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SAR-DEM在岩溶洼地探测中的应用——以薄荷省旁劳市沉降灾害评估为例
1
作者 Kevin L.Garas Madonna Feliz B.Madrigal +2 位作者 Ross Dominic D.Agot Mark Carlo M.Canlas Liza Socorro J.Manzano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8-936,共9页
岩溶研究中,通常会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识别、描绘岩溶发育及相关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貌特征。本文旨在利用ArcGIS10.0确定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字高程模型(IFSAR-DEM)识别、量化和描述岩溶洼地。这种半自动岩溶洼地/天坑探... 岩溶研究中,通常会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识别、描绘岩溶发育及相关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貌特征。本文旨在利用ArcGIS10.0确定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字高程模型(IFSAR-DEM)识别、量化和描述岩溶洼地。这种半自动岩溶洼地/天坑探测方法采用水流模拟法,并结合(1)流域划分;(2)下沉填充法提取洼地特征;(3)下沉深度测量及分类;(4)使用2013年至2014年谷歌高光谱卫星图像和数字地形模型对探测到的岩溶洼地进行验证。该方法已在薄荷省旁劳市进行的评估中进行了预测试。使用国家测绘资源信息局(菲律宾)1991年的1∶500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的初步封闭洼地分析,发现旁劳岛有15个天坑。利用5米高分辨率IFSAR-DEM,共探测到820个天坑,其中424个根据详细的地面实况进行了描绘,以验证了岩溶洼地的存在。地表实况包含天坑大小、形状和深度等基本形态测量分析以消除误报数据。阈值设定为沉降深度大于1米,孔径大于10米,从而最大程度精确区分实际的天坑。这种基于GIS的工具有助于生成高分辨率岩溶塌陷易发区图,继而指导当地规划者、工程师及决策者进行开发规划和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沉降 天坑 IFSAR-DEM GIS 薄荷岛
下载PDF
ASE-HPLC测定保和丸中橙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北雄 戴柏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建立加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和丸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ASE提取保和丸中橙皮苷,采用HPLC测定保和丸中橙皮苷的含量,选用Kinete x2.6μXB-C18 100A色谱柱(100 mm×4.6... 目的建立加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和丸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ASE提取保和丸中橙皮苷,采用HPLC测定保和丸中橙皮苷的含量,选用Kinete x2.6μXB-C18 100A色谱柱(1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7%醋酸溶液(37∶63),流速0.7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橙皮苷在3.707-74.140μg·m 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3%,RSD为0.2%。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保和丸中橙皮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保和丸 橙皮苷
原文传递
菲律宾保和岛达瑙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德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菲律宾保和岛达瑙镍矿床位于西比克尔-东莱特岛(Western Bicol-Eastern Leyte)蛇绿岩带附近,矿体分布在超基性岩体顶部的褐铁矿层、腐泥土层中,与地表红棕色土壤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层中硅镁镍矿较为发育,主要含镍矿物为镍绿泥石、暗... 菲律宾保和岛达瑙镍矿床位于西比克尔-东莱特岛(Western Bicol-Eastern Leyte)蛇绿岩带附近,矿体分布在超基性岩体顶部的褐铁矿层、腐泥土层中,与地表红棕色土壤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层中硅镁镍矿较为发育,主要含镍矿物为镍绿泥石、暗镍蛇纹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超基性岩;对矿区超基性岩、气候、地理位置、岩石破碎程度等特征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风化壳淋积矿床。地壳抬升超基性岩接受风化,释放出Ni^2+。Ni^2+随地表水下渗至褐铁矿层下部的腐泥土层(风化岩石)中被蛇纹石矿物捕获,富集成矿。类质同象中的Mg^2+释放出来,由于本区地层渗透性好,Mg^2+至基岩处富集。一般而言,红土层下面的风化岩石含Ni最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保和岛 达瑙镍矿 地质特征
下载PDF
菲律宾博霍尔海25000年来钙质超微化石和沉积学记录
4
作者 FERNANDEZ Adrian Raymund Cruz FERNANDO Allan Gil Salazar 刘志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0-135,共6页
菲律宾博霍尔海是人类食用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主要产地之一。由于受周围陆地的封闭限制,博霍尔海成为古海洋学上研究和考察过去周围海水影响的理想区域。菲律宾–美国联合科学考察队(PhilEx)获得的重力柱状岩芯GC19(125°09.468... 菲律宾博霍尔海是人类食用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主要产地之一。由于受周围陆地的封闭限制,博霍尔海成为古海洋学上研究和考察过去周围海水影响的理想区域。菲律宾–美国联合科学考察队(PhilEx)获得的重力柱状岩芯GC19(125°09.468′N, 9°19.188′E,水深1 421m)位于菲律宾最大的河流之一阿古桑河的北部、以及太平洋浅层水进入的苏里高海峡的西南部。为了解过去25 000年来古生产力随古海洋学的变化,本研究对岩芯下部的钙质超微化石和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项指标来表征古生产力、相对的古海洋学条件、古洋流流速和古河流输入。基于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和指标,共识别出9个事件,对应着博霍尔海多变的古海洋学或古气候条件。结果显示,Emiliania huxleyi以及其他小盾形石在化石组合中占主导地位。对博霍尔海表层水研究之间的差异反映出博霍尔海不同的古环境和古海洋学条件。本研究的数据揭示了钙质超微化石组合的突然变化以及博霍尔海在10 000年左右的变暖和变浅。钙质超微化石的绝对丰度与ePP和TOC表现出不同,这意味着古生产力很有可能受到其他耐受河流条件的浮游植物的影响。此外,平均初级生产力似乎与河流输入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博霍尔海东部的古生产力受河流影响有所提高,同时古气候普遍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霍尔海 钙质超微化石带 古海洋学 古生产力 河流输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