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天成 冯霞 李鑫钢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2年第2期191-196,215,共7页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处理技术及其综合利用现状 ,并揭示了其在 2 1世纪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 ,利用生物法分离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分离处理燃放气是新世纪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温室效应 生物技术 光合磷酸化 膜分离 变压吸附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雷琼 李孟楼 杨忠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6,共5页
20 0 0 - 0 3从陕西武功采集花绒坚甲成虫 36 0头 ,每 5头 1组放入用杨树木块凿制的人工虫道内 ,在实验室中饲养 ,观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花绒坚甲成虫寿命 3年以上 ,3年内可连续发生 6代及 2 1对姊妹代 ,世代重叠。成虫 10月上... 20 0 0 - 0 3从陕西武功采集花绒坚甲成虫 36 0头 ,每 5头 1组放入用杨树木块凿制的人工虫道内 ,在实验室中饲养 ,观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花绒坚甲成虫寿命 3年以上 ,3年内可连续发生 6代及 2 1对姊妹代 ,世代重叠。成虫 10月上旬开始在虫道内越冬 ,翌年 3月下旬开始活动 ,越冬成虫 1年产卵 2次 ,卵期平均 12 .7d,幼虫期平均 8.4 d,茧蛹期平均 2 5 .6 d。第 1次和第 2次产卵发育的成虫分别为第 1姊妹代和第 2姊妹代成虫。第 1姊妹代成虫部分于 8月上旬开始产卵 ,9月中旬产卵结束 ,9月下旬第 2代成虫羽化 ;第 2姊妹代成虫当年不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坚甲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发育动态 生活习性 天牛 幼虫 寄生
下载PDF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李丽莎 王海林 +3 位作者 柴秀山 王用贤 舒凝碧 杨道生 《云南林业科技》 1997年第2期1-7,共7页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11月蛀梢,11~翌年5月蛀干,树皮下各虫态种群高峰期出现在2~5月,此时是清理蠹害木的最佳时期。成虫干转梢及由梢转干在林间扬飞期1~14d,集中扬飞3~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云南松
下载PDF
毛果苔草湿地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51
4
作者 何池全 赵魁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74-2080,共7页
毛果苔草 ( Carex lasiocarpa)湿地地上部分积累量小于地下部分的积累量 ,在地上几个构件中 ,叶片比叶鞘积累量大 ,而穗的积累量最小 ;地下部分中细根比根茎的积累量大。土壤分室营养元素贮量在系统的各分室中占绝对优势 ,毛果苔草湿地... 毛果苔草 ( Carex lasiocarpa)湿地地上部分积累量小于地下部分的积累量 ,在地上几个构件中 ,叶片比叶鞘积累量大 ,而穗的积累量最小 ;地下部分中细根比根茎的积累量大。土壤分室营养元素贮量在系统的各分室中占绝对优势 ,毛果苔草湿地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 :K>Fe>N>Ca>P>Mg>Mn>Zn>Cu;它们的吸收系数的排序是 :Mn>N>P>Zn>Mg>Cu>Ca>Fe>K;几种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的排序是 :Mn>N>P>Zn>Mg>Cu>Ca>Fe>K;几种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的排序为 :Ca>K>Mg>N>P>Mn>Zn>Cu>Fe;因此 ,该系统中钙、钾的存留比例最小 ,而流动性较大 ,而铁则相反 ,存留比例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营养元素积累 毛果苔草 营养分配 生物循环
下载PDF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被引量:33
5
作者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消长动态
下载PDF
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养分分布及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2 位作者 漆良华 肖复明 黄永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55-2161,共7页
以福建省永安市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3种类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N、P、K、Ca、Mg元素分布格局及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N、P、K、Ca、Mg5种养分元素的排列顺序为土壤层>乔木层&... 以福建省永安市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3种类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N、P、K、Ca、Mg元素分布格局及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N、P、K、Ca、Mg5种养分元素的排列顺序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土壤层(0~60cm)养分累积量占系统养分总量>99%。3种林分养分元素累积量的排列顺序为Ⅱ>Ⅰ>Ⅲ,分别为146196.59、144466.35和105002.59kg.hm-2,其中植被层养分累积量的排列顺序为Ⅰ>Ⅱ>Ⅲ,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养分累积量排列顺序为Ⅱ>Ⅰ>Ⅲ,竹阔混交林土壤层和凋落物层养分累积量最高,立地生产潜力最大。林分Ⅰ和Ⅱ的养分利用系数显著高于林分Ⅲ,反映了林分维持高生产力需要消耗更多的养分元素;循环系数排列顺序为Ⅲ>Ⅱ>Ⅰ,竹针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维持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元素少于毛竹纯林;毛竹纯林养分周转时间最长,竹阔混交林次之,竹针混交林最短,分别为31.89年、12.39年和12.23年,混交林周转时间显著低于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既有较高的生产力,又有较强的养分归还能力,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毛竹林 养分分布 生物循环
原文传递
海洋生物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庆峰 李明月 +1 位作者 那广水 李成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5-997,共3页
