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望舟 李金清 +3 位作者 李学拥 陈绍宗 李跃军 吕小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创面伤后前2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d,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15kPa负压的VA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4和19d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倍比稀释,在血琼脂糖平板上37℃孵育24h,进行细菌计数,并对每份标本的200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结果:治疗前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107,VAC治疗后3d,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91±0.245)×105cfu/g,治疗后6d降至(0.51±0.120)×105cfu/g.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9d降至(19.54±3.67)×105cfu/g;治疗后19d仍高达(3.26±0.83)×105cfu/g,治疗后1~19d,治疗组创面内的细菌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前两组创面革兰氏阳性(G+)细菌比例在31%~36%之间;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逐渐增高,6d增至(55.58±2.98)%,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中G+细菌的比例在治疗后1~19d始终维持在30%~40%,明显较治疗组低(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VAC能有效地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且能降低创面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伤口愈合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感染
下载PDF
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对四氧化二氮爆炸致冲毒复合伤大鼠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岳茂兴 杨鹤鸣 +6 位作者 李建忠 徐世全 王正国 杨志焕 王德文 夏亚东 彭瑞云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 通过复制 N2 O4爆炸致冲毒复合伤模型 ,研究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对实验动物血气的影响。 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2 2 4只 ,随机分组 :1模型组 :冲击伤加 N2 O4染毒复合致伤 ;2山莨菪碱组 :伤后即刻、伤后 15 min、伤后 ... 目的 通过复制 N2 O4爆炸致冲毒复合伤模型 ,研究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对实验动物血气的影响。 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2 2 4只 ,随机分组 :1模型组 :冲击伤加 N2 O4染毒复合致伤 ;2山莨菪碱组 :伤后即刻、伤后 15 min、伤后 2 h分别腹腔注射山莨菪碱 3mg/ kg,共 3次 ;3地塞米松组 :伤后即刻、15 m in、2 h分别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10 mg/ kg,共 3次。4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组 :伤后分 3次注射山莨菪碱 3mg/ kg及地塞米松 10 mg/ kg。 结果 模型组血氧分压明显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血红蛋白氧合能力下降 ,组织氧供下降 ,血液酸化明显。早期腹腔注射山莨菪碱或地塞米松对四氧化二氮冲毒复合伤动物血气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两者联合应用对血气变化有显著的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二氮 爆震伤 气体中毒 血气分析 山莨菪碱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冲击波和液体火箭推进剂中毒致冲毒复合伤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6
3
作者 岳茂兴 杨鹤鸣 +6 位作者 李建忠 徐世全 杨志焕 王正国 夏亚东 王德文 彭瑞云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复制冲击波和液体火箭推进剂中毒致冲毒复合伤的动物模型。 方法 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392只 ,随机分为 7组 :1冲击伤组 ;2偏二甲基肼 (U DMH)组 ;3四氧化二氮 (N2 O4)组 ;4冲击伤加 U DMH组 ;5冲击伤加 N2 O4组 ;6冲击伤加 U ... 目的 复制冲击波和液体火箭推进剂中毒致冲毒复合伤的动物模型。 方法 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392只 ,随机分为 7组 :1冲击伤组 ;2偏二甲基肼 (U DMH)组 ;3四氧化二氮 (N2 O4)组 ;4冲击伤加 U DMH组 ;5冲击伤加 N2 O4组 ;6冲击伤加 U DMH及 N2 O4组 ;7对照组。每组动物又分为伤前、伤后 3、6、12、2 4、48、72 h7个时相组 ,每个小组 8只。 方法 冲击伤组用 BST- 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 ,冲击波超压为 471.5 k Pa,正压持续时间 5 5~ 6 0 m s。 UDMH及 N2 O4组分别吸入U DMH和 N2 O415 min,保持染毒柜中 U DMH的浓度为 80 0× 10 - 6 ,N2 O4的浓度为 43× 10 - 6 ,复合伤组动物则在冲击伤后 10 m in在染毒柜中吸入 UDMH和 (或 ) N2 O415 min,观察各组动物的临床状况并分别于 3、6、12、2 4、48、72 h时相活杀测定其生化指标和气血分析。 结果 动物观察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 ,上述方法复制的冲毒复合伤的动物模型具有与临床所见病人相近、稳定性、重复性好、经济实用等特点。 结论 利用生物激波管冲击和染毒柜染毒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模拟复制现场液体火箭推进剂爆炸致冲毒复合伤的动物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气体中毒 大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灾难爆炸伤医学救援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连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灾难爆炸伤虽然少见,但因多种原因其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常导致大规模伤亡事件,但多数临床工作者没有爆炸伤的救治经验。本文介绍了爆炸伤的分类和严重度预测方法,系统阐述了爆炸伤的医学救援策略,包括现场检伤分类和创伤急救、肺和... 灾难爆炸伤虽然少见,但因多种原因其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常导致大规模伤亡事件,但多数临床工作者没有爆炸伤的救治经验。本文介绍了爆炸伤的分类和严重度预测方法,系统阐述了爆炸伤的医学救援策略,包括现场检伤分类和创伤急救、肺和胃肠道冲击伤等创伤的院内紧急救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医学 爆震伤 医学救援
