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老年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远 张志刚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丙泊酚组(100例)采用丙泊酚为主要麻醉用药,... 目的对比分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丙泊酚组(100例)采用丙泊酚为主要麻醉用药,瑞马唑仑组(100例)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为主要麻醉用药。动态监测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 min、5 min、10 min)、术毕(1 min、3 min、6 min)的HR、B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5 min、10 min及术毕1 min时,瑞马唑仑组的收缩压分别为(120.5±19.9)mmHg(1 mmHg=0.133 kPa)、(123.2±20.6)mmHg及(119.8±19.5)mmHg,均高于丙泊酚组的(108.0±12.8)mmHg、(108.1±17.8)mmHg及(109.5±12.2)mmHg;用药后10 min,瑞马唑仑组的舒张压为(74.8±11.4)mmHg,高于丙泊酚组的(67.6±7.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 min和10 min,瑞马唑仑组的HR为(73.9±11.4)次/min和(72.3±10.3)次/min,高于丙泊酚组的(66.8±7.9)次/min和(66.3±7.6)次/min;用药后1 min、5 min、10 min,术毕1 min和术毕3 min时,瑞马唑仑组的RR为(15.9±4.5)次/min、(14.8±3.7)次/min、(15.5±3.8)次/min、(15.3±3.2)次/min和(15.8±3.2)次/min,高于丙泊酚组的(11.5±2.3)次/min、(10.7±2.2)次/min、(11.1±2.3)次/min、(11.8±1.9)次/min和(12.9±1.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检查结束至苏醒时间长于丙泊酚组[(1.5±0.5)min比(1.0±0.2)min、(3.6±2.4)min比(2.3±1.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1 min、5 min、10 min及术毕1 min,瑞马唑仑组的BIS值为(59.0±5.0)、(56.1±4.0)、(60.0±4.1)及(74.7±4.3),高于丙泊酚组的(55.0±4.4)、(53.2±6.1)、(58.2±4.3)及(7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呃逆与头晕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18.0%比0.0%、16.0%比5.0%),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无痛肠镜 血氧饱和度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小静 孙灿林 +2 位作者 吉晓丽 徐玉民 王荣宁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和C组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和C组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拔管时和术后1 h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切皮时和拔管时C组血压明显升高和心率明显增快(P<0.05),D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切皮时D组BIS明显低于C组(P<0.05)。D组的拔管时间与C组相比无明显延长(P>0.05)。D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影响术毕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妇科腹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脑电双频指数(bis)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方仲蓉 赵晓琴 +1 位作者 王古岩 王伟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麻醉诱导期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11日~7月30日30例择期CABG(年... 目的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麻醉诱导期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11日~7月30日30例择期CABG(年龄50~70岁,ASAⅠ~Ⅱ级,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双盲分为2组:Dex组(n=15),右美托咪定1μg.kg-1,稀释30 ml静脉泵注(15 min),继以0.5μg.kg-1.h-1维持输注;对照组(n=15),生理盐水30 ml,方法同Dex组。监测BIS值,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以给药前(T0)、给药后3 min(T1)、6 min(T2)、9 min(T3)、12 min(T4)、15 min(T5)、插管前(T6)、插管结束后1 min(T7)、插管结束后3 min(T8)作为观察记录点。结果麻醉前2组BIS值分别为94.8±2.8和96.3±2.9,无统计学差异(t=-1.441,P=0.161);与给药前比较,Dex组给药后BIS值逐渐下降,9 min后(T3)下降至84.8±9.7(P=0.034),15 min后(T5)下降至71.4±13.6(P=0.000);对照组给药后15 min(T5)BIS值为90.9±4.1,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显著高于Dex组(t=-5.317,P=0.000)。Dex组给药后15 min后(T5)HR明显减慢,由给药前(T0)(64.7±16.4)次/min减至(57.0±11.9)次/min(P=0.024),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MAP由(101.2±15.1)mm Hg到(100.8±18.8)mm Hg,无明显变化(P=0.927)。麻醉诱导期间,对照组插管后SBP、DBP、MAP、HR值较插管前均有升高,插管后1 min(T7)上述各指标分别为(136.1±36.6)mm Hg(P=0.130),(75.3±15.5)mm Hg(P=0.000),(94.4±20.0)mm Hg(P=0.000),(66.2±13.7)次/min(P=0.009),插管后3 min(T8)上述各指标分别为(143.5±30.5)mm Hg(P=0.003),(71.4±12.1)mm Hg(P=0.002),(92.4±14.8)mm Hg(P=0.002),(60.1±13.0)次/min(P=0.387);但Dex组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双频谱指数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爱群 方军 罗吕宏 《医疗设备信息》 2006年第5期88-90,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先进的检测麻醉深度的方法、原理和进展。在当今复合麻醉时代,设定合理的麻醉剂量达到所需的适宜的麻醉,就需要检测麻醉深度,定量化的检测方法以其直观方便将成为新的趋势。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脑电图EEG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听觉诱发电位AEP 肌松监测NMT 心率变异性HRV
下载PDF
BIS靶控输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伟 田明静 高成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8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研究组持续泵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2、1.21,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0.97、0.31,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肉震颤、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28,均P<0.05),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4、1.01,均P>0.05)。