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勃洛克《滑稽草台戏》的反讽书写
1
作者 赵玉砚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滑稽草台戏》是勃洛克在经历思想危机的“反题”阶段进行戏剧实验的开端,剧本篇幅虽短,却包含巨大的思想容量和形式创新,是勃洛克最难理解的作品之一。勃洛克在提及该戏剧时不止一次说到的“反讽”成为理解戏剧的一把钥匙。《滑稽草... 《滑稽草台戏》是勃洛克在经历思想危机的“反题”阶段进行戏剧实验的开端,剧本篇幅虽短,却包含巨大的思想容量和形式创新,是勃洛克最难理解的作品之一。勃洛克在提及该戏剧时不止一次说到的“反讽”成为理解戏剧的一把钥匙。《滑稽草台戏》通过构建复杂的人物关系对众人执着追求的死亡、爱情、真理进行了反讽书写,揭示了最高真理的多维性,借助草台戏、假面喜剧、抒情诗等体裁的杂糅营造出环环相扣的反讽时空体系。戏剧以反讽的视角审视俄国当时观点,是勃洛克“反题”阶段思想探索和创作手法探索的重要表现,是理解勃洛克整体创作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勃洛克 草台戏 反题 反讽
原文传递
茨维塔耶娃组诗中的勃洛克形象
2
作者 余献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勃洛克和茨维塔耶娃同为20世纪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的重要诗人。两位诗人虽然在生活和创作方面没有往来,但二人的创作却存在着深层次的隐性联系。茨维塔耶娃于1916至1921年创作了组诗《致勃洛克》,该组诗极为生动地展现了茨维塔耶娃心目... 勃洛克和茨维塔耶娃同为20世纪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的重要诗人。两位诗人虽然在生活和创作方面没有往来,但二人的创作却存在着深层次的隐性联系。茨维塔耶娃于1916至1921年创作了组诗《致勃洛克》,该组诗极为生动地展现了茨维塔耶娃心目中的勃洛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勃洛克 致勃洛克
下载PDF
跨时代的文学创作轨迹——勃洛克的诗歌艺术探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明琦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20-22,共3页
勃洛克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他既是俄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他的生活和创作是在两个世纪之交,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过程深深地映印着勃洛克的文学创作轨迹。
关键词 勃洛克 诗歌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日瓦戈医生》与勃洛克文本的对话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磊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0,共9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深受白银时代诗人勃洛克的影响,勃洛克笔下的主题和形象常常成为帕氏小说的互文对象。在《日瓦戈医生》中,帕氏不仅对勃洛克本人进行了指涉与认知,而且对其"永恒之女性"、城市主题及革...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深受白银时代诗人勃洛克的影响,勃洛克笔下的主题和形象常常成为帕氏小说的互文对象。在《日瓦戈医生》中,帕氏不仅对勃洛克本人进行了指涉与认知,而且对其"永恒之女性"、城市主题及革命观进行了吸收、深化与发展。作家将女主人公拉拉的柔美、善良升华到祖国母亲的高度,悲鸣俄罗斯人民所经历的辛酸苦楚;将莫斯科城视为历史进程的见证者,赋予其圣城耶路撒冷一样的精神象征意义;并对俄国社会革命作了全面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瓦戈医生》 勃洛克 永恒之女性 城市 革命
原文传递
解析勃洛克诗歌中的植物密码 被引量:1
5
作者 齐芳溪 苗幽燕 《外语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42-47,共6页
勃洛克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的象征主义诗人。用植物名称作为诗的语言,是勃洛克在诗歌中所运用的独特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本文旨在探究这些植物名称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力图解开勃洛克诗歌中的植物密码,挖掘诗人勃洛克在其诗歌作品中... 勃洛克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的象征主义诗人。用植物名称作为诗的语言,是勃洛克在诗歌中所运用的独特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本文旨在探究这些植物名称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力图解开勃洛克诗歌中的植物密码,挖掘诗人勃洛克在其诗歌作品中运用植物名称的基本规律。这不但有助于揭开勃洛克诗歌神秘的面纱,深入了解他的创作动机,领会其诗歌作品的精髓,同时也能还原勃洛克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社会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诗歌 植物名称 象征主义
下载PDF
略论勃洛克文学批评的特色
6
作者 郑体武 刘涛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8,共5页
俄罗斯诗人勃洛克的文学批评具有三个总体特征:诗文呼应、抒情品格、意义变奏。勃洛克的文学批评与他的诗歌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涉及同一个问题,彼此补充,相互阐释,合力构建出勃洛克文学... 俄罗斯诗人勃洛克的文学批评具有三个总体特征:诗文呼应、抒情品格、意义变奏。勃洛克的文学批评与他的诗歌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涉及同一个问题,彼此补充,相互阐释,合力构建出勃洛克文学思想的大厦。勃洛克文学批评的语言是充满象征的诗化语言。勃洛克排斥概念和理论,喜欢用直观的感悟来阐发自己的思想。因而,在他的文学批评中,"音乐"、"原生力"、"文明-文化"等概念展开了灵性的翅膀,翱翔在诗歌技巧、文学理论、文化哲学、社会思想等领域,从而形成了意义变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文学批评 诗文呼应 抒情品格 意义变奏
