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胎体重差异与新生儿疾病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慧玲 张巍 王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4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胎出生体重差异大小与新生儿疾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的双胎61对,将分娩后两新生儿按体重差异分组,比较不同体重差异对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影响及高危因素。结果不同体重差异在新生儿贫血(χ2=35.43)、高胆红素血症(... 目的探讨双胎出生体重差异大小与新生儿疾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的双胎61对,将分娩后两新生儿按体重差异分组,比较不同体重差异对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影响及高危因素。结果不同体重差异在新生儿贫血(χ2=35.43)、高胆红素血症(χ2=31.22)、新生儿低蛋白血症(χ2=49.34)、新生儿败血症(χ2=21.56)、新生儿颅内出血(χ2=28.78)、新生儿肺炎(χ2=33.38)、新生儿呼吸暂停(χ2=54.34)、新生儿窒息(χ2=16.28)、新生儿喂养不耐受(χ2=25.34)、新生儿宫外营养不良(χ2=36.32)的发生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χ2=3.89)和新生儿畸形(χ2=10.21)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高龄(χ2=12.34)、早产儿(χ2=23.56)、单卵双胎(χ2=18.80)、妊娠期糖尿病(χ2=17.38)和妊娠期高血压(χ2=22.21)均为双胎体重差异增加高危因素(P<0.01)。结论双胎体重差异对新生儿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影响,高龄、早产儿、单卵双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均为体重差异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体重差异 新生儿疾病
原文传递
双胎体重不均衡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慧玲 张巍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胎体重不均衡与母亲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在我院分娩、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双胎,双胎新生儿体重差≥20%为体重不均衡组,<20%为体重均衡组,比较两组母亲合并症情况及... 目的探讨双胎体重不均衡与母亲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在我院分娩、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双胎,双胎新生儿体重差≥20%为体重不均衡组,<20%为体重均衡组,比较两组母亲合并症情况及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共纳入74对双胎,其中体重不均衡组31对,占41.9%,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体重均衡组[41.9%比16.3%,32.2%比9.3%,35.5%比11.6%,25.8%比7.0%,P<0.05]。体重不均衡组新生儿窒息、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高于体重均衡组[16.1%比4.6%,19.4%比4.6%,12.9%比3.5%,17.7%比4.6%,17.7%比5.8%,14.5%比3.5%,19.4%比4.6%,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以及新生儿窒息、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喂养不耐受均与双胎体重不均衡有关。结论母亲妊娠期合并症与双胎体重不均衡有关,而双胎体重不均衡可能为新生儿疾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体重不均衡 并发症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0~4岁体格生长状况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万燕南 隋雅楠 +3 位作者 徐铣明 张站站 钟元峰 程茜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9-693,703,共6页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birthweight discordant twins,BDT)0~4岁的体格指标,了解BDT出生体重以及BDT体格生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系统中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birthweight d...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birthweight discordant twins,BDT)0~4岁的体格指标,了解BDT出生体重以及BDT体格生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系统中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birthweight discordant twins,BDT)0~4岁的体格指标,运用R3.5.3对数据库进行清理,以出生体重相差20%以上作为纳入标准,分析BDT的差异程度分布,同时对纳入的BDT儿童分别按早产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和低/极低出生体重分组,绘制0~4岁体格指标拟合曲线,并分别与出生体重一致双胎、正常出生体重BDT的体格指标的拟合曲线以及WHO生长曲线(2006版)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出生体重差异程度比较及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分布情况比较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共纳入BDT141对,占15.4%(141/916)。早产BDT出生体重差异程度高于足月BDT(t=3.820,P<0.001)。早产BDT差异持续时间更长。低/极低出生体重BDT0~4岁体格生长水平较正常出生水平BDT落后。BDT末次随访时身高体重水平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平均水平。结论双胎出生体重的差异可能对其远期生长发育有持续性影响,早产BDT的出生体重差异更大,差异持续时间更长,低水平的出生体重是BDT中较轻者体格发育落后的重要原因。应定期监测BDT生长发育,提高随访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出生体重不一致 早产 体格生长
原文传递
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不一致对其之一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
4
作者 杨玲 王贝贝 +4 位作者 周燕 宿静 顾宁 卜蓓蓓 戴毅敏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1期102-110,共9页
目的探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值(ΔBW)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752对(1504例)活产双胎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胎新生儿是否发生并发症... 目的探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值(ΔBW)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752对(1504例)活产双胎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胎新生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双胎新生儿之一或双胎新生儿均发生并发症),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178)和对照组(n=574);再根据研究组双胎新生儿是否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分为NICU亚组(n=153)和非NICU亚组(n=25)。影响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并绘制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总体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20-264)。结果①752对双胎中,178对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7%(178/752)。②研究组双胎的剖宫产术分娩率、辅助生殖率、出生胎龄与体重及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单绒毛膜(MC)双胎妊娠、双胎之一出生体重<P10或<P3所占比例、ΔBW及转入NICU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ICU亚组双胎出生胎龄及体重、生后1和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非NICU亚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分娩(OR=0.246,95%CI:0.145~0.418,P<0.001)、胎龄<37周(OR=22.294,95%CI:10.884~45.666,P<0.001),双胎之一脐血流异常(OR=2.879,95%CI:1.183~7.004,P=0.020),双胎之一出生体重<P3(OR=3.384,95%CI:1.598~7.164,P=0.001),均是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对ΔBW分层分析结果显示,20%≤ΔBW<30%(OR=4.799,95%CI:2.612~8.814,P<0.001)与ΔBW≥30%(OR=15.984,95%CI:4.369~58.475,P<0.001),亦是双胎新生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双胎 出生体重差值 新生儿预后 新生儿并发症 双胎妊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