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从海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活性多糖,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药物资源,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对近... 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从海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活性多糖,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药物资源,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对近年来海洋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生物多糖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种植茶树对黄棕壤有机铝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庆康 丁瑞兴 黄瑞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1-66,共6页
运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原理,对江苏南部丘陵地区黄棕壤有机铝的来源,富集机制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茶后土壤 pH 值降低,铝饱和度增高,各种(?)态铝、铝络合度、络合铝占非晶质铝的百分数增高,土壤有机质数且亦增... 运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原理,对江苏南部丘陵地区黄棕壤有机铝的来源,富集机制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茶后土壤 pH 值降低,铝饱和度增高,各种(?)态铝、铝络合度、络合铝占非晶质铝的百分数增高,土壤有机质数且亦增多;茶园含铝有机物分解一年后,铝的残留率可达70%以上。有5~500mgL^(-1)的单宁类有机物释放并与溶液中铝离子形成有机络合物;土壤对单宁酸和铝的吸附使土壤交换性酸增高0.1~1.35cmolkg^(-1).因此,茶园土壤的有机铝主要通过茶树群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逐渐积累,茶树群体的生长状况及植茶时间长短制约着土壤有机铝的富集程度和茶园土壤酸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土壤 酸化 茶树 有机铝
下载PDF
海洋生物泵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军 李晓倩 +1 位作者 陈建芳 郭术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共21页
海洋生物泵是以一系列海洋生物为介质将大气中的碳输运到海洋深层的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本文系统地描述了海洋生物泵碳汇几个主要阶段:浮游植物沉降,浮游动物粪球颗粒沉降,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沉... 海洋生物泵是以一系列海洋生物为介质将大气中的碳输运到海洋深层的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本文系统地描述了海洋生物泵碳汇几个主要阶段:浮游植物沉降,浮游动物粪球颗粒沉降,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沉降和海雪沉降以及碳酸盐反向泵过程。同时,本文对南海生物泵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服务于中国海碳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泵 南海 碳循环
下载PDF
硒的生物循环及含硒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宝江 黄峙 刘学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123-130,共8页
概述硒的生物循环和含硒活性物质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生物循环 生物有机化 含硒活性物质 生物学作用机制 环境 植物 动物
下载PDF
Biological Cycles of Mineral Elements in a Young Mixed Stand in Abandoned Mining Soils 被引量:14
11
作者 Da-Lun Tian Wen-Hua Xiang Wen-De Yan Wen-Xing Kang Xiang-Wen Deng Zhu F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284-1293,共10页
Phytoremediation as a sustainable and inexpensive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the environment by plants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objective in plant research. In this study, biologic... Phytoremediation as a sustainable and inexpensive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the environment by plants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objective in plant research. In this study, biological cycles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N, P, K, Ca, and Mg) and eight heavy metal elements (Fe, Cu, Zn, Mn, Cd, Ni, Pb and Co) were examined in young paniculed goldraintree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and common elaeocarpus (Elaeocarpus decipens) mixed stands in an abandoned mining area. We found that afte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bandoned mining areas, the organic matter and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 el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nnual retention, uptake and return were 75.0, 115.4, and 40.3 kg/hm^2 for nutrient elements, and 1 878.0, 3 231.0 and 1 353.0 g/hm^2 for heavy metal elements, respectively, with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cycling coefficient and turnover rate of 0.92, 0.35 and 0.32 for nutrient elements, and 1.24, 0.42 and 1.92 for heavy metal element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bandoned mining area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in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nhancing soil available nutrients, and ensuring human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ndoned mining areas biological cycle common elaeocarpus (Elaeocarpus decipens) heavy metal elements mixed stand paniculed goldraintree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原文传递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45例胰腺癌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勇主 王国民 +4 位作者 夏罕生 徐叶青 潘毅慧 张惠芳 王文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3月间收治 4 5例胰腺癌用HIFU治疗后效果。 