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素增强氟康唑对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武思彤 李刚 +3 位作者 王文 周晓燕 刘晓明 贾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541-554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增强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住院标本分离出22份真菌标本,从临床尿管插管患者中分离出1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菌,采用纸片药敏试验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抑菌圈直径及产... 目的探讨黄连素增强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住院标本分离出22份真菌标本,从临床尿管插管患者中分离出1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菌,采用纸片药敏试验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抑菌圈直径及产膜能力;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素与氟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的MIC值;分别设置四组生长对照组、氟康唑单用组16μg/ml、黄连素单用组4μg/ml、药物联用组16μg/ml+4μg/ml,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分别测定氟康唑、黄连素及药物联用组在时间点0、4、6、8、12、24、48h随时间变迁的杀菌作用及动态杀菌作用;利用qRT-PCR检测目的基因CDR1、MDR、ALS3、ERG11、TUP1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从临床分离出1株耐药性较强的白假丝酵母,该菌具有中等强度的产膜能力;黄连素能增强耐药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RT-PCR结果显示,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CDR1、MDR、ALS3、ERG11的mRNA的表达量比生长对照组降低,而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TUP1基因比生长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氟康唑更好地抑制白假丝酵母耐药菌株的形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耐药菌提供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 黄连素 氟康唑 生物膜
原文传递
水产品腐败菌生物膜的形成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易正凯 谢晶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生物膜是细菌与物体表面接触后为抵御不良环境而形成的聚合体。腐败菌可以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附着在水产品表面,表现出更强的腐败能力且难以清除,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腐败菌生物膜。本文综述水产品中腐败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过程以及... 生物膜是细菌与物体表面接触后为抵御不良环境而形成的聚合体。腐败菌可以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附着在水产品表面,表现出更强的腐败能力且难以清除,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腐败菌生物膜。本文综述水产品中腐败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过程以及3个菌种(希瓦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嗜水单气胞菌)生物膜的分子调控机制。在这些细菌中,生物膜的形成普遍受环二鸟苷酸(c-di-GMP)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的调节,这些调控系统通过改变菌体的黏附性、运动性和胞外多糖来抑制或促进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介绍了控制腐败菌生物膜的新方法,以及一些应用于其它菌种的新方法,以便用于腐败菌中,为水产品中腐败菌生物膜的形成调控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腐败菌 生物膜 调控机制 控制措施
下载PDF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税剑 罗莉 +3 位作者 向延根 石国民 吴佳玲 潘建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2-1457,共6页
探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为HvKP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收集2021年1至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临床感染标本所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96株,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 探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为HvKP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收集2021年1至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临床感染标本所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96株,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黏液拉丝试验初步区分HvKP和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微孔板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临床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分析HvKP组患者和CKP组患者临床资料、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耐药性。结果显示,96株非重复KP中共分离出20株HvKP,检出率为20.8%,HvKP中呼吸道标本占比最高,达75.0%。HvKP感染患者肝胆疾病患病率以及多部位感染率高于CKP感染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4、7.488,P=0.023、0.006)。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是否入住ICU、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vKP中有17株(85.0%)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弱成膜2株(10.0%)、中等成膜10株(50.0%)、强成膜5株(25.0%);而76株CKP有71株(93.4%)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弱成膜13株(17.1%)、中等成膜30株(39.5%)、强成膜28株(36.8%),HvKP生物被膜形成率与CK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0,P=0.225)。HvKP整体耐药率不高,但发现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HvKP,多重耐药HvKP检出率(5.0%)低于多重耐药CKP(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P=0.026)。HvKP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比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低于CK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上,本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大多能够形成生物被膜,但与普通肺炎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生物被膜 耐药
原文传递
碳基纳米材料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预防和清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方超 李学鹏 励建荣 《未来食品科学》 2021年第3期11-27,共17页
食源性致病菌可通过形成生物膜和对消毒剂产生抗性严重损害人类公共健康,如不采取阻止手段,则预计随着新型抗生素开发难度的上升,食源性耐药致病菌将引发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纳米材料在对抗生物膜相关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管理方面的潜力... 食源性致病菌可通过形成生物膜和对消毒剂产生抗性严重损害人类公共健康,如不采取阻止手段,则预计随着新型抗生素开发难度的上升,食源性耐药致病菌将引发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纳米材料在对抗生物膜相关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管理方面的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生物膜剂.其中,碳基纳米材料(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CBNs)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易于制备和修饰、优异的光学性能等优势,已被许多研究人员应用于药物递送、生物成像或抑菌等领域.伴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具有独特预防和清除生物膜性能的CBNs,或者是以CBNs为递送载体的抗菌纳米复合物,将有希望用作下一代抗生物膜纳米材料,实现CBNs在食品安全和保鲜领域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生物膜CBNs的研究进展,介绍了CBNs的种类及其理化特性,讨论了在生物膜形成的不同阶段CBNs发挥作用的多种潜在机制,并着重讨论了CBNs作为抗生物膜剂在生物膜预防和清除领域的关键作用,为CBNs在食品安全和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生物膜 碳基纳米材料 食品安全与保鲜
下载PDF
营养缓释型生物填料的制备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海景 温勇 +3 位作者 皮丕辉 邓耀明 程江 杨卓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针对有毒抗(难)降解芳香族污染物生物处理时挂膜启动慢、降解速率低的缺陷,在新研制的营养缓释型填料中,添加该类污染物降解时微生物共代谢所需的一级基质,并加入活性炭、蔗渣作为控释剂形成营养缓释型改性填料,研究了所得改性填料的表... 针对有毒抗(难)降解芳香族污染物生物处理时挂膜启动慢、降解速率低的缺陷,在新研制的营养缓释型填料中,添加该类污染物降解时微生物共代谢所需的一级基质,并加入活性炭、蔗渣作为控释剂形成营养缓释型改性填料,研究了所得改性填料的表面结构、营养缓释性能、挂膜及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填料表面粗糙多孔,具有良好的营养缓释性能;同时,其微生物挂膜速率明显加快,挂膜所需时间缩短了3 d;在初始浓度为127 mg/L的苯酚降解实验中,苯酚降解速率明显快于传统聚乙烯填料,在降解后的第8小时,改性填料苯酚去除率高达91.7%,比传统聚乙烯填料提高37.7%,脱氢酶活性更是普通填料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生物填料 营养 缓释 挂膜
下载PDF
噻黄隆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6
作者 周学明 《安徽化工》 CAS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采用气浮+复合厌氧+移动床生物膜法处理噻黄隆生产废水。结果表明,处理后废水中的COD、苯类化合物、色度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实验基础上探讨了该工艺的特性,为其在脲类除草剂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噻黄隆 除草剂 复合厌氧 移动床生物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