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元明 曹同 潘伯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87-891,共5页
采用相似性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博格达山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共有地面生苔藓植物 32科 73属 186种 (含变种、变型 ) ;山地荒漠带和山地草原带... 采用相似性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博格达山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共有地面生苔藓植物 32科 73属 186种 (含变种、变型 ) ;山地荒漠带和山地草原带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高 ,为 0 .6 80 9,山地森林带和高山垫状植被带相似性最低 ,仅为 0 .1342 ;山地森林带苔藓植物在整个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物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 ;山地森林带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 ,为该山地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苔藓植物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元明 曹同 潘伯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6,共7页
应用数量分类 (TWINSPAN)和排序 (DCA)方法 ,对新疆博格达山苔藓植被进行了多元分析。TWINSPAN结果表明 ,该地区苔藓植被可分为 6个主要群落类型 ,即牛角藓 真藓 (Cratoneuron_Bryum)群落、扭口藓 墙藓 (Barbula_Tortula)群落、提灯... 应用数量分类 (TWINSPAN)和排序 (DCA)方法 ,对新疆博格达山苔藓植被进行了多元分析。TWINSPAN结果表明 ,该地区苔藓植被可分为 6个主要群落类型 ,即牛角藓 真藓 (Cratoneuron_Bryum)群落、扭口藓 墙藓 (Barbula_Tortula)群落、提灯藓 细罗藓 (Mnium_Leskeella)群落、对叶藓 提灯藓 (Distichium_Mnium)群落、墙藓 连轴藓 (Tortula_Schistidium)群落、扭口藓 紫萼藓 (Barbula_Grimmia)群落 ,它们分别分布于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_灌丛带、山地河岸林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_高山草甸带、高山砾石带。DCA结果同TWINSPAN分析结果一致 ,并可知决定苔藓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被 TWINSPAN DCA 逐步回归 博格达山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隆升时间初步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孙国智 柳益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7-493,共7页
博格达山横亘于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关于博格达山的隆升时间一直是一个具重要意义而又长期争议的问题。综合分析前人及研究区资料认为:早石炭—中二叠世博格达地区以拉张环境为主;在晚二叠—早三叠世,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物... 博格达山横亘于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关于博格达山的隆升时间一直是一个具重要意义而又长期争议的问题。综合分析前人及研究区资料认为:早石炭—中二叠世博格达地区以拉张环境为主;在晚二叠—早三叠世,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形态、成分变化等特征以及地层接触关系表明博格达山初次隆升;中侏罗世,台北凹陷的沉积相、ZTR指数以及砂岩岩屑成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表明西山窑组晚期博格达山再次隆升,并向吐—哈盆地提供物源,但喜山运动期间博格达山隆升幅度最大,铸成了现今的盆山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隆升时间 中侏罗世 沉积相 重矿物 岩屑成分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地区早二叠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弧后碰撞前陆盆地地震记录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传恒 刘典波 +1 位作者 张传林 王自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66,共12页
早二叠世下岌岌槽子群发育于博格达弧后碰撞前陆盆地缓坡带,为一套长石含量较高的陆源碎屑岩。古流向、沉积相带分布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坡向向南。岌岌槽子群中首次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链环层理、水塑性褶皱、液化沙脉、沙侵... 早二叠世下岌岌槽子群发育于博格达弧后碰撞前陆盆地缓坡带,为一套长石含量较高的陆源碎屑岩。古流向、沉积相带分布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坡向向南。岌岌槽子群中首次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链环层理、水塑性褶皱、液化沙脉、沙侵蘑菇、碟状泄水构造、球枕构造、流化砾岩、底辟流化砾岩坨、滑混层、同沉积断层等,均是与地震驱动相适配的变形构造。这些变形构造常沿限定的岩层发育,上、下均为未变形的岩层,显示事件变形特征。大量滑混层褶皱枢纽和球枕构造轴面实测结果显示,它们既没有优势方位,其位态也与古坡向无关,进一步证实最有可能的驱动机制是地震。由于古地震活动直接与东天山造山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时、空发育特征能够成为认识天山造山过程和相关盆地发育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博格达山 早二叠世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古地震 弧后碰撞前陆盆地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涛 王宗秀 +2 位作者 周高志 柳永清 李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研究表明 ,天山及邻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热衰减状态 ,博格达山新生代再造山具有“冷隆升”性 ,盆山边界断裂多限于上地壳内 ,而非直通中地壳低速体甚至上地幔的“深大断裂”。造山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是在古生代形成的 ,而不是再造山期... 研究表明 ,天山及邻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热衰减状态 ,博格达山新生代再造山具有“冷隆升”性 ,盆山边界断裂多限于上地壳内 ,而非直通中地壳低速体甚至上地幔的“深大断裂”。