4 5例TNM分期 :Ⅱ期 5例 ,Ⅲ期 30例 ,Ⅳ期 10例。HIF...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3月间收治 4 5例胰腺癌用HIFU治疗后效果。 4 5例TNM分期 :Ⅱ期 5例 ,Ⅲ期 30例 ,Ⅳ期 10例。HIFU平均输出功率 1.5kW ,单次脉冲时间 36 0ms,治疗时间 5 5min/次。结果  38例完成治疗 ,瘤体平均缩小 10 .34%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78.94 %、2 3.6 8% ,中位生存期为 2 4 .6个月 ,94 .73%患者原有疼痛减轻或消失。结论 HIFU能减轻晚期胰腺癌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安全、微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治疗 胰腺癌 疗效观察
下载PDF
Silicon’s organic pool and biological cycle in moso bamboo community of Wuyishan Biosphere Reserve 被引量:11
13
作者 LI Zhen-ji LIN Peng +2 位作者 HE Jian-yuan YANG Zhi-wei LIN Yi-m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9-857,共9页
Biomineralization of Si by plants into phytolith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Si into clays during weathering ar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of silicon’s biogeochemical cycle. As a silicon-accumulating plant, the wide... Biomineralization of Si by plants into phytolith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Si into clays during weathering ar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of silicon’s biogeochemical cycle. As a silicon-accumulating plant, th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woody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moso bamboo) contributes to storing silicon by biomineralization and, thus, prevents eu-trophication of nearby waterbodies through silicon’s erosion of soil particles. A study on the organic pool and biological cycle of silicon (Si) of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conducted in Wuyishan Biosphere Reserve,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tanding crop of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13355.4 g/m2, of which 53.61%, 45.82% and 0.56% are represented by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parts of moso bamboos, and the under-story plants, respectively; (2) the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community was 2887.1 g/(m2·a), among which the aboveground part, belowground part, litterfalls, and other fractions, accounted for 55.86%, 35.30%, 4.50% and 4.34%, respec-tively; (3) silicon concentration in stem, branch, leaf, base of stem, root, whip of bamboos, and other plants was 0.15%, 0.79%, 3.10%, 4.40%, 7.32%, 1.52% and 1.01%, respectively; (4) the total Si accumulated in the standing crop of moso bamboo com-munity was 448.91 g/m2, with 99.83% of Si of the total community stored in moso bamboo populations; (5) within moso bamboo community, the annual uptake, retention, and return of Si were 95.75, 68.43, 27.32 g/(m2·a), respectively; (6) the turnover time of Si, which is the time an average atom of Si remains in the soil before it is recycled into the trees or shrubs, was 16.4 years; (7) the enrichment ratio of Si in the moso bamboo community,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to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biomass of a community, was 0.64; and lastly, (8) moso bamboo plants stored about 1.26×1010 kg of silicon in the organic pool made up by the moso bamboo f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Moso bamboo community Silicon-accumulating Silicon biological cycle Wuyishan Biosphere Reserve
下载PDF
海莲红树林氮磷的累积和循环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鹏 吴新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3-467,共5页
