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与累积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
作者 励建荣 李学鹏 +1 位作者 王丽 段青源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贝类 重金属 吸收 转运 生物累积
下载PDF
几种主要养殖贝类滤水率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3 位作者 罗文新 郭东晖 郑爱榕 黄长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2,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厦门海域4种主要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翡翠贻贝的滤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贝类的滤水率范围为54~74.8cm3/(g·min),滤水率大小顺序依次为僧帽牡蛎、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2)单...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厦门海域4种主要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翡翠贻贝的滤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贝类的滤水率范围为54~74.8cm3/(g·min),滤水率大小顺序依次为僧帽牡蛎、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2)单位体重滤水率与个体大小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FR=aWb,FR’=aWb-1),b—1值范围在-0.435 6~-0.392之间;(3)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对中肋骨条藻的滤水率高于对塔马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的滤水率;(4)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滤水率与藻类密度之间呈现负幂函数关系(FR’=aDb-1),其b-1值分别为-0.143和-0.21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贝类 滤水率 厦门海域 僧帽牡蛎 菲律宾蛤仔 缢蛏 翡翠贻贝 藻类
下载PDF
香港汀角红树植物、沉积物及双壳类动物重金属含量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小勇 曾宝强 陈利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0-484,共5页
汀角有香港面积最大的硬底质红树林,作者调查了该红树林区沉积物、红树植物以及双壳类动物体内重金属(Cu、Pb、Zn和Ni)的含量.总体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他地点相比较低,红树植物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光滩.红树植物组织内重... 汀角有香港面积最大的硬底质红树林,作者调查了该红树林区沉积物、红树植物以及双壳类动物体内重金属(Cu、Pb、Zn和Ni)的含量.总体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他地点相比较低,红树植物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光滩.红树植物组织内重金属含量较低,体内Pb、Zn的含量均低于根际沉积物,但对Cu、Ni有一定的富集,Cu可在根部和叶内富集,而Ni只在根部富集,并束缚于此.双壳类动物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存在较大差异,Zn、Cu的富集明显高于Pb和Ni的富集程度.5种动物中又以岩蠔最高,体内的Zn、Cu分别达到3913, 378mg/g.从重金属含量看,作为食用动物有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沉积物 双壳类 重金属 香港汀角
下载PDF
研究海洋环境质量生物标准的意义及其内容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初升 许章程 +2 位作者 郑金树 王明俊 何进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27,共6页
阐述研究制订海洋环境质量生物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生物标准应用的概况和国际上应用的鱼贝类污染物含量标准。依据海洋污染研究进展和我国海洋监测管理水平,探讨我国生物标准制订的内容,提出宜选用海洋双壳类,以有毒污染物... 阐述研究制订海洋环境质量生物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生物标准应用的概况和国际上应用的鱼贝类污染物含量标准。依据海洋污染研究进展和我国海洋监测管理水平,探讨我国生物标准制订的内容,提出宜选用海洋双壳类,以有毒污染物含量以及微生物污染指标和赤潮毒素等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准 双壳类 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质量
下载PDF
鄱阳湖的双壳类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小平 欧阳珊 胡起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199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作者在1984~1985年,1986年,1989~1991年间对鄱阳湖的双壳类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和调查。本文报道鄱阳湖的双壳类46种,其中6种为该地区首次记录,并报道了龙骨蛏蚌的现生种类。本文对鄱阳湖双壳类的区系特点及... 作者在1984~1985年,1986年,1989~1991年间对鄱阳湖的双壳类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和调查。本文报道鄱阳湖的双壳类46种,其中6种为该地区首次记录,并报道了龙骨蛏蚌的现生种类。本文对鄱阳湖双壳类的区系特点及资源状况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龙骨蛏蚌 湖泊
下载PDF
