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与筛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申茜 朱利 曹红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3-3439,共7页
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加强黑臭水体整治,不仅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国家战略需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关注热点.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侧重于黑臭水体的成因、评价方法和治理措施,而关于遥感手段监测黑臭水体的研究十分少见,... 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加强黑臭水体整治,不仅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国家战略需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关注热点.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侧重于黑臭水体的成因、评价方法和治理措施,而关于遥感手段监测黑臭水体的研究十分少见,很难满足国家的业务化监测需求.本文总结了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与筛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完善城市黑臭水体的识别和分级标准,开展遥感监测黑臭水体的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筛查体系.其中,重点归纳了核心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面向黑臭水体提取的高分影像预处理技术,城市水体提取技术,黑臭水体分类技术,基于星、空、地基遥感的黑臭水体识别与分级模型.本文总结基于高分遥感技术手段监测与筛查城市黑臭水体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思路,将利于全面掌握黑臭水体的空间分布状况、治理进展情况,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 遥感 城市水体 光谱识别模型
原文传递
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胡湛波 刘成 +3 位作者 周权能 武春辉 涂玮灵 梁益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81-4288,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及强度考察处理效果以确定曝气方式和曝气量。结果表明:在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过程中使用曝气协同作用可大大增强生物促生剂的修复...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及强度考察处理效果以确定曝气方式和曝气量。结果表明:在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过程中使用曝气协同作用可大大增强生物促生剂的修复作用,加快修复速度。使用间歇曝气协同生物促生剂作用时效果与连续曝气相近,且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实验60 d后,上覆水COD、NH3-N和TP去除率分别达46.8%、98.7%和73.3%,上覆水pH由7.61提高至7.92;底泥削减达5.49 cm,底泥有机质削减率达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促生剂 曝气 城市河道 黑臭 竹排冲
原文传递
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世红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1-1271,共11页
城市黑臭水体泛滥是公众极为关切的城市环境问题,对其进行实时监测更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国家战略需求。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可实现业务化大面积监测,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 城市黑臭水体泛滥是公众极为关切的城市环境问题,对其进行实时监测更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国家战略需求。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可实现业务化大面积监测,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黑臭水体监测技术方面,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黑臭水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分析黑臭水体的实测光学性质和影像表观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归纳了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光学阈值法、基于典型遥感水质指标的识别法和色度法,并对未来黑臭水体遥感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 城市水体 遥感 光学识别模型
原文传递
城市河道底泥中微生物组成及其转化氮、硫污染物的潜力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肖静 位登辉 +2 位作者 张红丽 马冰冰 张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淮河流域某城市河道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底泥中的微生物组成,分别测定了厌氧氨氧化、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异养反硝化、硫自养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等氮、硫转化过...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淮河流域某城市河道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底泥中的微生物组成,分别测定了厌氧氨氧化、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异养反硝化、硫自养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等氮、硫转化过程的潜力。结果表明:(1)底泥中微生物以变形菌门为主,相对丰度为30%左右,同时包含与氮、硫循环密切相关的浮霉菌门、疣微菌门等。(2)底泥具有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酸盐还原等氮、硫转化的潜力。异养反硝化、硫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酸盐还原氨氧化的总氮平均转化速率分别为0.0108、0.0015、0.0071、0.0020 mg/(g·h),这些过程对总氮转化的贡献分别为50.5%、7.0%、33.2%、9.3%。(3)有待进一步强化底泥硫酸盐还原氨氧化或硫自养反硝化的潜力,从而促进氮、硫污染物的高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黑臭 氨氮 有机物 硫酸盐
下载PDF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天 陈舸 +1 位作者 徐煜娇 袁婧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22期117-119,共3页
近年来,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益发严峻,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感官认知,威胁了水质安全。本文归纳了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温度、溶氧量、径流量等对黑臭水形成的影响,总结了城市水体的常见污染源,从物理、化... 近年来,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益发严峻,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感官认知,威胁了水质安全。本文归纳了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温度、溶氧量、径流量等对黑臭水形成的影响,总结了城市水体的常见污染源,从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三方面概括了国内现有的治理黑臭河流的技术方法以及研究动态,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科学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技术 河流污染 黑臭
下载PDF
The treatment of black-odorous water using tower bipolar electro-flocculation including the removal of phosphorus,turbidity,sulfion,and oxygen enrichment 被引量:8
6
