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7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及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 被引量:157
1
作者 叶敏 舒畅 +2 位作者 马邦一 陈建华 张良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 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研究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 4的抑制作用。对 6 0例经尿道电切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 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研究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 4的抑制作用。对 6 0例经尿道电切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术后以 30~ 40mg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 ,观察预防复发的效果。 结果 吡柔比星浓度为 10mg/L和 10 0mg/L时 ,对T2 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 80 %和 94% ,G1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可见胞浆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当浓度为 10 0 0mg/L时 ,细胞出现坏死特征。共 5 8例完成 1个以上疗程 ,平均随访 18.8个月 ,复发 5例 (8.6 % )。 结论 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甚至死亡是吡柔比星抗肿瘤的机制之一。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吡柔比星 术后复发 预防 膀胱内灌注 膀胱癌 细胞凋亡 抗肿瘤药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00
2
作者 黄健 姚友生 +3 位作者 许可慰 郭正辉 江春 韩金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方法。 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15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9岁 ,男 14例 ,女 1例。采用 5个套管针 ,腹腔镜由脐部上缘套管针进入 ,手术者经左侧 2个套管针操作 ,助手经右侧 2个套...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方法。 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15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9岁 ,男 14例 ,女 1例。采用 5个套管针 ,腹腔镜由脐部上缘套管针进入 ,手术者经左侧 2个套管针操作 ,助手经右侧 2个套管针操作。清扫双侧盆腔淋巴结 ;游离输尿管下段在其末端切断 ;男性患者行膀胱前列腺全切除 ,紧贴前列腺尖端离断尿道 ;女性行膀胱全切除的同时作子宫及附件切除。在下腹正中线上作 4~ 5cm切口 ,取出标本。将回肠拉出切口外 ,隔离 5 0cm回肠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 ,将输尿管末段 1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 6针吻合 ,前 4例直视下作吻合 ,后 11例在腹腔镜下行尿道吻合。 结果 手术时间 5~ 10h ,平均 6 .5h ;出血量 2 0 0~ 10 0 0ml,平均 387ml。术后 3周KUB、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 :双肾显影良好 ,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 ,代膀胱充盈良好 ,容量约 30 0ml,术后 4~ 6周内患者均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 结论 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楚 ,可减少出血 ,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 ,保留海绵体神经血管束 ;减少肠管暴露时间 ,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减少肠粘连。小切口取出标本 ,体外构建贮尿囊 ,吻合输尿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全切除术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 膀胱肿瘤 腹腔污染
原文传递
中国膀胱癌流行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97
3
作者 李辉章 郑荣寿 +4 位作者 杜灵彬 张思维 朱陈 魏文强 赫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膀胱癌发病与死亡情况以及1998—2015年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处上报国家癌症中心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经审核质控后统计膀胱癌性别、年龄别、地区别和合计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标化率等指...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膀胱癌发病与死亡情况以及1998—2015年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处上报国家癌症中心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经审核质控后统计膀胱癌性别、年龄别、地区别和合计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并汇总1998—2015年间中国肿瘤登记膀胱癌世标发病率和世标死亡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拟合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膀胱癌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3位,粗发病率为5.80/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0/10万,世标发病率为3.57/10万;粗死亡率为2.37/10万,中标死亡率为1.31/10万,世标死亡率为1.32/10万。男性膀胱癌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第7位,发病率为女性的3.8倍,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4.0倍。城市地区发病率为农村的1.4倍,西部地区发病率和中部地区相近,均低于东部地区,死亡率的地区分布特征与发病率相似。膀胱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45岁和55岁组快速上升,在80~84岁组和85岁组到达高峰。时间趋势分析显示,中国膀胱癌发病率在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1998—2007年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2.58,P<0.001),2007—2015年呈下降趋势(APC=-3.82,P<0.001)。膀胱癌世标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速度有所减缓,1998—2003年和2003—2015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3.65%(P=0.002)和1.42%(P<0.001)。结论膀胱癌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存在明显的性别、地区和年龄流行差异。中国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仍需进一步加强烟草控制,倡导中老年患者树立早诊早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96
4
