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羌塘中部冈玛日—桃形错蓝片岩的发现 被引量:69
1
作者 邓希光 丁林 +4 位作者 刘小汉 An Yin Paul A.Kapp Michael A.Murphy CraigE.Manning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7-232,共6页
位于藏北羌塘中部的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首次发现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蓝片岩是由蓝闪石、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变质温压条件为 40 0℃±和 7kbar± ,... 位于藏北羌塘中部的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首次发现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蓝片岩是由蓝闪石、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变质温压条件为 40 0℃±和 7kbar± ,属于高压变质作用。这是一条高压变质带 ,推测它可能向东与滇西的澜沧江高压变质带相连。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的发现对羌塘陆块的重新认识以及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板块边界及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闭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带 冈玛日-桃形错 羌塘中部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建波 韩杰 +1 位作者 张兴洲 曾维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分布于牡丹江东部的椅子圈、磨刀石等地。野外调研表明:牡丹江蓝片岩主要呈透镜体状或构造残片状发育在长英质片岩中,并部分可见变余枕状构造和气孔状构造;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分析得到这些蓝片岩为亚碱性玄武岩组合;稀... 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分布于牡丹江东部的椅子圈、磨刀石等地。野外调研表明:牡丹江蓝片岩主要呈透镜体状或构造残片状发育在长英质片岩中,并部分可见变余枕状构造和气孔状构造;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分析得到这些蓝片岩为亚碱性玄武岩组合;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与洋中脊环境(E-MORB)配分曲线一致;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也与E-MORB一致,部分易活动元素(Ba,Sr等)一定程度的分异应与海相玄武岩形成时遭受海水蚀变或后期绿片岩相变质有关。代表性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牡丹江地区蓝片岩的原岩形成于大洋板块内的洋中脊环境。因此,黑龙江蓝片岩应为佳木斯地体向西与松嫩地块之间碰撞拼贴而形成的具有蛇绿岩性质的高压变质带;而目前保存下来的蓝片岩带应为遭受高压变质作用并仰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的大规模增生杂岩带的残余部分。结合作者近年取得的牡丹江地区蓝片岩SHRIMP锆石年龄210~250 Ma和变质云母等单矿物180~190 Ma的年代学证据,证明它们为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的玄武岩经过印支期前后高压变质而形成。黑龙江蓝片岩带的形成是印支期前后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结果,即黑龙江杂岩带为典型的构造转换带——古亚洲洋构造拼合的结束和环太平洋构造带俯冲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杂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特征 高压变质带 牡丹江 变质岩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蛇绿混杂岩带发现蓝闪片岩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文平 贾振奎 +1 位作者 温志刚 李育敬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通过1∶25万区调修测工作,确认了巴尔鲁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存在。在野外调查与研究工作中,发现该蛇绿岩(带)组分较为齐全,在其中还发现了蓝闪片岩,这对研究巴尔鲁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及本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巴尔鲁克 蛇绿混杂岩 蓝闪片岩 深俯冲
下载PDF
黑龙江依兰地区蓝片岩的变质演化P-T-t轨迹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伟民 刘永江 +4 位作者 TAKASU Akira 赵英利 温泉波 郭新传 张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85-3099,共15页
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出露了一套经高压变质形成的蓝片岩、云母片岩、长英质糜棱岩和少量超基性岩及大理岩并经历了强变形作用改造,一直被认为是佳木斯地块与其西侧松嫩地块碰撞拼贴所形成的缝合带产物。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 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出露了一套经高压变质形成的蓝片岩、云母片岩、长英质糜棱岩和少量超基性岩及大理岩并经历了强变形作用改造,一直被认为是佳木斯地块与其西侧松嫩地块碰撞拼贴所形成的缝合带产物。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识别出研究区内三种不同类型的蓝片岩;并获得了绿帘蓝闪石片岩(T=350~550℃,P=10~14kbar)、蓝闪霓辉石片岩(T=350~550℃,P=10~14kbar)和石榴石冻蓝闪石片岩(T=500~540℃,P=10~12kbar)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结合前人发表的地质年代学数据,建立了变质演化P-T-t轨迹。其中,绿帘蓝闪石片岩具"发卡式"变质演化P-T-t轨迹;而蓝闪霓辉石片岩与石榴石冻蓝闪石片岩具顺时针的演化轨迹。我们推测其成因可能为不同类型的蓝片岩形成于不同的俯冲阶段,由动力学机制的变化所造成。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贴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 P-T-T轨迹 佳木斯地块 松嫩地块
