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犬咬伤开放伤口的护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淑华 胡艳丽 李健慧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5-1066,共2页
总结了应用现代敷料治疗26例犬咬伤患者开放伤口的经验。对患者局部伤口进行评估,根据伤口特点选择合适的敷料,保持创面清洁,通畅引流,对于伴有软组织撕脱伤的患者局部伤口可适当加压,促进愈合。本组26例伤口共102处,治疗时间12~28d,... 总结了应用现代敷料治疗26例犬咬伤患者开放伤口的经验。对患者局部伤口进行评估,根据伤口特点选择合适的敷料,保持创面清洁,通畅引流,对于伴有软组织撕脱伤的患者局部伤口可适当加压,促进愈合。本组26例伤口共102处,治疗时间12~28d,均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伤口愈合 护理
原文传递
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国柱 史忠 +1 位作者 高全杰 邓小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与血液灌流(HP)、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HP+CRRT)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方法: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24例,拒绝行HP,CRRT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8),其余的16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HP,H...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与血液灌流(HP)、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HP+CRRT)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方法: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24例,拒绝行HP,CRRT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8),其余的16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HP,HP+CRRT组,每组8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变化.比较各组间的治愈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常规治疗组中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5.0%(2/8),其余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8±2.3)d,治愈率为62.5%(5/8),H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6±1.9)d,HP联合CRRT为(8.3±1.3)d,P<0.05,后两者治愈率分别为87.5%,100.0%.结论:HP联合CRRT较常规治疗组或单用HP组更能有效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促进肾功能、肝功能、心肌酶谱改善,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黄蜂毒液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灌流 肾替代疗法
下载PDF
急诊毒虫叮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马俊勋 何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80-881,共2页
目的总结毒虫叮咬伤的种类、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7年10月急诊处理的3250例毒虫叮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中西医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毒虫叮咬伤主要包括蝎子伤(33·4%)和毒蚊伤(28·9%)等;受伤部位主... 目的总结毒虫叮咬伤的种类、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7年10月急诊处理的3250例毒虫叮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中西医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毒虫叮咬伤主要包括蝎子伤(33·4%)和毒蚊伤(28·9%)等;受伤部位主要为四肢(71·4%)和头面部(14·0%);主要症状有局部反应、全身症状和严重并发症。叮咬后在急诊根据其分类进行中西医结合处理,均预后良好,但对过敏体质者要留观处理。结论根据毒虫叮咬伤的受伤种类和相应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各基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急诊处理
下载PDF
头面部犬咬伤暴露伤口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永翔 马淑娟 +1 位作者 燕晓姣 谢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头面部犬咬伤后暴露伤口行一期缝合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了42例头面部犬咬伤创面Ⅲ级暴露患者,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81岁。首先以弱碱性冲洗液冲洗创面、彻... 目的探讨头面部犬咬伤后暴露伤口行一期缝合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了42例头面部犬咬伤创面Ⅲ级暴露患者,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81岁。首先以弱碱性冲洗液冲洗创面、彻底清创,11岁以下患儿只注射狂犬疫苗,其他患者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IU,在创面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20 IU/kg)后行一期缝合手术,术后以倍舒痕(Dermatix)抗瘢痕治疗至少1年。术后观察创面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面部有无畸形、双侧是否对称进行随访,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结果42例中38例(90.4%)甲级愈合;2例(4.8%)乙级愈合,其中1例深度在肌层的下颌部伤口,术后10 d在颈部出现深部脓肿,穿刺引流后治愈;2例(4.8%)丙级愈合。32例患者在术后2~5 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8.5℃以下,1~2 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破伤风和狂犬病。术后1~2年随访时,42例中1例术后1年左右面颊部不对称,1例术后1年上睑有瘢痕,睁眼时双眼不对称;40例双侧面部对称,无张口、睁眼和闭眼功能障碍,面部形态恢复满意,VSS评分在1~3分。结论对于头面部犬咬伤暴露伤口,根据狂犬病预防处置规范处理后行一期缝合手术,在预防狂犬病的同时,可有效预防患者面部畸形和严重瘢痕的形成,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面部 咬伤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蜂蜇伤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舒曼 方志成 杨贤义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400,共6页
