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值与腰椎椎体CT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金春 黄建华 +3 位作者 黄建武 武文成 喻小辉 高源统 《中医正骨》 2009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值与腰椎Cr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骨密度公对124例绝经2年以上的妇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组,其中骨质疏松症67例(A组),骨量减少者32例(B组),正常者25例(C组),并检测其k椎体横断面骨皮质和松质...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值与腰椎Cr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骨密度公对124例绝经2年以上的妇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组,其中骨质疏松症67例(A组),骨量减少者32例(B组),正常者25例(C组),并检测其k椎体横断面骨皮质和松质的CT值,统计分析各组骨密度T值与腰椎体CT值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骨皮质和骨松质cr值分别为287.82±96.35、296.06±92.14、316.34±81.18和5.72±35.64、99.76±23.10、189.09±37.03,各组间骨皮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松质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密度T值和L3椎体骨皮质CT值无相关性(r=0.019,t=0.151,P>0.05),和骨松质CT值存在相关性(r=0.914,t=18.127,P<0.05)。结论:检测腰椎体骨松质Cr值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有参考价值,而检测腾椎体骨皮质的CT值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腰椎 骨密度(BMD)T值 CT值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临床诊断中骨密度测定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晓颖 朱汉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5-1317,1322,共4页
结合国内外有关骨密度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本院的一些研究资料,重点对骨密度报告中的T值和Z值,在不同年龄层次中有不同的适用范围;T值结合Z值能更好地反映骨折风险,Z值小于-2时,应是警戒信号;骨密度测定中的正常人参考数据库问题,使用... 结合国内外有关骨密度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本院的一些研究资料,重点对骨密度报告中的T值和Z值,在不同年龄层次中有不同的适用范围;T值结合Z值能更好地反映骨折风险,Z值小于-2时,应是警戒信号;骨密度测定中的正常人参考数据库问题,使用不同种族年轻人的标准参考数据库,对同一病人会产生不同的T值;Ward,s三角区不能作为诊断部位;骨密度的质控问题等临床诊断中骨密度测定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并对这些观点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T值 Z值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螺旋CT骨密度测定对种植前牙槽骨骨质的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柴娟 常晓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对临床种植义齿患者术前行颌骨三维CT影像学检查,探讨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牙槽骨骨质分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将行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作为受测者,对其术前感兴趣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牙槽骨CT灰度值及Marker横截面的灰度值测量。... 目的对临床种植义齿患者术前行颌骨三维CT影像学检查,探讨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牙槽骨骨质分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将行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作为受测者,对其术前感兴趣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牙槽骨CT灰度值及Marker横截面的灰度值测量。结果①ⅠⅣ类骨质分类的CT平均骨密度相对灰度值不同(F〉1,P〈0.05);②上颌前后牙区、下颌骨前后牙区CT平均骨密度相对灰度值有明显差异,且下颌前牙区骨密度值最大(F〉1,P〈0.05);③男女性别在骨质分类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年龄段分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P〈0.05),且3039岁的骨密度灰度值最大。结论多层螺旋CT的相对骨密度灰度值可以客观评估种植前的骨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颌骨 骨密度 相对灰度值
下载PDF
上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骨密度的螺旋CT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明华 米丛波 +2 位作者 聂晶 居曼江.买买提 钱雅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运用螺旋CT测量上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为种植体支抗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进行螺旋CT扫描的44例汉族男女性患者,年龄范围20~50岁,要求扫描范围包括上下颌牙... 目的运用螺旋CT测量上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为种植体支抗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进行螺旋CT扫描的44例汉族男女性患者,年龄范围20~50岁,要求扫描范围包括上下颌牙齿、牙槽骨及基骨,应用ADW4.2独立影像诊断工作站在CT横断面图像上确定测量部位(切牙区、尖牙区、双尖牙区、磨牙区)后,然后在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上选取自该区域牙槽嵴顶向根方6 mm处为该区骨密度测量区域,获得其唇(颊)侧、舌(腭)侧皮质骨及松质骨骨密度的CT值。结果 1)上颌骨前磨牙区颊侧皮质骨骨密度高于上颌其他区域颊侧皮质骨,腭侧骨密度最高处为尖牙区,颊侧及腭侧各测量区域之间皮质骨骨密度有统计学差异,松质骨骨密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下颌骨自切牙区至磨牙区颊侧皮质骨骨密度逐渐增加,舌侧皮质骨骨密度亦显示出类似的趋势,松质骨骨密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比较同一区域上下颌骨皮质骨密度,除了切牙区皮质骨密度差异不大,下颌各区域皮质骨骨密度均高于上颌同区域皮质骨骨密度,松质骨骨密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不同区域的骨密度,种植体的设计及植入方式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 上下颌牙槽骨 骨密度 CT值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质CT影像相关指标测量预测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丽 鲁世保 张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质CT影像相关指标测量在老年人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临床意义,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髋部CT检查的120例疑似骨折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质CT影像相关指标测量在老年人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临床意义,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髋部CT检查的120例疑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均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测,对比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间的CT值、骨皮质厚度及骨密度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CT影像学参数对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骨折组患者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间的松质骨CT测量值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转子间内侧皮质厚度、转子间外侧皮质厚度、股骨颈内侧皮质厚度、股骨颈外侧皮质厚度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间骨密度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测量相关指标与骨折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各指标与骨折的AUC曲线面积大小依次为:股骨颈外侧皮质厚度(0.865)、转子间外侧皮质厚度(0.845)、转子间骨密度(0.722)、股骨颈骨密度(0.705)、转子间CT值(0.701)、转子间内侧皮质厚度(0.680)、股骨头骨密度(0.660)、股骨颈CT值(0.653)及股骨颈内侧皮质厚度(0.610)。