下载PDF
Blueschist from the Toudaoqiao Area, Inner Mongolia, NE China: Evidence for the Suture between the Ergun and the Xing'an Blocks 被引量:6
5
作者 Limin Zhao Akira Takasu +1 位作者 Yongjiang Liu Weimin L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1-248,共8页
Blueschist accompanied by pelitic schist expose along the Xinlin-Xiguitu fault in the Toudaoqiao area,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blueschist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on the petrography and mineral chemist... Blueschist accompanied by pelitic schist expose along the Xinlin-Xiguitu fault in the Toudaoqiao area,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blueschist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on the petrography and mineral chemistry. The amphiboles in the blueschist are zoned from winchite core to magnesioriebeckite/glaucophane rim to winchite outermost rim. The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are defined by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magnesioriebeckite/glaucophane, epidote, high-Si phengite(Si〈7.1), chlorite, albite, hematite and quartz, indicating an epidote-blue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The P-T conditions are estimated as T=350–400 ℃ and P=10-12 kbar. The occurrence of the blueschist along the Xinlin-Xiguitu fault strongly suggests the fault is the suture between the Ergun and the Xing'an blocks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portions of the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CA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daoqiao blueschists zoned amphibole P-T path Xinlin-Xiguitu suture
原文传递
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变质作用及热演化:玉里缝合带的俯冲折返作用
6
作者 张艺琼 何登发 +3 位作者 Kamil Ustaszewski 赵伦 计智锋 王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9-304,共16页
中国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出露的玉里变质带作为板块构造的缝合带,拼接了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南海板块、未俯冲的弧前基底和菲律宾海板块(吕宋岛弧),是认识台湾造山运动地球动力学重建的关键。玉里变质带出露含蓝片岩相的铁镁质—超铁镁质... 中国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出露的玉里变质带作为板块构造的缝合带,拼接了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南海板块、未俯冲的弧前基底和菲律宾海板块(吕宋岛弧),是认识台湾造山运动地球动力学重建的关键。玉里变质带出露含蓝片岩相的铁镁质—超铁镁质变质火成岩块体,这些块体在构造上被以绿片岩相为主的多期变形的云母石英片岩所包围。而玉里带东南侧发育了以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为主的初来组地层,初来组地层是否属于玉里带近年来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台湾玉里带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重新研究,针对中央山脉东部玉里带和初来组地层分别采样,利用碳质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RSCM)计算出变质片岩峰值变质温度的均值。结果表明:玉里带的峰值变质温度范围在400℃~550℃之间,比台湾地区的其它次级构造单元温度高;玉里带内,峰值变质温度高于500℃的地区毗邻玉里带的3个最大的高压变质火成岩块体,说明高压变质块体可能存在与围岩之间的交代变质作用;初来组地层的峰值变质温度约为360℃,与玉里带的温差达100℃以上,说明初来组地层与玉里带是两个不同的次级单元,在中央山脉东南缘二者之间很可能是断层接触,在台湾造山带向东的反冲褶皱逆冲带变形之后,这两个单元可能经历了相同的形变历史。本次更新的峰值变质温度集合了台湾地区的所有已发表的RSCM数据,显示出横跨台湾东部中央山脉热演化的系统性空间展布,重新修正了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地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玉里带 变质岩地热温度计 RSCM 蓝片岩