下载PDF
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21
5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10 位作者 陆江阳 文仲光 杨红明 贾晓明 李利根 曹卫红 郝岱峰 申传安 庹晓晔 梁黎明 王淑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 目的 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气管切开。对这些患者病情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动态测定部分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1例死亡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 除1例入院时已并发脓毒性休克于入院后23h死亡外,其余4例均救治成功。入院时5例患者均有心、肝、肺、胰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尤以肺脏损伤为重。死亡患者心、肝、肺等器官出现了严重的冲击伤病理变化。本组血小板均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5000U/次,2-4次/d静脉给予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未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呼吸机支持,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加用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短时间内给予纯氧纠正低氧血症。尽早封闭烧伤创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2-16h分别行四肢和胸腹部切削痂和异体皮微粒皮移植手术,一次封闭创面(55±8)%。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在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60万U/次,4次/d)治疗后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 烧冲复合伤伤情重,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临床过程复杂,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正确判断伤情,尽早封闭创面,审慎使用抗生素,积极抗凝治疗,注重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强化胰岛素治疗,及时有效地行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冲击伤 复合伤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相关生长因子变化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从纪 李慧增 +3 位作者 周树夏 杨军 孙远 史文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伤口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的刺激作用。 方法 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 目的 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伤口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的刺激作用。 方法 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以KTY- 04 型雷管为爆炸源,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用聚乙烯醇(PVA)海绵收集伤口液,双抗体夹心酶(ELISA) 法检测VEGF和bFGF含量。 结果 VEGF含量在伤后第1 周内稳步上升,伤后1~2 d 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5),3 d 达(2.9±2.7) μgL,差异非常显著( P<0.01) ,7 d 达峰值。bFGF含量伤后6 h 即达峰值[(565±436) ngL],之后迅速下降,于伤后3~5 d 基本恢复正常血清水平,伤后7 d 略有上升。 结论 VEGF和bFGF参与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协同作用,bFGF刺激启动血管再生,并诱导VEGF的合成,VEGF则调节和维持血管的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损伤 爆炸伤 愈合过程 VEGE BFGF
原文传递
新型犬颅脑爆炸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波 贺世明 +4 位作者 王占江 朱少君 于嘉 张广林 高国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建立与爆炸性武器冲击波原发效应致伤机制近似的犬颅脑爆炸伤模型。方法将1gTNT当量的球形爆炸源距致伤犬的右颞顶部9mm、13mm处引爆,记录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伤后存活时间,观察致伤犬的动作改变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动物... 目的建立与爆炸性武器冲击波原发效应致伤机制近似的犬颅脑爆炸伤模型。方法将1gTNT当量的球形爆炸源距致伤犬的右颞顶部9mm、13mm处引爆,记录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伤后存活时间,观察致伤犬的动作改变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动物伤后均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降低等脑干抑制现象。所有动物存活均超过6h。硬膜下血肿和蛛膜下腔出血较为明显。两致伤组颅脑伤情完全不同。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模拟冲击波原发效应,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安全易操作,适用于颅脑爆炸伤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爆震伤 原发效应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胸部爆震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松林 易云峰 +3 位作者 陈检明 钟京 焦昌结 郭军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495-498,506,共5页