作者 陈晓芳 陈万青 +3 位作者 周薇薇 郑荣寿 邓颖 吴先萍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对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13年的登记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膀胱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35~64岁截缩率和0~74岁累积率。[结果]2013年中国...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对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13年的登记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膀胱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35~64岁截缩率和0~74岁累积率。[结果]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率为5.46/10万,占所有新发肿瘤病例的2.02%,居恶性肿瘤发病第16位。2000年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3.64/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3.58/10万,35~64岁截缩率为4.49/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41%。城市人口膀胱癌发病率(6.47/10万)高于农村(4.30/10万);男性膀胱癌发病率(8.40/10万)远高于女性(2.38/10万)。2013年中国膀胱癌死亡率为2.16/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32%,居恶性肿瘤死亡第16位。2000年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1/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1/10万,35~64岁截缩率为0.8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12%。城市人口膀胱癌死亡率(2.41/10万)高于农村(1.86/10万);男性膀胱癌死亡率(3.21/10万)高于女性(1.05/10万)。[结论 ]膀胱癌已成为中国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城市地区负担严重,应加强重点人群膀胱癌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中国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分析 被引量:78
5
作者 贺宇彤 李道娟 +5 位作者 梁迪 郑荣寿 张思维 曾红梅 陈万青 赫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7-652,共6页
目的分析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膀胱癌登记资料,估计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14年膀胱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订的审核和评估标准,对44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 目的分析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膀胱癌登记资料,估计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14年膀胱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订的审核和评估标准,对44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共339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纳入标准。将入选的登记处按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层,并结合2014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膀胱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标准人口构成。结果2014年纳入分析的339个登记地区覆盖人口为288 243 347人,其中城市地区144 061 915人,农村地区144 181 432人。膀胱癌病理诊断比例为74.86%,仅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1.45%,死亡发病比为0.41。2014年全国膀胱癌新发病例约为7.81万例,发病率为5.71/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1/10万,世标发病率为3.56/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0.41%。城市地区发病率为6.88/10万,中标发病率为4.07/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4.29/10万,中标发病率为2.96/10万。2014年全国膀胱癌死亡病例约为3.21万例,死亡率为2.35/10万,中标死亡率为1.30/10万,世标死亡率为1.30/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0.12%。城市地区死亡率为2.79/10万,中标死亡率为1.41/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81/10万,中标死亡率为1.14/10万。结论中国膀胱癌的发病和死亡在城乡间存在差异,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应加强重点人群尤其是城市地区男性膀胱癌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肿瘤登记 发病率 死亡率 中国
原文传递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5
6
作者 李双辉 张志宏 +4 位作者 徐勇 牛越 冯国伟 孔繁辉 党瑞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cm,平均3cm。临床分期:T2a期2...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cm,平均3cm。临床分期:T2a期20例,T2b期12例。病理分级:G2 13例,G3 19例。采用根治性TURBt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范围至肿瘤基底部周围1—2cm正常膀胱黏膜。术后常规行多西他赛75mg/m2+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20m1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55min;出血量10~150ml,平均33ml;术中术后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32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8例,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好转;出现低热、轻微恶心、头痛3例,休息2~3d后好转。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9.4%(3/32),2年复发率12.5%(4/32)。复发病例中T2a期4例,T2b期3例。死亡12例,5例死于膀胱癌转移。无瘤存活20例。结论根治性TURBt加化疗可作为经过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化疗 灌注 局部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4
7
作者 黄健 黄海 +5 位作者 姚友生 谢文练 许可慰 郭正辉 江春 韩金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9月施行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33例)和开放性手术组(B组,48例);对...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9月施行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33例)和开放性手术组(B组,48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390min,B组为3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460 ml,B组1200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组3~4d,B组4~5 d,两组手术组织切缘均无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阳性率:A组18.2%(6例),B组18.8%(9例).尿控功能:术后3~6个月A组的日间尿控率为93.9%,夜间尿控率为87.9%,B组分别为90.5%和85.7%.新膀胱尿动力学检查结果:A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8.4±6.1)mL/s,B组为(15.7±5.5)ml/s;新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剩余尿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U检查及新膀胱造影检查:两组病例均可见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新膀胱形态大小接近正常膀胱,排空完全.尿道膀胱镜见尿道吻合口通畅,新膀胱内可见输尿管小乳头并有喷尿.术后并发症: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其中尿瘘2例,盆腔感染1例,肠梗阻2例,新膀胱阴道瘘1例;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1.3%,其中尿瘘4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盆腔感染2例,肠梗阻1例,尿道狭窄1例.两组均未发生直肠损伤,肠瘘及内疝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尿控率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在新膀胱容量、内压、剩余尿量、上尿路功能及肿瘤根治切除方面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手术 膀胱全切除 并发症 腹腔镜 术后 肿瘤 手术时间 结论 大小 目的