下载PDF
Field report:Sailing around the exhumed roots of the Mesozoic Patagonian paleo-accretionary wedge(Diego de Almagro Island,Chile)
7
作者 Samuel Angiboust Jesus Munoz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591-1594,共4页
We undertook a boat expedition to explore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of a very remote, lesser-known island, in the Chilean Patagonia: the Diego de Almagro Island(latitude S51°330'). This uninhabited, ca.400 km^... We undertook a boat expedition to explore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of a very remote, lesser-known island, in the Chilean Patagonia: the Diego de Almagro Island(latitude S51°330'). This uninhabited, ca.400 km^2 Island is one of the very rare exposures of the Mesozoic accretionary subduction complex along the Chilean margin. Unstable weather, strong winds, steep topography, and very dense vegetation make an on-land mission difficult. Careful preparatio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is advised to optimize shore access and minimize risks of injury. Despite a relatively important degree of regional reequilibration of metamorphic assemblages due to sluggish exhumation through the forearc crust, our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island is composed of a nappe stack of ocean-floor derived slivers of metasedimentary units that exhibit very different pressure-temperature-time paths during burial by subduction under the Chilean margin and subsequent exhumation. These rocks are witness to a complex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subduction zone between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times from granulite facies to blueschist facies conditions as well as multiple episodes of accretion at ca. 35 -40 km in depth for almost100 Ma over the Mesozoic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AGONIA ACCRETIONARY wedge blueschists SUBDUCTION Chile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元古代蓝片岩带——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前寒武纪蓝片岩 被引量:37
8
作者 肖序常 格雷厄姆 S.A.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2-21,共10页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石英岩、变铁质岩组成.原岩包活泥质岩、砂岩、基性玻屑凝灰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及少量深海沉积物.蓝片岩的矿物组合:青铝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阳起石.阿克苏群为世界上真正的前震旦纪蓝片岩之一,其变质年龄至少有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的阿克苏 元古代蓝片岩带 高压-温变质岩 蓝片岩-绿片岩相过渡变质类型 蓝片岩的矿物组合 蓝片岩的变质年龄(至少800Ma)
下载PDF
中国南天山造山带蓝片岩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肖序常 汤耀庆 +2 位作者 王军 高俊 赵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2期54-64,共11页
