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海林市兴农渤海时期城址的发掘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永军 郑君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5,共15页
1994~1995年对黑龙江海林市兴农古城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城址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642米,大致在南城墙中部置一城门。城墙系夯筑而成,墙外有一条壕沟城内早期遗存为早期铁器时代,约当两汉时期;晚期遗存为渤海时期。该城址的建筑与使用... 1994~1995年对黑龙江海林市兴农古城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城址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642米,大致在南城墙中部置一城门。城墙系夯筑而成,墙外有一条壕沟城内早期遗存为早期铁器时代,约当两汉时期;晚期遗存为渤海时期。该城址的建筑与使用年代大约为渤海中晚期,应以防御为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址 发掘 渤海时期
原文传递
黑龙江鸡西市渤海时期城址调查简报
2
作者 魏明江(执笔/拍摄) 尤洪才(执笔/测绘) +3 位作者 赵哲夫 赵永军 楚福印(拍摄) 曹伟(拍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107,共10页
202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鸡西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对鸡西地区的渤海遗迹进行专项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城址、聚落址两类遗存。其中,调查城址共计10座,分为平原城和山城两类。城址的年代大体在渤海至辽金时期。
关键词 鸡西市 渤海时期 平原城址 山城城址
原文传递
渤海和黄海北部工程设计冰厚变化趋势分析
3
作者 王安良 赵倩 +3 位作者 隋俊鹏 唐茂宁 王慧 刘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64,共6页
针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兴能源中的工程海冰设计问题,本文研究了重现期冰厚及其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文分析72 a冰级时间序列表明渤海和黄海北部总体冰情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此影响下,基于20 a渤海和黄... 针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兴能源中的工程海冰设计问题,本文研究了重现期冰厚及其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文分析72 a冰级时间序列表明渤海和黄海北部总体冰情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此影响下,基于20 a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多源观测数据和精细化海冰数值预报资料,研究发现不同重现期冰厚较之前海冰区划值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不同场址设计冰厚受当地海洋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单一参考海冰区划值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研究表明:针对特定作业地点的工程设计冰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细化评估并考虑大气候背景变化的影响,才能为相关工程海冰参数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北部 工程海冰 冰情 设计厚度 变化趋势 重现期 海冰区划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测的渤海风速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延涛 吕柏呈 +1 位作者 武文华 孙刘璐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风荷载是影响海洋结构物设计和安全服役最为显著的环境因素之一。利用在役海洋平台监测系统对渤海风速场展开长期监测,获得了长期的风速信息。对极值风速进行分析,利用极值Ⅰ、Ⅱ、Ⅲ型分布对风速极值的概率密度进行拟合。基于极值Ⅰ型... 风荷载是影响海洋结构物设计和安全服役最为显著的环境因素之一。利用在役海洋平台监测系统对渤海风速场展开长期监测,获得了长期的风速信息。对极值风速进行分析,利用极值Ⅰ、Ⅱ、Ⅲ型分布对风速极值的概率密度进行拟合。基于极值Ⅰ型概率分布,获得了渤海海域重现期为5 a、10 a、30 a和50 a的最大风速值。对年最大风速的脉动风分量、湍流强度、阵风因子进行了分析。考虑高频分量的影响,利用小波变换,得到了脉动风速的近似分量和细节分量,计算了实测风速的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积分尺度。对比经验脉动风谱与实测脉动风谱,证明了Davenport风速谱能够较好地拟合渤海现场风速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风速 重现期 空间积分尺度 风速谱 湍流强度
下载PDF
渤海油田稠油多元热流体热采有效期确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磊 袁忠超 +2 位作者 郑伟 刘新光 汤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17-19,共3页
根据N油田稠油热采井第一、二轮次实际动态数据,提出运用流温法和米采油指数法综合判定热采有效期。热采井定量评价结果显示,N油田第一轮次热采有效期平均为297d,而实际开采时间为500-800d。实际开采时间远超热采有效期,单井产能、... 根据N油田稠油热采井第一、二轮次实际动态数据,提出运用流温法和米采油指数法综合判定热采有效期。热采井定量评价结果显示,N油田第一轮次热采有效期平均为297d,而实际开采时间为500-800d。实际开采时间远超热采有效期,单井产能、流压递减速度快,地层亏空严重,供液能力不足,影响后续轮次开发效果。N油田热采井第二轮次实际生产时间超出了该轮次热采有效期,应转注第三轮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稠油 多元热流体 热采有效期
下载PDF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larg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oil-prone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XUE Yong’an WANG Dey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The Bohai Bay Basin is a typical oil-prone basin, in which natural gas geological reserves have a small proportion. In this basin, the gas source rock is largely medium-deep lake mudstone with oil-prone type Ⅱ2-Ⅱ1 k... The Bohai Bay Basin is a typical oil-prone basin, in which natural gas geological reserves have a small proportion. In this basin, the gas source rock is largely medium-deep lake mudstone with oil-prone type Ⅱ2-Ⅱ1 kerogens, and natural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poor due to active late tectonic movement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large natural gas field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ve been elusive.