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被引量:2003
1
作者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季成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值分类标准。方法 以“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为参照人群,共调查汉族7~18岁中小学生244 200余人。比较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分布与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NCHS)国际标... 目的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值分类标准。方法 以“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为参照人群,共调查汉族7~18岁中小学生244 200余人。比较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分布与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NCHS)国际标准差距,计算随年龄BMI百分位数分布。利用P_(85)、P_(90)和P_(95),组合成三个暂定标准,利用生理、血脂生化和体成分指标进行交叉验证。运用B-spline曲线对选定标准作平滑化拟合。结果 利用中国沿海发达大城市样本作BMI分布曲线有助克服青春中期后曲线的低平现象。交叉验证显示以P_(85)和P_(95)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较适宜,灵敏性和特异性符合要求。18岁时男女性BMI均以24和28为超重、肥胖界值点,与已颁布实施的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以北京、河南、四川等省(市)分别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上、中、下水平的三个代表人群作回代验证。城市7~18岁男女生中,北京市超重率17.00%和9.46%,肥胖率9.99%和6.47%;河南省超重率10.86%和6.64%,肥胖率4.27%和3.07%;四川省超重率6.95%和4.23%,肥胖率2.84%和2.09%,符合现实状况。结论 本标准兼顾前瞻性和现实性,既充分考虑近年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生长的长期加速趋势,显著缩短和国际标准的差距,又具有中国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学龄儿童 青少年 超重现象 肥胖 体重指数 分类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被引量:567
2
作者 武阳丰 马冠生 +5 位作者 胡永华 李艳平 李贤 崔朝辉 陈春明 孔灵芝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分布规律.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 849人的有效数据,计算全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用2000年人口进行标化.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7岁以下儿童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 目的分析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分布规律.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 849人的有效数据,计算全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用2000年人口进行标化.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7岁以下儿童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Z评分标准,7~17岁人群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二者之和为23.2%.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至四类农村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25.0%、21.6%、17.4%、15.1%、19.2%和12.8%,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0.6%、7.2%、6.4%、4.3%、6.0%和2.7%.按照年龄段统计,0~6岁组的超重率为3.4%,肥胖率为2.0%;7~17岁组的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18岁及以上组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和城乡之间有很大不同.结论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肥胖将成倍增加,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肥胖问题 中国居民 超重率 流行现状 健康状况调查 评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
原文传递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 被引量:419
3
作者 李辉 季成叶 +1 位作者 宗心南 张亚钦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3-498,共6页
目的研究制定0~18岁中国儿童的体块指数(BMI)生长参照值及生长曲线。方法根据“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获得的资料,采用九省市937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 目的研究制定0~18岁中国儿童的体块指数(BMI)生长参照值及生长曲线。方法根据“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获得的资料,采用九省市937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计算BMI值并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通过L、M、S三个参数计算产生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采用与中国成人BMI界值点接轨的方法探讨中国儿童超重肥胖的筛查界值点。结果制定出0~18岁儿童的BMI百分位数及标准差单位生长参照值及曲线图,并计算出了筛查2~18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参考界值点。本参照曲线与世界卫生组织(WHO)BMI曲线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年(CDC2000)曲线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青春期、第97百分位(P97)上。总体上中国男童BMI在P97处于三者之间,而女童最低。与日本比较,在P97也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BMI生长曲线图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与营养监测,早期识别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建议在临床工作及预防保健服务领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人体质量指数 生长曲线
原文传递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动态分析 被引量:375
4
