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水平运动与变形 被引量:85
1
作者 江在森 张希 +4 位作者 崔笃信 胡亚轩 陈文胜 王双绪 陈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6-644,共9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 1 993、1 999年GPS观测资料 ,给出了本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及视应变场分布图 ,提出了由位移观测值直接求解块体旋转和变形参数的方法 ,初步研究了本区构造块体运动与变形特征 .结果表明 :①本区存在整体性向东...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 1 993、1 999年GPS观测资料 ,给出了本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及视应变场分布图 ,提出了由位移观测值直接求解块体旋转和变形参数的方法 ,初步研究了本区构造块体运动与变形特征 .结果表明 :①本区存在整体性向东—东南方的运动(速率约 9mm/a) ;②南部的甘肃—青海块体的运动较快 ,而北部的阿拉善块体的运动较慢 ,二者运动速率相差近 6mm/a,祁连—海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显著 .③自西向东存在北北东—北东东向压性运动 ;④阿拉善块体、甘肃—青海块体内部存在北西西向张性变形 ,阿拉善块体的整体张性变形更显著 ,鄂尔多斯块体西侧的块体交接地带为压性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块体运动 变形 视应变场 青藏块体 地壳运动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作用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耦合模型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培震 甘卫军 +1 位作者 沈正康 王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8-756,T0003-T0004,共11页
板块构造基本理论(特别是其刚性块体假设)能否应用于大陆,是大陆动力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的理论模型给出不同的回答。缺乏完整、可靠的构造变形运动学图像使得无法对不同的理论模型给予约束和检验,以至于无法回答上述基本... 板块构造基本理论(特别是其刚性块体假设)能否应用于大陆,是大陆动力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的理论模型给出不同的回答。缺乏完整、可靠的构造变形运动学图像使得无法对不同的理论模型给予约束和检验,以至于无法回答上述基本问题。本文以中国大陆及其周边近年来的1350个GPS观测资料为主,结合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性资料,研究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中国大陆的现今构造变形既有刚性地块的运动,如塔里木、鄂尔多斯、华南等地块;又有非刚性的连续变形,如青藏高原和天山。在大陆构造变形过程中,由于岩石圈性质的不同而造成变形的分区差异和上部脆性地壳的分块运动,不仅有整体性好的刚性地块运动,也有刚性很差的连续变形。以粘塑性流变为特征的下地壳和上地幔在周边板块作用下发生连续流动,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运动,而不同活动地块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地块的整体性和变形方式,中国大陆的现今构造变形可以用耦合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模式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块体 连续变形 大陆动力学 GPS观测
下载PDF
华南块体的现今构造运动与内部形变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静华 李延兴 +1 位作者 郭良迁 张中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2,共6页
运用华南块体及周围地区最新的GPS观测结果,研究了华南块体的现今构造运动。华南块体无论是相对于欧亚板块或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都存在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GPS观测结果得到的华南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的现今旋转运动与由地质学和地... 运用华南块体及周围地区最新的GPS观测结果,研究了华南块体的现今构造运动。华南块体无论是相对于欧亚板块或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都存在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GPS观测结果得到的华南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的现今旋转运动与由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方法得到的自晚新生代以来华南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的旋转运动相比,运动速率相同,但运动方向顺时针旋转了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块体 现今构造运动 形变场 应变场 驱动力
下载PDF
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运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才军 李志才 王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33-40,共8页
利用华北地区 1992年、1995年、1996年和 1999年 4期GPS资料研究分析了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刚性块体和GPS稳定点组概念 ,分别用 1992年、1995年、1996年所得到的GPS速度场和 1996年与 1999年所得到的GPS速度场求... 利用华北地区 1992年、1995年、1996年和 1999年 4期GPS资料研究分析了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刚性块体和GPS稳定点组概念 ,分别用 1992年、1995年、1996年所得到的GPS速度场和 1996年与 1999年所得到的GPS速度场求出了华北地区活动地块的欧拉运动参数 ,反演计算各GPS观测点的背景运动速度 ,分析了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的运动及块体内部变形的规律。采用双三次贝塞尔样条函数模型拟合华北地区应变率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边界带运动 内部变形 应变率场 华北地区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印支地块思茅地区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海峰 仝亚博 +1 位作者 王恒 杨振宇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3-939,共17页
对印支地块思茅地区的早白垩世红层开展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获得镇沅剖面特征剩磁方向Ds=52.4°,Is=45.5°,κ=77.9,α95=6.3°;普洱剖面特征剩磁方向Ds=46.2°,Is=46.6°,κ=50.9,α95=5.6°;江城... 对印支地块思茅地区的早白垩世红层开展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获得镇沅剖面特征剩磁方向Ds=52.4°,Is=45.5°,κ=77.9,α95=6.3°;普洱剖面特征剩磁方向Ds=46.2°,Is=46.6°,κ=50.9,α95=5.6°;江城剖面特征剩磁方向Ds=8.6°,Is=42.2°,κ=117.1,α95=4.0°。对普洱和江城剖面进行E-I磁倾角偏低检验,结果显示江城剖面不存在磁倾角偏低,普洱剖面由于偏角较分散,导致其伸展方向出现假象,推测的磁倾角偏大,出现实测磁倾角偏低的假象。思茅地区各采样剖面之间的磁偏角差异表明,块体内部发生过差异性旋转变形,其变形的过程不仅受控于边界深大断裂,也与内部小断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若进一步考虑华南地块白垩纪可能存在的磁倾角偏低现象,则该结果说明印度支那地块思茅地区白垩纪以来相对于华南地块向南滑移量为570±310km,接近构造地质研究推测的红河大断裂左行滑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支那地块 白垩纪 地块运动 陆内变形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深部块体变形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新 王明洋 谭可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9-1025,共7页