结论 BIS指导下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并且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 靶控输注 丙泊酚 依托咪酯 麻醉 瑞芬太尼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中肌电活动的变化对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靖 米卫东 张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麻维持过程中 ,肌电活动变化对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Ⅱ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以异丙酚 (血浆靶浓度 :3 5 μg/ml)、芬太尼 (3μg/kg)、万可松 (0 1mg/kg)行诱导插管 ;之后 ,调整异丙酚血浆靶... 目的 探讨全麻维持过程中 ,肌电活动变化对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Ⅱ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以异丙酚 (血浆靶浓度 :3 5 μg/ml)、芬太尼 (3μg/kg)、万可松 (0 1mg/kg)行诱导插管 ;之后 ,调整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以维持BIS值在 4 0~6 0之间 ,固定此靶浓度不变。持续监测双频谱指数 (BIS)、肌电图 (EMG)、信号质量指数 (SQI)。在保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肌松作用的减退 ,BIS逐渐升高 ,当满足观察条件 (BIS>70持续 30s以上 ,且EMG >4 0 )时 ,记录此后 5min内的BIS、EMG、SQI、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 ;随后静注追加万可松 0 0 5mg/kg并记录此后 10min内上述参数值。结果 静注万可松 3min后 ,BIS值显著降低 (P <0 0 0 1) ,EMG降低 (P <0 0 5 ) ,SQI升高 (P <0 0 5 ) ;各观察点MAP、H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麻醉维持过程中 ,肌松作用减退导致的肌电活动增加可引起BIS假性升高 ,从而影响BIS监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松弛剂 麻醉维持 麻醉深度 靶控输注 双频谱指数 肌电图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冯丽芝 肖昌武 +2 位作者 刘娇 王璐 谢文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2015-11-2016-11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的4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在给予...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2015-11-2016-11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的4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在给予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基础上,各组对应的舒芬太尼剂量为0.2、0.3、0.4 μg/kg。记录患儿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5 min(T3)的BP、HR和BIS值。并记录出现心动过缓病例数及插管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较诱导前下降超过30次/min的病例数,记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恢复室滞留时间、躁动评分及麻醉苏醒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比较,T1各组的BP、HR、BIS的显著降低(P〈0.05);Ⅰ组患儿,插管即刻(T2)的BP、HR均较诱导后升高(T1)(P〈0.05);Ⅲ组患儿,T2,T3时刻的BP、HR较T0时刻降低;组间比较,Ⅰ组患儿与Ⅲ组患儿比较,T2、T3的BP、HR相对较高。三组间各时点的BIS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儿有3例出现心动过缓,2例患儿心率下降超过30次/min。结论 0.3 μg/kg 的舒芬太尼对患儿BP、HR的影响相对不明显,使用该剂量进行小儿麻醉诱导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小儿 全身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脑电双频指数(bis)
下载PDF
基于脑电双频谱指数的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安慎通 王煜 范倩倩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490-249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4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 目的探究基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4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深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BIS维持在50~59,观察组患者BIS维持在40~49。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30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气管插管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蛋白水平;术前及术后1 d、3 d、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6.60±1.72)min、(19.84±2.64)min、(27.15±2.78)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4±1.33)min、(16.74±2.23)min、(22.29±2.4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IL-6、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IL-6、S-100β水平为术毕明显高于术前,术前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1天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MMSE评分分别为(27.52±2.21)分、(24.65±2.31)分、(25.37±2.19)分、(27.17±2.19)分,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MMSE评分分别为(27.36±2.16)分、(23.08±2.46)分、(24.76±2.24)分、(26.51±2.26)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对照组各时间点MMSE评分为第1天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麻醉深度 老年 腹腔镜手术 炎症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耳穴埋针对行腹外疝手术老年人靶控输注诱导时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及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晓春 万丽玲 +2 位作者 高飞 陈江湖 涂文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873,共5页
目的:应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技术观察耳穴埋针对行腹外疝手术老年人意识及疼痛消失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及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外疝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 目的:应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技术观察耳穴埋针对行腹外疝手术老年人意识及疼痛消失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及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外疝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于术侧腹股沟、肝、皮质下、神门穴行耳穴埋针并用对压法按压,每穴按压10次,埋针持续至术毕。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于上述耳穴区贴同样规格及数量的医用胶布,不予任何刺激,术毕去除。两组均予静脉全麻,采用BIS麻醉深度监护仪监测BIS值。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浓度1.5μg/L,每30 s递增0.3μg/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后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0μg/L,每30 s递增0.3μg/L,直至患者对疼痛刺激(压眶反射)无体动反应。