蜂蜇伤是指毒蜂尾部毒囊内的毒液在其攻击人体时进入被攻击者体内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损害、全身过敏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蜂毒液也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癫... 蜂蜇伤是指毒蜂尾部毒囊内的毒液在其攻击人体时进入被攻击者体内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损害、全身过敏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蜂毒液也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癫痫、脑炎、帕金森病等罕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对蜂蜇伤致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神经系统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小儿蜂蜇伤中毒后致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明海 段武琼 +1 位作者 李聪 张森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蜂蜇伤中毒后致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蜂蜇伤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AKI分为AKI组(n=46)和非AKI组(n=7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蜇伤至入院时... 【目的】探讨小儿蜂蜇伤中毒后致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蜂蜇伤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AKI分为AKI组(n=46)和非AKI组(n=7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蜇伤至入院时间等各项信息及入院时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钾离子(K^(+))、血钙离子(Ca^(2+))、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各项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小儿蜂蜇伤中毒后AKI发生的预测价值,将有差异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分析小儿蜂蜇伤中毒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KI组蜇伤至入院时间、WBC计数、K^(+)、Scr、CK-MB、CK、LDH、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K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蜇伤至入院时间、WBC计数、K^(+)、Scr、CK-MB、CK、LDH、ALT、AST预测小儿蜂蜇伤中毒后AK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876、0.845、0.947、0.875、0.920、0.906、0.919、0.956(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蜇伤至入院时间≥11.245 h、WBC计数≥14.095×10^(9)/L、K^(+)≥5.5 mmol/L、Scr≥129.490μmol/L、CK-MB≥50.130 U/L、CK≥371.410 U/L、LDH≥470.135 U/L、ALT≥83.745 U/L、AST≥96.195 U/L是小儿蜂蜇伤中毒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蜂蜇伤中毒后发生AKI与蜇伤至入院时间、WBC计数、K+、Scr、CK-MB、CK、LDH、ALT、AST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急性肾损伤/并发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蚂蚁叮蜇伤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阳生光 苏科 +1 位作者 张兴毅 宋登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总结蚂蚁叮蜇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蚂蚁叮蜇伤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7月收集的56例蚂蚁叮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荨麻疹型(皮肤型)21例;复杂荨麻疹型35例,其中休克23例、严... 目的总结蚂蚁叮蜇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蚂蚁叮蜇伤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7月收集的56例蚂蚁叮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荨麻疹型(皮肤型)21例;复杂荨麻疹型35例,其中休克23例、严重心律失常5例、Ⅲ度和Ⅳ度喉阻塞各1例。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辅以相应的抢救措施,56例均治愈。结论蚂蚁毒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局部组织坏死、溶血,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引起细胞坏死,触发Ⅰ型变态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微循环障碍、休克。经及时内科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毒液类 咬伤和蜇伤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海蜇蜇伤重症患者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探讨
8
作者 李若静 宋蕾 王培戈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海蜇蜇伤是全球沿海地区的常见问题,海蜇毒素毒力强、危害大,且被蜇伤后患者发病时间不可控。海滨城市每年夏季因海蜇蜇伤出现过敏性休克等重症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就海蜇蜇伤重症患者的治疗... 海蜇蜇伤是全球沿海地区的常见问题,海蜇毒素毒力强、危害大,且被蜇伤后患者发病时间不可控。海滨城市每年夏季因海蜇蜇伤出现过敏性休克等重症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就海蜇蜇伤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并探讨海蜇蜇伤后易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旨在为其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咬伤和蜇伤 腔肠动物毒液类 危重病 治疗学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血液透析治疗儿童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陶红 王岭 +3 位作者 黎晓兰 兰玉平 阮兴朝 李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60-3261,共2页
