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 被引量:3322
1
作者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 确定我国成人适宜的体重指数 (BMI)范围和超重肥胖的划分界限。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对国内现有体量指标和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数据组织了汇总分析。方法 有 13项 1990年以后的调查资料入选 ,共计 ... 目的 确定我国成人适宜的体重指数 (BMI)范围和超重肥胖的划分界限。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对国内现有体量指标和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数据组织了汇总分析。方法 有 13项 1990年以后的调查资料入选 ,共计 2 0~ 70岁以上成人 2 39972人 ,有腰围数据者 111411人 ,有血脂和血糖化验数据者 8万余人。数据进入分析的人群分布于大陆 2 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汇总方法是由各负责单位根据统一制定的表格和标准提供数据 ,汇总分析中心进行核对、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甘油三酯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 (一个人具有 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 )的现患率均随BMI或腰围的增高而上升。通过不同BMI和腰围切点对于检出各项危险因素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 ,提出敏感度特异度较好、假阳性率较低的BMI切点 2 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 ,特异度达 90 %的BMI切点 2 8为肥胖的界限 ;男性腰围≥ 85cm ,女性≥ 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结论 切点以上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显示 :将BMI控制到 2 4以下 ,可能防止人群中 45 %~ 5 0 %的危险因素聚集。对BMI在2 8及以上者用药物控制到此切点以下 ,可能防止 15 %~ 17%的危险因素聚集 ,从而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超重 肥胖 体重指数 腰围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简易体脂参数估测腹内型肥胖的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131
2
作者 贾伟平 陆俊茜 +3 位作者 项坤三 包玉倩 陆惠娟 陈蕾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评价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腰臀比 (WHR)估测腹内型肥胖的最佳临界点及敏感度、特异度。方法 应用核磁共振 (MRI)对 6 90名受试者 (男 30 5人 ,女 385人 )进行腹内脂肪(VA)测量 ,同时测量BMI、WC、WHR。以受试者工作特性 (... 目的 评价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腰臀比 (WHR)估测腹内型肥胖的最佳临界点及敏感度、特异度。方法 应用核磁共振 (MRI)对 6 90名受试者 (男 30 5人 ,女 385人 )进行腹内脂肪(VA)测量 ,同时测量BMI、WC、WHR。以受试者工作特性 (ROC)曲线评价简易体脂参数对腹内型肥胖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经MRI诊断 ,超重 /肥胖者中 6 1.7%、正常体重者中 14.2 %呈腹内型肥胖(VA≥ 10 0cm2 ) ;②BMI、WC、WHR与腹内脂肪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尤以WC的相关性最好 ;③简易体脂参数估测腹内脂肪积聚的最佳切割点为BMI:2 6kg/m2 ,WC :90cm ,WHR :0 .93;④BMI≥2 8kg/m2 、WC≥ 95cm时 ,95 %的男性及 90 %左右的女性呈腹内型肥胖。结论 BMI、WC及WHR都可估测腹内型肥胖 ,但以腰围的准确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型肥胖 体重指数 腹内脂肪 体脂参数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原文传递
Effe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All-caus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Report for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on Optimal Cut-off Points of Body Mass Index in Chinese Adults 被引量:58
3
作者 ZHOU BEI-F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5-252,共8页
Objective To verify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baseline body mass index (BMI) to all-caus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bjective To verify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baseline body mass index (BMI) to all-caus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rom pooled data of Chinese cohorts. Methods The prospective study data of existing cohort studies in Chin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ge-adjusted all-cause mortality stratified by BMI were estimated. The similar analysis was repeated after excluding deaths with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follow-up and after excluding smokers. The incidence of age-adjus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stroke stratified by BMI were also analyzed. Multiple Cox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BMI for the incidence of CHD and stroke after controlling other risk factors were pooled utilizing the methods of weighting by inverse of variance to reveal whether BMI had independent effect and its strength on the incidence of CHD and stroke. Results The data of 4 cohorts including 76 227 persons, with 745 346 person-years of follow-up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age-adjusted all-cause mortality stratified by BMI showed a U-shaped curve, even after excluding deaths with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follow-up and excluding smokers. Age-adjusted all-cause mortality increased when BMI was lower than 18.5 and higher than 28. The incidence of CHD and stroke, especially ishemic strok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MI,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parallel increasing of risk factors.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MI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both CHD and stroke. Each amount of 2 kg/m2 increase in baseline BMI might cause 15.4%, 6.1% and 18.8 % increase in relative risk of CHD, total stroke and ischemic stroke. Reduction of BMI to under 24 might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CHD by 11% and that of stroke by 15 % for men, and 22 % of both diseases for women. Conclusion BMI ≤18.5, 24-27.9 and ≥28 (kg/m2) is the appropriate cut-off points for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index (bmi) All-cause mortalit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Abdominal Visceral Obesity From Body Mass Index,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hip Ratio in Chinese Adults: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Analysis 被引量:54
