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四法”治疗失眠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丰跃 刘畅 +6 位作者 张晓轩 原嘉民 徐福平 张铸奇 麦润汝 杨志敏 许家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5-228,共4页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而常获佳效。文章通过对"阳明四法"应用指征阐述并加以杨志敏教授临证验案举证,旨在对"阳明四法"治疗失眠的机制进行深一步探究,以求辨证论治有章可循、法度森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阳明四法 苦寒法 辛寒法 咸寒法 酸寒法 杨志敏 经验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火毒病因假说的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唐元瑜 纪立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96-1199,共4页
运用中医发生学方法,将中医学独到的取象比类及阴阳五行属性归类思维方法贯穿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认识中。基于此理念,取自然界之水象,类比于人体气血运行,认为气血亦当恒动不息,壅滞于局部则会腐败秽浊,郁而化热化火成毒,损害机体。借... 运用中医发生学方法,将中医学独到的取象比类及阴阳五行属性归类思维方法贯穿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认识中。基于此理念,取自然界之水象,类比于人体气血运行,认为气血亦当恒动不息,壅滞于局部则会腐败秽浊,郁而化热化火成毒,损害机体。借鉴"人应水象"的类比思维,构建缺血性脑卒中火毒病因假说,并通过分析以具有清败火毒功效的苦寒解毒法、咸寒苦甘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反证该病因假说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火毒 中医病因学 中医发生学 水象思维 咸寒苦甘法 苦寒解毒法
原文传递
“苦寒败胃”的中医内涵及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昺伃 刘轲 +1 位作者 王彦华 邓伟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苦寒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苦寒药会引起食欲降低、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出现“苦寒败胃”现象。所谓“苦寒败胃”,一方面是指苦药“能泻、能燥”,误服或过服均易耗伤津液及胃阴;另... 苦寒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苦寒药会引起食欲降低、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出现“苦寒败胃”现象。所谓“苦寒败胃”,一方面是指苦药“能泻、能燥”,误服或过服均易耗伤津液及胃阴;另一方面是苦寒药清热力大,误服久服则必伤脾阳、助胃寒。通过挖掘胃肠黏膜屏障破坏、胃肠激素分泌失衡、胃肠运动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潜在的“苦寒败胃”相关生物学基础,并结合中医理论分析及现代医学研究,提出了甘温益气法的防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寒败胃” 苦寒中药 中医内涵 生物学基础 甘温益气法
下载PDF
《伤寒论》之承气汤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德贤 姜树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48-149,共2页
承气汤作为仲景泄热攻下法的代表,用于胃肠道邪热积滞与气机之调理,现在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脾胃系统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明确标本,分清缓急""保胃气"的学术思想,其首创之苦寒泻下法,对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 承气汤作为仲景泄热攻下法的代表,用于胃肠道邪热积滞与气机之调理,现在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脾胃系统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明确标本,分清缓急""保胃气"的学术思想,其首创之苦寒泻下法,对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有指导性的作用,尤其对温病学派治法和用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气汤 苦寒泻下法 温病学派
下载PDF
吉林省极端严寒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袭祝香 纪玲玲 +1 位作者 高晓荻 张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1-1346,共6页
利用1951~2013年最低气温资料和灰色关联度、气候倾向率、Gumbel极值分布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严寒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给出了严寒过程的等级评估指标和异常气候重现期指标,对2011~2013年的严寒过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吉林... 利用1951~2013年最低气温资料和灰色关联度、气候倾向率、Gumbel极值分布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严寒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给出了严寒过程的等级评估指标和异常气候重现期指标,对2011~2013年的严寒过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严寒主要在冬季出现,在1月中旬前后达到峰值;中南部地区为严寒多发区,其它地区出现较少;吉林省年平均严寒发生次数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呈上升的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下降的趋势;吉林省严寒次数的阶段性变化明显,1951~1980年呈偏多的阶段,1981~2013年处于偏少阶段;吉林省严寒过程主要出现在1月;利用序位以及等级评估、异常气候重现期评估指标对严寒过程进行评估,可满足快速、及时评估的气象服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极端严寒事件 时空特征 评估方法
下载PDF
4种脾虚造模法的横向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启航 陆瑞敏 +1 位作者 陈萌 张冬梅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通过对4种常见脾虚小鼠造模方法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评价各造模法脾虚损伤程度及其适用性。[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每只每天0.5 mL)、苦寒泻下组(100%番泻叶水浸液每只每日0.5 mL)、饮食失节组(喂饲甘蓝并每2... [目的]通过对4种常见脾虚小鼠造模方法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评价各造模法脾虚损伤程度及其适用性。[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每只每天0.5 mL)、苦寒泻下组(100%番泻叶水浸液每只每日0.5 mL)、饮食失节组(喂饲甘蓝并每2日加喂猪脂1次)、劳倦过度组(每日捆尾力竭游泳1次)、利血平组(1%利血平,每日2 mL/kg,皮下注射),每组20只。持续造模10 d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取材,做相关指标检测,10只自然恢复10 d,通过对宏观体征、进食量、体质量及游泳时长的测定,观察各组宏观指标的稳定性。计算各组胸腺、脾脏指数,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学指标,比色法测定血清D-木糖水平,碘-淀粉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对mtDNA拷贝数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 mRNA的表达,对各组小鼠进行线粒体功能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利血平组宏观指标表现差异明显(P<0.05),以利血平组最为显著,指标稳定性以苦寒泻下组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苦寒泻下组、劳倦过度组、利血平组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劳倦过度组变化显著;苦寒泻下组与利血平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变化显著。3)利血平组和苦寒泻下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水平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利血平组血清淀粉酶活性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最为显著。6)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劳倦过度组mtDNA拷贝数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饮食失节组最为显著;苦寒泻下组和饮食失节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 mRNA转录水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寒泻下造模法 饮食失节造模法 劳倦过度造模法 利血平造模法 横向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