目的总结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急性肾损伤患儿透析后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下降,同时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酸中... 目的总结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急性肾损伤患儿透析后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下降,同时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得到纠正或改善。60例患儿经过透析后45例临床治愈,13例明显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蜂蜇伤最容易致患儿急性肾损伤,血液透析是急性肾损伤有效的治疗措施,能积极的改善肾脏的功能,无明显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但患儿预后与急性肾损伤发病年龄,损伤程度,是否合并多脏器衰竭、诊治时机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咬伤和蜇伤 儿童
下载PDF
血清CRP、PCT、LDH、cysC水平与蜂螫伤后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尚扣 黄仁春 石善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胱抑素C(cysC)水平与蜂螫伤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n=38)与非AKI组(n=92)。在入...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胱抑素C(cysC)水平与蜂螫伤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n=38)与非AKI组(n=92)。在入院时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信息并行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PLT)、CRP、PCT、LDH、cysC]检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LDH、cysC预测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价值,并将两组有差异的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量化赋值,明确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蜂螫伤部位、合并疾病、蜂螫伤时间及PL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胡蜂螫伤、伤后入院时间≥6h占比显著高于非AKI组,血清CRP、PCT、LDH、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CRP≥6.285mg/L、PCT≥1.570ng/mL、LDH≥1482.175U/L、cysC≥1.430mg/L能够用于预测蜂螫伤患者并发AKI(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螫伤蜂种、伤后入院时间及血清CRP、PCT、LDH、cysC水平是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CRP、PCT、LDH及cysC水平是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显著影响因素,且CRP≥6.285mg/L、PCT≥1.570ng/mL、LDH≥1482.175U/L、cysC≥1.430mg/L可预测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肾/损伤 C反应蛋白质/血液 降钙素/血液 L-乳酸脱氢酶/血液 抑素类/血液
下载PDF
马蜂蜇伤诱发急性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振萍 李惠平 +1 位作者 卢爱丽 王立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患者男性,48岁。因马蜂蜇伤后头晕伴右下肢乏力5小时,于2019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入院当日清晨(7∶00)被马蜂蜇伤左耳,随即出现全身多发红点伴瘙痒、头晕,无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蜇伤后45分钟(7∶45)出现四肢乏力,以右下肢明显,无法站... 患者男性,48岁。因马蜂蜇伤后头晕伴右下肢乏力5小时,于2019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入院当日清晨(7∶00)被马蜂蜇伤左耳,随即出现全身多发红点伴瘙痒、头晕,无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蜇伤后45分钟(7∶45)出现四肢乏力,以右下肢明显,无法站立、行走,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遂至当地医院急诊(7∶50),就诊期间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但无肢体抽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脑梗死 过敏反应 休克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沙蜇刺胞皮炎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士德 张明良 李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1-4,共4页
1986~1987年夏季,北戴河约有3000人被水母蛰伤,发生刺胞皮炎,其中5人死亡。皮疹多是鞭伤样。经证实,沙蜇是主要的蜇人水母,从其丝状附属器等处查到了4种刺胞。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刺胞释放刺丝刺入皮肤,引起皮炎。针对以上情况,作者提... 1986~1987年夏季,北戴河约有3000人被水母蛰伤,发生刺胞皮炎,其中5人死亡。皮疹多是鞭伤样。经证实,沙蜇是主要的蜇人水母,从其丝状附属器等处查到了4种刺胞。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刺胞释放刺丝刺入皮肤,引起皮炎。针对以上情况,作者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腔肠动物毒 咬伤和蜇伤
下载PDF
儿童蜱虫叮咬致感染三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瑞欧 周凯 +2 位作者 曹黎明 刘浩 单鸣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4011-401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蜱虫叮咬后的继发危害、处理及预防。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018-07-06、2018-07-1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蜱虫叮咬致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儿中,... 目的探讨儿童蜱虫叮咬后的继发危害、处理及预防。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018-07-06、2018-07-1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蜱虫叮咬致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儿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岁7个月、5岁3个月、15岁6个月;病程中均有发热,体温最高均超过38.5℃。患儿1经外科清除蜱虫,同时局部行清创缝合,治疗效果最好,病程最短,费用最少。患儿2和患儿3为姐弟俩,均未找到明确蜱虫叮咬部位,均因"发热"就诊,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检验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中弟弟常规对症治疗后好转,姐姐病情较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和丙种球蛋白2 g/kg后好转。结论蜱虫叮咬后及时有效清除虫体效果好,对找不到叮咬部位者,如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血液,尽早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蛰伤 感染 病例报告 历史文献