4
作者 WEI-PINGJIA JUN-XILU +3 位作者 KUN-SANXIANG Yu-QIANBAO HUI-JUANLU ANDLEICHE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6-211,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WC) and waist-to-hip ratio (WHR) measurements in diagnosing abdominal visceral obesity. Methods BMI, WC, and WHR wer...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WC) and waist-to-hip ratio (WHR) measurements in diagnosing abdominal visceral obesity. Methods BMI, WC, and WHR were assessed in 690 Chinese adults (305 men and 385 women) and compar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easurements of abdominal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were generated and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point for each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 Results 1) MRI showed that 61.7% of overweight/obese individuals (BMI≥25 kg/m2) and 14.2% of normal weight (BMI<25 kg/m2) individuals had abdominal visceral obesity (VA≥100 cm2). 2) V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anthropometric variable, of which WC showe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r=0.73-0.77, P<0.001). 3) The best cut-off points for assessing abdominal visceral obesity were as followed: BMI of 26 kg/m2, WC of 90 cm, and WHR of 0.93, with WC being the most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actor. 4) Among subjects with BMI≥28 kg/m2 or WC≥95 cm, 95% of men and 90% of women appeared to have abdominal visceral obesity. Conclusion Measurements of BMI, WC, and WHR can be used in the prediction of abdominal visceral obesity, of which WC was the one with better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index (bmi) Abdominal visceral fat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死亡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赵连成 周北凡 +2 位作者 武阳丰 李莹 杨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 (BMI)水平与总死亡及不同死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1982~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中 (年龄 35~ 5 9岁 )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并对研究对象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 30 5 6 0人 (...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 (BMI)水平与总死亡及不同死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1982~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中 (年龄 35~ 5 9岁 )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并对研究对象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 30 5 6 0人 (男性 15 72 3人 ,女性 14837人 )随访至 1999~2 0 0 0年 ,登记各种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平均 15 .2年的随访中 ,共死亡 32 12例 ,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共死亡 6 76例 ,恶性肿瘤死亡 12 81例 ,其他原因死亡 12 5 5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调整年龄、性别 )估计低BMI组 (BMI <18.5 )、正常BMI组 (BMI为 18.5~ 2 3.9)、超重组 (BMI为 2 4~2 7.9)和肥胖组 (BMI≥ 2 8)总死亡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1.2 1,1.0 0 ,0 .91,1.12 ,呈“U”形关系 ,当同时剔除前 5年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 ,低BMI组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 ,而肥胖组增加 ,正常BMI组的相对危险最小。随着BMI水平的上升 ,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相对危险增加 ,恶性肿瘤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 ,其他原因死亡的相对危险与BMI水平呈“U”形关系 ,当剔除早期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 ,这些趋势依然存在。结论 BMI在正常范围内 ,总死亡的相对危险较低 ,且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恶性肿瘤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的综合风险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死亡率 相对危险度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北京市55岁以上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及全死因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37
6
作者 方向华 汤哲项 +6 位作者 曼君 刘宏军 陈彪 孟琛 吴晓光 刁丽君 刘向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索老年人体重指数 (BMI)与高血压和死亡的关系。方法  1992年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 ,各随机抽取 1个区 /县 ,在所抽取的区 /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 5 5岁以上人群 2 0 86名进行队列研究。结果 BM... 目的 探索老年人体重指数 (BMI)与高血压和死亡的关系。方法  1992年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 ,各随机抽取 1个区 /县 ,在所抽取的区 /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 5 5岁以上人群 2 0 86名进行队列研究。结果 BMI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 ,高血压患病率则随BMI和年龄的增高而上升。BMI与全死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 ,BMI≥ 2 5 .0和 2 0 .0~ 2 4.9组老人死亡的危险分别比BMI<2 0 .0组老人低 6 2 %(HR =0 .38,95 %CI:0 .2 9~ 0 .49)和 39%(HR =0 .6 1,95 %CI:0 .49~ 0 .75 ) ;Cox多因素分析表明 ,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 (城乡 )、高血压患病史、认知功能、健康自评等因素后 ,上述关系依然存在。