主要讨论55年生海莲林的氮、磷元素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现存量中含有氮、磷总量分别为 142.74 g/m^2 和16.57 g/m^2 。其中地上部分别为 75.31 g/m^2 和 7.82g/m^2,地下部分别为 67.43 g/m^2 和 8.75g/m^2 。该群落氮、磷元素生... 主要讨论55年生海莲林的氮、磷元素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现存量中含有氮、磷总量分别为 142.74 g/m^2 和16.57 g/m^2 。其中地上部分别为 75.31 g/m^2 和 7.82g/m^2,地下部分别为 67.43 g/m^2 和 8.75g/m^2 。该群落氮、磷元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19.0 g/m^2 和 2.41 g/m^2 ,存留量分别为 7.53 g/m^2 和 1.01 g/m^2 ,归还量分别为 11.47 g/m^2 和1.40 g/m^2 。它们的氮含量均大于磷含量,周转期氮需 13年比磷需12年为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莲 红树林 累积 循环
下载PDF
Nitrogen Biological Cycle Characteristics of Seepweed(Suaeda salsa) Wetland in Intertidal Zone of Huanghe(Yellow) River Estuary 被引量:10
15
作者 SUN Zhigao MOU Xiaojie +6 位作者 SUN Jingkuan SONG Hongli YU Xiang WANG Lingling JIANG Huanhuan SUN Wanlong SUN Wengu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15-28,共14页
From April 2008 to November 2009, the nitrogen (N) cycle of plant-soil system in seepweed (Suaeda salsa) wetlan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From April 2008 to November 2009, the nitrogen (N) cycle of plant-soil system in seepweed (Suaeda salsa) wetlan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N had sig- nificant seasonal fluctuation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rates in topsoi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owing season (p 〈 0.01). The N/P ratio (9.87 ±1.23) of S. salsa was less than 14, indicating that plant growth was limited by N. The N accumulated in S. salsa litter at all times during decomposition, which was ascribed to the N immobilization by microbes from the environment. Soil organic N was the main N stock of plant-soil system, accounting for 97.35% of the total N stock. The 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coefficients of S. salsa were very low (0.0145 and 0.3844, respectively), while the N cycle coefficient was high (0.7108). The results of the N turnovers among compartments of S. salsa wetland showed that the N uptake amount of aboveground part and root were 7.764 g/m2and 4.332 g/m2, respectively. The N translocation amounts from aboveground part to root and from root to soil were 3.881 g/m2 and 0.626 g/m2, respectively. The N translocation amount from aboveground living body to litter was 3.883 g/m2, the annual N return amount from litter to soil was more than 0.125(-) g/m2 (minus represented immobili- zation), and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amount in topsoil (0-15 cm) in growing season was 1.190 g/m2. The assessment of N biological cycle status orS. salsa wetland indicated that N was a very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and the ecosystem was situated in unstable and vulnerable status. The S. salsa was seemingly well adapted to the low-nutrient status and vulnerable habitat, and the N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in the compartment model might provide scientific base for us to reveal the special adaptive strategy orS. salsa to the vulnerable habitat in the following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biological cycle seepweed wetland Huanghe (Yellow)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海南岛海莲红树林的钙镁累积和循环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鹏 林明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本文是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55年生海莲林的Ca、Mg元素的累积和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莲群落现存量中,含有Ca、Mg总量分别为3258.1和597.9kg·ha^(-1),其中地上部分别为1891.9和247.1kg·ha^(-1),地下... 本文是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55年生海莲林的Ca、Mg元素的累积和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莲群落现存量中,含有Ca、Mg总量分别为3258.1和597.9kg·ha^(-1),其中地上部分别为1891.9和247.1kg·ha^(-1),地下部分别为1366.2和350.8kg·ha^(-1)。该群落的Ca、Mg元素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382.0和100.4kg·ha^(-1),存留量131.3和20kg·ha^(-1),归还量为250.7和80.4kg·ha^(-1)。Ca的周转期为13年,较Mg8年为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物循环 钙镁积累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益明 李振基 +3 位作者 杨志伟 林鹏 刘初钿 何建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6-32,共7页
