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克替醇散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栾兴龙 孟庆顺 +2 位作者 苏峰 李园园 程元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拉克替醇散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及对机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35例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拉克替醇散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 目的探讨拉克替醇散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及对机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35例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拉克替醇散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68例(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6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腹水白细胞恢复时间)、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微循环指标[触珠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内毒素、血氨、二胺氧化酶)和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和皮肤瘙痒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9%(65/68)比82.09%(5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腹水白细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15±1.34)d比(8.26±1.19)d、(5.34±1.29)d比(7.18±1.35)d、(7.59±1.65)d比(9.86±1.80)d、(5.28±1.20)d比(6.39±1.12)d和(10.87±2.25)d比(12.18±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和2周后ALT、总胆红素、AST、触珠蛋白、降钙素原、IL-6、NGAL、内毒素、血氨和二胺氧化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P患者采用拉克替醇散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促进机体微环境和症状恢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细菌感染 拉克替醇散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机体微环境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患者体温变化与压力性损伤及受压部位微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秀艳 徐庆蕾 +3 位作者 马鹏涛 胡志元 郭传真 祝成红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患者术中体温变化与压力性损伤及受压部位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95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其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别纳入发生组、未发...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患者术中体温变化与压力性损伤及受压部位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95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其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别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开始后30 min、1 h、1.5 h、2 h体温和受压部位微环境变化,微环境包括肩部、臀部、足跟温度及湿度。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体温与微环境的关系,并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低温、微环境变化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结果 95例患者中,共有17例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7.89%,其中压力性损伤Ⅰ期12例、Ⅱ期4例、Ⅲ期1例。发生组手术开始后1.5 h、2 h体温,肩部、臀部、足跟温度、湿度较手术开始时上升,且高于未发生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患者术中体温与肩部、臀部、足跟温度及湿度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合并糖尿病、术中低血压、术中最高体温≥37.4℃、受压部位温度变化≥0.5℃、受压部位湿度变化≥1%均为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术中体温较高、受压部位微环境变化更为明显,体温上升、受压部位微环境变化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手术 体温 压力性损伤 微环境
原文传递
基于津液论自噬与肿瘤 被引量:3
3
作者 金钊 夏孟蛟 +3 位作者 郑川 严然 由凤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6-1069,共4页
微环境性自噬促进肿瘤发展,其过程与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痰瘀毒结密切相关。津液敷布有赖于气化功能,痰浊与津液的本质区别在于气化正常与否,气化过亢与不利所致的代谢异常与自噬水平的"太过不及"导致肿瘤增殖发展机制趋同,表... 微环境性自噬促进肿瘤发展,其过程与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痰瘀毒结密切相关。津液敷布有赖于气化功能,痰浊与津液的本质区别在于气化正常与否,气化过亢与不利所致的代谢异常与自噬水平的"太过不及"导致肿瘤增殖发展机制趋同,表明津液代谢变化与自噬水平高低关系密切,自噬的"太过不及"实质是津液气化微观生物行为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故基于津液论述自噬与肿瘤的作用机制,可为中医药干预肿瘤细胞自噬提供新的切入点,丰富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证手段和治未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细胞自噬 肿瘤 气化 肿瘤微环境 微环境性自噬 中医药
下载PDF
机体微环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调控影响研究概况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芳 朱丹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成熟分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保留了在机体的微环境因素诱导下转化表型进而获得迁移、增殖、分泌的能力;因表型转化引起的血管肥大、内膜增厚、斑块等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本文对... 成熟分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保留了在机体的微环境因素诱导下转化表型进而获得迁移、增殖、分泌的能力;因表型转化引起的血管肥大、内膜增厚、斑块等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本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涉及较多的调控因素进行了简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机体微环境 基因调控
