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针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毛根永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28,共2页
97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局部封闭结 合TDP辐射治疗。疗程2-3周。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小针刀疗法 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 TDP辐射 封闭疗法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匡世军 郑有华 +1 位作者 张志光 苏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90-291,共2页
目的评价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4例,女38例,年龄46~67岁,平均58岁。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局部封闭+卡... 目的评价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4例,女38例,年龄46~67岁,平均58岁。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局部封闭+卡马西平)和对照组(卡马西平)。试验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1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和2%利多卡因1mL混合液行局部封闭,每周2次,共4周,同时口服卡马西平;对照组单纯口服卡马西平。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时试验组的优良率(92.31%和69.23%)与对照组(57.69%和38.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VAS值均显著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两组VAS值均增高,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地塞米松 维生素B1 维生素B12 卡马西平 封闭治疗
原文传递
梅毒孕妇阻断治疗结局与免疫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3
作者 章霞 陈峪 +2 位作者 马莉 张颖 张秀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181-3185,共5页
目的探究梅毒孕妇阻断治疗结局与免疫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117例梅毒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阻断治疗。采用MGB TaqMan荧光探针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 目的探究梅毒孕妇阻断治疗结局与免疫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117例梅毒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阻断治疗。采用MGB TaqMan荧光探针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位点、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590位点多态性,对各基因进行Hardy-Weinburg平衡吻合度检验;根据阻断治疗后梅毒清除情况分为治疗成功组(n=80)及治疗失败组(n=37),比较两组TNF-α基因238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基因型、基因频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正常妊娠(n=103)及不良妊娠(n=14),比较两亚组TNF-α基因238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析TNF-α基因238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妊娠孕妇阻断治疗结局及妊娠结局的关联。结果两组TNF-α基因238位点G/A、IL-4基因-590位点T/C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治疗成功组TNF-α基因238位点A基因频率、IL-4基因-590位点C基因频率高于治疗失败组(P<0.05);TNF-α基因238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孕妇阻断治疗结局相关(P<0.05);治疗成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治疗失败组(P<0.05);正常妊娠组及不良妊娠组TNF-α基因238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TNF-α基因238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孕妇妊娠结局无关。结论 TNF-α基因238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梅毒妊娠孕妇阻断治疗失败的遗传学因素,但其与孕妇妊娠结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妊娠孕妇 基因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238位点 白细胞介素-4基因-590位点多态性 阻断治疗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姜茹斌 张凯瑞 葛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421-2432,共12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锚定在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的细胞膜上,其特异性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一种分子量约为40 kDa的I型跨...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锚定在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的细胞膜上,其特异性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一种分子量约为40 kDa的I型跨膜蛋白,在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1和PD-L1之间的胞外结合通过抑制CTLs活性从而阻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然而,PD-L1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中的异常上调表达通过促进PD-1/PD-L1介导的CTLs失活导致癌细胞逃避免疫监控。近年来,相关研究分别从基因扩增、染色质修饰、转录与转录后修饰、翻译与翻译后修饰等角度阐述了PD-L1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同时,针对PD-1/PD-L1轴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了较好的疗效。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癌细胞中的PD-L1表达调控机制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针对PD-1/PD-L1轴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基因表达调控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原文传递
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研究现状
5
作者 刘家琦 李雨晴 +1 位作者 叶丽林 许力凡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2期67-71,90,共6页
CD8^(+)T细胞是介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其功能状态受到分子机制的精密调控,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过继性细胞疗法(例如TCR-T和CAR-T细胞治疗)和阻断PD-1抑制性信号的免疫检测点疗法... CD8^(+)T细胞是介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其功能状态受到分子机制的精密调控,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过继性细胞疗法(例如TCR-T和CAR-T细胞治疗)和阻断PD-1抑制性信号的免疫检测点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但是这些免疫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主要表现为免疫治疗抵抗,其中重要的机制是肿瘤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耗竭。因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是探究肿瘤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耗竭的调控机制,并探索干预策略和靶点以增强CD8^(+)T细胞的效应功能,抵抗功能耗竭。本文分别从耗竭CD8^(+)T细胞的异质性、对PD-1 ICB的响应及表观遗传特征三个方面综述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耗竭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 耗竭T细胞异质性 表观遗传调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白细胞介素的表达模式对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作用
