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肋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刚 曹丽娟 +4 位作者 张力克 任迎春 张萌 周志刚 杨金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手术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我院采用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与非手术方法治疗(2006年1月~2008年12月)多发肋骨骨...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手术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我院采用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与非手术方法治疗(2006年1月~2008年12月)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80例患者术后随访复查胸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其住院时间、疼痛感觉、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肋骨骨折的病人,肋骨接骨板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的联合应用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能尽快恢复胸廓稳定性,及时有效镇痛,缩短ICU重症监护及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AR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连枷胸 接骨板 内固定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自体块状骨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重建前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吉驷 张善勇 +3 位作者 杨驰 张瑛 赵璟阳 虞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目的:比较自体块状骨结合引导骨再生(GBR)技术重建前牙区骨量不足术后种植位点和非种植位点骨量变化的差异。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8月间,术前全景片及CT评估14例患者(73个缺牙位点)前牙区骨量不足,于颏部或下颌支处取自体块状骨结合... 目的:比较自体块状骨结合引导骨再生(GBR)技术重建前牙区骨量不足术后种植位点和非种植位点骨量变化的差异。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8月间,术前全景片及CT评估14例患者(73个缺牙位点)前牙区骨量不足,于颏部或下颌支处取自体块状骨结合GBR技术重建前牙牙槽骨,并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共植入42颗种植体)。术后即刻、3、6、9个月和最长随访时间点(平均13.8个月)行CT检查。利用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重建并测量牙槽嵴顶骨宽度(alveolar crestal bone width,ACBW)、牙槽骨中部骨宽度(alveolar midway bone width,AMBW)和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BH)。测量的所有数据按照种植位点(即种植体植入的位点)和非种植位点(即未植入种植体,后期利用桥体修复的位点)分为2组。采用SAS 9.0软件包对该2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骨和种植体植入手术,术后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切口均愈合良好,42颗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骨结合良好。术后2组骨改建评价显示:对种植位点的ACBW和AMBW,术后即刻骨增量和术后3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ABH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显著差异(P>0.05);对非种植位点的ACBW和ABH,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和9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AMBW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中ACBW、AMBW和ABH的骨量变化显示: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9个月和最长随访时间点骨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种植位点较种植位点在种植体植入后发生更多的骨吸收,其原因是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产生的创伤和种植体能保存骨量两者相互作用所致。因此,即刻或同期植入种植体,避免二次手术,对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外科 骨量不足 块状骨 骨量变化
下载PDF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切除复发性骨盆肿瘤 被引量:9
3
作者 梅炯 王先辉 +5 位作者 张晓庆 吴社华 卞随冬 俞光荣 马仁治 蔡宣松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目的介绍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控制复发性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对13例复发性骨盆肿瘤进行肿瘤切除骨盆环重建手术,采用1999年前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6例以常规手... 目的介绍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控制复发性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对13例复发性骨盆肿瘤进行肿瘤切除骨盆环重建手术,采用1999年前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6例以常规手术治疗的复发性骨盆肿瘤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球囊阻断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4个月至7年,常规手术组,4例患者发生肺转移死亡,9例局部复发,3例直肠损伤,1例膀胱损伤;球囊阻断组,1例发生肺转移死亡,所有病人均无邻近脏器损伤、肢体远端缺血坏死、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复发性盆腔肿瘤手术中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手术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组织 骨盆 失血 手术 主动脉 腹部 球囊阻断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射频与阻滞对腰椎压缩骨折疼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平 刘军超 +3 位作者 陈富强 艾登斌 帅训军 王守彪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比较腰神经后支射频消融与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近期、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目的比较腰神经后支射频消融与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近期、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5d、3个月、6个月,对病人行总体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3.770、414.821,q=9.969~46.117,P<0.01);对照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1.004、354.325,q=5.064~40.0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4.814~26.612,P<0.05)。结论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疼痛 导管消融术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血浆基质在口腔种植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峰 王宇蓝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牙齿缺失伴随着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导致骨量和软组织量不足。