作者 季成叶 孙军玲 陈天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不同群体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期间超重、肥胖流行动态。方法资料来自1985、1991、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共计98万余人,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水平乡村4个群体,统一使用... 目的 分析中国不同群体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期间超重、肥胖流行动态。方法资料来自1985、1991、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共计98万余人,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水平乡村4个群体,统一使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新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年代的检出率。结果 1985年,中国即使大城市男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也仅为0.2%和0.1%,超重率1%~2%,无实质性肥胖流行。90年代开始超重率大幅上升,增幅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北京等发达大城市男性7~9岁、10~12岁和女性7~9岁年龄组肥胖率分别为4.7%、3.8%和3.2%,肥胖高发人群初步形成。学生人群中营养不良和超重增加趋势并存,两极分化明显。1995年前后,城乡均出现超重检出率大幅增长,发达大城市男女超重率分别比10年前增长3倍和2倍;肥胖检出率男性6%~8%,女性4%~6%。2000年前后,大城市进入肥胖全面增长期,北京等发达大城市男性7~9岁、10~12岁和女性7~9岁、10~12岁年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25.4%、25.5%和17.0%、14.3%,男性小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2.9%和9.1%,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他群体超重率都增长迅猛,但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学龄儿童 青少年 1985-2000年 超重现象 肥胖 流行趋势 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被引量:246
5
作者 马冠生 李艳平 +6 位作者 武阳丰 翟凤英 崔朝辉 胡小琪 栾德春 胡永华 杨晓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1992至2002年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为制订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78 704人)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 849人)的资料,比较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根...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1992至2002年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为制订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78 704人)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 849人)的资料,比较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别体重Z评分判定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年龄别性别体重指数标准判定7至17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采用卫生部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定≥18岁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0~6岁、7~17岁、18~44岁、45~59岁和≥60岁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1.7%、17.9%、66.7%、45.2%和43.7%.不同性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不同,0~6岁组女孩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大于男孩,7岁以后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农村居民男女性的超重和肥胖增长幅度均高于城市居民.10年间估计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其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分别增加了7 000多万和3 000多万.结论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21世纪初期是我国肥胖干预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中国居民 肥胖率 超重率 身高别体重 健康状况调查 10年间 7岁以下儿童
原文传递
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 被引量:224
6
作者 李晓燕 姜勇 +4 位作者 胡楠 李镒冲 张梅 黄正京 赵文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271名18岁以上居民,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了BMI。以24kg/m^2≤BMI〈28kg...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271名18岁以上居民,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了BMI。以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经复杂加权后,计算了我国不同性别、年龄、区域成年人的超重率、肥胖率、超重和肥胖总率。结果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0.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1.5%、29.7%(x^2=16.05,P〈0.01),18~44、45~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为27.1%、37.2%、32.3%(x^2=482.00,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3.9%、29.1%(X。=21.14,P〈0.01),东、中、西部分别为32.O%、31.1%、28.0%(x^2=8.72,P〈0.05);肥胖率为12.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1.9%、12.1%(X。=0.33,P〉0.05),18~44、45~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为10.6%、14.7%、12.6%(X。=111.25,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4.2%、11.O%(x^2=12.11,P〈0.01),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5%、11.9%、9.9%(X^2=10.05,P〈0.01);超重和肥胖总率为42.6%。超重和肥胖总率呈现城市(48.1%)高于农村(40.1%)(√=20.37,P〈0.01),东(45.5%)、中(43.0%)、西(37.9%)部地区依次降低的趋势(X。=10.46,P〈0.01)。结论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超重和肥胖总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 成年人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在中国住院患者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15
7
作者 陈伟 蒋朱明 +3 位作者 张永梅 王秀荣 陈春明 史轶蘩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检验营养不良风险调查(NRS)判定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是否需要营养支持的方法在国内的可行性。方法153例新住院患者参加本研究。入院后首先评估是否符合NRS评定条件,符合者第2天早晨进行评定;对不符合入组条件者检查血清白蛋白(sALB)... 目的检验营养不良风险调查(NRS)判定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是否需要营养支持的方法在国内的可行性。方法153例新住院患者参加本研究。入院后首先评估是否符合NRS评定条件,符合者第2天早晨进行评定;对不符合入组条件者检查血清白蛋白(sALB),按中国人正常值sALB<35g/L判定为营养不良。体质指数(BMI)采用中国标准,<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NRS方法(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2年发布)由体质指数、近期体重变化、膳食摄入、疾病严重程度等4方面构成,其总评分≥3分判定为需要营养支持。结果139例新住院患者可用NRS评定,营养不良BMI<18.5kg/m2者占15.5%。全部对象的总评分≥3分者33.8%。不宜用NRS评定者14例,因无法站立者9例,胸、腹水者5例。此14例均测sALB,营养不良sALB<35g/L者5例(35.7%)。结论结合中国BMI正常值应用NRS来评定营养不良及判断是否需要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对因无法站立等原因而无法准确用NRS者,建议参考sALB<35g/L来判定有无营养不良。更大范围的临床实践有待进一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住院患者 临床可行性 中国 风险 欧洲 体质指数(BMI) 查方 营养支持 疾病严重程度 NRS 血清白蛋白 国人正常值 2002年 评定条件 营养学会 体重变化 临床实践 大范围 评分 站立