下载PDF
扶正类中药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5
作者 汪舒云 吴霖光缙 +1 位作者 陈彬 邓皖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62-3868,共7页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类中药 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 综述
下载PDF
强制通风下服装热湿传递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钱静 赵蒙蒙 党天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87,共7页
为了解强制通风条件下,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的温度分布和气体流动情况,需要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对服装微环境进行模拟。首先,对于服装—人体—环境系统中的热湿传递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分类介绍了人体热调节模型,包括几个应用范围较广的... 为了解强制通风条件下,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的温度分布和气体流动情况,需要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对服装微环境进行模拟。首先,对于服装—人体—环境系统中的热湿传递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分类介绍了人体热调节模型,包括几个应用范围较广的两节点模型、多节点模型和多元模型及后续研究情况。对强制通风下织物和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且阐述了应用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求解模型的原理。最后指出,在对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时,应该考虑服装材料的内部气隙对于系统热湿传递的影响,以及分析多层服装内部空气层的分布情况并建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通风 人体热调节模型 服装微环境 热湿传递模型 模型求解
下载PDF
腰带型人体微环境可视化监测系统柔性集成与可穿戴应用研究
7
作者 林云飞 程鑫慧 +4 位作者 夏利琼 刘瑾 张茜 龚剑亮 陈义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8,共11页
微电子系统的创新功能设计及其柔性集成封装是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主动健康监测领域应用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研究采用控制处理芯片、温湿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以及光纤等光/电子元器件和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了一套温湿度数据... 微电子系统的创新功能设计及其柔性集成封装是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主动健康监测领域应用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研究采用控制处理芯片、温湿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以及光纤等光/电子元器件和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了一套温湿度数据可视化监测系统,并基于超低模量有机硅非水凝胶和3D间隔织物为主要材料复合制备了一种兼具本征和结构柔性的可拉伸电路板对其实现了一体柔性集成与封装,发展得到了一款可穿戴人体微环境(数据)可视化监测功能腰带.所使用的新型有机硅非水凝胶复合织物材料杨氏模量和抗弯刚度分别仅为0.113 MPa和114.680 mN·mm,在充分保留原织物基底柔软顺应性的同时,还有效地引入了有机硅类材料固有的优异生物相容性、疏水性和电绝缘性,并实现了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率等力学性能的进一步增强,分别提高了48.775%和22.507%.经其集成与封装得到的人体微环境可视化监测功能腰带采用假人进行穿戴模拟测试,通过可拉伸光纤显示板颜色变化成功地实现了人体微环境温湿度变化情况实时探测和监控.该功能腰带还可通过与手机和电脑等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人体微环境数据的移动监测和云存储,在老年人卧床护理等特殊护理领域显示出优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子 可拉伸电路板 人体微环境 生理数据可视化 健康监测与护理
原文传递
基于表观遗传-肿瘤微环境互作论肿瘤“形气神同病” 被引量:2
8
作者 井海亮 潘丽 +4 位作者 菅佳宁 任益锋 付西 祝捷 由凤鸣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形气神同病是中医对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肿瘤亦不例外。表观遗传失控对生命活动及情志的影响揭示了神失所倚的生物学效应,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与代谢物堆积反映出气的功能异常,肿瘤的增殖进展体现形之改变。表观遗传异常调控及由此引... 形气神同病是中医对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肿瘤亦不例外。表观遗传失控对生命活动及情志的影响揭示了神失所倚的生物学效应,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与代谢物堆积反映出气的功能异常,肿瘤的增殖进展体现形之改变。表观遗传异常调控及由此引起的肿瘤微环境改变致使肿瘤发生发展这一过程正是肿瘤“形气神同病”病理演进的微观映射。本文通过探析形气神同病的生物学内涵,提出基于“形气神同病”的肿瘤证治方法,以期为中医整体论治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气神同病 表观遗传 肿瘤微环境 肿瘤
下载PDF
扶正祛邪法干预肿瘤微环境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仰仰 李仁廷 +2 位作者 张洁 马一鸣 司海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99-103,共5页
近年来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热点之一。运用扶正祛邪法对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干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合分析扶正祛邪法对恶性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可... 近年来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热点之一。运用扶正祛邪法对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干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合分析扶正祛邪法对恶性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为今后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法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免疫效应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小军 马文 +2 位作者 马琛茹 乔万佳 李淑萍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放疗通过免疫和非免疫途径杀灭肿瘤细胞。