种植治疗除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外,还需恢复牙弓的轮廓和外形,引导骨再生术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因其降解时间长、免疫反应低等优点,在临床水平骨增量领... 牙齿缺失伴随着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导致骨量和软组织量不足。种植治疗除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外,还需恢复牙弓的轮廓和外形,引导骨再生术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因其降解时间长、免疫反应低等优点,在临床水平骨增量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操作不便、成骨活性低等问题。血浆基质能有效提高口腔组织再生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固态血浆基质膜、血浆基质骨块),并根据临床常用的骨增量决策方案,即是否能够在理想位置植入种植体以及植入后是否存在骨开裂对水平骨缺损进行重新分类,其中Ⅰ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可供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且种植体周围无骨开裂,但牙槽骨轮廓比非缺牙区凹陷的情况;Ⅱ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根据未来修复体位置确定的种植位点植入理想尺寸种植体后,种植体三侧均有骨,但颊侧骨壁存在骨开裂(骨开裂长度小于种植体长度的50%)的情况;Ⅲ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不足以在理想位置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需要先行植骨恢复骨量以利于种植体植入的情况。本文随后对血浆基质在不同水平骨缺损类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阐述:在Ⅰ类水平骨缺损中主要采用固态血浆基质膜替代胶原膜使用;在Ⅱ类水平骨缺损中使用血浆基质骨块充填种植体植入后的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并在胶原膜表面覆盖固态血浆基质膜;在Ⅲ类水平骨缺损中采用血浆基质骨块替代自体骨块充填缺损区,并用钛钉进行固定,胶原膜和固态血浆基质膜双重复盖后缝合固定。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引导骨再生术操作以及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骨增量 引导骨组织再生 血浆基质 牙种植 骨缺损分类 胶原膜 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 骨块
下载PDF
自体骨块移植术在重度牙槽嵴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欧阳思远 邸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5-750,共6页
重度牙槽嵴缺损无法直接进行种植修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置法植骨术是重度牙槽嵴骨缺损重建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自体骨块移植术应用最广泛,也是目前骨组织重建的临床研究重点。本文阐述了自体骨块移植术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从自体... 重度牙槽嵴缺损无法直接进行种植修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置法植骨术是重度牙槽嵴骨缺损重建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自体骨块移植术应用最广泛,也是目前骨组织重建的临床研究重点。本文阐述了自体骨块移植术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从自体骨供区选择、外科操作原则以及植骨术式进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帮助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增加手术效果的可预测性,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重度牙槽嵴缺损 外置法植骨术 自体骨 块状骨 垂直骨增量
原文传递
血浆基质在口腔种植垂直骨增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玉峰 王宇蓝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2期837-843,共7页
垂直骨增量手术在临床上依然面临巨大挑战,通常存在难以恢复理想的牙槽骨高度、并发症等各种难题,技术敏感性较高。血浆基质是来源于自体血液的产物,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再生区域的血管化,并且可招募干细胞、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垂直骨增量... 垂直骨增量手术在临床上依然面临巨大挑战,通常存在难以恢复理想的牙槽骨高度、并发症等各种难题,技术敏感性较高。血浆基质是来源于自体血液的产物,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再生区域的血管化,并且可招募干细胞、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垂直骨增量的骨再生。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对垂直骨增量研究的现状,按照预期牙槽嵴增量的高度将垂直骨缺损分为3类:Ⅰ类:需要的垂直骨增量高度小于4 mm;Ⅱ类:需要的垂直骨增量高度介于4~8 mm;Ⅲ类:需要的垂直骨增量高度大于8 mm。在Ⅰ类垂直骨增量手术中直接将血浆基质骨块放置于缺损区,覆盖血浆基质膜后减张缝合;在Ⅱ类垂直骨增量中使用血浆基质骨块放在缺损区,并采用钛钉进行固定,再覆盖可吸收胶原膜和血浆基质膜,减张缝合;对于Ⅲ类垂直骨增量,在制备的血浆基质骨块中要加入其他活性成分(例如骨形成蛋白、自体骨碎屑等),并且要利用钛钉等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骨块表面覆盖可吸收胶原膜和血浆基质膜,再进行减张缝合;针对不同的垂直骨增量类型,应用上述方法可取得理想的垂直骨增量效果。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生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垂直骨缺损分类及操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增量 引导骨组织再生 血浆基质 牙种植 骨缺损分类 胶原膜 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 骨块
下载PDF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刘刚 吕永祥 +1 位作者 李子昂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4±9.42)d、(94.57±0.47)分vs.(88.39±0.46)分、(124.42±0.46)分vs.(115.39±0.41)分(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0.58)分vs.(15.64±0.49)分,P>0.05],末次随访显示,改良组胫骨平台角、后倾角显著大于传统组(88.56±1.63)°vs.(85.54±1.39)°、(12.84±0.48)°vs.(11.02±0.42)°(P<0.05)。结论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改善显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安全高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块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
下载PDF