中国西北部地区发育多条蓝片岩带。其中南天山蓝片岩带东西延伸1000余公里,西部可能与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巴什带(Atabashi)和万利苏(Maylisu)相连 ̄[1],东部可能与我们发现的南天山中部库米什蓝片岩相连 ̄[... 中国西北部地区发育多条蓝片岩带。其中南天山蓝片岩带东西延伸1000余公里,西部可能与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巴什带(Atabashi)和万利苏(Maylisu)相连 ̄[1],东部可能与我们发现的南天山中部库米什蓝片岩相连 ̄[2]。它是古亚洲域最长、最重要的一条高P/T变质带。本文在较系统地对南天山高P/T变质矿物组合、探针分析、同位素测年等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上,认为该带主要为蓝闪石片岩-绿片岩的过渡相。该带与其北侧的高P/T变质岩-混合岩化花岗岩质岩石以及中酸性侵入岩等构成古双变质带,从PT_tD轨迹中可以判别439Ma为南天山洋盆俯冲初始变质相,420-415Ma接近峰期,350-345Ma主要为退变质绿片岩相,该岩相为南天山洋盆闭合后抬升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蓝片岩 PTtD轨迹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俊 肖序常 +2 位作者 汤耀庆 赵民 王军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24-231,共8页
本文通过对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会聚板块边界造山运动过程中构造变形的演化规律为:造山运动早期,板块俯冲作用促成俯冲杂岩发生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同时,发育深层次韧性挤压变形构造;俯冲作用停止后,蓝片... 本文通过对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会聚板块边界造山运动过程中构造变形的演化规律为:造山运动早期,板块俯冲作用促成俯冲杂岩发生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同时,发育深层次韧性挤压变形构造;俯冲作用停止后,蓝片岩抬升、拆返过程中遭受韧性挤压变形叠加;造山运动晚期,则发育大规模韧性道冲构造和韧性平滑走滑构造;造山运动末期,发育浅层次韧脆性开阔褶皱、区域性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片岩 变形带 新疆 剪切带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内蒙古北部苏尼特左旗蓝片岩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8
11
作者 徐备 J.Charvet 张福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34,共11页
在苏尼特左旗以南地区的中古生代造山带的混杂岩带内发现了以岩块形式出现的蓝片岩 ,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阳起石 +蓝闪石 +绿帘石 +榍石。蓝片岩化学成分说明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矿物化学分析表明 ,蓝片岩中角闪石可分为钙质、钙钠... 在苏尼特左旗以南地区的中古生代造山带的混杂岩带内发现了以岩块形式出现的蓝片岩 ,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阳起石 +蓝闪石 +绿帘石 +榍石。蓝片岩化学成分说明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矿物化学分析表明 ,蓝片岩中角闪石可分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 3类。钙质闪石均为阳起石 ,钙钠质闪石为蓝透闪石和冻蓝闪石 ,钠质闪石为蓝闪石和青铝闪石及少量镁钠闪石。利用Na(M4 )和AlⅣ 的含量推测本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 3类闪石的压力从 0 3~ 0 7Gpa ,表明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压力约为 0 7GPa。用化学反应限定蓝片岩的形成温度为 2 0 0~ 3 75℃左右。4 0 Ar 3 9Ar同位素年代学测定蓝闪石的等时线年龄为 3 83± 1 3Ma(1δ)。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沿贺根山—苏尼特左旗南是一条中古生代的缝合线 ,其俯冲—碰撞的标志即为混杂岩带以及其中的蓝片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中古生代 造山带 内蒙古 变质年代 岩石学 年代学
下载PDF
北阿尔金HP/LT蓝片岩和榴辉岩的Ar-Ar年代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83
12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2 位作者 于胜尧 陈文 陈松永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8-564,共7页
在北阿尔金的红柳泉一带,新识别出蓝片岩和榴辉岩的出露。它们与泥质片岩、钙质片岩和石英片岩等一起构成HP/LT变质带,与相邻的蛇绿混杂岩呈断层接触。根据估算的温度和压力显示榴辉岩形成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430~540℃,P=2.0~2.3GPa... 在北阿尔金的红柳泉一带,新识别出蓝片岩和榴辉岩的出露。它们与泥质片岩、钙质片岩和石英片岩等一起构成HP/LT变质带,与相邻的蛇绿混杂岩呈断层接触。根据估算的温度和压力显示榴辉岩形成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430~540℃,P=2.0~2.3GPa。分别对榴辉岩和蓝片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和钠云母进行39Ar-40Ar年代学测定,获得榴辉岩中多硅白云母的坪年龄为(512±3)Ma,等时线年龄为(513±5)Ma;蓝片岩中钠云母的坪年龄为(491±3)Ma,等时线年龄为(497±10)Ma。这些年龄资料显示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形成时代可能早于北祁连HP/LT变质带,反映了北阿尔金—北祁连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存在穿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阿尔金 蓝片岩 榴辉岩 AR-AR年代学
下载PDF
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 被引量:70
13
作者 鲍佩声 肖序常 +2 位作者 王军 李才 胡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2-314,T001,共14页