首先分析岩石作为地质体的非连续构造的块体性特征和运动变形机制,通过引入理论计算模型,总结块体运动和变形的理论计算方法;然后,运用数值手段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块体运动和变形的基本规律,再现块体运动和变形的过程特征;最后,探讨相... 首先分析岩石作为地质体的非连续构造的块体性特征和运动变形机制,通过引入理论计算模型,总结块体运动和变形的理论计算方法;然后,运用数值手段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块体运动和变形的基本规律,再现块体运动和变形的过程特征;最后,探讨相关参数对块体运动和变形规律的影响,包括爆炸距离、块间填充物的厚度和强度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块体 运动与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进行空间信息分离 被引量:8
7
作者 武艳强 江在森 杨国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11,共6页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的信息进行了分离,发现块体的刚性运动、应变贡献部分变形和非规则变形所占的比重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一部分比重最大,其余两部分比重相当。从与地震孕育关系的角度看,后两部分与地震孕育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它们...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的信息进行了分离,发现块体的刚性运动、应变贡献部分变形和非规则变形所占的比重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一部分比重最大,其余两部分比重相当。从与地震孕育关系的角度看,后两部分与地震孕育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它们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的能量积累和震前的快速形变。最后,利用BJFS,BJSH,JIXN和KC014个GPS连续站数据计算了不同部分的信息分离结果,并分析了2006年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块体的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运动 GPS 刚性运动 应变贡献部分变形 非规则变形 地震孕育
下载PDF
岩石边坡裂隙渗流的流形元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红岩 王新生 +1 位作者 秦四清 阮浩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了能够更好地考虑裂隙渗流在岩石边坡破坏中的作用,在考虑裂纹扩展的数值流形方法程序基础上,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阐述了渗流与变形的耦合作用机理并推导了相应的耦合方程,在程序中实现了对渗流与断裂的模拟。最后利用该程序对含初始... 为了能够更好地考虑裂隙渗流在岩石边坡破坏中的作用,在考虑裂纹扩展的数值流形方法程序基础上,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阐述了渗流与变形的耦合作用机理并推导了相应的耦合方程,在程序中实现了对渗流与断裂的模拟。最后利用该程序对含初始裂隙的岩石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实际破坏过程。同时通过对裂纹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发现,第一应力强度因子始终大于第二应力强度因子,且随着计算时间增加,二者的差值逐渐增大,裂纹扩展以Ⅰ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裂隙渗流 数值流形方法 块体运动 变形耦合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GNSS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划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郝明 王庆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96,共14页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中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的科学假说,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区、分带现象。活动地块为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的强烈活动的地质构造,地块边界带的构造活动性最为强烈。以GNSS为代表的...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中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的科学假说,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区、分带现象。活动地块为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的强烈活动的地质构造,地块边界带的构造活动性最为强烈。以GNSS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以其时空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观测精度高等特点,被应用于现今的地壳形变监测。基于GNSS建立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高空间分辨率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图像,清晰地揭示了中国大陆内部不同活动地块的不同运动与变形方式,以及地块相互作用的构造边界带的强烈变形。文中回顾了用于监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GNSS观测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提出了中国大陆GNSS运动速度场以稳定的华南地块为区域参考框架的优势,介绍了3种划分活动地块的方法以及检验地块是否具有刚性运动的判别方法。结合GNSS速度场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具有刚性运动的华南、塔里木、鄂尔多斯、阿拉善和东北地块现今的运动特征,以及青藏高原、天山和华北平原地块的非刚性变形。在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丰富和完善活动地块假说理论方面,不仅需要地块内部和边界带分布密集的GNSS观测网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InSAR等其它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需加强与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文中的系统总结,对利用GNSS技术研究活动地块的运动变形特征和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GNSS 地块划分 刚性运动 连续变形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GPS与跨断层资料反映的运动与变形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静 刘杰 +4 位作者 任金卫 江在森 闫伟 岳冲 苑争一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427,共14页