作者 Huan He Qinjin Yu +5 位作者 Chaochao Lai Chen Zhang Muhan Liu Bin Huang Hongping Pu Xuejun Pa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31,共13页
The large amou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discharged into urban rivers sometimes exceeds the rivers’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leading to black-odorous polluted water.Electro-flocculation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rem... The large amou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discharged into urban rivers sometimes exceeds the rivers’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leading to black-odorous polluted water.Electro-flocculation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remediation technology.Electro-flocculation in a bubble column tower with a bipolar electrode(BPE)was tested in an attempt to overcome the high resistance and weak gas-floatation observed with a monopolar electrode(MPE)in treating such water.The BPE reactor tested had a Ti/Ta2O_(5)-IrO_(2)anode and a graphite cathode with an iron or aluminum bipolar electrode suspended between them.It was tested for its ability to reduce turbidity,phosphate and sulphion and to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The inclusion of the bipolar electrode was found to distinctly improved the system’s conductivity.The system’s electro-flocculation and electrical floatation removed turbidity,phosphate and sulphion completely,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level improved from 0.29 to 6.28 mg/L.An aluminum bipolar electrode performed better than an iron one.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nfirm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wate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odorous water Bipolar electrodes FLOCCULATION Floatation Oxygen enrichment TURBIDITY
原文传递
Alteration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the remediation of a black-odorous stream by acclimated composite microorganisms 被引量:7
7
作者 Feng Shi Zongli Liu +3 位作者 Jialin Li Huiwang Gao Song Qin Jingjing Gu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81-193,共13页
Microbial application is an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ecofriendly method for remediating black-odorous rivers. In this study, the field treatment effect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s were monitored during remediati... Microbial application is an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ecofriendly method for remediating black-odorous rivers. In this study, the field treatment effect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s were monitored during remediation by the acclimated complex microorganisms of a typical black-odorous stream.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phosphorus and ammonia contents decreased by 74.0% and 76.3%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xygen increased from 1.65 to 4.90 mg/L,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climated composite microorganisms. The proportion of Bacteroide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48.1% and that of Firmicutes increased by 2.23% on average, and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index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tended to be uniform. Redundanc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dissolved oxygen, and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together determin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p < 0.05). 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acclimated composite microorganisms can effectively remediate the black o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odorous water Composite microorganisms Microbial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In-siu bioremediation
原文传递
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措施及成效研究——以厦门市埭头溪流域黑臭水体整治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吕秀勤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8期93-97,共5页
城区黑臭水体的整治一向是水污染防治中的难题,也是碧水保卫战的重点工程。埭头溪流域黑臭水体形成主要是外源污染、内源沉积和水动力条件差三方面共同导致,并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提质、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经过... 城区黑臭水体的整治一向是水污染防治中的难题,也是碧水保卫战的重点工程。埭头溪流域黑臭水体形成主要是外源污染、内源沉积和水动力条件差三方面共同导致,并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提质、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经过综合整治后,水质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氨氮含量显著降低。泥山溪、梧梠溪和埭头溪干流水体黑臭天数占比从100%分别下降为52.4%、35.3%和30.0%,其中氨氮达重度评级的天数占比由70%以上下降到6%以下,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成因分析 污染整治 成效分析
下载PDF