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治疗Sanders ⅢAB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潘红元 孔德伟 +7 位作者 刘粤 龚璐璐 赵一丁 孔德策 汪嘉琪 王治 杨铁毅 范鑫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1,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不同模型骨块及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结果 在700 N纵向载荷下,两组模型骨块最大位移以及骨块与内固定最大应力均集中于后距关节面内固定与骨折线相交处。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与环形钢板模型骨块整体位移相近。相较于环形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骨块及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更小,位移与应力变化情况更接近完整跟骨模型。结论 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固定时,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两种固定方式均能提供良好稳定性。三维组架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环形钢板,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三维组架螺钉 环形钢板 骨块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陈茜 武斌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方案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西骨伤医院2020年1-12月择期行跟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腿上部胫神经联合腓肠内侧神经阻滞组(T...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方案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西骨伤医院2020年1-12月择期行跟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腿上部胫神经联合腓肠内侧神经阻滞组(T1组)和腘窝处胫神经阻滞组(T2组),每组40例。两组神经阻滞操作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术后均使用相同药物配置静脉输注泵。记录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第1天、第2天匹斯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术后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需要镇痛补救药的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术后两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术后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20.98±2.06)h、(18.88±2.31)h,均短于T2组的(22.75±1.71)h、(20.78±1.9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3.97,均P<0.001)。两组术后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在跟骨骨折术后能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超声引导小腿上部胫神经联合腓肠内侧神经阻滞能较快恢复术后患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麻醉 传导 胫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引导 静脉自控镇痛 疼痛测定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中鸡尾酒与股神经阻滞镇痛疗效早期对比: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野 冯硕 +3 位作者 张羽 孙健宁 史思峰 陈向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5800-5805,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模式的早期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能否达到甚至超越股神经阻滞一直饱受争论。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鸡尾酒镇痛与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模式的早期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能否达到甚至超越股神经阻滞一直饱受争论。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鸡尾酒镇痛与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列表分为2组:观察组(n=35)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关闭切口前分别于关节囊后部及两侧副韧带区域、切口皮下组织注射鸡尾酒混合溶液,切口关闭后通过引流管注入鸡尾酒混合溶液;对照组(n=35)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关闭切口后注射麻醉药物进行股神经阻滞。术后14d内评估患者活动后的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与患者镇痛满意度。试验获得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术后2,3,5 d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观察组术后2,3 d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观察中35例中23例对镇痛效果满意,对照组35例中10例对镇痛效果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观察组术后急性镇痛20次,对照组术后急性镇痛36次;⑤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中鸡尾酒关节腔内注射镇痛优于股神经阻滞镇痛,其术后早期可提高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与满意度,有利于术后患者膝关节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 植入物 膝关节置换 股神经 阻滞 镇痛 鸡尾酒
下载PD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ipulative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reating type Ⅲ Kummell's disease: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2
作者 Shen-Shen Hao Rui-Jun Zhang +5 位作者 Sheng-Li Dong Hong-Ke Li Shuai Liu Rui-Fang Li Hui-Hui Ren Li-Ya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1期7531-7538,共8页
BACKGROUND A patient with type Ⅲ Kummell’s disease had a ruptured posterior cortex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l body, which caused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An open surgery was considered the best choice of operation. ... BACKGROUND A patient with type Ⅲ Kummell’s disease had a ruptured posterior cortex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l body, which caused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An open surgery was considered the best choice of operation. However, the patient and her family refused open surgery and instead demanded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such as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After preoperative discussion, we finally adopted the nove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ipulative reduction(TCMMR) combined with PVP.CASE SUMMARY A patient with type Ⅲ Kummell’s disease exhibiting bone block-induced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She suffered from a variety of medical disorders but refused open surgery, and instead asked for PVP surgery. TCMMR, in parallel with PVP, was used to restore the height of the compressed vertebral body and reduce the symptoms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y the bone block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vertebral body and prevent further collapse. The