为了研究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GPS与跨断层资料反映的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的运动、构造变形、应变积累演化过程,以及汶川地震临震阶段可能的物理机制,本文综合1999~2007期GPS速度场、1999~2008年大尺度GPS基线时间... 为了研究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GPS与跨断层资料反映的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的运动、构造变形、应变积累演化过程,以及汶川地震临震阶段可能的物理机制,本文综合1999~2007期GPS速度场、1999~2008年大尺度GPS基线时间序列、1985~2008年跨断层短水准等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1)GPS速度剖面结果显示,宽达500km的川西高原在震前有明显的连续变形,而四川盆地一侧和跨龙门山断裂带基本没有变形趋势,表明震前川西高原在持续不断地为已经处于闭锁状态的龙门山断裂带提供能量积累。(2)GPS应变率结果显示,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NW侧EW向挤压变形明显,变形幅度从远离断裂带较大到靠近断裂带逐渐减小,而断裂带变形微弱;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周边形成了显著的EW向挤压应变集中区,应变积累速率明显大于中北段。(3)断层闭锁程度反演结果显示,除了汶川地震的震源位置闭锁相对较弱,且西南段有大概20km宽度断层在12~22.5km深度为蠕滑状态以外,震前整条龙门山断裂基本处于强闭锁状态。(4)大尺度GPS基线结果显示,跨南北地震带区域的NE向基线从2005年开始普遍出现压缩转折,反映NE向地壳缩短的相对运动增强。(5)跨断层短水准场地结果显示,震前年均垂直变化速率和形变累积率很低,表明断层近场垂向活动很弱、闭锁较强。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在相对小尺度的地壳变形中,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深浅部均处于强闭锁状态,断裂带水平与垂直变形都很微弱,这可能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越是临近地震的发生,微弱变形的范围可能越大;在相对大尺度的地壳变形中,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地区经历了地壳缓慢且持续的缩短挤压变形,为龙门山断裂带应变积累持续提供了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GPS资料 跨断层资料 断层闭锁与变形 块体运动与变形
下载PDF
Correlated Features of Horizontal Movement-Deformation on the North and East Margins of the Qinghai-Xizang Block before the Kunlun Earthquake with M_S=8.1
11
作者 Wang Shuangxu Zhang Xi Zhang Xiaol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5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The high-precision GPS data observed from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and the Sichuan-Yunnan GPS monitoring areas in 1991 (1993), 1999 and 2001 revealed that: before the Kunlun earthq... The high-precision GPS data observed from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and the Sichuan-Yunnan GPS monitoring areas in 1991 (1993), 1999 and 2001 revealed that: before the Kunlun earthquake with Ms =8.1 on November 14, 2001, the dynamic variation features of horizontal movement-deformation field in the north and east marginal tectonic areas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had some correlated features. That is to say, under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inherited movement, the movement intensifies in the two areas weakened synchronously and the state of deformation changed when the great earthquake was impending. Analysis and study in connection with geological structures showed that before the Kunlun Ms8.1 earthquake, the correlated variations of movement-deformation on the boundaries of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were related to the disturbing stress field caused by the extensive and rapid stress-strain accumulation in the late stage of larg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Ow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large earthquake inside the block, the release of large amount of strain energ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relevant structural positions (especially zones not penetrated by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 ruptures) in boundary zones where larger amount of strain energy was accumulated, stress-strain may be further accumulated or else released through ru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lun Ms8. 1 earthquake Boundary of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Horizontal movement-deformation Correlated features
下载PDF
TEMPORAL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NORTH CHINA
12
作者 Xu Caijun, Li Zhicai and Wang Hua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B12期41-49,共9页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observations during four measurement campaigns from 1992 to 1999 are used in a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observations during four measurement campaigns from 1992 to 1999 are used in a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North China. The Euler vectors for these active blocks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GPS velocities of a group relative stable points in 1992,1995,1996 and in 1996,1999 respectively. We have studied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blocks at the boundaries and the intra block deformation field. We have also inverted the strain rate fields for these active blocks by bi cubic spline model based on the GPS velocity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a block deformation rate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block boundary zones, and are also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deformational field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intra-block extension in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板块 表层变形 中国北方 瞬时空间变化特性 边缘区的运动 应力等级场 地质结构 内部变形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被引量:252
13
作者 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30-441,共12页