目的探讨爆震伤所致胸部创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方法,提高对胸部爆震伤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0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胸部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18~55岁,平均42.6岁;致伤原... 目的探讨爆震伤所致胸部创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方法,提高对胸部爆震伤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0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胸部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18~55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化工厂爆震伤16例,锅炉爆震伤11例,煤气罐爆震伤23例,粉尘爆震伤5例,地下矿井爆震伤10例。血气胸22例,心包积液3例,纵隔血肿15例,肋骨骨折28例;合并烧伤46例,复合肺吸入性损伤38例,腹部脏器损伤12例,颅脑损伤5例。对胸部损伤情况、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模糊、52例神志清楚,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6±0.78)h,其中42例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胸部X线(或)CT检查结果显示:毛玻璃样改变7例,肺段或肺叶性实变23例,弥漫性实变35例。胸腔闭式引流术15例,开胸止血8例,肺叶修补6例,肺叶切除术3例,膈疝修补4例,胸部巨大缺损重建5例,开胸探查并内固定胸壁12例,气管、支气管断裂修复2例,胸腹联合探查7例。21例并发肺部感染,32例发生休克;死亡3例,存活62例,存活患者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胸部爆震伤外轻内重,复合伤及并发症多,伤情复杂,临床救治难度较大,及时、有效地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在胸部爆震伤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爆震伤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志明 陈检明 +25 位作者 钟京 易云峰 张连阳 蒋建新 张茂 李阳 刘国栋 都定元 闵家新 吴旭 许硕贵 张安强 王耀丽 唐昊 郭庆山 郁毅刚 白祥军 黄刚 杨志广 赵云平 刘升 谭黎杰 童雷 苑小历 赵艳梅 樊毫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2,共12页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胸部损伤 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
原文传递
Disaster preparedness, pediatric considerations in primary blast injury,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errorism 被引量:14
10
作者 Mitchell Hamele William Bradley Poss Jill Sweney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4年第1期15-23,共9页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terror incidents are an unfortunate outgrowth of our modern times from 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s, Sarin gas attacks in Japan, the Madrid train bombing, anthrax spores in the mail, to the Wor...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terror incidents are an unfortunate outgrowth of our modern times from 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s, Sarin gas attacks in Japan, the Madrid train bombing, anthrax spores in the mail, to the World Trade Center on September 11 th, 2001. The modalities used to perpetrate these terrorist acts range from conventional weapons to high explosives, chemical weapons, and biological weapons all of which have been used in the recent past. While these weapons platforms can cause significant injury requiring critical care the mechanism of injur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these injuries are unfamiliar to many critical care providers. Additionally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i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these types of attacks. In the event of a mass casualty incident both adult and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practitioners will likely be called upon to care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alike. We will review the presentation,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victims of blast injury, chemical weapons, and biological weapons. The focus will be on those injuries not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critical care practice, primary blast injuries, category A pathogens likely to be used in terrorist incidents, and chemical weapons including nerve agents, vesicants, pulmonary agents, cyanide, and riot control agent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paid to pediatric specific consid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ORISM BIOTERRORISM CHEMICAL TERRORISM blast injuries Mass CASUALTY incidents DISASTERS PEDIATRICS