surgery was very successful. The height of the compressed vertebra was restored, and the symptom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y bone block was reduced successfully via TCMMR. The fractured vertebra was solidified by the PVP. The pain visual analog score declined from preoperative 7 scores to postoperative 2 scores, and the Frankel spinal cord scale increased from preoperative D degree to postoperative E degree.CONCLUSION The new method has advantages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ype Ⅲ Kummell’s disease who cannot be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III Kummell's diseas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y bone bloc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ipulative reduct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Case report
下载PDF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一平 陈益光 +4 位作者 官怀文 陈济铭 陈仲武 郑捷 朱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将47例骨盆肿瘤患者分为3组: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组(A组)19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加介入靶血管栓塞组(B组)12例,未行控制出血的...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将47例骨盆肿瘤患者分为3组: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组(A组)19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加介入靶血管栓塞组(B组)12例,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N组)16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骶神经损伤、术中和术后休克死亡及术后1年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N组手术时间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N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B组小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出见术后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及1年内复发等并发症,而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19),N组的发生率为31.2%(5/16)。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操作简便,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并介入靶血管栓塞术可有效控制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十分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盆 靶血管栓塞 球囊阻断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8”字钢板螺钉置入治疗儿童下肢畸形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辰 王华明 +3 位作者 黄晋 裴生太 张彦军 赵继荣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2例下肢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记录术中出...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2例下肢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记录术中出血量、操作时间、X线透视次数、手术精度、导针置入调整次数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儿下肢步态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和40 min、30和25 mL,术中图像采集、定位、拍片均一次性完成。导针均成功置入,无需调整,置入螺钉与骺线平行,钢板位置满意。术后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儿下肢畸形改善明显,矫形效果满意。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方法可行,置钉精确度高,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机器人手术 骨板 骨螺丝 骨骺阻滞术 儿童
下载PDF
磁力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后颌骨及颞下颌关节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业荣 陈月明 +1 位作者 许碧晖 招顺秀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使用磁力Twin-block矫治器(简称TB)治疗后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方法30例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使用磁力TB,对照组使用传统TB。治...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使用磁力Twin-block矫治器(简称TB)治疗后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方法30例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使用磁力TB,对照组使用传统TB。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颞下颌关节定位正中位片,分别观测颌骨、牙齿以及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变化,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力TB治疗组治疗前后SNB增加了(1.97±1.01)°,ANB减少了(1.94±0.72)°,MP-FH增加了(4.80±1.37)°,关节前间隙增加(0.32±0.07)mm,关节后间隙减少(0.69±0.11)mm(P<0.001)。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疗程减少(1.47±0.65)个月,对下颌骨的矢状向、垂直向作用更明显,对颞下颌关节的生长促进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力TB能更有效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促进颌骨与颞下颌关节髁突后上部发生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颌骨 颞下颌关节 TWIN-block矫治器
原文传递
肋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多根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树会 《智慧健康》 2017年第23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多根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接受常规肋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器患者和50例接受肋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的患者作...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多根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接受常规肋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器患者和50例接受肋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采用常规手术患者为对照组,50例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胸廓形态恢复正常,肋骨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未发生固定物脱落和骨折处断裂等情况。