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忠祥 张庆兰 +5 位作者 韩琳 刘颖 苏秀贞 朱海亮 苏全德 张永光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6期658-663,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予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予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肺大气道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肺小气道功能指标[25%、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测定值]的变化。比较两组痊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F25%、FEF50%、FEF75%测定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2例痊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43±1.47)d,较对照组9例痊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改善患者咳嗽症状及肺功能,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及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化脓灸 哮喘 咳嗽
下载PDF
基于5-HT通道探讨天灸法治疗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小鼠的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雪 智沐君 +4 位作者 赵俐黎 陈利 何宗卿 经双双 王庆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3-778,共6页
目的:观察天灸法对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天灸法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新生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拮抗组和天灸组,每组10只。造模前拮抗组于侧... 目的:观察天灸法对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天灸法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新生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拮抗组和天灸组,每组10只。造模前拮抗组于侧脑室注射0.2m L对氯苯丙氨酸(PCPA),模型组、拮抗组和天灸组小鼠应用直肠内冰乙酸刺激结合夹尾刺激制备内脏高敏性IBS模型。造模后,天灸组小鼠行天灸法干预,穴取“中脘”“天枢”“足三里”,每周各穴贴药1次,每次贴药2 h,共3周。采用腹壁回缩反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波幅评价小鼠内脏高敏状态;HE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5-HT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0、40 mm Hg(1 mm Hg=0.133 kPa)压力下模型组腹壁肌电波幅升高(P<0.05),60、80 mm Hg压力下模型组AWR评分及腹壁肌电波幅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m Hg压力下天灸组腹壁肌电波幅降低(P<0.05),40 mm Hg压力下天灸组与拮抗组AWR评分均升高(P<0.05),60、80 mm Hg压力下天灸组与拮抗组AWR评分及腹壁肌电波幅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黏膜上层结构轻度紊乱,黏膜下层可见中度炎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天灸组与拮抗组黏膜上层固有腺体形状规则,可见少量炎性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5-HT及5-羟色胺受体3(5-HT3R)蛋白平均阳性面积率增加、5-羟色胺受体4(5-HT4R)蛋白平均阳性面积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灸组和拮抗组结肠组织5-HT及5-HT3R蛋白平均阳性面积率降低(P<0.05)。结论:天灸法可改善内脏高敏性IBS小鼠内脏高敏状态,可能与5-HT信号通路介导的肠脑轴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性 天灸法 5-羟色胺 腹壁回缩反射(AWR) 腹壁肌电活动
原文传递
浙派针灸流派灸法学术传承及技法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天烨 陈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介绍浙派针灸流派灸法的学术发展脉络及技法特色。[方法]通过研究浙江灸法发展史料,整理各流派传承家谱,探寻基于不同学术及地域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派针灸流派灸法学术分支。[结果]浙派针灸流派灸法以严氏、施氏、高氏、罗氏... [目的]介绍浙派针灸流派灸法的学术发展脉络及技法特色。[方法]通过研究浙江灸法发展史料,整理各流派传承家谱,探寻基于不同学术及地域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派针灸流派灸法学术分支。[结果]浙派针灸流派灸法以严氏、施氏、高氏、罗氏传承脉络相对清晰完整,以化脓灸、温针灸、铺灸为特色,具有一脉相承、代有传人、法从典出、理源于经、融会贯通、守正创新的特点。[结论]挖掘浙派针灸中的灸法分支,整理其理论来源、发展创新、技法要点、后世影响等,对扩大浙派针灸的治疗范围,推广浙江特色灸法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针灸流派 灸法 化脓灸 温针灸 铺灸 技法特色
下载PDF
灸疮的形成与调护 被引量:4
4
作者 柳伟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通过回顾历史上对灸疮的认识,认为灸疮是一种良性刺激,可治病防病。提出在选择合理施灸部位、做好调护工作的基础上,应该提倡化脓灸的运用。
关键词 灸疮 化脓灸 调护
下载PDF
近20年化脓灸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田文宇 石玲玲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8期186-190,共5页
化脓灸,也称为瘢痕灸,是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直接灸,后化脓结痂脱落形成瘢痕,用来防病治病的方法。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查询近二十年化脓灸的研究文献,发... 化脓灸,也称为瘢痕灸,是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直接灸,后化脓结痂脱落形成瘢痕,用来防病治病的方法。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查询近二十年化脓灸的研究文献,发现化脓灸在医治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及传染病、肿瘤、皮肤病、口腔疾病等方面效果良好,但由于其疗法本身的疼痛性,导致大多数临床观察样本量少,并且长期随访量不足,可信度欠缺。故今从已有数据罗列分析,以期深入探究化脓灸的实验机理及临床效应,并为推广应用该灸法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化脓灸 瘢痕灸 针灸
下载PDF
针刺配合化脓灸治疗乳腺增生症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妍文 张俊丽 亓媛媛 《光明中医》 2020年第7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化脓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分别给予针刺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穴,配合化脓灸双侧天宗、膈俞、胆俞或膏肓、心俞、脾俞穴,每周治疗1次,每月3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痊愈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化脓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分别给予针刺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穴,配合化脓灸双侧天宗、膈俞、胆俞或膏肓、心俞、脾俞穴,每周治疗1次,每月3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痊愈4例,占12.50%;显效5例,占15.63%;有效19例,占59.38%;无效4例,占12.50%;总有效率87.50%。结论采用针刺配合化脓灸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针刺疗法 化脓灸疗法 乳癖