6
作者 钟思敏 张东东 +3 位作者 郭舒月 张逸铠 刘思阳 金真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6,共10页
【目的】为了明确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应答反应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ILs)表达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其在NSCL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 【目的】为了明确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应答反应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ILs)表达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其在NSCL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顾性收集确诊为NSCLC且经过ICB治疗的61例患者,取得其ICB治疗前的肿瘤组织转录组测序及生存相关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显著影响患者ICB治疗疗效与预后的ILs,以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疗效和总生存期(OS)评价患者的预后,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曲线分析ILs对NSCLC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作用及效能。【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与NSCLC患者OS相关的ILs(P<0.1),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的ILs,结果提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与NSCLC患者ICB治疗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IL-17D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PFS和OS显著负相关,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对比低表达患者6.5个月[95%CI为(1.178,3.655),P=0.009],中位OS高表达组对比低表达组为9.8个月对比21.8个月[95%CI(1.116,4.392),P=0.018],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性能较好[AUCPFS=0.702,95%CI(0.562,0.842),P=0.027;AUCOS=0.684,95%CI(0.550,0.818),P=0.014]。虽然IL-11和IL-36A不能很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PFS和OS(P>0.05),但当两者与IL-17D的表达模式联合时,发现上述3种ILs均为高表达的NSCLC患者,中位PFS与OS分别缩短至2.2个月(P=0.003)和3.0个月(P<0.001),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效能得到提升[AUCPFS=0.748,95%CI(0.615,0.880),P=0.007;AUCOS=0.703,95%CI(0.573,0.833),P=0.007]。【结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较高,与患者不良的PFS和OS相关,可能为NSCLC的ICB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1 IL-17D IL-36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下载PDF
晚期肺腺癌瘤内趋化因子CCR1、CXCR6和CXCL9对免疫治疗的预测及预后作用分析
7
作者 钟思敏 张东东 +3 位作者 李扬秋 吴一龙 刘思阳 金真伊 《循证医学》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构建能够预测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治疗疗效与预后的趋化因子模型。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顾性收集确诊为晚期LUAD且经过ICB治疗的42例患者(训练队列),取得其... 目的构建能够预测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治疗疗效与预后的趋化因子模型。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顾性收集确诊为晚期LUAD且经过ICB治疗的42例患者(训练队列),取得其ICB治疗前肿瘤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显著影响ICB治疗疗效与患者生存预后的趋化因子,通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disease,PFS)评价疗效,通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评价患者的预后。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数据集(GSE 135222)下载25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转录组测序数据和相关的生存数据,将其作为验证队列。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与晚期LUAD患者良好OS显著相关的趋化因子,其中CCR1、CXCR6和CXCL9高表达的患者明显具有更长的OS。基于这3个趋化因子的表达量构建风险模型,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风险分数与患者的PFS和OS呈负相关,即低风险(risk score≤-1.33)的晚期LUAD患者在ICB治疗中明显获益更多。低风险组中位PFS为19.7个月对比高风险组(risk score>-1.33)2.9个月[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12~0.51,P<0.001]。中位OS低风险组未达到对比高风险组6.0个月(95%CI 0.08~0.38,P<0.001)。GEO数据集验证了该结果,中位PFS低风险(risk score≤-1.85)对比高风险(risk score>-1.85)为2.7个月对比1.2个月(95%CI 0.12~0.93,P=0.009)。结论CCR1、CXCR6和CXCL9高表达表明晚期LUAD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较低,与患者良好的PFS和OS相关,可能为晚期LUAD患者的ICB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1 CXCR6 CXCL9 肺腺癌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丁雪峰 潘晓宏 +2 位作者 张民新 卢冰 王贤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2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单纯中医治疗组,行牵引、按摩、理疗;B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行骶管疗法;C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果A组治愈4例,显...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单纯中医治疗组,行牵引、按摩、理疗;B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行骶管疗法;C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果A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B组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C组治愈1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0例;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3种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比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 骶管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景中民 卢学仁 +2 位作者 朱海松 李军 徐海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3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去势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去势联合间...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去势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分析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SA)、生活质量指数(QOL)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FS_(time)、OS_(time)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PSA和QOL值分别为(3.6±1.2)ng/L、(82.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明显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去势 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 疗效
