范围152 nm左右,有CD63、TSG101蛋白表达;外泌体中miR-126-3p表达高于A549细胞,A549细胞中CCR1 m RNA表达高于外泌体,而在A549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后,A549细胞中miR-126-3p表达升高,CCR1表达降低;A549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0、24、48、72 h,细胞的存活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和CCR1、N-cad和Vimentin蛋白表达及CCR1 m RNA表达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miR-126-3p水平和E-cad蛋白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BMSCs来源的外泌体与A549细胞共培养可提高细胞中miR-126-3p的表达,miR-126-3p通过靶向抑制CCR1表达可降低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外泌体 miR-126-3p 趋化因子受体1(CCR1) 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旭冉 陶诗聪 郭尚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目的·探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和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对骨质疏松症小鼠的影响。方法·培养BMSC并通... 目的·探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和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对骨质疏松症小鼠的影响。方法·培养BMSC并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sEV,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及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鉴定得到的sEV。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及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刺激RAW264.7细胞以诱导形成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鬼笔环肽染色检测sEV对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sEV对破骨细胞标志基因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及c-Jun(Jun proto-oncogene)mRNA表达量的影响。使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使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IL-13刺激RAW264.7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EV对M1及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及TRAP染色观察sEV对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腰椎骨组织的影响。结果·TEM及NTA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sEV具有典型的球状结构,直径为30~150 nm。TRAP染色及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BMSC来源的sEV能够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融合形成破骨细胞。PCR结果表明sEV能够降低CREB、CTSK和c-Jun mRNA的表达量(均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BMSC来源的sEV能够抑制RAW264.7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促进其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sEV干预后模型小鼠腰椎骨小梁数量和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未干预小鼠(均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sEV干预后腰椎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细胞外囊泡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BMSC外泌体调控STAT3/GAP43通路促进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 王志杰 +3 位作者 李波 任立群 王天仪 郭晓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外泌体对初级感觉神经元STAT3/GAP43通路和轴突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提取Wi s t a r大鼠B M S C,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鉴定;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BM SC外泌...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外泌体对初级感觉神经元STAT3/GAP43通路和轴突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提取Wi s t a r大鼠B M S C,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鉴定;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BM SC外泌体并鉴定。使用提取的BM SC外泌体处理原代培养初级感觉神经元(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初级感觉神经元STAT3和G AP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所提取的细胞同时表达CD29和CD90,证实为BMSC;Western Blotting显示所提取的外泌体表达HSP70和Alix。相比于对照组,BMSC外泌体组神经元轴突的长度明显增加,S T A T3与G A P43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B M S C外泌体可通过调控STAT3/GAP43通路促进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外泌体 脊髓损伤 轴突 STAT3 GAP43
下载PDF
异基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共培养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开鹏 潘兴南 +2 位作者 魏梅娟 张小曼 许正锯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2507-2509,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共培养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异基因成人来源的BMSC与PBMC在体外分别按1:10混合共培养,采用氚胸腺嘧啶核甙掺入方法检测PHA刺激PBMC增殖的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共培养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异基因成人来源的BMSC与PBMC在体外分别按1:10混合共培养,采用氚胸腺嘧啶核甙掺入方法检测PHA刺激PBMC增殖的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分泌的IL-6、IL-8和PGE2水平。结果 BMSC与PBMC共培养组的PBMC增殖率明显减少(P<0.01),抑制率均超过50%。加入PBMC共培养后,BMSC分泌IL-6、IL-8和PGE2显著增加(P<0.01)。结论 BMSC可以抑制PHA刺激引起的PBMC增殖,PBMC可以促进BMSC分泌免疫活性因子,BMSC可能具有双向的免疫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培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慧文 于树夔 +3 位作者 郝飞 牛含虚 徐群渊 段德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4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检测IGFBP4在P1、P4、P6、P8和P10 BMSCs的表达。取第4代BMSC细胞,分为单纯培养基组和添加IGFBP...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检测IGFBP4在P1、P4、P6、P8和P10 BMSCs的表达。取第4代BMSC细胞,分为单纯培养基组和添加IGFBP4组,用CCK8试剂盒检测单纯培养基组和添加IGFBP 4组吸光度值A450 nm。再将BMSC细胞分为3组:neurocult组、EGF+b FGF组、EGF+b FGF+IGFBP4组,每组连续测定7 d,每天6个平行孔,诱导培养基Neuro Cult培养再分别添加EGF+b FGF和EGF+b FGF+IGFBP4,诱导其向神经祖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estin和Sox-2表达,并观察神经球数量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成功获得原代大鼠BMSCs,可见CD105、CD44和CD90表达,IGFBP4的表达随培养代数而增加,外源IGFBP4能明显抑制BMSCs的增殖(P<0.05)。经诱导BMSCs形成的神经球样结构表达Nestin和Sox-2,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结论 IGFBP4能抑制BMSCs的增殖,促进其向神经祖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分化
下载PDF
复合神经营养因子-3的静电纺丝高分子材料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善强 李永涛 +5 位作者 包鑫 李宇 姚立杰 邓凤春 金海峰 沈雷 《中外医疗》 2018年第4期9-12,19,共5页
