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62
1
作者 金凤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31-5538,共8页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经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临床以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目前膝骨性关节炎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和基础治疗的方法。目的:总结各种膝骨性关...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经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临床以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目前膝骨性关节炎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和基础治疗的方法。目的:总结各种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以"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为中文捡索词,以"osteoarthritis/knee osteoarthritis/pathogenesis,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有关膝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报道和综述。排除重复性研究和不典型报道。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性激素、负荷传导紊乱、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选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治疗方法的临床适应征不完全相同,临床疗效也各有千秋。药物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常用手段,其他如中药、针灸、按摩等也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而肌力训练与机械振动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虽然未广泛应用到临床,但疗效已渐渐得到了肯定,仍需大量的临床摸索和经验的积累。此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还显示采用口服药物的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或肌力训练等综合疗法,其临床疗效往往优于单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 机械振动 关节功能 肌力训练 发病机制 治疗 药物 中医 运动 肌力
下载PDF
基于有限状态机控制的智能假肢踝关节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鹏 柏健 +1 位作者 王欣然 耿艳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49-1554,共6页
背景:目前智能假肢只是考虑了膝关节的作用,假肢踝关节只是作为假肢膝关节的辅助工具,无法根据外部环境和步态的变化实现假肢自然的行走。目的:研制出可靠的智能假肢踝关节,有效改善截肢者的步态。方法:在阻尼可变式踝足假肢的基础上,... 背景:目前智能假肢只是考虑了膝关节的作用,假肢踝关节只是作为假肢膝关节的辅助工具,无法根据外部环境和步态的变化实现假肢自然的行走。目的:研制出可靠的智能假肢踝关节,有效改善截肢者的步态。方法:在阻尼可变式踝足假肢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状态机的控制方法,对踝足步态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在每个步态内制定了相关的控制策略。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有限状态机控制的智能假肢踝关节能够有效的跟随健肢侧运动,能够适应不同的步速,为以后膝踝协调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智能假肢 膝关节 有限状态机 智能控制器 步态 截肢 踝足假肢 踝运动 数字化 智能化 其他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基于新型渐开线球形齿轮的蛇形机器人设计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凤 崔国臣 +1 位作者 张玉峰 王万振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渐开线球形齿轮的蛇形机器人模型。首先介绍了蛇形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3D打印渐开线球形齿轮的啮合特点,对由偏摆单元以及驱动单元组成的偏摆角度及位置实时可控的单骨节进行设计分析,再对5骨节的蛇形机器人... 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渐开线球形齿轮的蛇形机器人模型。首先介绍了蛇形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3D打印渐开线球形齿轮的啮合特点,对由偏摆单元以及驱动单元组成的偏摆角度及位置实时可控的单骨节进行设计分析,再对5骨节的蛇形机器人位置坐标进行分析,最后对单骨节和蛇形机器人的运动进行仿真以及单骨节实物的运动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机器人 渐开线球形齿轮 3D打印 骨节运动
下载PDF
运动干预青少年脊柱侧弯Cobb角的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宁 徐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161-4168,共8页
背景: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目前有许多方法,但针对患者的病症,以功能能力为目标运动疗法报道不多。目的:观察分析运动干预对青少年脊柱侧弯Cobb角恢复的疗效。方法:对1例15岁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做干预前拍摄X射线片,测量Cobb角度,确定弯... 背景: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目前有许多方法,但针对患者的病症,以功能能力为目标运动疗法报道不多。目的:观察分析运动干预对青少年脊柱侧弯Cobb角恢复的疗效。方法:对1例15岁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做干预前拍摄X射线片,测量Cobb角度,确定弯屈的位置,根据弯曲位置确定相关肌肉,设计出功能动作,进行针对练习和运动模式练习。运动干预包括:①左腿跨侧栏练习。②左腿侧够橡皮筋练习(左手拉下高于头的皮筋,在橡皮筋弹性回落时及时用脚踝勾住。要求左侧腰部肌肉要及时收缩)。③舞蹈的扒杆动作练习(左侧):擦地练习、划圈练习、小踢腿练习和蹲练习。④左侧侧压腿练习(拉伸右侧肌肉)。⑤直臂侧下拉皮带(双侧的背阔肌)。⑥俯卧沙袋提拉。⑦左侧单臂悬垂练习。⑧垫上运动:前、后滚翻,肩肘倒立起。⑨腹肌练习(正、侧转)。⑩教了4套韵律体操组合。所有的练习都在音乐控制下完成。共干预约50次,1-1.5h/次,时间为两个半月。再次拍摄X射线片观察Cobb角的改变,观察干预前后患侧神经肌肉功能的进步情况。结果与结论:通过两个半月,约50次(每次1.0-1.5h)训练,使患者的Cobb角34°回到28°,专科医生建议可不用戴支具。说明运动干预对青少年脊柱侧弯Cobb角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运动干预 青少年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 COBB角 运动模式 姿势控制 X射线 康复 支具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技术评价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对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雷程翔 殷继超 +5 位作者 胡兴律 魏帆 许磊 陈玉辉 王墉琦 王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7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临床疗效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64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予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招募本院64例健康职工为健康组。比较足底筋膜炎...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临床疗效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64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予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招募本院64例健康职工为健康组。比较足底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与健康人在三维步态分析参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健康组步态参数比较,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与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健康比较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摆动相时间、单步长、跨步长、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对治疗PF具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VAS评分、步态参数上均有改善。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可以作为足底筋膜炎疗效的评估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 三维步态分析 膝关节运动角度 踝关节运动角度
下载PDF
不同运动步态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赟罡 陈为坚 +4 位作者 李贵涛 孙鸿涛 颜建豪 王雄昌 王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4期612-619,共8页
背景:目前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力学分析,但大多研究局限于静态下,动态下的骨折模型有限元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不同类型骨折在不同运动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方... 背景:目前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力学分析,但大多研究局限于静态下,动态下的骨折模型有限元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不同类型骨折在不同运动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CT扫描获得正常成人胫腓骨及足部的薄层扫描图像;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螺旋形4种类型骨折,并与锁定钢板进行装配生成实验模型,各组模型加载相同的轴向压缩载荷600N。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分别测定各组模型在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三种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步态下,胫骨在骨折各组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锁定钢板在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骨折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中立相<落地相<离地相;在胫骨中段螺旋形骨折中应力分布由小到大为:离地相<中立相<落地相;提示在运动步态中,钢板和胫骨均在离地相受力最大。钢板的应力集中在中间或边缘;而胫骨的应力分布在骨折线以上靠近近端,骨折线以下靠近骨折线。就胫骨整体而言,呈现两端集中,中间分散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三维有限元 胫骨 锁定加压钢板 运动步态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内固定 阈值 网格划分 弹性模量 生物力学 省级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经皮插板内固定对肱骨骨折患者骨愈合情况及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郑泽龙 许喜林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讨论经皮插板内固定对肱骨骨折患者骨愈合情况及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患者,根据收拾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切开内固定手术,研究组实施... 目的讨论经皮插板内固定对肱骨骨折患者骨愈合情况及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患者,根据收拾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切开内固定手术,研究组实施经皮插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运动功能及相关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与3个月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负面情绪、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0.00%,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67%,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30)。结论肱骨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插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插板内固定 肱骨骨折 骨愈合 肩关节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