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间的CT值、骨皮质厚度及骨密度降低,了解CT影像参数变化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CT值 骨皮质厚度 骨密度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傅琪 刘芬芬 +4 位作者 刘萍 滕若凌 张翠萍 杨玉娇 丁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3-1609,共7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与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162例≥5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记录每位患者的一般情况、腰椎和髋部的BMD和T值、肌少症... 目的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与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162例≥5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记录每位患者的一般情况、腰椎和髋部的BMD和T值、肌少症评估指标[握力、5次起坐时间、6 m步速、简易机体功能评估得分(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等],并将研究对象分为无肌少症组、有肌少症风险组、一般肌少症组和重度肌少症组。采用ANOVA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分组肌少症之间的差异性;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髋部BMD和T值与肌少症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二元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骨质疏松患者中髋部T值与不同分组肌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无肌少症、有肌少症风险、一般肌少症和重度肌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7.16%、30.86%、20.37%、21.61%。股骨颈和全髋的BMD和T值与握力、SPPB得分、ASMI呈正相关(r=0.351、0.319、0.360、0.284;r=0.246、0.248、0.251、0.248;r=0.349、0.392、0.320、0.337,P<0.05),与5次起坐时间呈负相关(r=-0.241、-0.176、-0.262、-0.187,P<0.05),与6 m步速不相关(P>0.05)。低水平的髋部T值是促使肌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T值越小,骨质疏松程度越高,发生肌少症(OR=0.363、0.415)尤其是重度肌少症(OR=0.229、0.286)的风险越大;在校正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后,这一情况仍存在(OR=0.405、0.427;OR=0.389、0.359)。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髋部的骨密度值与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肌少症 髋部 骨密度 T值
下载PDF
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徐亮 郑海彬 金赞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长兴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42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骨质疏松的检出... 目的探讨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长兴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42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观察不同年龄的患者骨质疏松检出率情况。结果X线骨密度仪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43.76%(186/425)、21.41%(91/425),骨定量CT检查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51.53%(219/425)、28.71%(122/425),骨定量CT检查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骨密度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14、6.02,P均<0.05)。对于56~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骨定量CT检查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于X线骨密度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骨量减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结论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均具有诊断价值,能够有效检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状况,骨定量CT能够更灵敏地反映骨密度变化,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 骨密度 X线骨密度仪 骨定量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骨密度测定在不同年龄段及孕产期不同阶段孕产妇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古丽卡 谢利英 +1 位作者 黄嘉琪 朱彩容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8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孕产期孕产妇超声骨密度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334例孕产妇,孕产期不同阶段均接受超声骨密度仪检查,比较孕早期(<14周)、孕中期(≥14周<28周)、孕晚期(≥28周)及产后骨密度,比较不同年龄段孕产妇孕产期不...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孕产期孕产妇超声骨密度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334例孕产妇,孕产期不同阶段均接受超声骨密度仪检查,比较孕早期(<14周)、孕中期(≥14周<28周)、孕晚期(≥28周)及产后骨密度,比较不同年龄段孕产妇孕产期不同阶段及产后超声骨密度。结果孕产期不同阶段SOS、T值、Z值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孕中期SOS值及T值、Z值均最低,孕产妇孕产期不同阶段SOS、T值、Z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5岁孕产妇SOS值最高,T值、Z值最低,其次为>35岁孕产妇,<25岁孕产妇SOS值最低,T值、Z值最高,不同年龄段孕产妇孕产期不同阶段超声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孕产期孕产妇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孕产妇提供超声骨密度测定有助于为临床准确评估孕产妇骨密度及制订精准化补钙计划和方案提供指导,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密度 孕产期 年龄段 SOS T值 Z值
下载PDF
PKP治疗不同骨密度T值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9