结论 在老年人群不应过分强调减肥 ,但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高血压 死亡率 死因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长春地区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毛未贤 张萌萌 +3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 绝经年限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黄丽娇 梁梅珍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水平将344例孕妇分为低BMI组(BMI&...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水平将344例孕妇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55例)、正常组(BMI 18.5~24 kg/m2,225例)和超重组(BMI≥24 kg/m2,64例);按孕期体质量增加幅度,分为增重不足组(31例)、增重正常组(128例)和增重过多组(185例)。比较各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结果超重组及增加过多组妊娠并发子痫前期(53.13%、29.73%)、羊水过多(57.81%、31.89%)、胎膜早破(39.06%、38.38%)、早产(70.31%、34.05%)、胎儿宫内窘迫(32.81%、16.22%)、巨大儿(56.25%、26.49%)及新生儿低血糖(65.63%、37.30%)发生率显著增加,剖宫产(79.69%、47.57%)率最高,分别与其对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比BMI正常组子痫前期(47.27%vs 6.22%)、羊水过多(45.45%vs 6.67%)、胎膜早破(83.64%vs 8.44%)、早产(40.00%vs 5.33%)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及增重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12.73%vs 25.81%)出生率最高,孕前BMI正常及增重正常组妊娠期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最小、剖宫产率(16.89%、5.47%)最低,新生儿结局最好(均P<0.05)。结论孕前超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可增加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及剖宫产率的危险性,尤其是超重者应纳入GDM高危妊娠管理,严格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总增幅在合适范围内,以减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体质量指数 孕前 孕期 体质量增加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针刺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9
作者 许娟 左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8-361,363,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差异,寻找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60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月经第3天开始常规服用达英35,以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差异,寻找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60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月经第3天开始常规服用达英35,以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察组PCOS不孕患者在服用达英35同时避开月经期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子宫、肾俞、脾俞、胃俞、肝俞穴,隔天针刺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基础血清性激素与体质量指数,并再给予促排卵治疗,比较两组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早期自然流产例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黄体生成素(LH)、睾酮(T)、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均P<0.05),而对照组仅LH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基础雌二醇(E_2)、T、体质量指数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均P<0.05)。观察组排卵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P<0.05),临床妊娠率为43.3%(13/30),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OHSS和早期自然流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辅助治疗可改善PCOS不孕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降低LH、E_2与T水平,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反应性,有效缩短助孕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针刺疗法 达英35 性激素 促排卵 体质量指数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1996~2005年异位妊娠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碧云 罗喜平 +1 位作者 彭秀红 廖碧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分析本院10年来异位妊娠(EP)的发病趋势变化。方法:对本院10年来1895例EP发病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岁年龄段发病总例数中,后5年比前5年显著增加(χ2=19.07,P<0.01)。②BMI<20者比BMI在20~25之间及BMI&... 目的:分析本院10年来异位妊娠(EP)的发病趋势变化。方法:对本院10年来1895例EP发病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岁年龄段发病总例数中,后5年比前5年显著增加(χ2=19.07,P<0.01)。②BMI<20者比BMI在20~25之间及BMI>25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07.19,P<0.01)。③近3年908例EP患者经等级相关分析,流产史、盆腔粘连、输卵管手术史、术中发现输卵管发育异常与EP发病间均有非线性相关(P<0.01)。结论:本院近10年来EP的发病呈逐步增长趋势,而近5年<20岁的年轻患者的构成比前5年增加,体型偏瘦者发病增加,患者流产史、盆腔粘连、输卵管手术史、术中发现输卵管发育异常等与EP发病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年龄 体重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脂肪肝与高血压病、糖尿病、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林 陈小凤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高血压病、糖尿病、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896例在我院行健康体检B超检查确诊脂肪肝的受检者,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体重指数的划分,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①本次体检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1.4...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高血压病、糖尿病、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896例在我院行健康体检B超检查确诊脂肪肝的受检者,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体重指数的划分,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①本次体检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1.42%,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4倍,不同性别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显著;脂肪肝患者中伴发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93%、42.16%,非脂肪肝患者中检出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61%、5.78%,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中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的患病率,而非脂肪肝受检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糖尿病。检出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的受检者中,体重超过正常体重范围的患者分别是正常体重人数的2.7倍及0.25倍。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中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男性是脂肪肝的主要好发人群;②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高血压及糖尿病有着一定的相关性;③脂肪肝与糖尿病的相关性较高血压更密切;④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具有显著相关性。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注意肥胖的控制,还应注意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脂肪肝 高血压 糖尿病 体重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肥胖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石劢 朱燕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年第10期76-80,共5页