记录两组患者T_0(入手术室后)、T_1(意识消失)及T_2(疼痛消失)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BIS值,T_1时的丙泊酚血浆及效应室浓度,T_2时瑞芬太尼血浆及效应室浓度;术毕记录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药总量及手术时间与麻醉时间。结果:T_1及T_2时,观察组MAP、HR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T_1时,观察组丙泊酚血浆及效应室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T_2时,观察组瑞芬太尼血浆及效应室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T_1及T_2时,两组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用药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丙泊酚用药总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针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TCI能降低老年腹外疝手术患者诱导时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血浆及效应室浓度,降低瑞芬太尼用量,具有辅助镇静、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针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血浆效应室浓度 镇痛 镇静
原文传递
脑电双频指数在评估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明 钱俊英 +5 位作者 李涛 解建 徐拥庆 姜志明 张众慧 孙楠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在评估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病房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复苏后24h内行BIS监测,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在评估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病房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复苏后24h内行BIS监测,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6个月预后。分析GCS评分与BIS的相关性及不同的GCS评分所对应的BIS值,比较不同GCS评分组间的BIS值和死亡率。分析BIS值与预后的关系,计算BIS值判定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6个月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BIS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808,P〈0.01),随着GCS评分的升高,BIS值逐渐升高(P〈0.01),死亡率逐渐下降。死亡及植物状态率和意识恢复率与BIS值均具有相关性(x^2=22.42,P=0.000),预后越差,BIS值越低(P〈0.05)。BIS值≤40提示预后不良,敏感度100.00%,特异度65.00%;BIS值〉60提示预后良好,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88.89%。BIS值为0的患者神经系统查体均符合脑死亡的诊断标准。结论BIS监测是评估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的有效指标,BIS值为0可成为诊断脑死亡的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心肺复苏 昏迷程度 预后 脑死亡
下载PDF
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心率变异指数联合用于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深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耀民 景桂霞 +1 位作者 刘翔 朱宇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3-627,共5页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联合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更加合理地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方...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联合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更加合理地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依麻醉深度检测手段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组Ⅰ)、BIS监测组(组Ⅱ)、HRVI监测组(组Ⅲ)、BIS和HRVI联合监测组(组Ⅳ),维持BIS值40~50,HRVI值30~40。结果麻醉期间组Ⅳ丙泊酚的使用量显著低于组Ⅰ、组Ⅱ和组Ⅲ;组Ⅲ、组Ⅳ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显著高于组Ⅰ和组Ⅱ;组Ⅳ苏醒时间显著短于组Ⅰ、组Ⅱ和组Ⅲ;拔管后患者烦躁例数组Ⅲ、组Ⅳ显著低于组Ⅰ和组Ⅱ。4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采用BIS和HRVI联合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可更加合理地评价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心率变异指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深度
下载PDF
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的评价和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仁龙 杭燕南 《中国医学装备》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麻醉镇静深度对于围手术期与ICU的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听觉诱发电位(AEPindex),新近正在研究的病人状态指数(PSI)和熵(Entropy)的概念的引入,为临床镇静深度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这些监测... 麻醉镇静深度对于围手术期与ICU的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听觉诱发电位(AEPindex),新近正在研究的病人状态指数(PSI)和熵(Entropy)的概念的引入,为临床镇静深度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这些监测方法各具优缺点,还不能相互之间完全替代,就这四种镇静深度的监测方法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 病人状态指数 麻醉镇静深度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盐酸右美托咪定预注在小儿无痛支气管镜诊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伟伟 钱望月 +1 位作者 唐然 康立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9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盐酸右美托咪定(Dex)预注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在内镜中心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100例患儿,将检查时预注Dex的患儿纳入Dex组,将未预注Dex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盐酸右美托咪定(Dex)预注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在内镜中心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100例患儿,将检查时预注Dex的患儿纳入Dex组,将未预注Dex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每组50例。