作者 陈锋 许勇 +2 位作者 贺弘 李永霞 景青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不同骨密度T值(bone mineral density T value, BMD-T)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确认BMD-T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SF)手术中潜在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不同骨密度T值(bone mineral density T value, BMD-T)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确认BMD-T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SF)手术中潜在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PKP治疗的162例OS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D-T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4≤BMD-T≤-2.5,n=40)、中度组(-5≤BMD-T<-4,n=78)和重度组(BMD-T<-5,n=44)。比较手术前后椎体楔形角、后凸角度、椎体高度变化,并进行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随访6个月后,计算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VAS评分、ODI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其他两组,手术前后椎体楔形角、后凸角、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3组患者的再骨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骨水泥渗漏、BMD-T是影响OSF患者PKP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KP治疗不同BMD-T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BMD-T越低,术后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的矫正越明显,但越容易发生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密度T值
下载PDF
后凸Cobb's角、BMD、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10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2 位作者 张帅 田振峰 张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术的OVCF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年随访,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8例和未再发骨折组8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指标,Cox分析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后凸Cobb's角、BMD、P1NP对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骨折再发生率为25.45%(28/110)。再发骨折组后凸Cobb's角、P1NP高于未再发骨折组,BMD低于未再发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4.678/<0.001,4.591/<0.001,4.784/<0.001);Cox分析结果显示,后凸Cobb's角增大、BMD降低、P1NP升高均是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OR(95%CI)=1.394(1.135~1.712)、1.910(1.127~3.236)、2.140(1.084~4.22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后凸Cobb's角≥5.87°、BMD≤-3.38 SD、P1NP≤50.67μg/L为截断值,后凸Cobb's角、BMD、P1NP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725、0.846、0.836,3项联合AUC为0.899,高于单项检测(Z/P=8.129/<0.001,7.195/<0.001,7.695/<0.001)。结论定期监测后凸Cobb's角、BMD、P1NP水平可在早期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以便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发骨折风险 后凸Cobb's角 骨密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朱光 阚春婷 +2 位作者 曹长春 应长江 朱红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575-580,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38例)、骨量减少组(52...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38例)、骨量减少组(52例)、骨质疏松组(33例)。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不同部位BM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O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NF-α对T2DM并发OP的诊断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D与年龄、女性、TNF-α、HDL-C、AL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P<0.05),与BMI、UA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TNF-α、ALP是T2DM并发OP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NF-α预测T2DM患者发生OP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63.3%。结论T2DM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可能与OP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T2DM并发OP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性因子 骨密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股骨头CT值对髋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君禄 聂关伟 +2 位作者 韩康 赵德园 任庆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9期64-68,共5页
目的 :分析常规腹盆部CT扫描中股骨头CT值与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测量中髋部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股骨头CT值对髋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月20日因病情... 目的 :分析常规腹盆部CT扫描中股骨头CT值与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测量中髋部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股骨头CT值对髋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月20日因病情需要在某院进行非增强腹盆部CT扫描的176例患者,对扫描后的图像分别进行股骨头CT值和髋部BMD值测量。根据髋部T值及《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3组。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股骨头CT值与髋部BMD值的相关性,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侧股骨头CT值及BMD值的差异,应用方差分析不同骨质量组间的CT值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股骨头CT值对髋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股骨头CT值与髋部BMD值有强相关性(r=0.696)且左侧股骨头CT值及左侧髋部BMD值均稍高于右侧。两侧股骨头的CT值显示骨质疏松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骨量正常组CT值大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CT值大于骨质疏松组。股骨头CT值及髋部BMD值均在41~50岁年龄段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股骨头CT值对髋部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能较高(左侧股骨头AUC=0.859,右侧股骨头AUC=0.846)。结论:股骨头CT值与髋部BMD值的相关性较好,且股骨头CT值对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质疏松症 CT 定量CT 股骨头CT值 BMD值 骨质量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联合骨密度测定诊断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莎莎 郭永杰 王璘琳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联合骨密度测定诊断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82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伴发骨质疏松症分为对照组(86例,围绝经期女性不伴骨质疏松症)与研究组...