根据吸收剂量的高低,放疗的免疫激活作用包括肿瘤微环境激活效应、免疫激活效应和免疫(次)消融效应等。放疗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免疫治疗也可以放大放疗对宿主免疫的激活作用。放疗剂量分割... 放疗通过免疫和非免疫途径杀灭肿瘤细胞。根据吸收剂量的高低,放疗的免疫激活作用包括肿瘤微环境激活效应、免疫激活效应和免疫(次)消融效应等。放疗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免疫治疗也可以放大放疗对宿主免疫的激活作用。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对免疫诱导效应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立体定向放疗在激活干扰素效应、诱导远隔效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8 Gy×3次的分割方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立体定向放疗方案。针对转移性肿瘤,一些新的放疗模式得以探索,如混合照射、单一病灶照射和多位点照射等,以充分发挥免疫诱导效应,改善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本综述围绕放疗免疫效应最新进展,介绍立体定向放疗新模式,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改善免疫联合放疗的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免疫疗法 远隔效应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益肾柔肝法对正常体质量指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多囊样改变、内分泌指标和子宫微环境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志超 孙红燕 +4 位作者 宋如意 褚焕妙 杨慧 毕亚菊 杨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柔肝法对正常体质量指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多囊样改变、内分泌指标和子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116例正常体质量指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观察益肾柔肝法对正常体质量指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多囊样改变、内分泌指标和子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116例正常体质量指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58例患者为研究组,5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肾柔肝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抑制素B(INHB)、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_(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T)、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盆腔B超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数目和卵巢体积,评价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INHB、AMH、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H、FSH、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TC、TG、FPG、2 h 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左侧卵巢体积、右侧卵巢体积、卵泡数目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主、次积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3%,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1.03%,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柔肝法治疗正常体质量指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降低患者AMH、INHB水平,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改善患者多囊样改变,调节患者内分泌及代谢指标,调节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改善子宫微环境,缓解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柔肝法 正常体质量指数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储备功能 多囊样改变 内分泌 代谢指标 血管活性物质 子宫微环境
下载PDF
功能纺织品应用中原位聚合石墨烯的抗菌优势分析
12
作者 姚诚凯 陈琛 +5 位作者 韩燚 苏洁茹 叶宏 孙海燕 邱溧 高超 《纺织报告》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人体体表存在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各种微生物共生且相互制衡,能维持健康的皮肤状态。然而,在抗菌纺织品中已被广泛应用的重金属制剂、有机制剂及天然抗菌材料严重干扰了皮肤的微生态,对皮肤造成伤害。这些添加材料虽有优异的抗菌功能... 人体体表存在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各种微生物共生且相互制衡,能维持健康的皮肤状态。然而,在抗菌纺织品中已被广泛应用的重金属制剂、有机制剂及天然抗菌材料严重干扰了皮肤的微生态,对皮肤造成伤害。这些添加材料虽有优异的抗菌功能,但在安全性、耐洗性、环境友好程度等方面存在缺陷。相比较而言,原位聚合石墨烯材料具有更稳定、适度的抗菌性能,也克服了传统抗菌添加剂的各种缺陷,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抗菌 体表微环境 功能纺织品
下载PDF
卵巢癌类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新策略
13
作者 孙阜圣 徐冶 +1 位作者 张永健(综述) 娄阁(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46-350,共5页
卵巢癌是全球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研究者不断改进卵巢癌的治疗手段,但是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依然并不乐观。随着精准医疗的推行,类器官模型的临床前研究逐渐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本文旨在... 卵巢癌是全球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研究者不断改进卵巢癌的治疗手段,但是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依然并不乐观。随着精准医疗的推行,类器官模型的临床前研究逐渐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本文旨在介绍卵巢癌相关实验类器官具有高度保持的肿瘤异质性、模拟肿瘤缺氧微环境、模拟肿瘤的发生转移、药物筛选和精准医学、基因编辑系统和模拟疾病。类器官模型库的建立可以改善卵巢癌治疗发展方向。在3D生物打印和类器官的联合下,有望成为未来药物筛选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类器官模型 肿瘤微环境 精准医疗 3D生物打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