下载PDF
冲击波负压暴露对豚鼠鼓膜和听骨链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朝军 刘兆华 +5 位作者 朱佩芳 王正国 杨成 陈海斌 宁心 周继红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冲击波负压对豚鼠鼓膜和听骨链的致伤效应特点。方法将豚鼠暴露于冲击波负压发生装置产生的不同强度实验性冲击波负压之后,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豚鼠鼓膜和听骨链的创伤情况。结果共观察72只豚鼠141耳,多数鼓膜出现了充血、出血... 目的探讨冲击波负压对豚鼠鼓膜和听骨链的致伤效应特点。方法将豚鼠暴露于冲击波负压发生装置产生的不同强度实验性冲击波负压之后,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豚鼠鼓膜和听骨链的创伤情况。结果共观察72只豚鼠141耳,多数鼓膜出现了充血、出血、上皮脱落和鼓膜穿孔等不同程度的创伤,严重者合并有听骨骨折。鼓膜和听骨链创伤的严重程度与冲击波负压的压力峰值和降压时间有关。在降压时间为7.5 ms左右时,引起鼓膜穿孔的最小负压峰值为-22.4~-23.9 kPa;使所有鼓膜均发生穿孔的最小负压峰值为-83.1~-87.2 kPa。结论不同强度的冲击波负压暴露可导致豚鼠鼓膜充血、出血、上皮脱落、鼓膜穿孔和听骨骨折等不同程度的创伤,鼓膜和听骨创伤的严重程度与冲击波负压的压力峰值和降压速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鼓膜 锤骨 豚鼠 冲击波 负压
原文传递
爆炸冲击波致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其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召溪 徐国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爆炸冲击波导致的轻型颅脑损伤是战时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平民在遇到恐怖爆炸袭击、意外爆炸事故等情况时也容易出现上述损伤。该损伤经常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而这些神经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损伤密切... 爆炸冲击波导致的轻型颅脑损伤是战时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平民在遇到恐怖爆炸袭击、意外爆炸事故等情况时也容易出现上述损伤。该损伤经常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而这些神经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爆炸冲击波相关性轻型颅脑损伤时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早期干预氧化应激损伤、修复血脑屏障、阻断炎症反应对减轻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爆炸伤 冲击波 血脑屏障 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胸部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段维勋 易定华 +2 位作者 张金洲 侯晓彬 徐学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 建立家兔胸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并分析其早期死亡原因 .方法 按照爆炸源和致伤动物之间的距离 (d) ,将38只家兔随机分为 4个致伤加救治组、1个致伤无救治组和 1个无致伤对照组 .伤后进行存活时间、生理学指标、血气分析、肺水含量... 目的 建立家兔胸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并分析其早期死亡原因 .方法 按照爆炸源和致伤动物之间的距离 (d) ,将38只家兔随机分为 4个致伤加救治组、1个致伤无救治组和 1个无致伤对照组 .伤后进行存活时间、生理学指标、血气分析、肺水含量监测及常规的病理学检查 .结果 爆炸源距离越近 ,损伤越重 .d=5 cm ,8cm时经常规救治仍 10 0 %早期死亡 ;d=15 cm时早期死亡率为 37.5 % ;d=12 cm时 ,肺脏冲击伤和破片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0 %和 75 % ,不经救治10 0 %早期死亡 ,经常规救治后家兔平均存活时间超过 2 10min,死亡率为 6 2 .5 % .结论  d=12 cm组作为模型组能够很好的模拟胸部爆炸伤的致伤特点 ,结果重复性好 ,能作为可救治性胸部爆炸伤的动物模型 .心脏、大血管的损伤 ,失血性休克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或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引起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死亡 胸部损伤 爆震伤 动物模型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下载PDF
Value of lung ultrasound score for evaluation of blast lung injury in goats 被引量:11
14
作者 Yu-Qi Xue Chun-Shuang Wu +6 位作者 Hua-Cai Zhang Juan Du Jian-Hui Sun An-Qiang Zhang Ling Zeng Mao Zhang Jian-Xin 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8-44,共7页