双壳纲动物核糖体RNA 185-ITS1序列及其在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丁小雷 何毛贤 +1 位作者 邓凤姣 张锡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测定了双壳纲不同科、属、种及种内共11个个体的核糖体RNA 18S-ITS1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种间存在很高的多态性,长度从558bp到784bp不等,碱基差异百分比在10.7%~61.7%之间,ITS1序列同源性很低,有片段的插入与缺失。种间18S部分序... 测定了双壳纲不同科、属、种及种内共11个个体的核糖体RNA 18S-ITS1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种间存在很高的多态性,长度从558bp到784bp不等,碱基差异百分比在10.7%~61.7%之间,ITS1序列同源性很低,有片段的插入与缺失。种间18S部分序列碱基差异百分比在0.9%~23.7%之间,变化主要是碱基的转换。用邻接法(NJ)构建了8个种的18S部分序列(约240bp)的系统发育树,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相符。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4个不同地域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在0.6%~1.9%之间。分析指出:18S基因可以作为双壳纲动物高阶元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ITS1序列种间变化很大,可以应用于该纲物种的分类及鉴别,在亲缘关系相近种及种内变异相对较小,但核苷酸变异位点信息量丰富,可用于属内种间、亚种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1 18S RNA 遗传多样性 双壳纲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贝类累积溶解态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静凤 张学成 单宝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2-386,共5页
对溶解态重金属的吸收是贝类累积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易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综述溶解氧、温度、空气预暴露、化学物质预暴露等环境因子,诱导的机体代谢过程的改变,对溶解态重金属的累积和转运过程的影响。强调了贝类对... 对溶解态重金属的吸收是贝类累积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易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综述溶解氧、温度、空气预暴露、化学物质预暴露等环境因子,诱导的机体代谢过程的改变,对溶解态重金属的累积和转运过程的影响。强调了贝类对溶解态重金属的转运除了被动转运之外,还涉及到需要ATP供能的主动转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溶解态重金属 溶解氧 温度 空气预暴露 主动转运
下载PDF
双壳类清滤率在海洋污染物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颜天 傅萌 +2 位作者 刘红 李正炎 周名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和紫贻贝 (Mytilusedulis)的清滤率为指标 ,研究了金矿废水及其组分、三苯基氯化锡及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毒性 ,结果表明金矿废水及其主要组分丁级黄药、CN-和重金属Cd2 +、Cu2 +、Zn2 +对海湾扇贝清滤率... 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和紫贻贝 (Mytilusedulis)的清滤率为指标 ,研究了金矿废水及其组分、三苯基氯化锡及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毒性 ,结果表明金矿废水及其主要组分丁级黄药、CN-和重金属Cd2 +、Cu2 +、Zn2 +对海湾扇贝清滤率的半抑制浓度EC50 分别为40.6 %、7.52、0.226、0.189、0.02、1.10mg/L ;三苯基氯化锡对海湾扇贝的半抑制浓度EC50 为4.86×10-9g/L;塔玛亚历山大藻能抑制紫贻贝的清滤率,半抑制浓度EC50为6000cells/ml。由以上结果可见 ,双壳类清滤率能快速、敏感地反应污染物的影响 ,是海洋污染物毒性研究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清滤率 海洋污染物 毒性研究 应用 贝类
下载PDF
江苏太滆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生物群及环境 被引量:17
9
作者 钟石兰 刘金陵 +4 位作者 李星学 穆西南 邹松梅 刘志平 朱志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本文重点研究江苏武进市南部太(湖)(湖)地区ZK01、ZK02、ZK03和ZK04孔海侵层微体古生物有孔虫、介形类、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和双壳类、腹足类等大化石的地层分布,丰度、分异度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特征,结合沉积物结... 本文重点研究江苏武进市南部太(湖)(湖)地区ZK01、ZK02、ZK03和ZK04孔海侵层微体古生物有孔虫、介形类、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和双壳类、腹足类等大化石的地层分布,丰度、分异度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特征,结合沉积物结构分析和14C年龄测定,证实晚更新世以来本地区经历了太湖海侵、湖海侵和镇江海侵,较全面地论证了每次海侵影响范围和沉积环境类型。其中湖海侵分布面积最大,高峰期可能波及卜弋周围,微体化石丰富,有孔虫组合中出现浮游型种类,反映了开放性海湾环境;太湖海侵范围限于卢家巷—马杭一线以南,化石较少,时有淡水种类出现,代表边滩泻湖—半封闭海湾环境;镇江海侵层仅见于卜弋ZK01孔,化石稀少,沉积物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古生物组合 双壳类 腹足类 晚更新世 环境
下载PDF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非海相双壳类Ferganoconcha 被引量:13
10
作者 姜宝玉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9-264,共6页