投加生物激活剂和电子受体修复黑臭底泥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姜万 李继洲 +2 位作者 袁旭音 高艳玲 鲁朝朋 《环境科技》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研究了单独投加生物激活剂(CVE)、联合投加CVE和电子受体对南京市南湖北河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加CVE、联合投加CVE和电子受体对底泥和上覆水体均有很好的修复效果,并且联合投加CVE和电子受体对底泥反硫化细菌... 研究了单独投加生物激活剂(CVE)、联合投加CVE和电子受体对南京市南湖北河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加CVE、联合投加CVE和电子受体对底泥和上覆水体均有很好的修复效果,并且联合投加CVE和电子受体对底泥反硫化细菌的抑制和上覆水体TP去除的效果略优于单独投加CVE。试验80 d后联合投加CVE和电子受体组底泥TN和NH3-N分别降低了50.9%和62.1%,有机质削减率达到17.8%,底泥反硫化细菌数由开始时的31.3×103cfu/g(以干土计)减少到2.1×103cfu/g(以干土计);上覆水体COD,NH3-N,TP分别降低了74.8%,85.1%,83.9%,水质指标由劣Ⅴ类变为Ⅴ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 底泥 生物激活剂 电子受体 修复
下载PDF
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66
10
作者 王旭 王永刚 +1 位作者 孙长虹 潘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1340,共10页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有机污染物、底泥再悬浮以及水体热污染,城市水循环条件不足是引起黑臭水体的水动力学因素.从黑臭形成化学机理看,致黑物质主要包括悬浮物、Fe、S元素及其化合物Fe S;致...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有机污染物、底泥再悬浮以及水体热污染,城市水循环条件不足是引起黑臭水体的水动力学因素.从黑臭形成化学机理看,致黑物质主要包括悬浮物、Fe、S元素及其化合物Fe S;致臭物质主要包括H_2S、NH_3等小分子气体以及硫醚类(VOSCs)、乔司脒和2-二甲基异莰醇等化合物.本文重点从黑臭评价指标、黑臭指数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综合评价法4个方面对黑臭水体评价方法进行对比与总结,并对未来城市黑臭水体研究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明确城市黑臭水体判别技术,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乔司脒 形成机理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治理黑臭河流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106
11
作者 熊万永 李玉林 《四川环境》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一种辅以曝气复氧的生态处理工艺。本文介绍了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构造、净化机理及其在治理福州白马支河的成功应用。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黑臭河流的净化效果好,同时还可实现污水的资源化,适合...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一种辅以曝气复氧的生态处理工艺。本文介绍了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构造、净化机理及其在治理福州白马支河的成功应用。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黑臭河流的净化效果好,同时还可实现污水的资源化,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曝气复氧 黑臭河流 应用
下载PDF
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方法与措施 被引量:122
12
作者 唐建国 张悦 梅晓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8,共9页
我国已进入2020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关键时期,为打赢、打好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党中央和国务院近期提出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各地采取有效、对路、符合实际... 我国已进入2020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关键时期,为打赢、打好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党中央和国务院近期提出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各地采取有效、对路、符合实际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黑臭的核心问题。"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是针对污水收集系统,就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污水直排、清污不分、排水管道旱天满管流、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管道积泥多等问题。实现污水不进河、清水不进管、溢流少污染,支撑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质增效 黑臭水体 清污分流 污水收集 排水系统
下载PDF
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 被引量:86
13
作者 徐亚同 史家樑 袁磊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10期480-484,共5页
生物修复,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就地降解成CO;、HZ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试验采用美国Probiotic Solution。公司的水体净化促生液,对徐汇区上澳塘黑臭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该净... 生物修复,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就地降解成CO;、HZ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试验采用美国Probiotic Solution。公司的水体净化促生液,对徐汇区上澳塘黑臭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该净化促生液具有促进水体好氧洁净状态生态系统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及向良性生态区系演替的作用,可促进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时,还可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并有助于水体增氧,可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生物修复 上澳塘 水体生物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水体黑臭预测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被引量:68
14
作者 程江 吴阿娜 +1 位作者 车越 徐启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22,共5页
水体黑臭判断标准尤其是关键指标的选取,是水体黑臭预测、评价和修复的依据。在综合考虑水体黑臭的产生机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上海中心城区中、小河道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选取造成平原河网地区水体黑臭的关键指标DO、CODMn、BOD5、... 水体黑臭判断标准尤其是关键指标的选取,是水体黑臭预测、评价和修复的依据。在综合考虑水体黑臭的产生机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上海中心城区中、小河道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选取造成平原河网地区水体黑臭的关键指标DO、CODMn、BOD5、NH3-N和TP构建水体黑臭预测评价指标体系。在结合单因子评价和综合指数评价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和评价水体黑臭关键指标的控制要求:DO≥2 mg/L,CODMn≤15 mg/L,BOD5≤20 mg/L,NH3-N≤8 mg/L,TP≤0.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黑臭 平原河网 城市河流 中、小河道 指标
下载PDF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宁梓洁 王鑫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29,73,共5页
黑臭水体是目前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也得到重视,两者关系紧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也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基于目前对黑臭水体的研究进展,在阐述黑臭水体成因与分级标准基础上,重... 黑臭水体是目前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也得到重视,两者关系紧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也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基于目前对黑臭水体的研究进展,在阐述黑臭水体成因与分级标准基础上,重点按照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生态法三类治理方法系统地总结了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措施,为国内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海绵城市 成因 治理措施