下载PDF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 被引量:189
8
作者 季成叶 孙军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近 1 5年来的流行趋势变化 ,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1 985年和 2 0 0 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 ,对象为 7~ 2 2岁学生。利用新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 ,BMI ,...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近 1 5年来的流行趋势变化 ,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1 985年和 2 0 0 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 ,对象为 7~ 2 2岁学生。利用新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 ,BMI ,体重 /身高2 ,kg/m2 )标准筛查超重、肥胖 ,分析不同群体检出率。结果 :2 0 0 0年我国 7~ 2 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4 .37%、1 .4 6 %、2 .32 %和 0 .92 % ,超重检出率分别为 1 0 .38%、4 .34%、5 .94 %和 3.6 7% ,比 1 985年成倍显著上升。地区差异极其明显 :部分发达大城市男女生肥胖率达 9.6 3%和 4 .5 0 % ,超重率达 1 5 .2 9%和 8.77% ;多数地区处于肥胖流行早期 ,西部肥胖检出率很低 ,乡村女生基本无肥胖流行。结论 :中国发达地区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学生群体 超重 肥胖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体重指数界值点的研究 被引量:202
9
作者 李辉 宗心南 +1 位作者 季成叶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界值点。方法在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生长参照值的基础上,根据常用的超重、肥胖筛查界值点选择方法(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百分位法或Z分值法),初步分别确定[BMI 2... 目的研究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界值点。方法在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生长参照值的基础上,根据常用的超重、肥胖筛查界值点选择方法(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百分位法或Z分值法),初步分别确定[BMI 24kg/m^2(BMI34)、28kg/m^2(BMI20)]、(P85 P95)和(Z1、Z2)三组界值点,通过对不同界值点进行差值和检出率比较,并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和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的超重、肥胖界值点做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适宜界值点。结果按照不同的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选择方法获得三组界值点,不同界值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在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上差异相对较小。与WGOC相比,男童超重、肥胖及女童肥胖界值点非常接近,女童在8.5~15.5岁其超重界值点比WGOC标准低0.3~1.0kg/m^2,通过筛查“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数据库,女童超重检出率比WGOC标准高约3.4%。结论采用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BMI24、BMI28)获得的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是适宜的,实现了在使用BMI指标上年龄的连贯性和筛查标准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重指数 界值点 儿童
原文传递
我国成人适宜体重指数切点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37
10
作者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周北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 分析我国成人队列基线体重指数 (BMI)和随访期间总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 ,为超重和肥胖的切点提供验证。方法 汇总我国现有队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数据 ,分析按BMI分层的年龄调整总死亡率 ,以显示基线BMI和总死亡的关系... 目的 分析我国成人队列基线体重指数 (BMI)和随访期间总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 ,为超重和肥胖的切点提供验证。方法 汇总我国现有队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数据 ,分析按BMI分层的年龄调整总死亡率 ,以显示基线BMI和总死亡的关系。以方差倒数加权平均方法求出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BMI对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综合Cox回归系数 ,以分析BMI对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是否有独立的作用以及其作用强度。结果 汇总分析 4组队列人群共 76 2 2 7人 ,合计随访 74 5 346人年 ,结果表明 ,按BMI分层的年龄调整总死亡率呈“U”形曲线 ,在除外随访前 3年内死亡之后和仅在不吸烟者 ,这种“U”形关系仍然存在 ,在BMI 18.5以下和 2 8以上死亡率升高。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对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有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 ,BMI每增加 2kg m2 ,冠心病、总脑卒中和缺血型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分别增高 15 .4 %、6 .1%和 18.8%。将BMI控制在 2 4以下男性可能减少冠心病和缺血型卒中发病 11%和 15 % ,女性可能减少二者发病各 2 2 %。结论在中国成年人群以BMI 18.5为体重过低 ,2 8为肥胖切点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适宜体重指数切点 肥胖 超重 总死亡率 冠状动脉疾病 脑卒中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被引量:135
11
作者 米杰 程红 +3 位作者 侯冬青 段佳丽 滕红红 王友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9-474,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
原文传递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人群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03
12