西藏中北部的蓝片岩呈岩块断续出露长达300 km.东起西亚尔岗双湖及其以西的恰格勒拉,经纳若、角木日、冈塘错、果干加年山、玛依岗日,西至冈玛错一带。除恰格勒拉及果干加年山的蓝片岩早年有简要报导外,其余均为李才等近年的新发现。蓝... 西藏中北部的蓝片岩呈岩块断续出露长达300 km.东起西亚尔岗双湖及其以西的恰格勒拉,经纳若、角木日、冈塘错、果干加年山、玛依岗日,西至冈玛错一带。除恰格勒拉及果干加年山的蓝片岩早年有简要报导外,其余均为李才等近年的新发现。蓝片岩的原岩主要为冈瓦纳大陆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型(裂陷槽)沉积-火山岩系,包括基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泥质砂岩、泥质灰岩等,尚有少量基性煌斑岩。高压低温变质矿物主要为青铝闪石,次为镁钠闪石,少量蓝透闪石。缺失典型蓝片岩相的硬玉和硬柱石。根据钠质角闪石类矿物成分所估算的变质压力为0.67~0.75 GPa,变质温度为410~460 C,视为蓝片岩与绿片岩之间的过渡相更为确切。 蓝片岩典型的矿物组合为:(1)绿泥石+绿帘石+青铝闪石+钠长石;(2)绢云母+青铝闪石(±镁钠闪石)-蓝透闪石-斜长石+石英;(3)方解石+青铝闪石-绿帘石:(4)绿泥石-透闪石+蓝透闪石(±单斜辉石残晶)。 蓝闪石的^(46)Ar-^(48)Ar年龄值为222.5±3.7 Ma,故其变质年龄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高压变质带及其伴随的“蛇绿混杂岩”很可能是冈瓦纳古陆北缘边缘海内裂陷槽或“初始有限洋盆”从离解到汇聚消亡的地质记录,龙木错-冈玛错-双湖-丁青-澜沧江一带作为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分界地带.基本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构造涵义 双湖地区 藏北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9
14
作者 邓希光 丁林 +4 位作者 刘小汉 An Yin Paul A KAPP Michael A MURPHY Craig E MANNING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7-525,共9页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的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蓝片岩被认为是板块构造边界的产物 ,通过对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其原岩属于洋岛型碱性玄武岩。再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研究 ,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个古特提斯洋 。
关键词 蓝片岩 地球化学特征 洋岛型碱性玄武岩 古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 晚古生代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51
15
作者 高俊 肖序常 +2 位作者 汤耀庆 赵民 王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4-553,共10页
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显示进变质作用为快速升压过程、退变质作用为近等热降压过程。自俯冲杂岩进入俯冲带到形成蓝片岩后抬升并出露于造山带,变质作用经历了浊沸右相(415Ma?)→硬柱石-蓝闪片岩相(408Ma?)→蓝闪绿片岩相(34... 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显示进变质作用为快速升压过程、退变质作用为近等热降压过程。自俯冲杂岩进入俯冲带到形成蓝片岩后抬升并出露于造山带,变质作用经历了浊沸右相(415Ma?)→硬柱石-蓝闪片岩相(408Ma?)→蓝闪绿片岩相(345Ma)→绿片岩相(314Ma)连续渐变演化的过程。蓝片岩中现存主要蓝闪绿片岩相矿物组合并非峰期变质矿物组合。造山运动晚期的大规模韧性推覆作用促成蓝片岩快速抬升并出露于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作用 pTDt轨迹 构造演化
下载PDF
The^(40)Ar/^(39)Ar age record of 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blueschists and eclogites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36
16
作者 GAO Jun, ZHANG Lifei & LIU Shengwei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1期1047-1052,共6页
The <sup>40</sup>Ar/<sup>39</sup>Ar ages indicate that the eclogite facies rocks of the Hasiate slice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form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onian (401 Ma) and... The <sup>40</sup>Ar/<sup>39</sup>Ar ages indicate that the eclogite facies rocks of the Hasiate slice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form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onian (401 Ma) and had been uplifted to the greenschist facies tectonic level in the middle stage of Devonian (381 Ma). The 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blueschists of the Akesayi slice are constrained to the late stage of Devonian (370-364 Ma). The different tectonic slices in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have experienced the different uplift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ECLOGITE blueschist 40Ar/39Ar age.