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联合骨密度测定诊断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82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伴发骨质疏松症分为对照组(86例,围绝经期女性不伴骨质疏松症)与研究组(96例,围绝经期女性伴骨质疏松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β-胶原特殊序列、甲状旁腺素水平及骨密度。结果研究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及甲状旁腺素均高于对照组,而N-MID-OT、25-羟基维生素D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及甲状旁腺素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而N-MID-OT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均<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MID-OT、25-羟基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甲状旁腺素、骨密度及其联合诊断围绝经期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95、0.881、0.902、0.835、0.712、0.951。结论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MID-OT、25-羟基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甲状旁腺素联合骨密度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标志物 骨密度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杨畅 项光博 +1 位作者 金珍木 李素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91-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骨质疏松症的判定标准分成骨量减少组60例、骨质疏松症组46例;并将骨质疏...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骨质疏松症的判定标准分成骨量减少组60例、骨质疏松症组46例;并将骨质疏松症组患者依据年龄分成60岁~69岁组15例、70岁~79岁组17例、≥80岁组14例;同期选择5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TNF-α、IL-1β、IL-2、IL-6、IL-8、IL-10水平进行检测,测定骨密度,并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和骨密度相关性。结果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症组血清IL-2、IL-6、IL-8、IL-10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NF-α、IL-1β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血清IL-2、IL-6、IL-8、IL-10表达低于骨量减少组,血清TNF-α、IL-1β表达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患者随年龄增长,血清IL-2、IL-6、IL-8、IL-10表达呈逐渐减少趋势,血清TNF-α、IL-1β表达呈增高趋势(P<0.05);骨质疏松症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8、IL-10表达和腰椎骨密度均显示为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9、0.311、0.274、0.407,P<0.05);血清TNF-α、IL-1β表达和腰椎骨密度显示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8、-0.312,P<0.05)。结论血清TNF-α、IL-1β、IL-2、IL-6、IL-8、IL-10等细胞因子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参与作用,积极检测细胞因子表达能为临床诊治骨质疏松症、评估预后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细胞因子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预后康复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成人胸部CT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诊断效能的探究
15
作者 禹茜 孙俊楠 +5 位作者 张姣姣 高月 王虎 于洋 王海嵘 洪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4-1281,共8页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其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患者诊断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对患者根据年龄(>65岁、≤65岁)及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气管分叉处平面测量的胸骨皮质比例。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采取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进行诊断,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分析胸骨皮质比例在诊断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骨量正常者78例、骨量低下者66例、骨质疏松者54例。在>65岁的患者(n=115)中,骨质疏松组女性占比、患者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65岁的患者(n=83)中,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65岁患者,还是在≤65岁的患者中,骨量正常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质疏松组(均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女性患者胸骨皮质比例均低于男性患者(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04,P=0.000;r=0.785,P=0.000;r=0.735,P=0.000;r=0.479,P=0.000)。在诊断效能方面,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正常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高,对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低;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胸骨 骨皮质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引导液压扩张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金春 黄建华 +3 位作者 张久华 黄卫 王丽 郑玲玲 《中医正骨》 2009年第12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液压扩张手法松解(Ultrasonic guide and manipulation under dynamic arthrography,UGMDA)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79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用UGMDA和药物治疗,观察前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液压扩张手法松解(Ultrasonic guide and manipulation under dynamic arthrography,UGMDA)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79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用UGMDA和药物治疗,观察前者注入液量、粘连松解程度、肱二头肌肉肌长头健滑囊显示情况与疗效的关系,并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两组的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3.64%和29.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注入液量≤15 mL、15~50 mL、≥50mL组,其疗效优良率分别为25.00%、86.36%、10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囊不显示和显示组其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0.00%和91.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MDA是诊断和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术中注入的液体量及二头肌长头腱滑囊的显影情况与关节粘连的松解效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凝症 超声引导法 液压扩张法 手法松解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贺蓓仪 田晓梅 +4 位作者 胡培安 谢洁林 张国福 王雪珍 王冬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80-78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结果,评价两种扫描方式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药理基地随访的30例受试者用两种方式进行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T值和Z值。