肥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不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还作为一种高危因素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临床筛查与疾病防治。肥胖的分型方法各异,诊断标准也不再是单一的体质指数(BMI)法,能客观反映脂肪分布... 肥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不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还作为一种高危因素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临床筛查与疾病防治。肥胖的分型方法各异,诊断标准也不再是单一的体质指数(BMI)法,能客观反映脂肪分布和含量的腰围(WC)、体脂量(BF)、内脏脂肪面积(VFA)等新标准正逐渐渗入到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中。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的肥胖诊断标准及其应用领域、优缺点进行综述,为肥胖及脂肪相关疾病的诊断、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质指数 腰围 体脂量 内脏脂肪面积
下载PDF
108例孕妇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情况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罗希莹 李燕 +1 位作者 苏虹 孙洪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孕期体重增重、脂肪分布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问卷调查108名孕妇的基本情况,监测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计算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孕中期体重增幅及...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孕期体重增重、脂肪分布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问卷调查108名孕妇的基本情况,监测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计算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孕中期体重增幅及脂肪分布,并记录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结果72%的孕妇孕前营养状况正常,但孕中期73%的孕妇体重增加超过了适宜增重标准的60%,脂肪分布〉140g/cm(肥胖)者占46%,孕中期脂肪分布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s=0.368,P〈0.001)。在已分娩的59名新生儿中,平均出生体重为3272.7±398.6g,有6人的出生体重≥4000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中期脂肪分布呈负相关(rs=-0.727,P〈0.001)。结论孕妇在孕中期体重增长过多,巨大儿发生比例较高,因此加强孕期的营养指导,合理膳食对母亲及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身体质量指数 脂肪分布 新生儿出生体重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愈后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薛兵 杨霁 +2 位作者 李秀叶 赵淑敏 刘领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对2006年2月~2007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COPD患者38例。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将体重指数<21Kg/m2的COPD病人分为A组,将体重指数>21Kg/m2的COPD病人分...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对2006年2月~2007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COPD患者38例。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将体重指数<21Kg/m2的COPD病人分为A组,将体重指数>21Kg/m2的COPD病人分为B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死亡人数,出院至复发时间。结果发现A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死亡人数明显多于B组,A组出院至复发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低体重指数(BMI)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重指数 愈后 肺外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志伟 林泽鹏 +1 位作者 徐验 周东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13-14,4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0例及健康人50例(正常对照组),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总胆固...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0例及健康人50例(正常对照组),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再将5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西拉普利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犤(4.13±1.89)μg/mlvs(7.09±2.85)μg/ml,P<0.05犦,健康对照组脂联素浓度与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28,-0.26,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浓度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r=-0.36、-0.32、-0.37,P<0.05),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两组合并比较,脂联素浓度与BMI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r=-0.29、-0.28、-0.31,P<0.01);③高血压患者分别用西拉普利及替米沙坦治疗两周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脂代谢紊乱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患者 血清 原发性高血压病 体质量指数 对照组 治疗 负相关 水平 变化
下载PDF
体质指数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系 被引量:29
16