本文是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氮(N)、磷(P)的库量分别为925.844kghm-2和45.981kgh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719.438kghm-... 本文是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氮(N)、磷(P)的库量分别为925.844kghm-2和45.981kgh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719.438kghm-2(占总库量的77.706%)和35.534kghm-2占77.280%),地下部分别为206.406kghm-2(占22.294%)和10.447kghm-2(占22.720%);(2)N、P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65.344kghm-2和2627kghm-2,年存留量分别为37.019kghm-2和1.695kghm-2,年归还量分别为28.325kghm-2和0.932kghm-2;(3)氮、磷的富集率分别为1.324和1.083两者均大于1,说明该群落对N、P仍在不断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群落 生物循环 元素累积 武夷山
下载PDF
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的遗传转化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传忠 韩雪娟 +5 位作者 李轶群 莫瑶瑶 郭方月 李卫国 盖英萍 冀宪领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3-419,共7页
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在植物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控制着碳的流入和再生,在碳固定的基本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已克隆到的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MSBPase)cDNA全长序列,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检测... 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在植物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控制着碳的流入和再生,在碳固定的基本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已克隆到的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MSBPase)cDNA全长序列,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MSBPase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成功表达。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叶色较绿,叶片数较多,株型较大,生长旺盛,且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呈现早花现象;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发现,转基因株系叶片中SBPase的活性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强,叶片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植株干质量增加。因此,MSBPase具有提高植株光合固定CO2的效率和光合能力,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可以作为桑树基因工程育种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MSBPase的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景天庚酮糖-1 7-二磷酸酶 生物学功能 转基因植株 卡尔文循环
下载PDF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主要营养元素的分配和生物循环 被引量:5
19
作者 莫江明 周国逸 +2 位作者 彭少麟 张德强 余清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3,共5页
较系统地研究了鼎湖山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concinna)-鼎湖钓樟(Linderachunii)群落植物主要营养元素(P、K、Ca、Mg)的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营养元素含量随群落层次、组分(器官)和元素不同而异。群落植物营养元素贮量为(kghm-2):P61.2... 较系统地研究了鼎湖山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concinna)-鼎湖钓樟(Linderachunii)群落植物主要营养元素(P、K、Ca、Mg)的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营养元素含量随群落层次、组分(器官)和元素不同而异。群落植物营养元素贮量为(kghm-2):P61.253,K928.764,Ca1212.771和Mg79.349。各元素贮量在不同层次中的大小分布序列为:乔木(94.3%-97.8%)>藤本(1.3%-4.1%)>灌木(0.8%-1.4%)>草本(0.05%-0.15%)。在乔木层,元素贮量则主要分布在树干和树枝两组分(38.6%-61.7%)。各元素在植物组分中的贮量序列为:Ca>K>Mg>P(根、干和皮)和K>Ca>Mg>P(其余器官)。群落植物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为(kghm-2):P2.677,K41.550,Ca63.309和Mg3.693,其在群落植物中的分配格局与贮量的相类似。群落植物营养元素利用系数为:P0.18,K0.11,Ca0.09和Mg0.28;循环系数:P0.76,K0.61,Ca0.41和Mg0.84;周转期(a):P7.36,K15.12,Ca28.05和Mg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鼎湖山 黄果厚壳桂群落 营养元素分配 生物循环
下载PDF
海南岛海莲红树林的钾钠元素的累积和循环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鹏 何书镇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2-318,共7页
本文是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55年生海莲林的K、Na元素的累积和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莲群落现存量中,含有K、Na总量分別为669.9和2951.3kg/ha;其中地上部分别为425.6和908.9kg/ha,地下部分别为244.3和2042.4kg/h... 本文是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55年生海莲林的K、Na元素的累积和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莲群落现存量中,含有K、Na总量分別为669.9和2951.3kg/ha;其中地上部分别为425.6和908.9kg/ha,地下部分别为244.3和2042.4kg/ha。该群落的k、Na元素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89.6和204.4kg/ha,归还量为49.0和99.8kg/ha,存留量为40.6和104.6kg/ha。K的周转期为14年比Na30年为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物循环 元素累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