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相... 目的对比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结果,评价两种扫描方式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药理基地随访的30例受试者用两种方式进行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T值和Z值。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相差1倍,T值、Z值结果相同。结论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采用快速扫描方式可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受射线量,提高机器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扫描方式 T值 Z值 双能X线骨密度仪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的影响
18
作者 郑礼鹏 何沛峰 +9 位作者 袁浩 周庆忠 叶飞 康建平 陈赞 罗国兴 宁文杰 闫吉元 冯大雄 雷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23,共9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群体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腰椎CT扫描及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的55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45~85岁(66.5±... 目的:分析中老年群体L1椎体兴趣区域选取范围及位置对CT值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腰椎CT扫描及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的55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45~85岁(66.5±9.7岁).收集患者CT图像资料和DXA测量的L1椎体骨密度.重建L1椎体,分别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三等分截面中部选取面积为50mm2、200mm2、400mm2的兴趣区域测量CT值.重建L1椎体内松质骨并测量CT值.以组内相关系数评估CT值测量的一致性.根据兴趣区域选取面积和位置进行分组,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CT值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再进行兴趣区域同面积不同部位、同部位不同面积CT值多重比较.观察多重比较的结果,将同条件下统计学差异结果的兴趣区域组的平均CT值与松质骨CT值比较分析、与DXA测量L1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值测量具有可靠的测量者内一致性和测量者间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8,P<0.001].兴趣区域选取面积和位置对CT值影响交互效应显著(F=3.28,P<0.05).兴趣区域选取同位置不同面积多重比较:横断面3部、冠状面3部和矢状面左右1/3部,兴趣区域50mm2与200/400mm2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200mm2与400mm2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面中1/3部,兴趣区域50mm2、200mm2、400mm2相互之间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选取同面积不同部位多重比较:兴趣区域50mm2,横断面/矢状面3部、冠状面前1/3部CT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矢状面3部、冠状面前1/3部与冠状中后1/3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200mm2,横断面3部、冠状面前1/3部、矢状面左右1/3部相互无显著差异(P>0.05),横断面3部、冠状面前1/3部、矢状面左右1/3部与冠状面中后、矢状面中1/3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兴趣区域400mm2,横断面上下1/3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CT值 三维重建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采用QCT及BMD诊断的价值分析
19
作者 黄樱 黄妙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7期31-33,38,共4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及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及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以及骨密度指标[腰椎L2、L3、L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结果 两组FPG、2 hPG、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 FCP)、餐后2 h C肽(2 h C-peptide, 2 hCP)、HbA1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XA和QCT的腰椎L2、L3、L4 BM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采用QCT及BMD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临床早期发现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定量CT 骨密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DIXON-Quant技术评估中老年女性骨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睿 汤光宇 +4 位作者 涂云 张雪丽 季锐 华婷 诸静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和T2*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及mDIXON-Quant技术对骨量下降的诊断效能。方法招募中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共126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和T2*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及mDIXON-Quant技术对骨量下降的诊断效能。方法招募中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共126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测量腰椎椎体BMD,运用mDIXON-Quant技术测量腰椎FF和T2*值。分别根据DXA和QCT测量的BMD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OP)组。分析三组间FF、T2*值的差异并对FF、T2*值与BMD(DXA/QCT)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FF、T2*值评估低骨量的诊断效能。结果以DXA为标准分组:骨量正常组与OP组FF和T2*值、骨量减少组与OP组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与BMD呈负相关(r=-0.365,P=0.000;校正年龄因素后r=-0.205,P=0.022),T2*值与BMD呈负相关(r=-0.221,P=0.013;校正年龄因素后r=-0.205,P=0.022),FF、T2*值、FF+T2*值评估低骨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25、0.631、0.657。以QCT为标准分组: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与OP组FF及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与BMD呈负相关(r=-0.687,P=0.000;校正年龄因素后r=-0.497,P=0.000),T2*值与BMD呈负相关(r=-0.360,P=0.000;校正年龄因素后r=-0.393,P=0.000),FF、T2*值、FF+T2*值评估低骨量的AUC分别为0.799、0.700、0.813。结论mDIXON-Quant技术能够同时定量FF与T2*值,其评估以QCT为标准的低骨量的效能优于DXA,联合应用QCT与mDIXON-Quant技术能更准确评估中老年女性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mDixon-Quant技术 骨密度 脂肪分数 T2*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