原文传递
关于南天山碰撞造山时代的讨论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曰俊 张洪安 +3 位作者 钱一雄 孟庆龙 赵岩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5,共9页
南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它经历了复杂的增生—碰撞过程。关于古南天山洋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由来已久。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 南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它经历了复杂的增生—碰撞过程。关于古南天山洋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由来已久。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对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火山弧及前陆盆地沉积等地质事实的研究,我们认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碰撞事件 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放射虫化石 蛇绿岩 高压变质带 火山弧 前陆盆地沉积
下载PDF
缅甸含硬玉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及其围岩的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施光海 崔文元 +1 位作者 刘晶 于海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3-490,共8页
以缅甸帕敢地区含硬玉岩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及其围岩 -未细分的变质岩为研究对象 ,较详细地研究了各类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主要矿物的组成 ,认为该区超基性岩为含铬铁矿的蛇纹石化纯橄岩 ,它的围岩由含多硅白母蓝闪石片岩、石榴斜长... 以缅甸帕敢地区含硬玉岩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及其围岩 -未细分的变质岩为研究对象 ,较详细地研究了各类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主要矿物的组成 ,认为该区超基性岩为含铬铁矿的蛇纹石化纯橄岩 ,它的围岩由含多硅白母蓝闪石片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透辉石大理岩、石英岩等构成。通过其中典型的变质反应分析与计算 ,认为围岩的变质程度分别为蓝闪石片岩相和的高角闪岩相 ,其中蓝闪石片岩相的压力大于 0 .8~ 1.0 GPa,斜长角闪岩相的温度为 5 82℃。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不同产地硬玉岩的特征 ,认为硬玉岩 ,尤其是优质者 ,产出环境如下 :(1)容矿岩体属超基性岩 ,以含铬铁矿的纯橄岩为最佳 ;(2 )围岩中存在低温高压变质岩 ,即蓝闪石片岩 -榴辉岩类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硬玉岩 纯橄岩 斜长角闪岩 蓝片岩 变质作用 砂纹石化橄榄岩 变质岩
下载PDF
蓝片岩与绿片岩共存:龙江岩系构造演化的新证据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兴洲 张元厚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77-282,348,共7页
本文从岩石及矿物的变质—变形关系和化学成分研究证明,龙江岩系①中蓝片岩与绿片岩的共存不是单一变质事件的产物,而是构造变动和不连续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早期蓝片岩形成在一种高压低温,高氧逸度环境。后经构造变动,转变为地热梯度... 本文从岩石及矿物的变质—变形关系和化学成分研究证明,龙江岩系①中蓝片岩与绿片岩的共存不是单一变质事件的产物,而是构造变动和不连续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早期蓝片岩形成在一种高压低温,高氧逸度环境。后经构造变动,转变为地热梯度较高的变形环境中,遭受韧性变形和以增温为主的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叠加。其间,钠质闪石向钠钙质闪石的转变,代表一种不连续的增温事件,而钠钙质闪石向钙质闪石的转变反映一种连续的增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绿片岩 岩系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块中部蓝片岩中捕获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20
作者 邓希光 张进江 +1 位作者 张玉泉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8-702,共5页
羌塘中部2个蓝片岩样品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属于残留锆石,不是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生锆石,这些年龄代表源区原岩的年龄或原岩捕获锆石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 羌塘中部2个蓝片岩样品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属于残留锆石,不是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生锆石,这些年龄代表源区原岩的年龄或原岩捕获锆石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2533Ma,说明这颗锆石来自新太古代,虽然不一定源自本地,但至少暗示羌塘地区新太古代曾经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石 SHRIMP U—Pb年龄 蓝片岩 羌塘地块中部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