原文传递
微生物菌剂对黑臭水体水质改善及生物多样性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杜聪 冯胜 +5 位作者 张毅敏 高月香 杨飞 朱月明 赵东华 石泽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共7页
试验分梯度模拟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不同投加浓度对黑臭河道物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着重分析底泥中微生物在菌剂影响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浓度为0.5~1 mg/L时对黑臭水体和底泥的处理效果较好,此时... 试验分梯度模拟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不同投加浓度对黑臭河道物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着重分析底泥中微生物在菌剂影响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浓度为0.5~1 mg/L时对黑臭水体和底泥的处理效果较好,此时上覆水中COD去除率可达87.37%,TN和NH_4^+-N去除率分别达到90.7%和95.24%,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底泥厚度从平均3.7 cm下降到平均2.3 cm,最优投加浓度组底泥中微生物种类主要以乳酸菌、丝状菌为主,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生物多样性得到初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 黑臭水体 净化 高通量测序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黑臭水体曝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杨兆华 何连生 +2 位作者 姜登岭 袁震 刘雪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9-53,共5页
为了消除黑臭水体、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对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黑臭水体曝气净化技术的机理、曝气装置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曝气净化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水体污染治... 为了消除黑臭水体、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对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黑臭水体曝气净化技术的机理、曝气装置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曝气净化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结论,但其还存在着处理效果不稳定、能耗过高、治理不彻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研发高效低耗的曝气设备、寻找合理有效的组合处理方式、以及适当的底泥曝气和精准曝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净化 曝气 进展
下载PDF
黑臭水体形成原因与治理技术 被引量:38
18
作者 孔韡 汪炎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黑臭水体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共同面临的污染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和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结合案例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和国内外治理情况,对今后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提出几点... 黑臭水体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共同面临的污染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和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结合案例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和国内外治理情况,对今后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形成机理 治理技术 典型案例
下载PDF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李斌 柏杨巍 +3 位作者 刘丹妮 王凡 袁鹏 刘瑞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518,共8页
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分布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共计2 100个,其中... 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分布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共计2 100个,其中:66.2%为轻度黑臭;60%分布在广东、安徽、湖南、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8省;36个重点城市的黑臭水体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州、深圳、长春、上海和北京5市。通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993个黑臭水体的现场督查结果可知,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措施不到位、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管网建设、底泥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后期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分布 地级及以上城市 重点城市 长江经济带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太原市黑臭水体遥感识别与地面验证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李佳琦 李家国 +3 位作者 朱利 申茜 戴华阳 朱云芳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3-784,共12页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构建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模型,解决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黑臭水体的识别问题,实现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快速定位与排查。通过分析黑臭水体形成机理和试验数据,从光谱特征上构...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构建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模型,解决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黑臭水体的识别问题,实现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快速定位与排查。通过分析黑臭水体形成机理和试验数据,从光谱特征上构建反映水体清洁程度的光谱指数(WCI),从图像特征上构建水体颜色、次生环境、河道淤塞、岸边带垃圾堆放等解译标志,综合光谱指数和解译标志共同进行黑臭水体遥感识别。利用该方法对太原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空间分布进行排查识别,共得到疑似黑臭河段14条,长度为52.530 km。经验证,除去断流影响外,遥感识别黑臭水体点位精度为92.86%,遥感识别黑臭河段长度精度为78.19%。在精度验证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黑臭水体遥感识别光谱指数和各项解译标志在黑臭识别中所占的权重,其中光谱指数和水体颜色二者权重最大,分别占29.60%和27.10%,是构成遥感识别黑臭水体的主要特征标志。通过两时相影像识别结果比对表明,WCI指数能够明显反应黑臭水体变化特征。因此,利用本文方法进行城市黑臭水体遥感识别具有很高的精度,在城市水环境整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遥感识别 水体清洁指数 解译标志 太原市 WC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