造山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是在古生代形成的 ,而不是再造山期的断裂 ,它对造山带隆升及盆山耦合无贡献 ,博格达山的隆升为复式背斜构造所支持。博格达山与准东的关系为背斜北翼与盆地平缓基底构成的挠曲构造 ,而不是被深大断裂分隔的断块。博格达山具有独特鲜明的分段性 ,造山带的两个弧形构造与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构成独特的“斜方对称”分布样式。以板条观点为指导 ,从盆山单元的平面配置关系和深浅构造转换关系入手 ,探讨了博格达山板内造山阶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段性的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博格达山 板内造山带 分段 盆山耦合 深浅构造转换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苔藓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建成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73-92,共20页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1988年至1990年间在博格达山区的六次野外考察所采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经过整理鉴定,现已知博格达山有苔藓植物211种(变种、变型),隶属于37科、89属,其中11科、31属、111种为新疆首次记录,在分类的基础上,作者进一...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1988年至1990年间在博格达山区的六次野外考察所采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经过整理鉴定,现已知博格达山有苔藓植物211种(变种、变型),隶属于37科、89属,其中11科、31属、111种为新疆首次记录,在分类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该地区苔藓植物的区系成分、生态群落特征等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植物 区系成分 群落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新生代碎屑成分特征与盆山分异过程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世虎 宋岩 +2 位作者 贾承造 王绪龙 袁庆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29-1237,共9页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新生界碎屑成分自中侏罗世的中晚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自中侏罗世晚期开始,沉积重矿物组合及相对含量发生较大变化,不稳定重矿物、较高级别变质岩岩屑明显增多,显示此时发生的物源属性变化及构造活动的存...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新生界碎屑成分自中侏罗世的中晚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自中侏罗世晚期开始,沉积重矿物组合及相对含量发生较大变化,不稳定重矿物、较高级别变质岩岩屑明显增多,显示此时发生的物源属性变化及构造活动的存在;自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晚期开始,砂岩碎屑成分中的沉积岩碎屑明显增加,显示盆缘沉积岩物源的隆升和剥蚀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博格达地区的盆山分异过程主要对应于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新近纪以来,其中中侏罗世的中晚期是博格达地区开始发生盆山分异的初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地区 中—新生代 碎屑成分 构造活动 盆山格局
下载PDF
博格达山西南缘早二叠世磨拉石相沉积组合——桃西沟群 被引量:17
8
作者 廖卓庭 刘陆军 张维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0-195,210,共7页
分布于博格达山西南缘的桃西沟群,是一套典型的山间磨拉石相构造—沉积组合,时代为早二叠世,它是博格达火山弧演化为褶皱带的造山作用晚期阶段,由边缘岛海环境突发性地快速转化为陆相构造—沉积环境的产物。
关键词 磨拉石 早二叠世 博格达山 沉积组合 桃西沟群
原文传递
新疆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物源及其演化: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妍 李振生 +2 位作者 聂峰 田晓丽 石永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81,共27页
新疆博格达山主体由石炭系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组成,以发育两期双峰式火山岩,但不发育花岗岩为特征,对其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演化争议较大.本文重点对博格达山北部两个晚古生代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新标定博格达山... 新疆博格达山主体由石炭系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组成,以发育两期双峰式火山岩,但不发育花岗岩为特征,对其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演化争议较大.本文重点对博格达山北部两个晚古生代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新标定博格达山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利用物源区的演化,约束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测年结果显示博格达上亚群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宽,主峰年龄为343~284 Ma(80%),次峰年龄为386~375 Ma(3%)、503~441 Ma(7%)和871~735 Ma(10%);芦草沟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值非常集中,主峰年龄为358~279 Ma(97%),次峰年龄为257~251 Ma(约3%).博格达山中部原石炭纪博格达群上亚群与西部和南部下芨芨槽群相当,应属于早二叠世,中部—东部的石炭—二叠纪界线应在博格达下亚群—上亚群或居里得能组—沙雷塞尔克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之中.博格达北部地区晚二叠世以南侧天山物源区供给为主,反映出晚古生代期间博格达山地区至少存在晚石炭世末和中二叠世两期构造隆升.结合区域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的研究,认为博格达山地区晚古生代主要经历4个演化阶段:早石炭世弧后盆地裂解阶段、晚石炭世碰撞拼贴阶段、早二叠世碰撞后伸展阶段、中-晚二叠世再次隆升到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碎屑锆石 晚古生代 沉积物源
下载PDF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奎华 曹忠祥 +5 位作者 王越 张关龙 薛雁 王圣柱 曲彦胜 汪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共12页