作者 赵连成 武阳丰 +2 位作者 周北凡 李莹 杨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1-475,共5页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WC)对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 1992~ 1994年和 1998年在中国不同地区男女性中年人群中进行的两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合并共 35 0 0 3人 ,比较不同BMI和WC分组的平均血压水...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WC)对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 1992~ 1994年和 1998年在中国不同地区男女性中年人群中进行的两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合并共 35 0 0 3人 ,比较不同BMI和WC分组的平均血压水平及其高血压患病率。结果 随着BMI和 /或WC的增加 ,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多数BMI组中 ,男女性WC与血压均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线性趋势检验P <0 .0 5 ) ,同样在不同的WC组中 ,BMI均与血压均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男女性按不同BMI及WC标准分组的年龄调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16 .5 %、14.1%(BMI <2 4kg/m2 ,男 /女 :WC <85 /80cm) ,2 9.8%、2 0 .6 %(BMI <2 4kg/m2 ,男 /女 :WC≥ 85 / 80cm) ,2 9.6 %、2 4.7%(BMI:2 4.0~ 2 7.9kg/m2 ,男 /女 :WC <85 / 80cm ) ,39.2 %、30 .3%(BMI:2 4.0~ 2 7.9kg/m2 ,男 /女 :WC≥ 85 / 80cm) ,5 7.5 %、43 .3 %(BMI≥ 2 8kg/m2 ,男 /女 :WC≥ 85 / 80cm)。结论 BMI和WC均与人群血压有相互独立的关联 ,保持BMI和WC均在正常范围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腰围 血压 高血压 患病率 调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度的关系 被引量:96
13
作者 唐金凤 杨颖 +5 位作者 汪启迪 李纪平 顾卫琼 洪洁 李凤英 陈名道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人群血清脂联素(adiponeetin)水平与年龄、性别、体脂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4例正常非肥胖和57例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指数(BMI)≥25kg/m^2]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正常非肥胖者脂联素男...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人群血清脂联素(adiponeetin)水平与年龄、性别、体脂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4例正常非肥胖和57例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指数(BMI)≥25kg/m^2]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正常非肥胖者脂联素男性(10.15±6.33)mg/L,女性(13.82±6.09)mg/L;超重或肥胖者脂联素男性(5.78±3.55)mg/L,女性(8.13±4.32)mg/L。正常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男性,肥胖及超重个体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脂联素浓度与BMI、腰围和体脂%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瘦素呈负相关,但扣除体脂因素后两者并尤明显相关性。在本年龄段中,脂联素与年龄关系不大。结论 脂联素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其浓度变化可能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密切相关,表明脂联素的增加可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脂联素 与肥胖度 体重指数 放射免疫分析法
原文传递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9
14
作者 赵连成 武阳丰 +2 位作者 周北凡 杨军 李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0-433,共4页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1982~ 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中 (年龄 35~ 5 9岁 )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对其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研究对象随访至 1999~ 2 0 0 0...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1982~ 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中 (年龄 35~ 5 9岁 )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对其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研究对象随访至 1999~ 2 0 0 0年 ,登记并核实冠心病事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各种原因的死亡。结果 对共计 2 4 90 0人 ,平均 15 2年的随访中 ,共发生冠心病事件 2 5 3例 ,脑卒中事件 797例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4 5 3例 ,出血性脑卒中 311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吸烟和饮酒情况 )估计低体重组 (BMI<18 5 )、正常体重组 (BMI为 18 5~ 2 3 9)、超重组 (BMI为 2 4~ 2 7 9)和肥胖组 (BMI≥ 2 8)发生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0 70、1 0、1 33和 1 74 ,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0 5 6、1 0、2 0 3和 1 98。与非超重者相比 ,超重和肥胖者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 32 0 %和 5 3 3%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 7 3%和 16 1%。结论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呈明显的正关联。控制体重、降低超重和肥胖率应是预防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卒中 人体质指数 冠状动脉疾病 脑血管意外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4
15
作者 吴新宇 付晓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87-1088,1093,共3页
分析研究河北理工大学2003级大学生体重指数(BMI)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 分析研究河北理工大学2003级大学生体重指数(BMI)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女生;2)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低于正常组;3)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而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台阶试验指数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立定跳远超重组也显著低于正常组。表明:1)男生超重及肥胖明显高于女生,需加强锻炼;2)BMI偏低组呼吸机能及握力较好;3)BMI升高至超重甚至肥胖时可影响生理功能及呼吸机能,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重指数 体质健康
原文传递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16
16