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of Bohai Bay Basin and comparison with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conventional large-sca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were examined from accumulation dynamics, structure and sedi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conventional larg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Bohai Bay Basin mainly include one core element and two key elements. The core factor is the strong sealing of Paleogene "quilt-like" overpressure mudstone. The two key factors include the rapid maturation and high-intensity gas generation of source rock in the late stage and large scale reservoir. On this basis, large-scale nature gas accumulation model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ve been worked out, including regional overpressure mudstone enriching model, local overpressure mudstone depleting model, sand-rich sedimentary subsag depleting model and late strongly-developed fault depleting model. It is found that Bozhong sag, northern Liaozhong sag and Banqiao sag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and are worth exploring. The study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ance for exploration of large sca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Basin oil type lacustrine basin large nature gas pool Bozhong 19-6 regional"quilt-like"overpressure mudstone rapid and high-intensity gas generation in late period large scale reservoir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of offshore platforms in Bohai Sea of China
7
作者 Peng Yanju1,Lu Yuejun1,Yan Jiaquan2,Tang Rongyu1,Wang Junqin3 and Li Jiagang3 1.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5,China 2. 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 3.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Beijing 100027,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223-231,共9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ismicity in Bohai Sea,introducing a shape factor K to characterize the seismic risk distribution in sub-regions of the sea. Based on the seismic design ground motions for 46 platforms loc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ismicity in Bohai Sea,introducing a shape factor K to characterize the seismic risk distribution in sub-regions of the sea. Based on the seismic design ground motions for 46 platforms located in the Bohai Sea,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differen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ratios at two different probability leve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wo-stage design method,a scheme of two seismic design levels is proposed,and two seismic design objectives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for the strength level earthquake and the ductility level earthquake. By analogy with and comparison to the Chinese seismic design code for building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robability level for the strength level earthquake and ductility level earthquake have a return period of 200 and 1000 - 2500 years,respectively. The validity of these proposed values is discussed. Finally,the PGAs corresponding to these two probability levels are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sub-regions of the Bohai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xed offshore platform seismic design level seismic design objective return period bohai Sea
下载PDF
黑龙江海林市细林河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全家 王培新 张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9-89,共11页
In 1996, a batch of animal remains was unearthed from the Xilinhe site in Hail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falls into two categories: domesticated and wild. The former includes horse's, cattle's, dog'... In 1996, a batch of animal remains was unearthed from the Xilinhe site in Hail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falls into two categories: domesticated and wild. The former includes horse's, cattle's, dog's and pig's bones; the latter, brown bear's, wolf's, horse's, deer's and roe deer's remain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analysis of the traces on the surface of animal bones, the making techniques of the bone and antler objects, the propor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to hunting reflected from the site, and the then natural-ecological settings. These researches resulted in the achievement of a great amount of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man's action and othe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细林河遗址 渤海时期 动物骨骼遗存 狩猎经济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时代归属与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坤顺 吴庆勋 +2 位作者 彭靖淞 郭颖 马正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6,共8页
