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对成人心脏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兵 赵湛元 +1 位作者 毛凯红 熊世红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对成人心脏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其中术后感染患者39例为A组,术后未感染患者78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17...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对成人心脏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其中术后感染患者39例为A组,术后未感染患者78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17例为对照组,均行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各组人员不同时间点检测指标的改变情况,分析观察组手术相关指征。结果观察组术后3 d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B组术毕时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术后1 d升至最高点,术后2 d显著下降。A组术毕时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术后3 d升至最高点,在术毕、术后1 d、2 d、3 d时高于B组。中度感染患者血降钙素原高于轻度感染患者。重度感染患者血降钙素原高于轻度感染患者和中度感染患者。A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长于B组(P<0.05)。术后感染与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可作为成人心脏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成人 心脏手术 早期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降钙素原联合测定在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戴佳文 尤建权 +4 位作者 于情 钱飞 汪丁松 刘宇 顾彬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测定对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4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58例,其中肠破裂21例(肠破裂组),非肠破裂37例(非肠破裂组),分...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测定对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4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58例,其中肠破裂21例(肠破裂组),非肠破裂37例(非肠破裂组),分别在不同时段测定IFABP及PCT水平,对两组患者血清学结果进行动态比较分析。结果外伤性肠破裂组IFAB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肠破裂组,肠破裂组IFABP及PCT水平术后明显下降,入院时、入院后4h、术前、术后24hIFAB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准确率92.4%,敏感性96.3%,特异度72.8%,明显高于IFABP及PCT单独测定。结论联合、动态测定血浆中IFABP及血PCT水平对外伤性肠破裂有早期诊断价值,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肠破裂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探索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梁培培 俞凤 张泓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索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住该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成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存活≥24 h)并排除发病时未满18周岁、资料不完全、早期家属放... 目的探索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住该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成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存活≥24 h)并排除发病时未满18周岁、资料不完全、早期家属放弃抢救以及处于疾病终末期引起心搏骤停等病例,共113例。于患者入院0时及24时行血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APACHEⅡ评分(入院0 h及24 h)将入选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组,根据患者出院存活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三种感染定义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相关性。结果 (1)血PCT24 h、PCT24 h-0 h及CRP24 h值均与APACHEⅡ评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8、0.85,而CRP0 h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25,P>0.05)。(2)血PCT0 h、PCT24 h及PCT24 h-0 h均是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687、0.94,最佳预警戒值分别为8.35、20.06、15.84μg·L-1,对死亡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88.80%、70.02%、89.10%,特异度分别为80.20%、72.00%、95.25%。(3)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血PCT水平升高与感染无关。结论 (1)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降钙素原(PCT)在入院时即开始升高,而C反应蛋白(CRP)升高较晚,且两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可用于早期病情评估。(2)患者入院时PCT0 h升高大于8.35μg·L-1提示不良预后,病程24 h内持续升高,且PCT24 h-0 h>15.84μg·L-1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高。可作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死亡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血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病情评估 预后
下载PDF
入院早期血小板水平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性的分析
4
作者 吴建华 郭鹏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入院早期血小板(PLT)水平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住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MODS患者共78例,根据PLT水平分成三组:PLT<50×10^(9)/L组,PLT(50~99)... 目的:分析入院早期血小板(PLT)水平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住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MODS患者共78例,根据PLT水平分成三组:PLT<50×10^(9)/L组,PLT(50~99)×10^(9)/L组,PLT≥100×10^(9)/L组。入院时立即采血检验,并记录各组性别、年龄、PLT、血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器官功能障碍数目以及疾病转归等情况,分析三组中各指标的特点以及MODS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78例MODS患者中,入院早期PLT减少的患者有40例,占比51.28%。(2)三组不同PLT水平患者的PCT、Lac及疾病转归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50×10^(9)/L组的PCT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LT<50×10^(9)/L组及PLT(50~99)×10^(9)/L组的Lac较PLT≥100×10^(9)/L组明显升高。(3)PLT越低,MODS患者的死亡率越高。(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LT、Lac、PCT与MODS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入院早期的PLT减少及Lac、PCT升高是MODS的危险因素,对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预测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危险因素 血降钙素原 血乳酸
下载PDF
血降钙素原与痰培养联合检测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李莲 胡忠嫣 李艾英 《当代医学》 2023年第7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究血降钙素原(PCT)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血降钙素原与痰培养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析痰... 目的探究血降钙素原(PCT)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血降钙素原与痰培养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析痰培养阳性、阴性结果与PCT水平的关系,比较痰培养检测出的不同病原菌与PCT水平的关系。结果150例患者中,痰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为36.00%,PCT的阳性检出率为66.00%,痰培养与P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2.00%。痰培养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人群PCT水平高于阴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真菌感染人群的PCT阳性率为87.50%,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人群的PCT阳性率为100.00%、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人群的PCT阳性率为78.13%。痰培养菌群阳性患者PCT水平高于阴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菌群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T与痰培养联合检测可早期排除和诊断呼吸系统感染,提高诊断效果,对扩大疾病检测范围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降钙素原 痰培养 联合检测 呼吸系统感染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国民 王鑫 +3 位作者 韩智炜 牛兴杰 刘志慧 崔凤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7-829,839,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D64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D64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试验组给予恩替卡韦0. 5 mg,每天1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外周血PCT、IL-6、CD64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50. 00%(21例/42例),试验组为71. 43%(30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清ALT分别为(143. 09±65. 28),(68. 12±41. 37) U·L^(-1),血清AST分别为(176. 34±78. 94),(75. 68±52. 28) U·L^(-1),血清TBil分别为(112. 34±51. 37),(70. 43±41. 59)μmol·L^(-1),血清PCT分别为(0. 51±0. 25),(0. 32±0. 17) ng·m L^(-1),血清IL-6分别为(53. 63±18. 50),(34. 62±16. 57) pg·m L^(-1),血清CD64分别为4. 63±1. 81,3. 19±1. 67。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的生存率为57. 14%(24例/42例),试验组为78. 57%(33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 14%(3例/42例)和4. 76%(2例/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恩替卡韦对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PCT、IL-6及CD64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