原文传递
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被引量:46
8
作者 孔良 叶敏 陈建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71-67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 (TV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的疗效。 方法 对 7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VBt术 ,其中 12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VP)。 结果  72例膀胱肿瘤一次切...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 (TV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的疗效。 方法 对 7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VBt术 ,其中 12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VP)。 结果  72例膀胱肿瘤一次切除 ,1例多发性膀胱肿瘤分 2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TVBt为 2 9min ,TVBt +TVP为 78min。 1例术中膀胱穿孔。全组无输血。术后平均留置尿管 46h。 73例均随访 2 4个月 ,复发 15例 (2 1% )。 结论 TVBt具有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汽化深度可靠、膀胱穿孔少及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癌 手术疗法 电汽化术
原文传递
绿激光汽化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被引量:45
9
作者 金重睿 徐月敏 +2 位作者 吴登龙 撒应龙 陈宾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绿激光(KTP)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采用Laserscope公司的KTP激光,经尿道汽化治疗7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男66例,女7例,年龄34~87岁(平均70岁)。肿瘤单发55例... 目的:总结应用绿激光(KTP)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采用Laserscope公司的KTP激光,经尿道汽化治疗7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男66例,女7例,年龄34~87岁(平均70岁)。肿瘤单发55例,多发18例。病理分级G1~G2,分期T1~T2,肿瘤直径0.3~3.5cm。40例伴有心肺疾病。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手术平均时间25min,术中出血量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继发出血等并发症,1例因膀胱憩室内肿瘤发生膀胱穿孔。术后均行膀胱内灌注化疗。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复发5例,均在汽化以外部位,复发率7%。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尤其适合伴有严重心肺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激光治疗
下载PDF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经尿道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10
作者 沈肖曹 杜传军 +2 位作者 史时芳 陈继民 经宵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经尿道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 32例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 ,另 2 7例行经尿道电切 ,总结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例数、...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经尿道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 32例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 ,另 2 7例行经尿道电切 ,总结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例数、肿瘤复发情况、肿瘤分期、膀胱穿孔例数、尿道外口狭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钬激光组手术时间 15~ 5 0min ,平均 2 5min ,膀胱穿孔 1例 ;术后无需膀胱冲洗 ;导尿管留置时间 1~ 4d ,所有患者均获得肿瘤分期 ;随访 1年 ,无尿道狭窄 ,复发 7例。电切组手术时间 10~ 5 5min ,平均 2 8min ,膀胱穿孔 6例 ,术后 5例需膀胱冲洗 ,导尿管留置时间 1~ 6d ,7例获得肿瘤分期 ;随访 1年 ,尿道狭窄 3例 ,复发 8例。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尿道狭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钬激光组获得准确肿瘤分期例数明显多于电切组 ,而膀胱穿孔及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明显少于电切组 (P <0 .0 5 )。 结论 钬激光是一种治疗膀胱肿瘤高效、安全的方法 ,在准确判断肿瘤分期、减少膀胱穿孔及减少出血方面比电切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 经尿道电切治疗 浅表性膀胱肿瘤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中山市1970~1999年膀胱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魏矿荣 陈振雄 +3 位作者 梁智恒 何方方 林茂合 欧小文 《中国肿瘤》 CAS 200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膀胱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为中山市膀胱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1999年期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膀胱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粗发病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膀胱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为中山市膀胱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1999年期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膀胱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粗发病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膀胱癌男、女与合计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50/10、0.44/10万、1.39/10万,万且1970~1999年期间其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虽然中山市膀胱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同期中国农村试点相比,则处于较高水平,说明中山市应加强膀胱癌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流行病学 广东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王晓东 王元林 +5 位作者 石华 徐述雄 李凯 罗光恒 杨秀书 胡建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观察指标,评价腹腔镜技术在RC治疗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4年8月该院实施RC患者49例,其中腹腔镜组20例(A组)、开放组29例(B组)。