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病例数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和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多根肋骨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接骨板 内固定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冯康平 邵敏 +3 位作者 李飞龙 孙玉平 张新建 张素萍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ultrasound-guided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UG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镇痛效果和对患肢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KA的膝关节周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ultrasound-guided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UG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镇痛效果和对患肢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KA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UGCFNB组(N组)和静脉舒芬太尼组(I组),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N组于腰硬联合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两组均于假体安装后硬膜外给0.2%罗哌卡因5mL作为负荷剂量,并且安装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和48h不同时点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术后不同时点膝关节主动运动(active exercise,AE)角度和被动运动(continuoas passive motion,CPM)角度,股四头肌肌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h、12h、24h和48h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N组术后24h和48hCPM时VAS评分降低[(4.4±0.6)vs(6.3±0.7),(3.8±0.8)vs(6.5±0.6)](P<0.05);与I组相比,N组术后24h、48h和72h患肢AE角度增大[(45±5)°vs(30±4)°、(55±5)°vs(48±4)°、(76±5)°vs(69±3)°](P<0.05),CPM角度也增大[(66±3)°vs(46±5)°、(76±6)°vs(56±6)°、(88±5)°vs(80±7)°](P<0.05);术后6h、12h、24h、48h和72h两组患者各时点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N组发生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副作用的比例少,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镇痛比较,UGCFNB不仅静息状态下镇痛效果良好,而且降低CPM时疼痛,增加患肢AE和CPM角度,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利于TKA骨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和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快速康复
原文传递
长银针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天伟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6-37,共2页
以上海中医伤科八大家之一———陆氏伤科祖传长银针疗法为主,配合正骨推拿、中药内服、穴位封闭、腰椎牵引,标本兼顾、动静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结果:治愈27例,有效40例,好转6例,无效5例;治愈率34.6%,总... 以上海中医伤科八大家之一———陆氏伤科祖传长银针疗法为主,配合正骨推拿、中药内服、穴位封闭、腰椎牵引,标本兼顾、动静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结果:治愈27例,有效40例,好转6例,无效5例;治愈率34.6%,总有效率936%。具有无损伤、疗程短、收效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长银针疗法 中药内服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不同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世桐 宁仁德 +1 位作者 方闰 毕程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343-3348,共6页
背景: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中尺背侧骨折块的复位及固定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受到较多临床骨科医生的关注。目的:对比桡骨远端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 背景: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中尺背侧骨折块的复位及固定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受到较多临床骨科医生的关注。目的:对比桡骨远端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3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合并有尺背侧骨折块),其中男23例,女30例,A组(n=22)接受掌侧入路掌侧钢板辅助背侧入路固定尺背侧骨折块治疗,B组(n=31)接受掌侧入路掌侧钢板联合背侧闭合复位尺背侧骨折块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拍摄腕关节X射线片观察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变化及尺背侧骨折块移位情况,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观察患侧腕关节周围伸肌腱的激惹和损伤情况。研究获得安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53例患者获得10-14个月随访,未出现切口感染及明显的血管和神经损伤情况;②术后第2天与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两组末次随访的腕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A组桡骨远端尺背侧骨折块后期移位发生率低于B组(P <0.05),两组腕关节周围伸肌腱激惹或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结果表明,掌侧入路钢板辅助背侧入路和掌侧入路钢板联合背侧闭合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尺背侧骨折块均能取得满意的术后效果,但掌侧入路钢板辅助背侧入路固定治疗后能更有效防止尺背侧骨折块的再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植入物 桡骨远端 骨折 尺背侧骨折块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下载PDF
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梁朝 吴剑聪 +4 位作者 黄大鹏 乔晋琳 闫立 李媛媛 庄卫国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望京医院骨科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望京医院骨科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病情分级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故两组完成观察的患者均为20例。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和病情分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枕下痛、前额痛病情分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治疗后偏头痛病情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刀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所致的枕下痛、前额痛效果优于神经阻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针刀 颈椎整复手法 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