Ferganoconcha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下、中侏罗统的一类非海相双壳类。Ferganoconchasibirica的产出表明道虎沟地区道虎沟层与辽西地区的海房沟组和冀北地区的九龙山组层位相当,时代介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 Ferganoconcha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下、中侏罗统的一类非海相双壳类。Ferganoconchasibirica的产出表明道虎沟地区道虎沟层与辽西地区的海房沟组和冀北地区的九龙山组层位相当,时代介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之间。结合昆虫和叶肢介化石反映的时代,认为道虎沟层的时代可能为中侏罗世早中期。综合近年来在Ferganoconchidae的分类方面取得的进展,对F.sibirica进行了重新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ganoconcha 双壳类 中侏罗世 宁城道虎沟 内蒙古
下载PDF
拉萨地块叶巴组内中侏罗世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阴家润 苟金 +1 位作者 裴树文 蒋光武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侏罗世巴柔期,中侏罗早期是新特提斯(NeoTethys)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侏罗世巴柔期,中侏罗早期是新特提斯(NeoTethys)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群具有东、西特提斯生物地理分区的典型分子,表明在此期间所谓的“班公湖—怒江海”未构成对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之间动物群互相沟通的地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中侏罗世 双壳类 古生物地理 动物群
下载PDF
中国深远海养殖潜力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侯娟 周为峰 +2 位作者 王鲁民 樊伟 原作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5-1337,共13页
海洋养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展海水养殖新空间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改善、食物安全的保障、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海洋主权的宣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180种海水养殖物种(鱼类120种、双壳类60种)为分析... 海洋养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展海水养殖新空间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改善、食物安全的保障、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海洋主权的宣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180种海水养殖物种(鱼类120种、双壳类60种)为分析对象,通过各物种生长耐温范围和研究区域海表温度的匹配和比较,计算空间地理格网上多物种生长潜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得到鱼类和双壳类养殖潜力,并基于阈值法对离岸距离和深度等条件进行约束,定量分析中国深远海养殖潜力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在满足评估条件的区域内,对于鱼类,渤黄海(BYS)、东海(ECS)和南海(SCS)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19.98、76.29、81.69万km^2;对于双壳类,渤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3.02、4.17、2.03万km^2;②按照海区划分时,可优先考虑东海和南海进行鱼类养殖,而渤黄海鱼类养殖潜力值变化最大,未来鱼类养殖需要更细致地规划选址,以尽可能选择潜力值较大的区域;双壳类养殖可优先选择南海;③按照海域深度划分时,鱼类可优先考虑深度较深的海域进行远海养殖,而双壳类适宜离岸较近、深度较浅的海域。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可进行海域空间规划,为管理部门和养殖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养殖 养殖潜力 空间分析 鱼类 双壳类 中国
原文传递
黔南晚二叠世深水相地层及双壳类动物群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逢清 高勇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7-332,共6页
根据生态环境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黔南晚二叠世生物群和地层可分出两种类型 :“浅海台地型”和“次深海裂陷槽型”,后者为深水型。简述了深水相地层的特征 ,据地层内所含化石确证了地层时代 ;据所含菊石、遗迹化石及围岩的沉积特点和类... 根据生态环境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黔南晚二叠世生物群和地层可分出两种类型 :“浅海台地型”和“次深海裂陷槽型”,后者为深水型。简述了深水相地层的特征 ,据地层内所含化石确证了地层时代 ;据所含菊石、遗迹化石及围岩的沉积特点和类型 ,证实研究区晚二叠世时为深水环境 ;较系统地研究了黔南晚二叠世深水相双壳类动物群 ,它们的特征为薄壳、壳体较小、个体数量多、壳表以光滑和同心饰为主。化石中以 Claraia,H unanopecten最为发育 ,建立了 H u-nanopecten exilis-Claraia primitiva组合 ,并与国内同期的双壳类组合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裂陷槽 深水相 晚二叠世 贵州
下载PDF