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为准噶尔盆地南缘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前期沉积特征研究往往针对博格达山北侧泥页岩发育区或南侧柴窝堡凹陷砂砾岩发育区,缺乏对博格达地区整体性的研究.通过对博格达山周缘典型露头的芦草沟组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 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为准噶尔盆地南缘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前期沉积特征研究往往针对博格达山北侧泥页岩发育区或南侧柴窝堡凹陷砂砾岩发育区,缺乏对博格达地区整体性的研究.通过对博格达山周缘典型露头的芦草沟组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结合柴窝堡凹陷钻井、测井、岩心资料,详细分析该区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一段、二段、三段与四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与湖泊相沉积.在芦草沟组一段、二段沉积时期,近岸水下扇在柴窝堡凹陷广泛分布,浊积扇与半深湖亚相主要分布在博格达山以北;在芦草沟组三段、四段沉积时期,相对湖平面上升,近岸水下扇与浊积扇规模减小,半深湖、深湖亚相在研究区分布广泛,发育大规模的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芦草沟组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博格达山
下载PDF
博格达山周缘芦草沟组混合沉积控制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越 张奎华 +3 位作者 林会喜 陈世悦 张关龙 汪誉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6-692,共7页
通过岩心、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等方法研究认为,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其中混合沉积主要分布在近岸水下扇扇缘和半深湖—深湖。在近岸水下扇扇缘发育由砾岩、砂岩、内碎屑灰岩和泥岩以及砾岩、砾质... 通过岩心、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等方法研究认为,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其中混合沉积主要分布在近岸水下扇扇缘和半深湖—深湖。在近岸水下扇扇缘发育由砾岩、砂岩、内碎屑灰岩和泥岩以及砾岩、砾质泥晶灰岩和泥岩构成的2种混积层系;在半深湖—深湖发育由灰质粉砂岩和页岩以及页岩、泥晶白云岩和泥晶灰岩构成的2种混积层系。Sr/Cu值表明研究区芦草沟组具有以炎热干旱气候为主、间歇性出现温暖湿润气候的特征,2种气候交替出现是混积岩、混积层系广泛发育的根本原因。构造运动主要通过控制研究区盆地的属性来影响芦草沟组混合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湖平面升降与物源供给进一步控制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混积形式。在分析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岩石组合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芦草沟组的混合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中二叠统 芦草沟组 混合沉积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推覆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自明 沈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9-434,458,共7页
博格达山位于新疆北部,南、北两侧分别为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夹持。博格达推覆构造是指博格达山的西段,由于与油气等矿产关系密切,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关于其组成与结构、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等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地表地质、勘探地震... 博格达山位于新疆北部,南、北两侧分别为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夹持。博格达推覆构造是指博格达山的西段,由于与油气等矿产关系密切,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关于其组成与结构、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等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地表地质、勘探地震和大地电磁测深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博格达推覆构造由近东西向展布的柴窝堡盆地和博格达冲断隆起组成,前锋为阜康断裂,东、西两侧由近北东向延伸的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达坂城—老奇台断裂2条调节断裂围限,底部主滑脱面位于中地壳,推覆体根部位于中天山北缘断裂。推覆构造从南向北由多条分支逆冲断裂分隔为变形特点各异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样式自南向北由基底卷入型过渡到盖层滑脱型。博格达推覆构造的形成受控于准噶尔盆地向南的深俯冲作用,在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早期已具雏形,白垩纪至古近纪又发生了向北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新近纪以来再次向北强烈推覆并导致博格达山急剧隆升,最终形成现今构造面貌。阜康凹陷位于推覆构造前缘,构造稳定,油气保存条件优于推覆构造内的柴窝堡盆地,是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调节断裂 油气 阜康凹陷 柴窝堡盆地 博格达山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周缘中上二叠统与中上三叠统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有星 张君峰 +5 位作者 张金虎 高永进 周新桂 孙相灿 文磊 苗苗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0-682,共13页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及钻测井资料分析,按照“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对博格达山周缘地质结构、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沉积演化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9个阶段,其中,中晚二...