收集两...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观察指标,评价腹腔镜技术在RC治疗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4年8月该院实施RC患者49例,其中腹腔镜组20例(A组)、开放组29例(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作为观察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低于B组[(416.66±232.73)ml vs(964.16±445.73)ml,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A组低于B组[(14.93±2.72)d vs(19.50±3.16)d,P<0.05)];术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观察指标,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治疗膀胱癌,在手术效果方面与开放手术相似,但其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要更多病例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回肠膀胱术
下载PDF
中国部分市县膀胱癌发病趋势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思维 马建辉 +2 位作者 李鸣 那彦群 陈万青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膀胱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膀胱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启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膀胱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膀胱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启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1个登记处的资料,分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比较分析膀胱癌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统计软件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3.3.1分析其流行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30个登记处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膀胱癌的发病率分别为8.22/10万、9.45/10万、9.68/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第1位。依据1993—1997年数据,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男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15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发病率 趋势 肿瘤登记 中国
原文传递
改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25例报告) 被引量:41
14
作者 蔡松良 郑功 +1 位作者 王康儿 张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 2 4例膀胱癌及 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截取末段回肠 ,排列成W形 ,褥式缝合制作贮尿袋。输尿管以乳头法... 目的 探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 2 4例膀胱癌及 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截取末段回肠 ,排列成W形 ,褥式缝合制作贮尿袋。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 结果  2 5例手术时间平均4h ,输血量平均 5 5 0ml,术后 2 4例随访 2~ 84个月 ,平均 2 4个月 ,2 3例白天可控排尿 ,14例夜间自控排尿。仅 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积水 ,1例术前左肾积水者术后无变化。 2例肾功能异常。 2 3例行膀胱排尿造影均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术后出现低血钾者 2例 ,余 2 2例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无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者。 结论 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出血少 ,并发症少 ,术后无膀胱输尿管返流 ,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 尿流改道 手术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陈涤平 张宇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0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0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THP(48例)、Ⅱ组HCPT(41例)、Ⅲ组MMC(41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3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Ⅰ、Ⅱ和Ⅲ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6.67%(8/48)、17.07%(7/41)和36.59%(15/41);3组比较Ⅰ、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组复发率均低于Ⅲ组,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THP、HCPT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丝裂霉素C 膀胱内灌注
下载PDF
卡介苗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及毒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兰卫华 靳风烁 +2 位作者 王洛夫 谢芳 王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等方面的特点。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BCG与MMC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综合分析(Meta分析)。采用优...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等方面的特点。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BCG与MMC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综合分析(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及毒性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结果共收集国内外17个临床研究,包括1600例进行BCG、1503例进行MMC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被纳入分析。最大随访期内,BCG治疗组与MMC治疗组分别有599例(37.4%)、684例(45.5%)复发。Meta分析显示,BCG与MMC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G显著优于MMC(OR0.58,95%CI 0.42~0.80,P=0.0009)。8个较详细报道治疗副作用的比较研究中,Meta分析显示膀胱炎发生率BCG组显著高于MMC组(OR1.97,95%CI 1.31~2.98,P=0.001)。