原文传递
人生·路·诗歌——勃洛克的生活与创作
7
作者 王明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3-27,共5页
勃洛克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他既是俄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勃洛克的诗歌探索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神秘主义的“正题”阶段;怀疑主义的“反题”阶段;最后的“合题”阶段。处于每一阶段中心的,是关... 勃洛克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他既是俄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勃洛克的诗歌探索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神秘主义的“正题”阶段;怀疑主义的“反题”阶段;最后的“合题”阶段。处于每一阶段中心的,是关于祖国俄罗斯的诗歌。勃洛克的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他把短暂的一生全部献给了诗歌创作。根据时间的先后,勃洛克的抒情诗编成三卷,全部诗作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在时间中展开的一部完整的作品,一个完整的三部曲—“人化的三部曲”,这是勃洛克人生历程和创作道路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人生 诗歌
下载PDF
亚历山大·勃洛克诗作中的“俄罗斯”主题浅析
8
作者 孙磊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在表现"俄罗斯"主题的诗作中,伟大诗人勃洛克赋以祖国"妻子"或"爱人"等意象,它们是诗人笔下"永恒的女性"形象的延伸,被用来表达祖国俄罗斯在诗人心目中的完美和神圣的情愫。勃洛克反映"... 在表现"俄罗斯"主题的诗作中,伟大诗人勃洛克赋以祖国"妻子"或"爱人"等意象,它们是诗人笔下"永恒的女性"形象的延伸,被用来表达祖国俄罗斯在诗人心目中的完美和神圣的情愫。勃洛克反映"俄罗斯"主题的诗作往往追溯国家的既往历史,同时对其未来又充满着希冀与期望,在这些诗作的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诗人对祖国深挚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祖国 主题 俄罗斯诗歌
下载PDF
浅析勃洛克抒情诗语言的色彩美
9
作者 姚晓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0-52,45,共4页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潮的代表诗人,他的抒情诗语言色彩斑斓,呈现出瑰丽朦胧的意象,表现出诗人丰盈辽阔的情感。勃洛克的抒情诗创作经历了早期的理想主义情调、中期的消极完美主义倾向到晚期的民族主义精神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诗歌...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潮的代表诗人,他的抒情诗语言色彩斑斓,呈现出瑰丽朦胧的意象,表现出诗人丰盈辽阔的情感。勃洛克的抒情诗创作经历了早期的理想主义情调、中期的消极完美主义倾向到晚期的民族主义精神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诗歌创作从表层到深层,勾勒了诗人思想流变的轨迹,呈现出迥然不一、变幻莫测的语言色彩,其中有诗人自身对自然、世界、人情的体悟,也有诗歌对历史、社会、革命等意识形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抒情诗 语言 色彩美
下载PDF
勃洛克与20世纪初俄罗斯现代戏剧
10
作者 余献勤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6,共6页
亚历山大·勃洛克是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首屈一指的象征主义诗人和剧作家。勃洛克的戏剧作品代表了象征主义戏剧的最高成就,其中既有对当代心灵的刻画,又有对"人民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还有对乱世时期人性的追问。在俄... 亚历山大·勃洛克是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首屈一指的象征主义诗人和剧作家。勃洛克的戏剧作品代表了象征主义戏剧的最高成就,其中既有对当代心灵的刻画,又有对"人民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还有对乱世时期人性的追问。在俄罗斯现代戏剧得以形成的20世纪初年,勃洛克先后以科米萨尔热夫斯卡娅剧院和大话剧院为平台展开戏剧活动,对同时代戏剧进行评说,提出戏剧通过对话的方式实现"生活再造"的使命等重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20世纪初俄罗斯现代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
原文传递
愿以你的名字为圣:茨维塔耶娃《致勃洛克》组诗中的赞名诗学
11
作者 李莎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6年第4期72-79,共8页
俄国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致勃洛克》组诗自1922年出版以来,就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一直以来,学界普遍将组诗视作研究茨维塔耶娃与勃洛克关系的重要材料,但是理解这一组诗的关键,即勃洛克的形象神圣化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 俄国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致勃洛克》组诗自1922年出版以来,就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一直以来,学界普遍将组诗视作研究茨维塔耶娃与勃洛克关系的重要材料,但是理解这一组诗的关键,即勃洛克的形象神圣化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分析。本文将《致勃洛克》组诗置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东正教发展的历史语境中考察,通过分析诗中的语义、隐喻和潜文本,证明茨维塔耶娃在组诗中采用东正教的赞名手法,将诗人勃洛克神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勃洛克》组诗 赞名 意义