Dex组术前15 min给予Dex 0.75μg/kg静脉泵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两组患儿均使用丙泊酚、舒芬太尼诱导,置入喉罩辅助通气,术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Dex组同时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进行麻醉深度监测,BIS<60时开始手术,术中维持BIS范围40~60;对比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pH值的变化,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通过声门时、检查结束后5 min,Dex组的HR、MAP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通过声门时)=-3.381,t=-3.943;t_(检查结束后5 min)=-2.652,t=-2.462;P<0.05);Dex组和对照组患儿检查前、通过声门时、检查结束时的OAA/S评分及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组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8,t=-6.136,t=-3.889;P<0.05);Dex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5)。结论:小儿无痛支气管镜诊疗中应用BIS监测下Dex预注在维持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及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指数(bis) 脑电(EEG) 右美托咪定(Dex)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脑损伤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建军 司林杰 +3 位作者 姚洁 陈兰平 邓义军 陆士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 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FOrt—specificenolase,NSE)和S100蛋白浓度的...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 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FOrt—specificenolase,NSE)和S100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在脑损伤和预后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6—09间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47例DAI患者,人院3d内或停用镇静剂24h后行BIS监测,同时进行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检测,随访观察3个月的预后。分析BIS值与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BIS值之间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差异。比较预后良好与不良组之间BIS值、GCS坪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统计学差异。结果B1S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626,P〈0.001),与帆清NSE和S100均呈负相关(r=-0.607,P〈0.001;r=-0.680,P〈0.001)。不同的BIS值之间,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预后良好不和不良组B1S值、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BIS监测具有无创、直观、易于操作、可连续监测的特点,可以作为判断DAI患者腑损伤和预后的早期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蛋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预后
下载PDF
早期BIS监测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encephalopathy,SAE)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根据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encephalopathy,SAE)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根据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分为脑病组(试验组)和非脑病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住ICU后进行标准脓毒症复苏治疗流程(按脓毒症治疗指南2012)。入ICU后立即行BIS持续监测24h取其均值,同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S-100B蛋白。对两组患者24h的BIS平均值、PCT、S-100B蛋白、GCS评分、APACHEII评分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脑病组与非脑病组的BIS值、PCT、S-100B蛋白、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S值与GCS、APACHEI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持续BIS监测可评估脓毒症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做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 脑电双频指数(bis) 早期诊断 预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BIS监测下异丙酚靶控输注和持续输注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时玥 马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 通过全麻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下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对血流动力学、苏醒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比较术中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和持续输注(CI)二种不同方... 目的 通过全麻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下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对血流动力学、苏醒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比较术中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和持续输注(CI)二种不同方式对全麻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80例ASA Ⅰ-Ⅱ级,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TCI组和CI组.通过调整异丙酚的输注,将麻醉深度控制在一定范围(BIS值45~55),记录术中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异丙酚用量.结果 TCI组和CI组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相比,前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P<0.05),且异丙酚用量明显多于CI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论靶控输注或者持续输注丙泊酚均能很好地维持全身麻醉的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但前者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bis) 异丙酚靶控输注(TCI) 持续输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靶控输注(TCI)不同溶剂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伟 刘晓茜 +2 位作者 宫燕 唐俊 张丽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对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不同溶剂丙泊酚血药浓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以指导血液稀释期间麻醉药丙泊酚的使用...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对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不同溶剂丙泊酚血药浓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以指导血液稀释期间麻醉药丙泊酚的使用。