下载PDF
马蜂蜇伤中毒老年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刚 李瑞祯 +3 位作者 甘为 张玉强 徐慧琳 王兴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马蜂蜇伤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以有效提高急性马蜂蜇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竹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马蜂蜇伤病例共221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56例,非老年组(年龄... 目的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马蜂蜇伤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以有效提高急性马蜂蜇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竹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马蜂蜇伤病例共221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56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165例,对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转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马蜂蜇伤,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5.36%,心血管32.14%,非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6.97%,心血管36.97%;老年组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共有35例,发生率62.50%,非老年组共有94例,发生率5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老年组2例,病死率5.71%,非老年组2例,病死率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急性马蜂蜇伤中毒致器官功能障碍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均以肝脏和心血管最多见;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后病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蜂 咬伤和蜇伤 中毒 老年人 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丘疹性荨麻疹病因学系统评价 被引量:34
15
作者 赵国庆 冉玉平 杨伯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明确丘疹性荨麻疹的病因为单纯性节肢动物等昆虫叮咬所致(单因说),还是也可因食物过敏、消化功能紊乱及感染等引起(多因说)。方法应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国内外与丘疹性荨麻疹病因学研究有关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分析支持... 目的明确丘疹性荨麻疹的病因为单纯性节肢动物等昆虫叮咬所致(单因说),还是也可因食物过敏、消化功能紊乱及感染等引起(多因说)。方法应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国内外与丘疹性荨麻疹病因学研究有关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分析支持单因说或支持多因说的证据。结果自 1952年以来病因学研究的22篇外文文献均支持昆虫叮咬是该病的原因,纳入的9篇中文文献中有7篇支持昆虫叮咬为致病因素,提到其他病因的另2篇文献的可信度存在疑问。从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据均支持昆虫叮咬过敏的单因说,未发现其他原因致病的确凿证据。结论丘疹性荨麻疹可能是由于昆虫叮咬引起的过敏所致,其他假说尚缺乏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疹性荨麻疹 节肢动物 虫咬和虫螫
原文传递
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迁 常文军 +2 位作者 朱诗应 阮芳铭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41-743,共3页
目的:调查汶川映秀镇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营区内杀虫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08年6月15日至6月20日,以映秀镇的两支抗震救灾部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部队官兵在震后1个月内的皮肤病发病情况、帐... 目的:调查汶川映秀镇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营区内杀虫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08年6月15日至6月20日,以映秀镇的两支抗震救灾部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部队官兵在震后1个月内的皮肤病发病情况、帐篷卫生条件和杀虫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采用χ2检验确定差异显著性。结果:映秀镇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在震后1个月的皮肤病发病率为42.20%,其中虫咬性皮炎和毛囊炎的构成比分别为82.05%和15.38%;震后1、2、4周的皮肤病发病率水平明显高于震前水平(P<0.05),震后4周发病率的升高与在山上过夜相关;采用2.5%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对帐篷内外环境进行杀虫,皮肤病发病率由震后2周的26.61%降低至震后3周的0.92%(P<0.05)。结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在震后皮肤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震后恶劣的卫生环境、蚊虫叮咬是官兵皮肤病的主要因素,定期杀虫能有效降低皮肤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皮肤疾病 发病率 虫咬和虫螫
下载PDF
蜂螫伤致115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国涛 危正南 +2 位作者 肖厚勤 张庆红 费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8-999,共2页