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及钻测井资料分析,按照“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对博格达山周缘地质结构、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沉积演化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9个阶段,其中,中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为陆内裂谷、前陆盆地和陆内拗陷盆地演化阶段,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早期陆内裂谷、晚二叠世构造低幅隆升及中晚三叠世构造沉降控制了博格达山周缘盆地的形态、类型、沉降速率及可容纳空间,进而影响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及演化;中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为深水湖盆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主要以深水沉积作用为主,局部发生重力流沉积;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隆升形成低凸起并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砂体;中晚三叠世博格达低凸起发生沉降,以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 阜康断裂带 二叠系 芦草沟组 三叠系 沉积充填序列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西缘米泉地区构造解析与建模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自明 王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0-307,共8页
新疆博格达山西缘米泉地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但构造变形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准确落实地下地质构造是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该区地表露头出露良好,地震、非地震(MT)和钻井等资料丰富,为落实地下地质构造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基础。通... 新疆博格达山西缘米泉地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但构造变形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准确落实地下地质构造是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该区地表露头出露良好,地震、非地震(MT)和钻井等资料丰富,为落实地下地质构造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基础。通过对该区地表地质、地震、非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分析,结合对前人构造解析与建模理论成果和主要技术方法的总结,形成了针对山前冲断带复杂构造变形区以断层相关褶皱构造解析为核心、多因素约束的综合构造解析与建模技术,建立了米泉地区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模型。这项技术应用于构造特别复杂地区低成像品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可有效降低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构造建模 技术方法 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模型 米泉 博格达山
下载PDF
博格达山构造演化控制下的烃源岩生烃演化模式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洪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2,共8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博格达山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有效烃源岩的分布问题,应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恢复演化过程;利用生烃模拟技术分析烃源岩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经历了多期隆升-沉降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构造演化...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博格达山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有效烃源岩的分布问题,应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恢复演化过程;利用生烃模拟技术分析烃源岩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经历了多期隆升-沉降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构造演化阶段:早中二叠世博格达地区处于拉张裂陷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为弱挤压挠曲阶段、早中侏罗世为弱伸展演化阶段、侏罗纪末期至今为持续挤压隆升演化阶段。明确了构造对烃源岩生烃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博山山前带一次生烃型、持续生烃型和二次生烃型三种生烃演化模式,落实了有效烃源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生烃演化模式 博格达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博格达山山前带芦草沟组不同岩相储集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圣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2-413,共12页
为了提高页岩油“甜点”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高效动用开发,亟需开展页岩油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场发射... 为了提高页岩油“甜点”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高效动用开发,亟需开展页岩油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储集层表征技术,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页岩油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岩石类型复杂,表现为混合沉积特点,可划分出泥页岩相、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3类岩相;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控制了含油性,游离态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孔径大于30 nm的孔隙中,基质型泥页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包括黏土矿物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层理缝、构造裂缝、超压缝等,其中,无机矿物和干酪根表面以吸附态页岩油为主,粒间孔、有机质孔和层理缝中以游离态页岩油为主;夹层型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晶)间孔、粒(晶)间溶孔、粒(晶)内溶孔等为主,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赋存于各类微米级孔隙中;基质型岩相富含有机质,随着有机质丰度增加,干酪根吸附态烃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幂函数关系,夹层型岩相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以外来烃充注为主,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线性关系。奇台庄地区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芦三段夹层型岩相页岩油可动烃含量高,易于开发动用,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 芦草沟组 页岩油 赋存形式 岩相 储集空间 含油性
