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莫里森早期小说中的身体政治意识与黑人女性主体建构 |
应伟伟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6
|
|
2
|
妇女主义在《紫颜色》主题中的构建作用 |
李洁平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3
|
论艾利斯·沃克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
李洁平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7
|
|
4
|
被牺牲掉的黑人女性——试论理查德·赖特《土生子》中的黑人妇女形象 |
刘戈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5
|
寻找女性的家园——浅析艾丽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 |
杜荣芳
胡庆洪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3
|
|
6
|
认同 反抗 超越——《秀拉》中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
蒋欣欣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12
|
|
7
|
《紫颜色》中色彩象征体系的构建 |
包丽丽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8
|
探索黑人女性心灵世界的重构——评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 |
高志英
冯溢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6
|
|
9
|
蓝调歌者——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蓝调特征 |
孟萍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10
|
跋涉于泥泞中的“爱” |
曾梅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4 |
2
|
|
11
|
《爵士乐》:一种精神分析的批评 |
杜志卿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12
|
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
李良春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7 |
4
|
|
13
|
失落的家园 分裂的自我——评托尼·莫里森《秀拉》种族意识和女性意识 |
王敏玲
曾凤英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4
|
一间自己的房子:艾丽斯·沃克《紫色》家庭空间解读 |
余秋兰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15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的“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Depo-Provera)之争 |
罗睿
|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黑人社区中的女性个体侨易与侨易空间 |
董琳璐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4 |
0 |
|
17
|
兰斯顿·休斯40年代诗歌中黑人女性问题探究(英文) |
欧阳乐
|
《海外英语》
|
2013 |
1
|
|
18
|
三代人的历程——试析莫里森《宠儿》中黑人女性主体身份的建立 |
杜宇航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19
|
压迫下的觉醒——从《紫色》看女性文学中的妇女主义 |
李幸
简丽华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5 |
2
|
|
20
|
踏上涅槃之路——托妮·莫里森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
赵莉
董晓烨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