下载PDF
HSV-1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蒙茹 黄承浩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22,共7页
基因工程改造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肿瘤具有特异的靶向性和显著的杀伤能力,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HSV-1类溶瘤病毒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被证实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2015年,Amgen... 基因工程改造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肿瘤具有特异的靶向性和显著的杀伤能力,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HSV-1类溶瘤病毒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被证实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2015年,Amgen公司的T-VEC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溶瘤病毒疗法联合放、化疗等治疗方式能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靶向免疫检查点疗法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有望与溶瘤病毒疗法联用,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溶瘤病毒 临床效果 免疫检查点疗法
原文传递
功能高分子引发生物矿化实现肿瘤阻断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洋 庄雅灵 丁建勋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作为一种不依赖于肿瘤组织渗透的治疗策略,阻断疗法通过阻碍肿瘤与周围微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然而,血管阻断、细胞外基质构建等手段存在系统毒性大、肿瘤杀伤不完全、有效持续时间短等问题。受生物体矿化过... 作为一种不依赖于肿瘤组织渗透的治疗策略,阻断疗法通过阻碍肿瘤与周围微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然而,血管阻断、细胞外基质构建等手段存在系统毒性大、肿瘤杀伤不完全、有效持续时间短等问题。受生物体矿化过程的启发,在肿瘤周围构筑生物矿化层成为一种新兴、安全、有效且持久的肿瘤阻断治疗创新模式。基于此,本研究团队首先将阿仑膦酸钠(ALN)键合到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DSPE-PEG-NHS)的末端,合成了功能高分子DSPE-PEG-ALN。其中,DSPE端可以插入到细胞膜上,另一端的双膦酸可以高效吸附环境中的钙离子等阳离子而引发矿物沉积的连锁反应,在肿瘤周围形成生物矿化层,阻断肿瘤进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矿化策略的选择性,我们设计并合成了肿瘤酸度触发的引发生物矿化的聚氨基酸纳米粒子(BINP)。在中性条件下,BINP上的长烷基链组装在纳米粒子的内部,而在肿瘤组织的弱酸性环境中暴露,实现肿瘤细胞膜的特异性插入,原位引发生物矿化,选择性阻断肿瘤进展。原位引发生物矿化功能高分子的设计和应用为肿瘤阻断治疗提供了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高分子 肿瘤选择性 生物矿化 肿瘤阻断治疗 肿瘤创新治疗
下载PDF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王艳龙 杜浩 +2 位作者 王伟 任宇 于广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组。持续性雄激素阻断疗法组选择持续性雄激素阻断疗法,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组选择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比...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组。持续性雄激素阻断疗法组选择持续性雄激素阻断疗法,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组选择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比较效果。结果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组效果、EORTC QLQ-C30调查问卷表评分、全身疼痛症状缓解的时间、局部疼痛症状缓解的时间、排尿症状改善的时间、乳房肿痛、潮热、贫血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均优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疗法组,P<0.05。结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可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D-1/PD-L1 checkpoint blockade in immune-antitumortherapy: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1
13
作者 Yu LI Ji JIANG Bei HU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3-963,共1页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umor cells could"manipulate"host immunity to escape the immune defense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nderlying mechanisms is...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umor cells could"manipulate"host immunity to escape the immune defense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nderlying mechanisms is immune-suppression regulated by programmed cell death-1 or its ligand 1(PD-1/PD-L1),which makes PD-1/PD-L1 blockadea promising target of cancer immune-therapy.Tumors could suppress immuno-response of T cells by activating PD-1/PD-L1 signaling pathway.Therefore,inhibi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D-1 and PD-L1 could reconstitute the enduring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via enhancing the T-cell response,there after augmenting the endogenous antitumor force of the immune system.Along these lines,inhibitors of PD-1/PD-L1 has been applied in multiple clinical trials against various types of tumors.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PD-1/PD-L1 blockade have demonstrated high efficacy and safety against melanoma,lung,kidney and several other solid tumors,as well as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Nevertheless,the efficacy of this checkpoint blockade approach is not universal.Some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lack of responses to anti-PD-1/PD-L1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out PD-1/PD-L1 over-expression was expected.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multipl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echanisms via which PD-1/PD-L1 is regulated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preclinical/clinical aspects of PD-1/PD-L1,as well as significance and perspectives regarding the PD-1/PD-L1 blockade in immune-antitumo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checkpoint blockade immuno-therapy research advac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