目的探讨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蜂螫伤患者96例为存活组,选取同期蜂螫伤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19例为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与年龄、螫伤部位... 目的探讨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蜂螫伤患者96例为存活组,选取同期蜂螫伤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19例为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与年龄、螫伤部位及就诊时机有关(P<0.05)。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60岁患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13~60岁患者(χ2=11.025,P<0.05;χ2=4.983,P<0.05);螫伤头颈部死亡率高于螫伤其他部位患者(χ2=9.361,P<0.05);随着就诊时机延长、预后越差(χ2=8.41,P<0.05)。存活组螫伤后72h时的血尿淀粉酶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螫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螫伤部位、及时就诊等因素相关;血尿淀粉酶可作为了解蜂螫伤致MODS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虫咬和虫螫 膜翅目
下载PDF
蜂蜇伤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冬菊 蒋红利 +9 位作者 魏丽敏 聂娜 陈蕾 王敬 龚剑 章峰 郭晓超 邓莹 李晓蕾 徐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3-698,共6页
目的评估蜂蜇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 目的评估蜂蜇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蜂蜇伤致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56例蜂蜇伤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56.0(45.0,64.0)岁,男性196例(55.1%),高血压59例(16.6%),糖尿病13例(3.6%)。AKI组患者51例(14.3%),非AKI组患者305例(85.7%)。基线资料与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蜇伤部位(全身/局部)比例、蜇伤数目、肉眼血尿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蛋白尿比例及尿隐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蜇伤数目增加(每增加10针,OR=1.866,95%CI 1.289~2.071,P=0.001)、肉眼血尿(OR=9.770,95%CI 2.586~36.910,P=0.001)、血红蛋白降低(每增加1 g/L,OR=0.016,95%CI 0.001~0.355,P=0.009)、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每增加100 U/L,OR=1.311,95%CI 1.144~1.502,P<0.001)和总胆红素增加(每增加10μmol/L,OR=1.200,95%CI 1.008~1.430,P=0.041)是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蜂蜇伤数目增加、肉眼血尿、血红蛋白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和总胆红素增加是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咬和虫螫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蜂蜇伤
原文传递
在安徽省新发现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莱姆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方振 梁万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80-185,共6页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采自安徽大别山区某县310份自然人群血清中的莱姆病IgG抗体。结果发观,确诊感染者(IgG抗体滴度≥1∶128)40人,确诊感染率12.9%;可疑感染者(IgG抗体滴度1∶64)29人,可疑感染率9.4%。在受检的48个自然村中,检...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采自安徽大别山区某县310份自然人群血清中的莱姆病IgG抗体。结果发观,确诊感染者(IgG抗体滴度≥1∶128)40人,确诊感染率12.9%;可疑感染者(IgG抗体滴度1∶64)29人,可疑感染率9.4%。在受检的48个自然村中,检出有感染者的自然村17个,占35.4%。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职业的确诊感染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另外,还调查了本病不同病期常见临床表现的流行率以及具有临床表现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情况。本次研究首次证实安徽省是莱姆病疫源地,并初步探讨了本病的流行特征。研究结果提示本病的分布可能非常广泛,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这将为本病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体 流行病学
全文增补中
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治疗重症蜂蛰伤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寿军 张永 +2 位作者 罗昌霞 徐钢 刘晓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观察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SPADF)治疗重症蜂蛰伤中毒的,瞄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54例重症蜂蛰伤中毒患者,16例行SPADF,19例行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滤过(CVVHDF),19例行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SPADF以4.4%... 目的观察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SPADF)治疗重症蜂蛰伤中毒的,瞄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54例重症蜂蛰伤中毒患者,16例行SPADF,19例行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滤过(CVVHDF),19例行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SPADF以4.4%质量浓度白蛋白溶液作透析液。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学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观察临床表现。结果SPADF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学明显好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明显下降(P〈0.05),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优于HP+CVVHDF组和CVVHDF组。结论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能清除重症蜂蛰伤中毒患者体内水溶性和蛋白结合性毒素及炎症介质,提高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血液透析滤过 咬伤和蜇伤/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