下载PDF
北疆东部三塘湖与吐哈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差异性及对博格达山隆升时间的约束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惠 旷红伟 +1 位作者 柳永清 彭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3-455,共13页
在钻井资料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沉积、物源与古水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研究北疆东部三塘湖和吐哈地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地层、沉积地质学和物源与古流向发育特征。研究表明,三塘湖和吐哈地区的西山窑组地层序列、岩石组合... 在钻井资料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沉积、物源与古水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研究北疆东部三塘湖和吐哈地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地层、沉积地质学和物源与古流向发育特征。研究表明,三塘湖和吐哈地区的西山窑组地层序列、岩石组合、沉积相类型及地层间的接触关系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西山窑组沉积的早—中期,三塘湖和吐哈地区为统一坳陷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晚期,吐哈北部沉积物源和古水流体系等发生变化,沉积物碎屑成分中未见有南部觉罗塔格山的变质岩岩屑,重矿物组合也与北部博格达地区相似,古水流也表现北部来源。博格达山地区可能于西山窑组沉积期末发生隆升,将吐哈和三塘湖地区分割为互不连通的2个盆地。2个地区西山窑组之上的沉积演化和地质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三塘湖 吐哈 沉积差异 博格达山 隆升
下载PDF
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越 林会喜 +3 位作者 张奎华 张关龙 汪誉新 白仲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0-509,共10页
通过对博格达山周缘典型露头剖面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结合柴窝堡凹陷内的钻测井、岩芯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芦草... 通过对博格达山周缘典型露头剖面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结合柴窝堡凹陷内的钻测井、岩芯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自下而上均可划分为一段、二段和三段,两个组的地层在柴窝堡凹陷内保留相对完整,而在博格达山山前剥蚀较严重,不同地区残留厚度不一;芦草沟组至红雁池组为一个湖侵到湖退的沉积过程,芦草沟组一段、二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中扇和外扇,芦草沟组三段以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红雁池组一段、二段以扇三角洲前缘、滩坝和滨浅湖沉积为主,红雁池组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芦草沟组 红雁池组 地层特征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北麓白杨河剖面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仕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通过博格达山北麓白杨河剖面芦草沟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讨论了芦草沟组页岩的元素富集特征和沉积环境以及源区物源特征和构造背景。结果表明:1研究区页岩P元素极为富集,这受控于页岩中凝灰质火山灰夹层的广泛发育;2对比于... 通过博格达山北麓白杨河剖面芦草沟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讨论了芦草沟组页岩的元素富集特征和沉积环境以及源区物源特征和构造背景。结果表明:1研究区页岩P元素极为富集,这受控于页岩中凝灰质火山灰夹层的广泛发育;2对比于世界页岩微量元素分布,白杨河页岩相对富集Li、B、Pr、Tb、Dy、Ho、Er、Tm和Lu元素,其他元素相对亏损;3白杨河剖面页岩地化参数揭示芦草沟组自下而上气候由温湿向干热转变,进而引起水体由淡水向咸水的转变和还原程度的进一步加强;4物源区遭受低级-中等风化程度,物源类型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其次为铁镁质火成岩;5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芦草沟组 页岩 化学蚀变指数
下载PDF
博格达山构造演化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冬生 陈旋 +4 位作者 康积伦 陈永慧 刘文辉 朱景芬 魏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77-3885,共9页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伴随着吐哈盆地成盆、充填的整个过程,盆内构造格局、储层展布、油气运移等与博格达山演化过程密不可分。通过研究台北凹陷西缘发现:燕山期—喜山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直接影响着侏罗系—第三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伴随着吐哈盆地成盆、充填的整个过程,盆内构造格局、储层展布、油气运移等与博格达山演化过程密不可分。通过研究台北凹陷西缘发现:燕山期—喜山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直接影响着侏罗系—第三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等成藏要素;中晚燕山期及喜山期隆升形成的逆冲褶皱构造、区域断裂及不整合面控制着圈、运、保等成藏要素,进而控制着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整个过程。中晚燕山期—喜山期六排逆冲褶皱带南、北拓展及各褶皱带间叠合连片为研究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博格达山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