钻探揭示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地层结构在东西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寒武纪地势西高东低、中生代末地势西低东高,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综合运用钻井、锆石U-Pb年代学、微古生物化石、三维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渤海海域前... 钻探揭示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地层结构在东西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寒武纪地势西高东低、中生代末地势西低东高,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综合运用钻井、锆石U-Pb年代学、微古生物化石、三维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时代归属,刻画了中生界、古生界残余地层分布特征。渤海西部前寒武系为变质岩基底,其年龄大致可以分为2 500 Ma左右和3 000 Ma左右两组,属于前中元古界;郯庐断裂东侧前寒武系古生物分析首次在渤海海域探井中发现新元古代疑源类化石,明确该区前寒武系碳酸盐岩为新元古界。郯庐断裂以西普遍残存古生界和局部残存侏罗系,郯庐断裂以东古生界几乎剥蚀殆尽,无侏罗系。南华纪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以及印支期华南、华北两板块剪刀式碰撞是造成研究区前新生代构造演化“跷跷板”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前新生代 基底时代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跷跷板”现象 南华纪 锆石U-PB定年 疑源类化石
下载PDF
渤海油田大位移井钻井学习曲线修正系数的确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亮 蔡润峰 +1 位作者 耿立军 许迪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153-155,共3页
渤海油田定向井井型的钻井学习曲线,仅针对常规定向井,不能含括更高难度的井型。而渤海油田渐多的大位移井不仅井斜大、返砂难导致起钻困难,且中小尺寸井眼穿过的层位多,裸眼浸泡时间长,易发生井下复杂情况。通过对已完成大位移井的复... 渤海油田定向井井型的钻井学习曲线,仅针对常规定向井,不能含括更高难度的井型。而渤海油田渐多的大位移井不仅井斜大、返砂难导致起钻困难,且中小尺寸井眼穿过的层位多,裸眼浸泡时间长,易发生井下复杂情况。通过对已完成大位移井的复杂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一套符合大位移井难度的修正系数,并建立相应的学习曲线。为即将开展的大位移井钻井工期设计及进度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大位移井 学习曲线 修正系数 钻井工期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洪革 杜旭东 +1 位作者 陆克政 漆家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解析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解析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中生界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印支期构造层、燕山早期构造层、燕山中期构造层及燕山晚期构造层。成盆期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早中侏罗世河湖沼相中小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小型裂陷盆地及晚白垩世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小型坳陷盆地等。造山期经历了印支晚期(T3)准造山作用、燕山早期(J2末)强烈造山作用及燕山晚期(K2)准造山作用3个演化阶段。中生代构造样式以挤压褶皱、逆冲构造及张性正断裂为主,其次发育横向调节构造。燕山运动早期对本区作用最大,奠定了本区北北东向的构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盆地 中生代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板块
下载PDF
“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姜博 修春亮 赵映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环渤海城市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分析"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必将为"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产生"抛砖引玉"的功效。... 环渤海城市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分析"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必将为"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产生"抛砖引玉"的功效。选取"十五"时期环渤海地区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共28座城市的市区从业人员、GDP、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城市流强度等模型测度了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共25座城市相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居环渤海地区首位,辽中南次之,山东半岛位居最后;"十五"期末与期初相比,京津冀、辽中南的经济联系强度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尤以京津冀上升幅度最大,而山东半岛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经济联系强度虽弱于长三角,但略强于珠三角,而辽中南、山东半岛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则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环渤海 城市群 “十五”时期
下载PDF
渤海上第三系油藏形成特征及规律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薛永安 王应斌 赵建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7,共4页
渤海地区上第三系勘探近年获得巨大突破 ,相继发现了蓬莱 19 3、曹妃甸 11 1、渤中 2 5 1等亿吨级大油田 ,找到了超过十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利用该区歧南构造带、沙南构造带、沙垒田凸起等实际资料 ,分析这些油田勘探的成功经验及一... 渤海地区上第三系勘探近年获得巨大突破 ,相继发现了蓬莱 19 3、曹妃甸 11 1、渤中 2 5 1等亿吨级大油田 ,找到了超过十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利用该区歧南构造带、沙南构造带、沙垒田凸起等实际资料 ,分析这些油田勘探的成功经验及一些钻探失利的教训 ,总结出两类主要构造的成藏特征及规律 :①凹陷内上第三系断鼻、断块、断背斜构造的圈闭形成条件、次级断层发育程度、地层与断层组合关系等 ,是此类构造能否成藏的关键 ,其油藏具有油层薄、丰度低、油质轻的特点 ;②凸起上继承性披覆背斜油气富集程度高 ,油气运移条件好 ,后期断层的破坏是影响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其油藏特点是油层厚、丰度高、油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地区 第三泵储集层 油藏 形成藏特征 规律