原文传递
论勃洛克与戴望舒诗学思想的异质性
12
作者 姚晓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77-81,共5页
勃洛克和戴望舒是俄中两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两位诗人虽然在诗学思想上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启发,但是在各自的文学与文化语境及诗人本身的差异中走出了不同的"象征"之路。通过对两位诗人在诗学传统、诗学立场、... 勃洛克和戴望舒是俄中两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两位诗人虽然在诗学思想上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启发,但是在各自的文学与文化语境及诗人本身的差异中走出了不同的"象征"之路。通过对两位诗人在诗学传统、诗学立场、诗学观念三方面的平行比较,析出其诗学理论的同源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戴望舒 诗学理论 异质性
下载PDF
勃洛克诗歌中浪漫曲体裁的变异
13
作者 马卫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8-93,共6页
浪漫曲是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常见体裁,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俄罗斯诗歌积极互动,彼此丰富,共同发展。文章在阐述浪漫曲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揭示浪漫曲体裁在20世纪之前俄罗斯文学中的发展特点,并以勃洛克的诗歌为例,分析20世纪初俄... 浪漫曲是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常见体裁,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俄罗斯诗歌积极互动,彼此丰富,共同发展。文章在阐述浪漫曲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揭示浪漫曲体裁在20世纪之前俄罗斯文学中的发展特点,并以勃洛克的诗歌为例,分析20世纪初俄罗斯诗人对民间文学诗学的吸收和创造性运用。浪漫曲体裁在勃洛克诗歌中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赋予浪漫曲传统的主题、情节和形象新的时代特征和象征性意义,并借助细节表现人物心理,揭示“可怕世界”的残酷现实和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格异化;(2)在浪漫曲中融入象征、隐喻、暗示、联想等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有效提升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3)将浪漫曲与多种民间文学体裁进行“混搭”,进一步扩大了传统体裁的能产性和艺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诗歌 民间文学 浪漫曲 变异 勃洛克
下载PDF
嵌段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蕊 王香梅 胡亚鹏 《化工中间体》 2014年第3期49-54,共6页
本文介绍了嵌段聚氨酯的分类,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聚氨酯材料的物理性质范围广,可加工性能好,可以根据不同的物理性质要求而灵活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高分子结构,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医学... 本文介绍了嵌段聚氨酯的分类,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聚氨酯材料的物理性质范围广,可加工性能好,可以根据不同的物理性质要求而灵活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高分子结构,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上有蓿至关重要的应用,是一类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嵌段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索菲亚的拯救——《十二个》新论
15
作者 薛瑞强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64-69,共6页
《十二个》是解构宏大叙事的文本,而结尾的基督形象由勃洛克早期诗歌中永恒女性索菲亚形象发展而来,二者一脉相承。基督是索菲亚在历经此岸世界的游历和冒险后,经历痛苦和觉醒后的升华;是索菲亚降临尘世的一种在场形式。而这种在场在面... 《十二个》是解构宏大叙事的文本,而结尾的基督形象由勃洛克早期诗歌中永恒女性索菲亚形象发展而来,二者一脉相承。基督是索菲亚在历经此岸世界的游历和冒险后,经历痛苦和觉醒后的升华;是索菲亚降临尘世的一种在场形式。而这种在场在面对革命浪潮后,传统俄罗斯东正教信仰面临危机,为信仰缺失提供了救赎的希望。当象征秩序和和谐的索菲亚不在场的时候,基督就承担了索菲亚的角色,使混沌重归智慧与爱的整一状态。基督正是带领俄罗斯民族重新走向自我救赎的神圣象征,只有复归已经渗透进俄罗斯人血液、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东正教信仰,挽救信仰失落造成的症结,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俄国象征主义 基督教 十二个 索菲亚
下载PDF
帕斯捷尔纳克组诗中的勃洛克形象研究
16
作者 姬晨卉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70-75,共6页
勃洛克与帕斯捷尔纳克均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尽管一生私交甚少,但二人创作却存在深层关联。帕斯捷尔纳克更是把自己当作勃洛克传统的守护者和延续者,并继承他自由的艺术表达,灵动的意象刻画和坚定的艺术家使命。其晚年组诗《风... 勃洛克与帕斯捷尔纳克均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尽管一生私交甚少,但二人创作却存在深层关联。帕斯捷尔纳克更是把自己当作勃洛克传统的守护者和延续者,并继承他自由的艺术表达,灵动的意象刻画和坚定的艺术家使命。其晚年组诗《风》(1956)便专为勃洛克而作,以此来回顾这位象征派大师的文学遗产及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捷尔纳克 勃洛克 《风》