结论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作用优于MMC,可以显著减少肿瘤复发,但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高于M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卡介苗 丝裂霉素C 灌注治疗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叶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改进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Studer回肠代膀胱术进行技术改进 ,包括缩短输入道回肠、先作成贮尿囊和完成输尿管与输入道吻合口 ,最后贮尿囊尿道 6针吻合、代膀胱前壁与耻骨悬吊固定等 ,并应用于 3... 目的 探讨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改进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Studer回肠代膀胱术进行技术改进 ,包括缩短输入道回肠、先作成贮尿囊和完成输尿管与输入道吻合口 ,最后贮尿囊尿道 6针吻合、代膀胱前壁与耻骨悬吊固定等 ,并应用于 35例患者。膀胱癌 31例 ,晚期神经原性膀胱 2例 ,腺性膀胱炎 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1岁。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  35例手术时间 5 .5~ 8.5h ,平均 6 .5h。术中出血量 30 0~ 12 0 0ml,平均 6 5 0ml,术中需输血 2 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 6例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生理排尿 ,剩余尿 4 0~ 6 0ml者 5例 ,术后 3个月和 6个月的白天控尿率分别为 91%和 10 0 % ,夜间控尿率分别为 87%和 96 %。上尿路功能良好 ,生活质量满意。 结论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符合生理性排尿、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 技术改进 临床应用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
原文传递
腺性膀胱炎中肿瘤相关指标的改变和临床分型的探讨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志强 位志峰 +1 位作者 叶章群 杨为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良恶性及癌变可能性,并探讨临床分型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膀胱镜下表现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低危型及高危型。25例腺性膀胱炎新鲜组织,其中低危型12例,高危型13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DNA含量;38例腺性膀胱炎蜡块组织,其...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良恶性及癌变可能性,并探讨临床分型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膀胱镜下表现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低危型及高危型。25例腺性膀胱炎新鲜组织,其中低危型12例,高危型13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DNA含量;38例腺性膀胱炎蜡块组织,其中低危型20例,高危型1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变型p53、p21ras、bcl2及Rb等的表达。结果正常二倍体DNA指数为1.00±0.03,低危型腺性膀胱炎组为1.01±0.05,高危型组为1.05±0.07,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9,P=0.115);PCNA及p53在低危型组均表达阴性,在高危型组分别表达5例(27.8%)及4例(22.2%),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41);p21ras、bcl2及Rb在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腺性膀胱炎和低危型腺性膀胱炎同为良性病变。高危型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因此将腺性膀胱炎分为高危型及低危型具有合理性。p53基因可能在高危型腺性膀胱炎的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临床分型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关指标 P21RAS 流式细胞术检测 bcl-2 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突变型p53 高危型 DNA含量 DNA指数 p53基因 统计学 镜下表现 新鲜组织 蜡块组织 0.05 表达差异 良性病变 恶变过程
原文传递
鸦胆子油乳对膀胱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刘悦 王禾 +4 位作者 符庆吉 王鹏飞 郑洪柱 苏辉 黄亮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简称鸦油乳 )抑制膀胱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鸦油乳加入体外培养的BIU 87细胞 ,观察对BIU 87细胞生长、组织结构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对亚硝胺 (BBN)诱导膀胱癌的ICR小鼠行鸦油乳膀胱灌注 ,光...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简称鸦油乳 )抑制膀胱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鸦油乳加入体外培养的BIU 87细胞 ,观察对BIU 87细胞生长、组织结构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对亚硝胺 (BBN)诱导膀胱癌的ICR小鼠行鸦油乳膀胱灌注 ,光镜和电镜观察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 结果 鸦油乳对BIU 87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直接破坏膀胱癌细胞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及核膜等膜性系统 ,使膀胱癌细胞变性并坏死 ;鸦油乳可阻止BIU 87细胞由G0 /G1期向S期进展 ,抑制DNA合成。鸦油乳膀胱灌注对BBN诱导的膀胱癌早期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 鸦油乳对膀胱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癌 鸦胆子油乳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96例报告 被引量:39
20
作者 周芳坚 刘卓炜 +4 位作者 余绍龙 韩辉 秦自科 李永红 王欢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9-551,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96例中移行细胞癌91例,WHO分级Ⅲ级39例、Ⅱ级51例、Ⅰ级1例;鳞癌3例;... 目的总结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96例中移行细胞癌91例,WHO分级Ⅲ级39例、Ⅱ级51例、Ⅰ级1例;鳞癌3例;腺癌2例。肿瘤多发92例(移行细胞癌91例、腺癌1例),单发4例(鳞癌3例、腺癌1例)。TNM临床分期T2N0M0 88例,T3N0M06例,T3N1M0 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9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90—330min,平均260 min。术中出血150~1200 ml,输血30例。病理分期T1N0M0 1例,T2N0M0 89例,T3aN0M0、T3aN1M0和L3bN1M0各2例。随访5~58个月,平均31个月。无瘤生存94例,因肿瘤死亡2例。新膀胱白天控尿良好93例(97%),夜间控尿良好80例(83%)。剩余尿量0—80 ml者87例,100~250 ml者7例。主要并发症:切口裂开3例,二次缝合治愈;输尿管吻合口漏1例,再吻合后治愈;输尿管口狭窄2侧和输尿管口粘连4侧,经内镜下手术纠正;严重肠梗阻3例和慢性酸中毒低钾2例均经内科处理纠正。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满意,严重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尿良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