下载PDF
渤海湾油型湖盆大型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3
14
作者 薛永安 王德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油型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占比较小,气源岩主要为中—深湖相的Ⅱ2—Ⅱ1型干酪根,晚期构造活跃导致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差,油型湖盆大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研究一直是业界难题。基于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成果,结合国内外大型... 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油型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占比较小,气源岩主要为中—深湖相的Ⅱ2—Ⅱ1型干酪根,晚期构造活跃导致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差,油型湖盆大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研究一直是业界难题。基于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成果,结合国内外大型气田类比剖析,从成藏动力、构造和沉积3个方面开展大型天然气藏形成条件研究,提出渤海湾盆地常规大型天然气藏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一个核心要素和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核心要素即古近系区域超压泥岩'被子'强封盖,两个关键要素包括烃源岩晚期快速熟化高强度生气和大规模储集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渤海湾盆地大型天然气成藏与富集贫化模式,进一步划分为区域超压泥岩发育富集型、局部超压泥岩发育贫化型、富砂沉积洼陷贫化型和晚期断裂强发育贫化型4种常规大型天然气富集贫化模式,指出环渤中凹陷、辽中凹陷北部、板桥凹陷等地区具备大型天然气富集的有利条件、值得勘探探索,对渤海湾盆地大型天然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油型湖盆 大型天然气藏 渤中19-6 区域超压泥岩“被子” 晚期快速高强度生气 大规模储集体
下载PDF
海冰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与海冰再生周期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顾卫 顾松刚 +2 位作者 史培军 刘杨 崔维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共9页
认识海冰厚度在气温等因子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是估算海冰资源量的基础。该文通过室内冻结实验、现场观测实验和历史资料分析 ,探讨了在气温和风的影响下海冰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冰的再生周期。室内实验利... 认识海冰厚度在气温等因子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是估算海冰资源量的基础。该文通过室内冻结实验、现场观测实验和历史资料分析 ,探讨了在气温和风的影响下海冰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冰的再生周期。室内实验利用 5 0 0L温控冰柜 ,实验温度设为 -2℃、-4℃、-6℃、-8℃、-1 0℃ ,冻结时间 1 1 4h-1 2 0h,冰厚取样间隔 6h。现场观测地点为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北侧海区的潮间带平整冰面 ,在观测冰厚变化的同时 ,测定实验地点的冰面温度、冰上气温和邻近岸上的地面温度、地上气温。历史资料分析使用 1 989年 1 2月 2 5日~ 1 990年 2月 2 3日葫芦岛海洋站观测到的气温、风速和冰厚的资料 ,以及同时期葫芦岛气象站≤ -2℃积温、≤ -4℃积温资料做对比分析。文中得出的结论如下 :随着气温降低或负积温值的增加 ,冰厚逐渐增加 ;风速增加 ,冰厚降低 ,风速减小 ,冰厚增加 ;在气温≤ -4℃条件下 ,渤海海冰再生速率为 1 86cm·d- 1 ,生成厚度为 1 0cm的海冰所需时间为 5 4d ;常冰年渤海各海区工程性开采海冰的可能次数为 :辽东湾 7 4次~ 1 3次 ,渤海湾 3 7次~ 7 4次 ,莱州湾 1 9次~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厚度 时间变化特征 再生周期 渤海 负积温 海冰资源量
下载PDF
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 被引量:23
16
作者 肖述光 吕丁友 +2 位作者 侯明才 胡贺伟 黄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4,共11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潜山分带差异构造特征,并开展潜山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内幕主要发育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期等4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形成和分布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②上述4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由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3组断裂组成的4套复杂网格状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形成期次、性质及活动特征差异明显;③该区经历了古生代潜山物质基础形成、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造山与逆冲构造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裂陷及潜山初始格局的形成、新生代走滑—伸展复合改造与埋藏定型等4个演化阶段;④关键构造期表现形式的差异导致该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西侧残留逆冲型潜山带、中部反转翘倾型潜山带和东侧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结论认为,中、新生代经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幕断裂系统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西南部 中生代 潜山 燕山期 印支期 断裂 形成期次 构造演化 潜山类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戴俊生 漆家福 +1 位作者 陆克政 李理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1-3,7,共4页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渤海湾盆地可划分出6个...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渤海湾盆地可划分出6个大的含油气系统,分别位于各个坳陷中,并受坳陷的限制。进一步考虑坳陷内凸起构造单元的分割作用,可划分出13个小的含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早第三纪 构造类型 生油层 油气藏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砂砾岩气藏油气充注与储层致密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清斌 牛成民 +5 位作者 刘晓健 臧春艳 赵梦 王军 郝轶伟 万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3,共9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砂砾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及其与晚期油气侵位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为此,以渤中凹陷西南部地区古近系砂砾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热史、包裹体等分析资料,确定油气首次成藏时间、划分油气充注期次、恢复...