麻痹性贝毒在广州市售经济贝类中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聂利华 江天久 +1 位作者 杨维东 刘洁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黄沙海产品批发市场7种经济贝类为期一年的麻痹性贝毒(PSP)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毒性测定按照AOAC小白鼠法进行,成份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安全性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我国...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黄沙海产品批发市场7种经济贝类为期一年的麻痹性贝毒(PSP)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毒性测定按照AOAC小白鼠法进行,成份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安全性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4MUg肉)。结果在调查的84份贝样中,染毒贝整体毒力(消化腺与肉的加权平均毒力)低于4MUg肉,毒素最高含量仅为184MUg肉,所有贝类均在安全食用范围之内。染毒贝类主要为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和嵌条扇贝(Pectenalbicans)。毒素在2个种9份样品的消化腺中检出,某些样品肌肉组织出现小白鼠毒性反应。一份样品消化腺中毒素含量高达1452MUg,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该样品毒素成份主要为B1、GTX23、GTX14及C类。结论广州市市售鲜贝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均较低;贝中消化腺毒素含量及检出率明显高于肌肉,个别腺体毒素含量超出标准。毒素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毒素比较强,夏秋季检出率高。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贝毒监测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麻痹性贝毒 监测
下载PDF
中国海典型生境双壳类软体动物多样性特点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凤山 张均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6-722,共7页
中国海域广阔、海岸线绵长、环境复杂、包含的生境多样,对中国海典型生境中双壳类软体动物多样性的分析,可以反映中国海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区系特点。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贝类学家的报道,对不同典型生境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多... 中国海域广阔、海岸线绵长、环境复杂、包含的生境多样,对中国海典型生境中双壳类软体动物多样性的分析,可以反映中国海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区系特点。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贝类学家的报道,对不同典型生境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多样性特点、生活环境、生态习性进行了阐述,对不同海区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沿岸水、冷水团及黄海暖流的影响,黄海的区系组成最为复杂;受台湾暖流和黑潮暖流的影响,东海的多样性呈现出随纬度降低、离岸越远,暖水种增加且暖水性增强的特点;南海由于南部濒临赤道,北部属亚热带,存在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场等多种生境,其多样性最高。到目前为止,中国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共记录有1,104种,分属于77科393属,其中渤海有68属87种,黄海121属175种,东海195属337种,南海的种类最多,297属82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双壳类 多样性 生态习性 生境 区系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白垩纪双壳类生物地理 被引量:9
16
作者 文世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0,6-32,共30页
青藏高原白垩纪沉积见于6条东西向延伸的条带内。双壳类主要发育于这些条带的Beriasian,AptianAlbian,CenomanianTuronian,ConiacianSantonian和Campania... 青藏高原白垩纪沉积见于6条东西向延伸的条带内。双壳类主要发育于这些条带的Beriasian,AptianAlbian,CenomanianTuronian,ConiacianSantonian和CampanianMaastrichtian5个时期的地层。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为白垩纪双壳类地理分布的主要控制界线。早白垩世期间,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的喜马拉雅地区的双壳类Retroceramus,Nototrigrnia,Maccoyela,Eyrena等与澳大利亚、南极、东非、南美等原冈瓦纳古陆各部分的相似,缝合带以北的Gervilaria,Caestocorbula,Myopholas和Trigonioides等,则是限于特提斯北缘及亚洲大陆东部的分子。到晚白垩世随着印度次大陆的向北漂移,特提斯洋缩小,两类型双壳类逐渐混合。至Maastrichtian期,喜马拉雅地区终于出现了在暖水的Tethys地区早就出现了的礁相固着蛤Bournonia,Praeradiolites,Biradiolite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生物地理 白垩纪 青藏高原 大陆漂移
下载PDF
