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9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物质(上) 被引量:138
1
作者 陆坤权 刘寄星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29-635,共7页
颗粒物质是地球上存在最多、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物质类型之一 .大量颗粒组成的离散态物质体系具有特别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颗粒物质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固、液、气物质的奇特现象和独特的运动规律 .由于对颗粒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科学... 颗粒物质是地球上存在最多、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物质类型之一 .大量颗粒组成的离散态物质体系具有特别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颗粒物质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固、液、气物质的奇特现象和独特的运动规律 .由于对颗粒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背景 ,近十年来颗粒物质研究逐步成为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 .文章综述了颗粒物质的一些主要特性 ,如颗粒物质的静态性质、振动行为、流动特性等 ,其中也包括文章作者的一些新近研究结果 .限于篇幅 ,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发表 .第一部分在对颗粒物质作一般介绍后讨论颗粒物质的静态特性 ,第二部分则主要讨论颗粒物质振动时的行为和流动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粮仓效应 挤压膨胀 力链 颗粒分离 振动班图 颗粒流
原文传递
脱硫除雾器设计 被引量:56
2
作者 金定强 《电力环境保护》 2001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介绍脱硫除雾器工作原理的同时 ,分析了几类常用除雾器的性能特点 ,并结合国内外除雾器设计、运行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归纳总结了除雾器设计。
关键词 脱硫 除雾器 结垢 烟气脱硫系统 湿法洗涤
下载PDF
金属矿山溜井问题研究现状及方向 被引量:40
3
作者 路增祥 马驰 +1 位作者 曹朋 马强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溜井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发生的堵塞现象和井壁变形破坏问题,已成为影响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将溜井问题归纳为溜井堵塞和井壁稳定性两大问题,并系统分析、总结了溜井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溜井堵塞问题表现为其底部放矿过程... 溜井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发生的堵塞现象和井壁变形破坏问题,已成为影响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将溜井问题归纳为溜井堵塞和井壁稳定性两大问题,并系统分析、总结了溜井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溜井堵塞问题表现为其底部放矿过程中井内物料流动中止,井壁稳定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井壁变形、失稳和跨塌。研究表明:①矿石含水率、粉矿含量、放矿漏斗角、贮矿高度、贮矿时间以及矿岩块度与溜井直径之间的匹配关系,井壁支护结构脱落与井壁围岩垮塌产生的大块,以及溜井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溜井堵塞的主要原因;②矿(废)石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特性,溜井工程围岩的地质结构特征及其应力场特征,溜井结构、井壁支护强度及其相互关系,是溜井井壁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③矿(废)石在溜井中运动与井壁接触并产生力的作用,使得溜井井壁受到冲击、剪切和摩擦损伤,是溜井井壁产生变形破坏的根本原因;④溜井堵塞后的爆破疏通和临近溜井的掘进爆破,加剧了对井壁的人为破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今后溜井问题的研究应着力于:①研究溜井堵塞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探讨溜井结构及其相关尺寸的设计准则,预防溜井堵塞;②揭示溜井中物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井壁的力学作用机理,改善溜井结构及其支护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溜井稳定性问题;③研发应力释放技术和高应力环境下的工程支护技术,是解决深埋溜井井壁应力致裂破坏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④从溜井的设计、使用与管理角度预防溜井堵塞,研发溜井堵塞的非爆破疏通技术,减轻爆破对井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溜井问题 堵塞 井壁稳定性 研究方向
下载PDF
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0
4
作者 汪洋 武佩佩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VAP)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与皮下的注射座[1]。输液港自1988年引入我国,主要用于肠外静脉高营养液、化疗药物等长期或反复输液、血... 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VAP)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与皮下的注射座[1]。输液港自1988年引入我国,主要用于肠外静脉高营养液、化疗药物等长期或反复输液、血样采集的患者,大大降低了患者频繁更换输液通道的痛苦[2]。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堵塞 肿瘤 护理
下载PDF
基于流动保障的海底油气管道安全策略与技术 被引量:36
5
作者 侯磊 张劲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流动保障始于国外深海油气田的开发 ,它在海上油气田的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文中主要阐述了流动保障的各个环节和目标 ,总结了流动保障计划的制定原则 ,概括了流动保障工作的控制策略 ,介绍了国外在管道流动保障方面的最新技术 ,... 流动保障始于国外深海油气田的开发 ,它在海上油气田的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文中主要阐述了流动保障的各个环节和目标 ,总结了流动保障计划的制定原则 ,概括了流动保障工作的控制策略 ,介绍了国外在管道流动保障方面的最新技术 ,并提出了我国海洋石油界在开展流动保障研究工作方面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 流动 技术 经济开发 制定原则 国外 海洋石油 油气管道 海上油气田 海底
下载PDF
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层间干扰规律 被引量:34
6
作者 于会利 汪卫国 +1 位作者 荣娜 范玉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3,共3页
胜坨油田为整装多层砂岩油藏,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多层合采势必造成层间干扰,影响潜力层的发挥。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取心检查井、测井解释资料及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干扰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 胜坨油田为整装多层砂岩油藏,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多层合采势必造成层间干扰,影响潜力层的发挥。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取心检查井、测井解释资料及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干扰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初期主要是稀油高渗透层干扰稠油中低渗透层;中含水期主要是高压高含水层干扰中低压含水层;高含水期初期主要是高压特高含水、高含水层干扰低压高含水、中低含水层,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转变为特高含水韵律层干扰高含水及中低含水韵律层。该研究对胜坨油田及同类油田的调整和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干扰 不同含水时期 多层合采 卡堵 胜坨油田
下载PDF
某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堵塞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焦学然 孙占学 张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28,共4页