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砂砾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及其与晚期油气侵位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为此,以渤中凹陷西南部地区古近系砂砾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热史、包裹体等分析资料,确定油气首次成藏时间、划分油气充注期次、恢复成藏期储层物性,进而模拟压实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并结合包裹体、铸体、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明确油气侵位关系,分析石英加大、黏土矿物转化、碳酸盐胶结等关键致密化作用发生的序列,探究储层致密化作用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深层砂砾岩油气充注至少可分为3期,早期包裹体为重质油,晚期包裹体气油比高;②首次油气充注期为距今5Ma,储层埋深介于2500~2800m,以中孔、中渗储层为主,储集物性较好,成藏后盆地快速沉降、充填,上覆地层增加厚度超过1 000 m;③首次油气充注后砂砾岩进入成岩快速演化期,埋深介于2 500~3 200 m,是砂砾岩快速压实阶段,石英加大在油气充注后经历了两期强烈发育,减孔作用明显,压实减孔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机制;④埋深介于2 500~3 500 m为该区黏土矿物快速转化区间,花状及丝发状伊利石极其发育,对渗透率的大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⑤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沉淀于石英加大之后,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化,以残余孔隙为主。结论认为,该区古近系砂砾岩气藏具有先成藏后致密的特点,尽管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具有抑制作用,但后者仍然会导致储层的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 古近纪 深层 砂砾岩气藏 油气充注期次 先成藏后致密 储集层 致密化机理
下载PDF
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关键构造期变形特征与潜山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志伟 吕丁友 +3 位作者 王德英 赵婧 陈心路 程鑫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2,共13页
构造运动对渤海海域潜山形成演化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运用构造解析思想对渤海海域前新生代构造变形、运动形式及演化进行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潜山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 构造运动对渤海海域潜山形成演化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运用构造解析思想对渤海海域前新生代构造变形、运动形式及演化进行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潜山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1)加里东运动主要以垂直隆升为主,海西运动期华北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接形成北高南低的不稳定克拉通,印支期SN向强烈挤压作用下板内低角度逆冲褶皱形成了近EW—NWW向向斜背斜相间的隆坳格局。燕山期陆内高角度逆冲和左旋走滑改造形成的NE—NNE向构造体系对印支期构造轴迹横跨叠加改造,形成了渤海海域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构造格局。(2)依据单一构造期次变形特征和多期次构造叠加类型对渤海构造形迹塑造和潜山成山成储的控制作用,确定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为渤海潜山形成演化的关键构造变革期。(3)印支和燕山两期关键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先存基底断裂成为新生代生烃凹陷的主干控凹断裂,新生代断陷期对早期先存断裂的继承活动使古近系烃源岩与潜山对接,为渤海潜山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供烃窗条件;控制构造裂缝产生与后期流体溶蚀改造共同作用形成的规模性网状裂缝体系为潜山内幕提供了有利储集空间;控制形成了渤海地貌残丘型、内幕褶皱型、拉张断垒型和走滑掀斜型等丰富的潜山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关键构造期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潜山成藏
下载PDF
对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有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钧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53-1764,共12页
从我国长城关内外交通运输量增长的需求,交通运输便捷性,通道建成后的区域受益等方面讨论了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关于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时机,认为只要国家经济形势许可,条件基本具备,就应抓紧进行各项前期工作,... 从我国长城关内外交通运输量增长的需求,交通运输便捷性,通道建成后的区域受益等方面讨论了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关于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时机,认为只要国家经济形势许可,条件基本具备,就应抓紧进行各项前期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而对于沿渤海湾海边陆域另外新建沿海快速国道/高铁的建议,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施工风险方面,认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在地质问题处理上难度巨大,应进行严格、详尽的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避险、减险措施。简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选用建隧方案的技术优势,并对建隧方案中若干有疑议的观点进行简要说明。重点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施工方案和工期估计进行详述。认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施工应采用隧道硬岩掘进机(TBM)与钻爆法相配合,加建中间服务隧道,并给出4种横断面布设方案。以方案2,即:采用高铁,单线、双洞,主洞φ8. 0 m,服务隧道φ5. 5 m的方案为例,给出方案实施建议,并对工期进行预估。将该方案分为2种子方案(第1子方案:中间服务隧道(φ5. 5 m)先行,主洞大口径TBM(φ8 m)和后面拖车部分先拆卸成块后从服务隧道和平洞进入主隧道内,经洞内组装后再开挖掘进;第2子方案(备选):主洞起始段(约180 m)先用φ5. 5 m TBM开挖(经横洞时需拆卸,待进入主隧道后再在洞内重新组装),主洞先形成φ5. 5 m小洞,随后钻爆法扩挖成型,以容得φ8 m TBM掘进,也可改用先将横洞扩挖成弧形大空间,使φ5. 5 m的TBM在打弯进主洞时不需要先拆解),作比选后择优实施。以第1子方案为例,对长约125 km的跨海通道施工工期进行粗略估计,得出"完全成洞"的施工总工期约为19年(含海上详勘的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海峡隧道 施工风险 施工方案 隧道硬岩掘进机(TBM) 钻爆法 服务隧道 工期估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