Purpose:To establish a severe blast lung injury model of goats and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lung ultrasonic score in the evaluation of blast lung injury.Methods:Twenty female healthy go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 Purpose:To establish a severe blast lung injury model of goats and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lung ultrasonic score in the evaluation of blast lung injury.Methods:Twenty female healthy go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different driving pressures:4.0 MPa group(n=4),4.5 MPa group(n=12)and 5.0 MPa group(n=4).The severe blast lung injury model of goats was established using a BST-I bio-shock tube.Vital signs(respiration,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lung ultrasound score(LUS),PO2/FiO2 an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were measured before injury(0 h)and at 0.5 h,3 h,6 h,9 h,12 h after injury.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was performed before injury(0 h)and at 12 h after injury for dynamic monitoring of blast lung injury and measurement of lung volume.The correlation of LUS with PaO2/FiO2,EVLW,and lung injury ratio(lesion volume/total lung volume*100%)was analyzed.All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12 h after injury for gross observation of lung injury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the SPSS 22.0 software.The measurement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tandard deviation.The means of two samples were compared using independent-sample t-test.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Results:(1)At 12 h after injury,the mortality of goats was 0,41.67% and 100%in the 4.0 Mpa,4.5 MPa and 5.0 MPa groups,respectively;the area of pulmonary hemorrhage was 20.00%±13.14% in the 4.0 Mpa group and 42.14%±15.33% in the 4.5 MPa group.A severe lung shock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driving pressure of 4.5 MPa.(2)The respiratory rate,heart rate,LUS and EVLW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hile PaO2/FiO2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mmediately after injury,and then they gradually recovered and became stabilized at 3 h after injury.(3)LU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VLW(3 h:r=-0.597,6 h:r=-0.698,9 h:r=-0.729;p<0.05)and lung injury ratio(12 h:r=-0.884,p<0.05),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O2/FiO2(3 h:r=-0.871,6 h:r=-0.637,9 h:r=-0.658;p<0.05).Conclusion:We established a s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injuries LUNG INJURY Goats Bio-shock tube
原文传递
犬胸部爆炸伤后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建立及早期救治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辉 鹿尔驯 +3 位作者 虞积耀 王育红 孙笑非 王大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建立犬海水浸泡胸部爆炸伤实验模型 ,探讨早期救治结果。方法 :2 0只成年杂犬随机分为爆炸伤组 (n =10 )和锐器伤组 (n =10 )。两组动物均于致伤后浸泡在人工配制的海水中 2 5min ,而后打捞出海水环境后予以紧急救治。实验中全程... 目的 :建立犬海水浸泡胸部爆炸伤实验模型 ,探讨早期救治结果。方法 :2 0只成年杂犬随机分为爆炸伤组 (n =10 )和锐器伤组 (n =10 )。两组动物均于致伤后浸泡在人工配制的海水中 2 5min ,而后打捞出海水环境后予以紧急救治。实验中全程监测血液动力学、呼吸系统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海水浸泡后爆炸伤组的伤情明显重于锐器伤组 ,经救治后两组生存时间均明显延长 ,但锐器伤组更为明显。结论 :本胸部爆炸伤模型是可行的并且重复性好 ,创伤后造成的呼吸循环功能改变与临床所见相符 ,适用于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爆炸伤的伤情更为严重 ,除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高渗血症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胸部损伤 爆震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下颌骨爆炸性损伤致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黎升 李建虎 +2 位作者 刘彦普 雷德林 周树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观察新型点爆源爆炸伤后颌骨的致伤效应。方法 :选用 0 .1g微球形爆炸源于兔颌面部引爆致伤 ,分别于伤后 6h、3、7d观察伤情 ,并在伤区外 0 .5、1.0cm处切取下颌骨标本 ,HE、改良三色法染色、墨汁灌注制作骨磨片观察下颌骨的病理... 目的 :观察新型点爆源爆炸伤后颌骨的致伤效应。方法 :选用 0 .1g微球形爆炸源于兔颌面部引爆致伤 ,分别于伤后 6h、3、7d观察伤情 ,并在伤区外 0 .5、1.0cm处切取下颌骨标本 ,HE、改良三色法染色、墨汁灌注制作骨磨片观察下颌骨的病理变化及微循环变化。结果 :下颌骨致伤后 6h伤区骨断端骨组织无明显变化 ;伤后 3d骨断端明显炎细胞浸润 ,未见明显骨坏死 ;伤后 7d骨断端骨质不完全坏死 ,0 .1cm外骨质结构基本正常 ,皮质骨及松质骨出现明显的修复活动。结论 :爆炸伤伤口污染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爆炸性损伤 致伤效应 实验研究 面部损伤 病理学
下载PDF