作者 马军 吴双胜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5-197,200,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7~18岁学生1985-2005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我国学生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5,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各省、市、自治区资料,使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筛查分类标准"... 目的了解我国7~18岁学生1985-2005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我国学生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5,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各省、市、自治区资料,使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计算不同省、市、自治区不同时期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各省、市、自治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而贵州、青海、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等地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低。1985-2005年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呈迅速上升趋势;1995-2005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1985-1995年的增长速度有所趋缓,但是仍然大于零,增长趋势仍存在;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增长速度大于女生;肥胖检出率的增长速度大于超重,并且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不同时间段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和趋势在不同省、市、自治区间存在差异,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防控学生肥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7
17
作者 贺媛 曾强 赵小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03-808,共6页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WC)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制定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参加健康体检的20~80岁成年人共计79 012名,测量其身高、体重、WC、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计...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WC)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制定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参加健康体检的20~80岁成年人共计79 012名,测量其身高、体重、WC、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计算不同BMI、WC水平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肥胖、中心性肥胖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结果肥胖、中心性肥胖程度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呈剂量反应关系。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倍;WC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7和2.0倍。当BMI由正常增加至≥30.0kg/m2、WC由正常增加至中心性肥胖,年龄较轻者和女性发生两种慢性病的风险较大,并且糖尿病患病风险随BMI、WC增长而增加的速度高于高血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肥胖人群中合并中心性肥胖者的慢性病患病率普遍较高,WC与BMI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筛选慢性病高危人群。结论肥胖、中心性肥胖会增加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应通过多种预防和治疗手段遏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腰围 高血压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12
18
作者 冯宝玉 陈纪春 +14 位作者 李莹 黄建凤 李建新 赵连成 曹杰 刘小清 黄辰 邓颖 阮连生 郭东双 俞玲 陈娜萦 杨睿海 杨小平 顾东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并在2007--2008年开展统一的健康状况随访...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并在2007--2008年开展统一的健康状况随访。共纳入13739名研究对象进入最终分析,按照BMI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低体重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0—27.9kg/m2)和肥胖组(≥28.0kg/m2)。计算四组人群年龄标化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并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其他三组高血压发病风险RR值及其95%CI。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8.1年,确诊新发高血压4271例,其中男性2012例,女性2259例。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年龄标化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1.6%、30.6%、42.4%和50.8%,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趋势P〈0.001)。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调整协变量,男性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RR值(95%CI)分别为0.78(0.64—0.95)、1.22(1.13~1.30)和1.28(1.16~1.42);女性分别为0.89(0.77~1.03)、1.16(1.09~1.23)和1.28(1.18~1.38)。结论我国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发病风险 体质指数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28384例体检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分布的探讨 被引量:105
19
作者 邵桂霞 张献共 +2 位作者 黄志平 朱清云 唐晖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2-373,共2页
为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的相关问题,分析深圳地区企事业单位2001年健康体检中28348例不同性别、年龄的BMI与脂肪肝的资料.
关键词 深圳地区 体重指数 脂肪肝 分布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 被引量:102
20
作者 崔丽英 张澍田 +10 位作者 于康 陈良安 蒋朱明 朱赛楠 姚明 陈伟 李单青 吴咏冬 梁晓坤 揭彬 王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或白蛋白<30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127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971例(86.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22.9%。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6%和20.1%。在258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93例(36.0%)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869例患者中,有122例(14.0%)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5.6∶1。结论北京大医院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体重指数 营养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