GPS观测结果给出了在欧亚参考框架下周边板块的运动状态 ,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E2 0° ,速度是 40~ 42mm/a ;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W 2 80°~ 2 90° ,速度是 2 1~ 2 3mm/a ;菲律宾板块的运动方向是NW 2 90°~ 310... GPS观测结果给出了在欧亚参考框架下周边板块的运动状态 ,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E2 0° ,速度是 40~ 42mm/a ;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W 2 80°~ 2 90° ,速度是 2 1~ 2 3mm/a ;菲律宾板块的运动方向是NW 2 90°~ 310° ,速度是 37~ 45mm/a ;哈萨克—西伯利亚地盾的运动方向约NE130° ,速度是 3~ 5mm/a。GPS所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文中给出了各主要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部分活动地块内部结构完整 ,以整体性的运动为主 ;个别活动地块内部发生构造变形 ,地块的整体性不好。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 ,下地壳和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 ,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速度场 全球定位系统 中国大陆 构造运动 GPS速度场 活动地块
下载PDF
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与变形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辉 张国民 +2 位作者 石耀霖 张怀 刘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3,共9页
利用二维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的构造运动为约束条件,探讨了青藏活动地块在弹性应变积累过程中的运动与变形状态。模拟结果表明,青藏活动地块区在整体运动过程中,内部变形以大范围的分布为特征,其内部的应变分布和弹性应变能积累速率表... 利用二维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的构造运动为约束条件,探讨了青藏活动地块在弹性应变积累过程中的运动与变形状态。模拟结果表明,青藏活动地块区在整体运动过程中,内部变形以大范围的分布为特征,其内部的应变分布和弹性应变能积累速率表明了Ⅱ级活动地块与活动边界带的显著变形差别活动地块内部的应变和弹性应变能积累速率相对较小且分布较均匀;活动边界带上变形相对集中,应变和弹性应变能积累速率相对较高,并呈非均匀分布。这反映了青藏地块区内所含的各Ⅱ级活动地块的运动变形的整体性特征及彼此间的差异性特征,也揭示了活动地块构造通过边界带变形等方式对大陆强震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活动地块区 运动 变形 有限单元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双绪 江在森 +1 位作者 张希 陈文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4,共8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 3 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 ,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 ,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 ,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 .结果表明 :1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主要...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 3 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 ,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 ,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 ,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 .结果表明 :1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主要边界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 ,远离则衰减 .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状态随时间演变 ,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 ;2印度板块的北推碰撞引起的青藏块体持续 NE向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 ,是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 .构造形变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 ,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 ;3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垂直形变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 ,以及显著地断层形变异常 ,是块体运动受阻、构造应力场强化而蕴育强震的一个标志 ,往往伴随有 6级左右及以上强震活动 ,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 .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 ,往往是应变能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 大地垂直形变 水平运动 变形 地质构造 断层形变异常 蕴震特征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孕震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晓亮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希 陈兵 崔笃信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76-81,共6页
为了探索昆仑山口西Ms8.1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原因 ,利用近几年来的GPS观测资料 ,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区的水平运动变形与孕震特征 ,结合其它成果分析得到 :1)昆仑大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变形产生相当影响 ,对... 为了探索昆仑山口西Ms8.1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原因 ,利用近几年来的GPS观测资料 ,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区的水平运动变形与孕震特征 ,结合其它成果分析得到 :1)昆仑大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变形产生相当影响 ,对其西部的影响亦很大 ;2 )差异运动强烈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高 ,压性区可能是应变能积累的反映 ,而张性区的出现及规模可能是大震发生紧迫性及震级大小的反映 ;3)研究区的西部地区近年来一直是应变能积累较快的地区 ,从区域变形特征与强震的对应关系看 ,近一两年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孕震 大震 地壳运动 中强地震 震相 昆仑山口西 成果分析 变形 区域
下载PDF
用二维有限元研究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的水平运动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锋云 王双绪 +4 位作者 张希 张晓亮 薛富平 郑申宝 王继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30,共10页
将1999~2001年、2001~2004年两个时段中青藏块体东北缘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参考框架的变换,扣除区域刚性整体平移和旋转,得到反映区域内部相对运动的水平速度场。利用这个速度场,通过构建该区二维有限元模型,结合最优化原理,反演区域分... 将1999~2001年、2001~2004年两个时段中青藏块体东北缘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参考框架的变换,扣除区域刚性整体平移和旋转,得到反映区域内部相对运动的水平速度场。利用这个速度场,通过构建该区二维有限元模型,结合最优化原理,反演区域分段边界位移。将反演结果作为边界约束并将变换参考框架后的水平速度场作为有限元节点载荷,模拟区域内部水平运动场并计算其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以分析这两个时段中这两种场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二维有限元 GPS水平速度场 地壳形变 参考框架