下载PDF
情欲之爱:阿尼玛原型在《十二个》中的表现
17
作者 周颖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7-40,45,共5页
作为经典性文本,《十二个》的政治革命主题已为学界所公认。立足于当下的文化语境,可以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出文本的另一个颇具现代性的主题———情欲之爱。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性与革命的纠缠构筑了《十二个》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阿尼玛原型 情欲之爱 《十二个》 勃洛克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演化规律 被引量:25
18
作者 徐蒙 王家豪 +2 位作者 徐东浩 宋广增 赵宝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属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但是各小层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盒81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低,呈似曲流河状,属弱辫状化分流河道类...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属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但是各小层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盒81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低,呈似曲流河状,属弱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盒81下小层、盒82下小层、盒82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高,呈现宽条带状,属强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对比两者的区别,最终建立辫状化程度不同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同时,对该区盒8段分流河道(砂体)进行中心线叠合处理,得出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既存在继承性又存在迁移性的规律,继承性表现为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数量和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为分流河道始终向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苏120区块 盒8段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演化
下载PDF
腰椎间孔穿刺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其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叶翔尔 夏海燕 崔功浩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孔穿刺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腰椎间孔的毗邻结构,为椎间孔穿刺注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20具尸体解剖,测量腰椎间孔的体表投影及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注射治疗。结果:每周注射1次,4次为一... 目的:探讨腰椎间孔穿刺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腰椎间孔的毗邻结构,为椎间孔穿刺注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20具尸体解剖,测量腰椎间孔的体表投影及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注射治疗。结果:每周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经1~2年随访疗效显著者71%,有效者181%。结论:经腰椎间孔穿刺注射曲安缩松混合液,可使局部炎症、水肿消退,血液循环神经营养功能改善,周围粘连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穿刺 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解剖学
下载PDF
词汇教学新思路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利蓉 薛山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6-67,共2页
英语词汇的使用在语句中呈现一定的模式 ,这种模式 ,即预制语块实际上是词汇与语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结合。文章首先给出预制语块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其主要特征 ,然后从二语习得的角度 ,论述了预制语块在词汇记忆口头交际以及书面话语等方... 英语词汇的使用在语句中呈现一定的模式 ,这种模式 ,即预制语块实际上是词汇与语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结合。文章首先给出预制语块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其主要特征 ,然后从二语习得的角度 ,论述了预制语块在词汇记忆口头交际以及书面话语等方面的优势 ,旨在找到一种词汇教学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 预制语块 二语习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