新疆某高矿化度地下水分布区砂岩型铀矿采用酸法和碱法地浸时易出现堵塞,采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I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堵塞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堵塞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矿化度(TDS)、Ca2+、Mg2+、SO42-、HCO3-浓度过高,分别为8~12... 新疆某高矿化度地下水分布区砂岩型铀矿采用酸法和碱法地浸时易出现堵塞,采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I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堵塞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堵塞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矿化度(TDS)、Ca2+、Mg2+、SO42-、HCO3-浓度过高,分别为8~12g/L、386.17~775.95 mg/L、250.83~377.21mg/L、2 036.47~2 436.08mg/L、108.66~527.55mg/L,方解石和石膏临近饱和状态;采用酸法和碱法地浸工艺分别会产生石膏和方解石沉淀而引起化学堵塞。该砂岩型铀矿适合采用稀释或水处理—弱碱性地浸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高矿化度地下水分布区 堵塞 地球化学模式
下载PDF
腹主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永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技术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 通过 2 0例腹主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应用 ,对术中出血量进行评估 ,观察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SaO2 )变化情况 ,并行术后随访。 结果 应用腹主动脉阻断术可使术中患者减少出血量 5 0 ...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技术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 通过 2 0例腹主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应用 ,对术中出血量进行评估 ,观察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SaO2 )变化情况 ,并行术后随访。 结果 应用腹主动脉阻断术可使术中患者减少出血量 5 0 0~ 15 0 0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主动脉阻断术是一种预防骨盆及骶尾部手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阻断术 临床应用 手术中 出血 预防
原文传递
甲醇制烯烃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邢爱华 刘斌 +2 位作者 张锐 蒋明哲 刘社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21,共5页
对甲醇制烯烃生产过程中产品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换热管路堵塞、外排水有机物含量高、换热设备效率低下、装置频繁清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提高催化剂强度、控制催化剂粒度分布和堆密度,降低催化剂跑损,提高催化剂水热稳... 对甲醇制烯烃生产过程中产品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换热管路堵塞、外排水有机物含量高、换热设备效率低下、装置频繁清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提高催化剂强度、控制催化剂粒度分布和堆密度,降低催化剂跑损,提高催化剂水热稳定性,开发控制水中有机污染物生成的技术是解决水净化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烯烃 废水 堵塞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低温省煤器及MGGH运行中存在典型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宇钢 罗志忠 +2 位作者 陈刚 杨志忠 易广宙 《东方电气评论》 2016年第2期31-35,共5页
随着国家对火力发电企业的节能、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了迅速发展,超低排放技术领域的低温省煤器及热媒水管式气-气换热器(MGGH)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换热设备低温腐蚀... 随着国家对火力发电企业的节能、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了迅速发展,超低排放技术领域的低温省煤器及热媒水管式气-气换热器(MGGH)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换热设备低温腐蚀、积灰、堵塞以及磨损等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省煤器 MGGH 低温腐蚀 积灰 堵塞 磨损 措施
下载PDF
泥石流堵塞主河条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党超 程尊兰 刘晶晶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7-563,共7页
分析了泥石流堵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泥石流与主河流量比,泥石流与主河交汇角,主河宽度,泥石流体的抗冲强度和主河底床坡度。通过对这些主要因素的分析和对比,将这5个主要因素简化为4个无量纲量。针对这些无量纲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泥... 分析了泥石流堵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泥石流与主河流量比,泥石流与主河交汇角,主河宽度,泥石流体的抗冲强度和主河底床坡度。通过对这些主要因素的分析和对比,将这5个主要因素简化为4个无量纲量。针对这些无量纲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泥石流堵塞主河试验。对比本次研究和其他文献关于泥石流堵河试验的变量和结果,可以得出无量纲化的泥石流堵塞主河的临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泥石流堵河的临界值C≥0.87,而且当流量比小于1时难以形成堵河现象。用该堵塞主河的条件能正确判断许多原型泥石流堵塞主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主河 堵塞 堵河判别指数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erodynamic drag on a subsonic train in evacuated tube transportation 被引量:19
12
作者 Yaoping ZHANG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The aerodynamic drag on a train running in an evacuated tube varies with tube air pressure, train speed and shape, as well as blockage ratio. This paper us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 The aerodynamic drag on a train running in an evacuated tube varies with tube air pressure, train speed and shape, as well as blockage ratio. This paper us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aerodynamic drag of a train running at subsonic speed in an evacuated tube. Firstly, we present the assumption of a steady state, two dimensional,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ow with lubricity wall conditions. Subsequently, based on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 and the k-c turbulent models, we calculate the aerodynamic drag imposed on the column train with a 3-meter diameter running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nd blockage ratio conditions in an evacuated tube transporta- tion (ETT) system. The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with FLUENT 6.3 software package. An analyses of the simulation re- sults suggest that the blockage ratio for ETT should be in the range of 0.25-0.7, and the tube internal diameter in the range of 2-4 m, with the feasible vacuum pressure in the range of 1-10 000 Pa for the future subsonic ETT t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onic train evacuated tube transportation aerodynamic drag blockage ratio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特征与防治新方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志远 赵阳 +1 位作者 孙宝江 于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前对于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堵塞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因而存在着过度使用水合物抑制剂以及抑制剂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针对多相流,在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动力学等方面开... 