下载PDF
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运动及块体内部变形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才军 李志才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1,共4页
基于刚性块体和GPS稳定点组概念 ,用GPS稳定点组的水平速度值求出了各活动地块及华北亚板块的欧拉运动参数 ,推证了块体边界上的点相对运动速度矢量公式 ,通过该公式利用块体欧拉运动参数反演计算分析了地块边界带运动状况 ;通过块体欧... 基于刚性块体和GPS稳定点组概念 ,用GPS稳定点组的水平速度值求出了各活动地块及华北亚板块的欧拉运动参数 ,推证了块体边界上的点相对运动速度矢量公式 ,通过该公式利用块体欧拉运动参数反演计算分析了地块边界带运动状况 ;通过块体欧拉运动参数反演计算各GPS观测点的背景运动速度 ,用观测点的实测运动速度减去各观测点的背景运动速度得出其实际变形值 ,进一步分析了各地块内部变形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活动地块 边界带运动 内部变形 GPS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Curr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eismogenic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 -Xizang block
19
作者 王双绪 江在森 +1 位作者 张希 陈文胜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1期29-38,共10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repeated precise leveling and across-fault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recent 30 years and the analyzed results from GPS observations made in recent years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 Based on the data from repeated precise leveling and across-fault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recent 30 years and the analyzed results from GPS observations made in recent years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and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seismic activities, some characteristics in regional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trong earthquake development are studied and approached preliminari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is area is inhomogeneous with relatively intensive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main boundary faults and weak deformation in the farther areas. The intensity of vertical differential movement and the deformation status vary with time, and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apparent compression and strike-slip. b)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generated by the NE-trending continuous compressive movement of Qinghai-Xizang block due to the northward press and collision of India plate is the principal stress for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earthquak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The evolution of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eismic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lock activity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c)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uplift and high-gradient deformation zones and the obvious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appeared along the boundaries of tectonic block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indicators of hindered block motion and intensified tectonic stress field for strong earthquake development. Usually, the above-mentioned phenomena would be followed by the seismicity of M6.0, but the earthquake might not occur in the place with the maximum movement. The zones with the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characterized by tendencious accumulation acceleration turning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might be the positions for accumulation of strain energy and development and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vertical crustal deformation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seismogenic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昆仑M_S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水平运动变形的关联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张晓亮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9,共9页
青藏块体东北缘和川滇GPS监测区 1991(1993)、1999和 2 0 0 1年高精度GPS观测资料揭示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MS8 1地震前 ,青藏块体北、东缘构造区域水平运动变形场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 :在继承性运动总体背景下 ,临... 青藏块体东北缘和川滇GPS监测区 1991(1993)、1999和 2 0 0 1年高精度GPS观测资料揭示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MS8 1地震前 ,青藏块体北、东缘构造区域水平运动变形场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 :在继承性运动总体背景下 ,临近大震发生时两区域运动强度同步减弱且变形状态发生变化。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认为 ,昆仑MS8 1地震前 ,青藏块体边界运动变形的关联性变化与大震孕育后期大范围应力应变快速积累所形成的扰动应力场有关 ;随着块体内部大震的发生、应变能的大量释放和构造应力场的调整 ,可能会促使块体边界地带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相关构造部位 (尤其是未被历史强震破裂贯通的地带 )的应力应变的进一步积累或破裂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Ms8.1地震 青藏块体边界 水平运动变形 关联性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