双壳类分子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评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孟范平 高鹰 +2 位作者 赵顺顺 付海防 肖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对微量重金属具有高富集能力,诱导机体内的某些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s,MBMs)发生变化,可用于指示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近10年来,许多学者在双壳类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规律方面进行了研... 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对微量重金属具有高富集能力,诱导机体内的某些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s,MBMs)发生变化,可用于指示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近10年来,许多学者在双壳类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规律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金属硫蛋白(MTs)、热激蛋白70(HSP70)、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在介绍这些MBMs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各种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特征,并提出了影响双壳类MBMs应用于海水重金属监测的因素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分子生物标志物 海水 重金属 响应
下载PDF
双壳类的性转换现象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非非 余祥勇 +2 位作者 王梅芳 周莉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580,共5页
关键词 双壳类 性转换 雌雄同体 马氏珠母贝
下载PDF
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丁金凤 李景喜 +4 位作者 孙承君 何昌飞 蒋凤华 高丰蕾 郑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7,共8页
通过比较10%KOH和30%H_2O_2消解体系,建立了分离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μ-FT-IR)和体式显微镜实现了微塑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用于检测栉孔扇贝和紫贻贝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10%KOH消解体... 通过比较10%KOH和30%H_2O_2消解体系,建立了分离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μ-FT-IR)和体式显微镜实现了微塑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用于检测栉孔扇贝和紫贻贝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10%KOH消解体系的消解效率较高,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加标回收率为96.7%~98.6%,方法精密度较好,相对标准偏差≤3.2%,能够满足检测要求。检测了青岛5个大型水产品市场采集的市售栉孔扇贝(50个)和紫贻贝(50个),以及野生紫贻贝(15个)中的微塑料,贝类中微塑料的个体检出率达80%以上,野生贝类中微塑料的个体检出率仅为40%。不同市区市售栉孔扇贝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变化范围为5.2~19.4个/个体和3.2~7.1个/g(消化系统组织湿重),不同市区市售紫贻贝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变化范围为1.9~9.6个/个体和2.0~12.8个/g,其中,市售紫贻贝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1.9个/个体,3.17个/g)高于野生紫贻贝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0.53个/个体,2.0个/g)。在贝类中分离到纤维、碎片和颗粒3种形状的微塑料,其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丰度最高且平均粒径最大。不同市区贝类消化系统中的微塑料随着粒径增大,数量呈递减的总体趋势,其中,小于500μm的微塑料占微塑料总量的26%~84%。贝类中丰度最高的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是赛璐玢(Cellophane,CP),其次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本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对样品中微塑料损害低等优点,适用于海产品中微塑料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双壳贝类 消化系统 微塑料污染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双壳类水产品麻痹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岳亚军 张律 曾丽兰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目的采用Supelco ENVI-Carb柱净化双壳类水产品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双壳类水产品中的PSP,为水产品中的PSP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用色谱柱TSK-GEL Amide-80(2.0 mm×250 mm,5μ... 目的采用Supelco ENVI-Carb柱净化双壳类水产品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双壳类水产品中的PSP,为水产品中的PSP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用色谱柱TSK-GEL Amide-80(2.0 mm×250 mm,5μm),以2 mmol/L甲酸铵-50 mmol/L甲酸水和95%乙腈水(含2 mmol/L甲酸铵-50 mmol/L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1%乙酸溶液进行提取,上清液加入氨水后(pH=4.0)经Supelco ENVI-Carb柱净化,将洗脱液抽干收集,上机测定。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PSP的线性范围为8.1~705.0μg/kg,检出限为10~35μg/kg,回收率在47.0%~91.3%之间。结论本方法提取效果好、基质效应小,适用于双壳类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 生物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基质效应 检测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