成组化分诊模式在应对突发大批伤员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萍 沈红 +1 位作者 陈雁 刘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成组化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的效果。方法按照成组化分诊模式建立检伤分诊小组,按照简单检伤分类及快速治疗程序对124例爆炸伤伤员进行检伤分流管理。结果 124例伤员中分流到红区救治35例,黄区30例,绿... 目的探讨成组化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的效果。方法按照成组化分诊模式建立检伤分诊小组,按照简单检伤分类及快速治疗程序对124例爆炸伤伤员进行检伤分流管理。结果 124例伤员中分流到红区救治35例,黄区30例,绿区59例,分诊合格率100%。本组中严重多发伤及复合伤34例,行清创手术118例,损害控制性手术10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7.1%。结论成组化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突发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可以迅速建立良好的检伤救治秩序、提高分诊全程管理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伤病员分拣 急救医疗服务
原文传递
大鼠超压冲击伤和烧冲复合伤肺出血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怀恩 程天民 +4 位作者 林远 粟永萍 古德全 阎国和 刘贤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3-316,共4页
本文用图象分析方法测量了冲击伤、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肺出血情况。结果,冲击伤速发死亡大鼠平均肺出血体积和出血积分显著高于存活动物(P<0.01);单冲和烧冲组大鼠于伤后2、12 h肺出血明显,24 h出血体积有所增加,至72 ... 本文用图象分析方法测量了冲击伤、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肺出血情况。结果,冲击伤速发死亡大鼠平均肺出血体积和出血积分显著高于存活动物(P<0.01);单冲和烧冲组大鼠于伤后2、12 h肺出血明显,24 h出血体积有所增加,至72 h出血已明显吸收。单烧组无出血。实验结果表明,超压冲击伤肺出血是速发死亡的主要原因,活存动物在24 h内可能有续发性肺出血,烧冲复合伤时肺出血吸收速度较单冲减慢。文中初步讨论了以肺出血体积和积分划分伤情分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出血 肺损伤 复合伤 烧伤
下载PDF
烧伤、冲击伤及烧冲复合伤后大鼠早期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建华 柴家科 +10 位作者 申传安 尹会男 邹晓防 刘伟 胡清刚 迟云飞 马丽 邓虎平 张西波 孙天骏 韩焱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大鼠烧伤、冲击伤与烧冲复合伤后早期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176只,随机分为对照(C)组、烫伤(BU)组、冲击伤(BL)组与烧冲复合伤(BB)组.C组不致伤;BU组背部脱毛置人9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大鼠烧伤、冲击伤与烧冲复合伤后早期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176只,随机分为对照(C)组、烫伤(BU)组、冲击伤(BL)组与烧冲复合伤(BB)组.C组不致伤;BU组背部脱毛置人94 ℃水中12 s,致25%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BL组以5 g 8701压缩炸药柱为爆炸源,以左侧胸壁距爆炸源75 cm距离进行爆炸,致中度冲击伤;BB组同BL、BU组伤情先致冲击伤后立即烫伤.伤后24 h内,BU、BB组按照50 ml/kg,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抗休克治疗,1次/12 h.致伤组分为伤后3 h、6 h、12 h、1 d、2 d、3 d、7 d共7个时相点.测定各时相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浓度(BCA法)、肺组织含水率(称重法)及血清NE浓度(ELISA法).结果 各致伤组SD大鼠的BALF总蛋白浓度、肺组织含水率及血清NE浓度伤后各时相点均高于C组(P<0.01或P<0.05),其伤后峰值均出现在2 d以内,尤其是伤后2 d,BU组、BL组及BB组血清NE浓度分别为(319.85±19.50)ng/ml,(467.43±31.64)ng/ml,(626.00±26.38)ng/ml;C组(78.53±25.10)ng/ml.组间比较,总体伤情水平BB组>BU组及BL组(P<0.01或P<0.05).相关分析表明,伤后3d内,BU组血清NE浓度与BALF总蛋白浓度、肺组织含水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910,0.8078,P<0.05),BB组血清NE浓度与BALF总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72,P<0.05).结论 NE可能在烧伤、冲击伤,尤其是烧冲复合伤的早期肺损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冲击伤 烧冲复合伤 大鼠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肉注射防治爆震性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翟所强 王沛英 +4 位作者 郭维维 曹菊阳 顾瑞 杨伟炎 姜泗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为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爆震性耳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豚鼠35只,分为4组:bFCF肌注治疗组(10只),震后即刻给予bFGF肌注(50IU/100g)连用4周,生理盐水肌注治疗组(10只),疗程同前;bFGF肌注预防组(10只... 目的为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爆震性耳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豚鼠35只,分为4组:bFCF肌注治疗组(10只),震后即刻给予bFGF肌注(50IU/100g)连用4周,生理盐水肌注治疗组(10只),疗程同前;bFGF肌注预防组(10只),生理盐水肌注预防组(5只),剂量同治疗组连用2周。动物爆震100发,每秒1发,脉宽0.5ms,压力峰值172.0dBSPL,爆震前后测定ABR阈值。最后处死动物做耳蜗SDH染色铺片,观察耳蜗损伤情况。结果震前肌注bFGF预防组动物阈移比生理盐水组要轻,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耳蜗病损区域集中于一回上至二回下,细胞界线不清,SDH染色变浅。震后bFGF肌注治疗组动物震后阈移恢复较其它组快,铺片见耳蜗病变为外毛细胞节段性缺失,散在性内毛细胞缺失,病变范围从基底膜钩端至第三回下半。结论震前肌注bFGF对预防耳蜗病变从形态学上观察有一定作用;动物震后即刻bFGF肌注治疗对阈移恢复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耳蜗 耳聋 防治 BFG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