目前对于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堵塞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因而存在着过度使用水合物抑制剂以及抑制剂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针对多相流,在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动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构建形成水合物堵塞的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水合物在管柱内何时何处形成堵塞并评估堵塞严重程度,确定易发生堵塞的高风险区。进而提出了基于拓展安全作业时间窗口的水合物堵塞防治新方法——依据安全作业时间窗口优选抑制剂浓度、优化抑制剂注入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井筒内所生成的水合物在管柱内壁上沉积附着,形成不断增厚的水合物层,造成管径变小,液膜处生成的水合物在管壁上沉积是造成管柱堵塞的主要原因;(2)随着水深增大或产气量降低,不发生水合物堵塞的安全作业时间窗口变窄,形成堵塞所需时间变短;(3)注入水合物抑制剂可以延缓堵塞的发生,拓宽安全作业时间窗口;(4)水合物防治新方法可显著降低所需水合物抑制剂用量和注入速率(在算例条件下可降低50%)。结论认为,新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过度使用水合物抑制剂的不足,可为深水气井测试中水合物的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气井测试 天然气水合物 堵塞 防治方法 安全作业时间窗口 环雾流 抑制剂用量 注入速率
下载PDF
连铸过程中水口堵塞机理及其预防对策 被引量:19
14
作者 茅洪祥 胡东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阐述了连铸过程中水口堵塞的类型及其特征 ,并根据水口堵塞的成因 。
关键词 水口堵塞 预防对策 成因 连续铸造 钢液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被引量:19
15
作者 梁志清 徐惠成 +4 位作者 李玉艳 陈勇 王琳 常青 史常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 评估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期间 ,对 42例有症状且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大部分为多发子宫肌瘤患... 目的 评估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期间 ,对 42例有症状且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大部分为多发子宫肌瘤患者 ,其中肌壁间肌瘤 1 9例 ,浆膜下肌瘤 2 3例 ,数目 1~ 6个 ,肌瘤直径大小 2~ 1 2cm ,3 6例 (6 4 3 % )子宫切口进行了缝合。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估计失血量分别为 (1 2 4 2± 3 3 1 )min和 (1 1 7 8± 48 6 )ml,病人平均住院日为 (4 8± 1 2 )d。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 ,无手术并发症。随访 2~ 1 2月 ,所有有症状者术后均改善 ,无一例复发和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和肌瘤挖除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挖除 子宫动脉 阻断
下载PDF
直升机卫星通信中旋翼遮挡天线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苟晓刚 邱金蕙 江会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3年第1期55-58,共4页
针对卫星通信天线安装在直升机尾梁的情况,分析了飞行过程中旋翼面对卫星天线的遮挡过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不同仰角和航向夹角条件下,对旋翼遮挡天线的时间和对信号的衰减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卫星仰角和航向角情况... 针对卫星通信天线安装在直升机尾梁的情况,分析了飞行过程中旋翼面对卫星天线的遮挡过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不同仰角和航向夹角条件下,对旋翼遮挡天线的时间和对信号的衰减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卫星仰角和航向角情况下的信号衰减的仿真结果。根据该仿真结果和获取的信噪比情况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有效通信时间和传输效率。飞行现场采集的数据与仿真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旋翼 遮挡
下载PDF
胃癌术后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顾晓英 李培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0期3463-3466,共4页
重点综述了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时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便于更好地指导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保证鼻肠管的畅通,为病人手术后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减少因堵管而影响术后康复及重复插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 胃癌 手术 鼻肠管 堵塞 肠内营养 护理
下载PDF
天然气油基水合物浆液流动实验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吕晓方 王莹 +4 位作者 李文庆 王麟雁 丁麟 高峰 宫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为了解决高压油气混输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问题,利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建的中国首套高压(设计压力15 MPa)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环路进行了天然气油基水合物浆液流动实验,探究了压力、流量等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动、堵管趋势以... 为了解决高压油气混输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问题,利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建的中国首套高压(设计压力15 MPa)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环路进行了天然气油基水合物浆液流动实验,探究了压力、流量等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动、堵管趋势以及堵塞时间的影响,并利用实时在线颗粒粒度仪监测了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过程中体系内天然气水合物颗粒粒径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压力越高,天然气水合物堵管时间越短,天然气水合物的堵管风险增大;增大流量可以减缓天然气水合物堵管趋势,降低天然气水合物堵管的概率,但存在"临界最低安全流量"现象,即当流量大于某值时,天然气水合物不会发生堵管,流体以浆液的形式在环路中流动。反之,则会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堵管事故;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颗粒的粒径(弦长)分布会发生显著变化,天然气水合物颗粒间的聚并是导致天然气水合物浆液发生堵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水合物 堵管 粒径分布 弦长分布 环道流动 安全流量
下载PDF