作者 史冬泉 戴进 +2 位作者 刘澄 朴成吉 蒋青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及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23例,年龄匹配对照组416例。患者行影像学K/L评分。测量患者和志愿者的身高、体重,求出体质指数(BM...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及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23例,年龄匹配对照组416例。患者行影像学K/L评分。测量患者和志愿者的身高、体重,求出体质指数(BMI),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BMI在正常人群及骨性关节炎组分布;计算肥胖人群BMI在正常人群与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相对危险度(OR)及OR95%CI。结果223例患者经K/L评分分为Ⅰ~Ⅳ级,分别为Ⅰ级11例、Ⅱ级69例、Ⅲ级58倒、Ⅳ级84例。正常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BMI(kg/m^2)分别为23.4±3.8,25.3±3.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MI和骨性关节炎影像学进展相关性回归得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2,P〈0.01;肥胖是骨性关节炎发病的高危因素(OR=2.63,95%CI=1.876~3.688,X^2=31.5,P〈10^-7)。结论肥胖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且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控制或减轻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膝骨性关节炎 肥胖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的隐性失血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志刚 张上上 +5 位作者 陈如见 李钟 张鹏 毕梦娜 陈经勇 鲁丽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05-2312,共8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之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患者置换后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全髋关节置换8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ward等设计的通过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循环血量...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之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患者置换后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全髋关节置换8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ward等设计的通过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循环血量的数学方法和Gross线性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等对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的隐性失血明显高于显性失血,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假体类型是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抗凝方式、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置换后隐性失血形成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关节成形 因素分析 循环血量 体质量指数(bmi) 疾病类型 下肢深静脉 血栓 置换后抗凝方式 假体类型
下载PDF
不育男性不同影响因素与精子质量参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邱峰龙 倪蓉 +4 位作者 仲纪祥 冯播 张继跃 左阳花 薛惠英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对门诊就诊不育男性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良生活习惯、特殊工作环境、泌尿系统炎症感染与精子质量参数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院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510例,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进行问... 目的:对门诊就诊不育男性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良生活习惯、特殊工作环境、泌尿系统炎症感染与精子质量参数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院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510例,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及试剂盒对精液液化时间、p H值、精液浓度、精子活率活力、精子形态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按照BMI标准分组后显示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在精子浓度、精子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DFI指数方面与标准体重组比较均有降低或升高的趋势,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熬夜)和某些特殊职业(高温、辐射和挥发性化学物质)及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感染等因素对精液质量下降影响较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组在精液液化时间、精液量及精液p H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指数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特殊职业及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感染等因素可引起精子质量多项参数改变,是影响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该研究为男性不育症发生机制的探索及诊治方向的判断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bmi 精子质量 参数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相关因素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夏和霞 雷彩霞 张炜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1-185,188,共6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PCOS患者47例以及同期作为对照的月经规律的患者42例进行临床体征评分、内分泌指标测定,采用调查问卷法搜集其家族史等发病相关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①PCOS组...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PCOS患者47例以及同期作为对照的月经规律的患者42例进行临床体征评分、内分泌指标测定,采用调查问卷法搜集其家族史等发病相关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①PCOS组患者家族中糖尿病(DM)及女性月经失调(闭经或月经稀发)的患病率大于对照组(P=0.000),二组家族中男性秃顶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OS患者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低于对照组(P=0.000);③PCOS患者24h摄入食物能量大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之间初潮时间、运动情况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低出生体重及月经紊乱的家族史均为PCO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可能与PCOS发病有关,提示了家族遗传、BW及出生后的饮食状况都可能是PCOS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体重指数 腰臀比 糖尿病 出生体重(BW)
原文传递
氨磺必利治疗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邓良华 许世欢 徐健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及利培酮对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及利培酮对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分;测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实验2 h血糖(2h P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间PANSS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62.8%)(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BMI、FPG、2h PG、FINS、HOMA-IR、HDL、TG和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MI、FPG、2h PG、FINS、HOMA-IR、TG和TC水平较治疗前及研究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01)。结论: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不良反应少,短期治疗不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利培酮 体质量指数 糖脂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