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长链丙泊酚稀释组(LH组)与未稀释组(L组),中长链丙泊酚稀释组(MH组)与未稀释组(M组),每组10例。全程使用丙泊酚TCI静脉麻醉,以血浆靶浓度4 μg/mL进行诱导气管插管,插管后即刻降至3 μg/mL持续输注。在3 μg/mL丙泊酚TCI 10 min时,LH和MH组以15 mL/kg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纳注射液实施血液稀释,L和M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于术前(T0)、3 μg/mL丙泊酚输注10 min (T1)、70 min (T2)、90 min (T3)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球压积(hematocrit,Hct),用HPLC法测定丙泊酚浓度,同时观察BIS的变化。结果 T2、T3与T0相比较,LH组Hct值分别降低25.6%、28.2%,MH组Hct值分别降低28.9%、28.2%。T2、T3时LH、MH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分别为1.80、1.78 μg/mL和1.84、1.76 μg/mL,均明显低于靶控浓度3 μg/mL (P〈0.05)。稀释组丙泊酚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未稀释组(P〈0.05)。LH、MH组在T2、T3时的BIS值分别为49.89、49.55和49.66、49.33,较L、M组的41.89、41.22和40.55、40.67明显升高(P〈0.01)。不同溶剂丙泊酚间的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AHHD后丙泊酚的血药浓度较TCI设定值明显下降,且BIS值有所上升,因此为了维持麻醉深度可能需要增加丙泊酚剂量,且两种不同溶剂丙泊酚间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 丙泊酚 血药浓度 脑电双频指数(bis) 靶控输注(TCI)
下载PDF
喉罩置入和视可尼喉镜气管插管在全麻诱导期对循环和BIS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纪方 陈磊 舒洛娃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674-676,共3页
目的比较全麻诱导期喉罩置入和视可尼气管内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窥镜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置入组(Ⅰ组)和视可尼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采... 目的比较全麻诱导期喉罩置入和视可尼气管内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窥镜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置入组(Ⅰ组)和视可尼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比较各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喉罩置入或视可尼气管插管后即刻(T3)、1min(T4)、3min(T5)、5min(T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的变化。结果Ⅰ组喉罩置入前后MAP、HR、BIS值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T4、T5的MAP、HR较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IS值明显升高(P<0.05),且在T3、T4、T5时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诱导期使用喉罩置入或视可尼气管内插管均可保持患者循环系统稳定,但视可尼气管内插管可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可尼喉镜 喉罩 全麻 血流动力学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Narcotrend与BIS监测用于氯胺酮麻醉临床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包萌萌 岳云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 探讨Narcotrend指数(NI)是否可以用于监测氯胺酮的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75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成年患者,按照氯胺酮意识消失ED95剂量的不同倍数,随机分为3组,1.2 mg/kg组(K1组,2倍ED95)、1.5 mg/kg组(K2组,2.5倍ED9... 目的 探讨Narcotrend指数(NI)是否可以用于监测氯胺酮的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75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成年患者,按照氯胺酮意识消失ED95剂量的不同倍数,随机分为3组,1.2 mg/kg组(K1组,2倍ED95)、1.5 mg/kg组(K2组,2.5倍ED95)和1.8 mg/kg组(K3组,3倍ED95)。患者入室平静后,分别静脉注射预定剂量氯胺酮,监测10 min,分别记录给药前(基础值)、意识消失(loss of consciousness,LOC)和意识消失后1 min、3 min、5 min、10min共6个时间点的MAP、HR、Sp O2、NI、BIS数值及相应OAA/S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BIS和NI基础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氯胺酮不同剂量后,NI和BIS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波动,且每例患者波动出现时间、波幅、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尽管注射氯胺酮后,各组NI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K2组最低NI值(中位数)降至63,随后逐渐回升,LOC后10 min时各组NI基本恢复至基础值。但是每组各时间点间NI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不同剂量氯胺酮对NI值随时间变化无影响(P〉0.05);同组各时间点NI与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和BIS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z〈0.5)。结论 在反映麻醉剂量下氯胺酮的麻醉深度方面,NI与BIS比较并无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脑电双频指数 氯胺酮 全身麻醉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亿粦 林跃华 钟瑜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2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共60例。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0.6 MAC、1.0 MAC、1.3 MAC,各浓... 目的探讨评价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共60例。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0.6 MAC、1.0 MAC、1.3 MAC,各浓度均维持15min,记录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结果与麻醉前比较,0.6 MAC、1.0 MAC、1.3 MAC的BIS、动脉血压、体温值均降低(P〈0.05);1.0 MAC、1.3 MAC的BIS、动脉血压、体温值低于0.6 MAC(P〈0.05);1.0 MAC、1.3 MAC的术中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 MAC、1.0 MAC、1.3 MAC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术后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0.6 MAC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心率均显著低于1.0 MAC及1.3 MAC,术后动脉血压显著高于1.0 MAC及1.3 MAC(P〈0.05);不同麻醉深度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显示随着七氟醚浓度增高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降低,麻醉深度监测仪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仪 七氟醚 老年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b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