Serpentine Inle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Using Vortex Generator Based Flow Control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姝 郭荣伟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line-of-sight blockage of the engine face for an advanced Uninhabited Combat Air Vehicle(UCAV), a highly curved serpentine inlet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ased on the static p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line-of-sight blockage of the engine face for an advanced Uninhabited Combat Air Vehicle(UCAV), a highly curved serpentine inlet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ased on the stat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 along the wall, the flow separation is found at the top wall of the second S duct for the baseline inlet design, which yields a high flow distortion at the exit plane. To improve the flow uniformity, a single array of vortex generators (VGs) is employed within the inlet.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the effects of mass flow ratio, free stream Mach number, angle of attack and yaw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serpentine inlet instrumented with VGs ar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1)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serpentine design without flow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Gs promotes the mixing of core flow and the low momentum flow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us prevents the flow separation. Under the design condition, the exit flow distortion (-↑△σ0) decreases from 11.7% to 2.3% by using the VGs. (2) With the descent of the free stream Mach number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decreases. However, the circular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increases. 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rises from - 4° to 8°,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and the circular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both go down. In addi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yaw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is fairly constant, while the circular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ascends gradually. (3) When Mao = 0.6-0.8, a = -4°-8° and β = 0°-6°,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varies between 0.936 and 0. 961, the circular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coefficient varies between 1.4 % and 5.4 % and the synthesis distortion coefficient has a ranges from 3.8 % to 7.0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newly designed serpentine inlet incorporating V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of-sight blockage serpentine inlet flow separation vortex generator total pressure recoveryi circular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synthesis distort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Review on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for EOR purpos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16
20
作者 Yousef Kazemzadeh Sanaz Shojaei +1 位作者 Masoud Riazi Mohammad Sharif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Nanoparticles have already gained attentions for their countles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Nano-sized particles would help to recover trapped oil by several mechanisms including interfacial tensi... Nanoparticles have already gained attentions for their countles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Nano-sized particles would help to recover trapped oil by several mechanisms including interfacial tension reduction, impulsive emulsion formation and wettability alteration of porous media. The presence of dispersed nanoparticles in injected fluids would enhance the recovery process through their movement towards oil–water interface. This would caus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to be reduced. In this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anoparticles and different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on EOR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Different flooding exper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enhancing oil recovery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particles have the ability to reduce the IFT as well as contact angle, making the solid surface to more water wet. As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more trapped oil was produced mainly due to wettability alteration to water wet and IFT reduction. However, pore blockage was also observed due to adsorption of nanoparticles, a phenomenon which caused the injection pressure to increase. Nonetheless, such higher injection pressure could displace some trapped oil in the small pore channels out of the model. The investigated results gave a clear indication that the EOR potential of nanoparticle fluid i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 oil recovery NANOFLUID injection Nanoparticle Interfacial tension WETTABILITY ALTERATION PORE block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