目的探讨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高分子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的生物相容性,并研究r BMSC在复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PLGA/-TCP支架材料上的增殖与分化情况。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 目的探讨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高分子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的生物相容性,并研究r BMSC在复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PLGA/-TCP支架材料上的增殖与分化情况。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学研究室于2016年7月购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单独培养的r BMSC为对照组;将r BMSC种植在PLGA/-TCP支架材料上为PT组;以100 ng/m L重组NT-3蛋白刺激的PT组为NT-3/PT组,各组均行成骨诱导实验21 d。利用CCK-8实验于成骨诱导第2、7、14、21天检测各组r BMSC增殖情况;ELISA实验检测各组r BMSC的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1(BMP-1)及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等蛋白含量。结果相对于PT组,NT-3/PT组的细胞增殖OD值在2 d(0.392±0.027)、7 d(0.594±0.024)、14 d(0.978±0.089)、21 d(1.124±0.045)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3/PT组的ALP、BMP-1及Cbfa-1等蛋白含量[(1.525±0.352),(1.678±0.102),(1.104±0.076)pg/m L]均高于PT组[(1.154±0.741),(1.321±0.131),(0.852±0.067)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NT-3的PLGA/-TCP静电纺丝高分子材料有效促进MSC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磷酸三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静电纺丝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营养素-1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恩 牛少辉 +4 位作者 孙利强 刘宗芳 张丽华 简立国 汪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营养素-1(CT-1)的表达,并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其干预,探讨CT-1与心室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Wistar雄性大鼠50只,10只作为假手术组(A组);40只作为心肌梗死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致心肌梗死...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营养素-1(CT-1)的表达,并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其干预,探讨CT-1与心室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Wistar雄性大鼠50只,10只作为假手术组(A组);40只作为心肌梗死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致心肌梗死24h后,分别随机抽取一半数量存活大鼠作为心肌梗死对照组(B组)及BMSC移植干预组(C组)。BMSC移植干预组(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mL BMSC细胞悬液于大鼠体内;A组、B组分别注射无血清培养液DMEM 1mL,6周后采用Real time PCR及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非梗死区CT-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 6周后,B组非梗死区心肌样本中,CT-1mRNA及蛋白表达量、左心质量指数,同A、C组相比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非梗死区心肌中CT-1mRNA及其蛋白含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以上指标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CT-1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心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营养素-1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E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模型中迁移分布的研究
10
作者 庞恒元 李万超 +2 位作者 靳旭亮 郑永日 王建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1期6025-6028,共4页
目的:如何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胶质瘤基因治疗中最好的药物载体?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C6胶质瘤模型脑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内的迁徙与定位。方法: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细... 目的:如何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胶质瘤基因治疗中最好的药物载体?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C6胶质瘤模型脑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内的迁徙与定位。方法: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细胞获取纯化的BMSCs。慢病毒介导EGFP转染BMSCs,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阳性转染率。利用立体定向仪将培养好的C6细胞注入大鼠脑内,建立大鼠脑内胶质瘤模型。将标记EGFP的BMSCs利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模型鼠脑内;移植后第1,7天处死大鼠,用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在肿瘤内的迁移分布。结果: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内胶质瘤模型。以EGFP标记的BMSCs在模型鼠脑内主动迁移分布于肿瘤内部及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C6细胞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11
作者 翟娜 王祺 《河南中医》 2017年第3期555-558,共4页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进展迅速,预后差,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多组织分化能力及免疫抑制功能,且来源广泛、培养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故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进展迅速,预后差,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多组织分化能力及免疫抑制功能,且来源广泛、培养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故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西药诱导BMSC治疗肺纤维化疗效明显高于单独BMSC治疗,中药诱导BMSC治疗肺纤维化较少,且中药副作用相对于西药较少,故以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是一值得探索的方法。BMSC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代替坏死或消亡的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及胶原沉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药物诱导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成软骨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锦梅 程百祥 +3 位作者 马媛媛 刘晓波 张旻 陈永进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0,共7页
目的:研究经典(Wnt/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膜片成软骨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经鉴定后用含有抗坏血酸的培养基构建BMSCs细胞膜片,... 目的:研究经典(Wnt/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膜片成软骨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经鉴定后用含有抗坏血酸的培养基构建BMSCs细胞膜片,并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在常规条件下培养4 d,实验组施以120 KPa静态压力,1 h/d、连续4 d。然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成软骨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兔BMSCs传代后生长状态稳定,呈梭形;成骨成脂分化诱导实验结果阳性;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实验组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p-GSK3βmRNA以及成软骨相关基因Col-Ⅱ、Sox-9、Aggrecan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兔BMSCs膜片在一定的压力刺激下的成软骨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 压力 WNT β-catenin 软骨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