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中段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广源 官大勇 +3 位作者 刘朋波 鲁凤婷 韩芮 苏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2期35-41,共7页
近年,渤南低凸起中段新近系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为掌握该区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最新勘探成果,利用区内大量勘探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在总结新近系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距离油源远近控制了新近系油气成... 近年,渤南低凸起中段新近系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为掌握该区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最新勘探成果,利用区内大量勘探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在总结新近系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距离油源远近控制了新近系油气成藏规模大小;切至潜山的长期活动断层对新近系油气成藏至关重要;"包心菜式"断层组合的不同部位决定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通过主控因素分析,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为远源阶梯式油气成藏模式,这对该区下步新近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南低凸起 新近系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在致密油藏研究中的应用——以渤南低凸起倾末端B油田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庆顺 郭涛 +2 位作者 王思权 李正宇 涂翔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B油田B2井沙二段QGF-Index及QGF-E因储层物性差异性明显,且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二段致密储层的油气充注过程可分为三类:排烃高峰期充分充注型、排烃高峰期欠充注型、未充注型,B2井含油气层为"早晚油气充注型",而测井解释"干层"大部分为"早油气充注型"或"未充注型"。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可在致密储层中有效判识含油气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颗粒荧光 古油层 充注史 渤南低凸起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西段构造成因机制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吕丁友 侯东梅 +2 位作者 杨庆红 彭文绪 牛洪彬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9-233,共5页
SN向伸展构造系统和NNE向右旋走滑构造系统的长期交互作用,控制了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西段深浅层(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深层圈闭是渐新世走滑断层挤压反转形成,提出了"剪刀式"反转模式;浅层圈闭是新构造运动诱发的... SN向伸展构造系统和NNE向右旋走滑构造系统的长期交互作用,控制了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西段深浅层(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深层圈闭是渐新世走滑断层挤压反转形成,提出了"剪刀式"反转模式;浅层圈闭是新构造运动诱发的渤南低凸起西段南边界大断层产生拉分伸展运动的产物。走滑断层在深浅层圈闭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分析了研究区新近系油气成藏规律,强调"Y"字型伴生断层对油气分布范围的控制作用,提出了"纺锤体式"油气分布模式;指出走滑断层与边界断层或深大断层结合部位易引起地层褶皱变形形成圈闭,这也是油气运移的活跃部位,在今后的勘探工作中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低凸起西段 构造成因机制 油气成藏规律“剪刀式”反转模式 “纺锤体式”油气分布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