下载PDF
化脓灸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堪宝 冯剑倩 +1 位作者 邹珠娣 李亚铃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8期68-70,191,共4页
目的:观察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 目的:观察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脓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变化,以及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的急性加重人均次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62.50%(2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FEV1、FVC、FEV1/FVC、Pa O2、Pa CO2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随访1年急性发作人均次数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COPD,能缓解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化脓灸
原文传递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
8
作者 张扬 任峥瑜 +5 位作者 刘迪 邵智愚 郭金依 刘润峰 刘晓峰 苏秀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98例常年性肺虚感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98例常年性肺虚感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双侧肺俞、膏肓、足三里及身柱穴采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身柱隔天灸1次,每次灸3壮,施灸约1周后形成灸疮,此后每隔2d灸治1次;肺俞、膏肓、足三里左右侧分开施灸,先连续灸一侧穴位,隔天灸1次,每穴灸3壮,直至灸疮形成,再灸对侧穴位,如此两侧交替施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12周随访时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 E以及IL-10含量,并观察两组疗效及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TNSS、VA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随访时各时点及观察组随访4周TNSS评分外,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 E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 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观察组随访4、12周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4.5%(2/44)vs 22.9%(8/35),9.1%(4/44)vs 40.0%(14/35),P<0.05]。结论: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可以明显改善肺虚感寒型AR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巩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g E、IL-1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肺虚感寒型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 远期疗效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随机对照试验
9
作者 邵智愚 郭金依 +4 位作者 路雪晴 曹俊 陈怡文 李镜 苏秀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风邪犯肺型C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风邪犯肺型C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于肺俞、膏肓、足三里穴行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每次治疗取一侧腧穴,每3天施灸1次;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4.5μg/吸,每日早晚餐后半小时吸入1次,若症状控制不佳,可再加1吸,每日不能超过6吸。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OS和血清IL-4、TNF-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时,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PEF较治疗前升高(P<0.05),外周血EOS和血清IL-4、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与对照组93.5%(4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高于对照组的78.3%(36/46,P<0.05)。结论: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可以改善风邪犯肺型CV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EOS和血清IL-4、TNF-α含量,进而降低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姜黄天灸膏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壮苗 燕文娟 +3 位作者 刘芳 李霞 李秀霞 余梦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天灸膏穴位贴敷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剔除1例、脱落4例)及对照组(41例,剔除2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 目的:观察姜黄天灸膏穴位贴敷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剔除1例、脱落4例)及对照组(41例,剔除2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侧阿是穴、肩髃、肩髎、臂臑、手三里、合谷行姜黄天灸膏穴位贴敷,每次6 h,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外旋ROM大于治疗前(P<0.05),U-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2周后(P<0.05),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外旋ROM大于治疗2周后(P<0.05),U-FMA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周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肩关节屈曲、外展ROM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外旋ROM大于对照组(P<0.05),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天灸膏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肩痛程度,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度及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肩痛 穴位贴敷 天灸 姜黄 疼痛程度 肩关节活动度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