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膜覆盖对渭北旱塬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白丽婷 海江波 +1 位作者 韩清芳 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39,162,共6页
对陕西渭北旱塬区2种不同可降解膜和普通地膜覆盖种植冬小麦连续2年生长状况、水分利用效率及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区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冬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P〈0.05)... 对陕西渭北旱塬区2种不同可降解膜和普通地膜覆盖种植冬小麦连续2年生长状况、水分利用效率及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区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冬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P〈0.05)高于常规露地栽培,并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成穗数,使穗粒数有一定的增加;连续2年增产幅度分别为6.45%和28.95%、7.52%和22.44%,2种覆盖间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39%和35.02%、14.40%和12.96%,各覆膜处理0~200 cm土层贮水量较对照增加17.9~64.2 mm。普通地膜覆盖对冬小麦各生育阶段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作用较大,液体地膜由于易受到环境影响,其生理生态效应不能充分体现。覆盖生物降解膜蓄水保墒效果较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到17.73 kg/(mm.hm2),而且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物降解膜 普通地膜 液体地膜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PBAT生物降解膜覆盖对绿洲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2
作者 邬强 王振华 +2 位作者 郑旭荣 张金珠 李文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5-143,共9页
为应对农田残膜污染,探明基于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普通塑料地膜与滴灌结合在棉花滴灌上应用效果,于2015—2016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分别设置4种不同厚度和降解诱导期生... 为应对农田残膜污染,探明基于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普通塑料地膜与滴灌结合在棉花滴灌上应用效果,于2015—2016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分别设置4种不同厚度和降解诱导期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共5种不同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对滴灌棉花土壤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可降解膜降解性能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2 a试验结果表明,覆膜60~80 d开始出现降解,至覆盖180 d后出现均匀细纹并未完全降解,0.012 mm可降解地膜覆膜180 d仅仅出现裂纹,降解速度较慢。0.010 mm和0.012 mm厚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棉花苗期土壤0~25 cm平均温度较对照分别低0.94℃和1.34℃(P<0.05),但随着作物生长两者差异逐渐减小。4种类型可降解膜覆盖在棉花生长前期均能提高土壤土壤水分,但随地膜降解和棉花生长后期则显著降低,与普通塑料地膜相比土壤水分显著降低1%~3%。总体而言,覆盖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2 a平均产量较CK减少2%~3%,水分利用效率减少4%左右(P<0.05),净收入少1 858.5元/hm2(10.2%),4种类型可降解地膜产投比相比,厚度较薄0.010 mm处理应用经济效果较好。可见,目前全生物降解地膜若要代替普通地膜,解决残膜污染,仍需进行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温度 棉花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 膜下滴灌 绿洲灌区
下载PDF
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周昌明 李援农 +2 位作者 谷晓博 银敏华 赵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42,112,共11页
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设置平地全覆盖(M1)、垄沟半覆盖(M2)、连垄全覆盖(M3)与传统平地种植(CK)4种种植方式,通过2013—2014年2年夏玉米大田试验,分析降解膜覆盖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作物对养... 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设置平地全覆盖(M1)、垄沟半覆盖(M2)、连垄全覆盖(M3)与传统平地种植(CK)4种种植方式,通过2013—2014年2年夏玉米大田试验,分析降解膜覆盖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覆盖种植方式均提高了表层0~50 cm土壤养分,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增加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土壤0~200 cm平均硝态氮含量均在播种后20~60 d明显减少,且在不同时期硝态氮含量峰值随着播种后天数的增加逐渐向下运移;M1、M2和M3处理的植株体内氮素累积量与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播种后20~40 d累积量最多。3种覆盖处理2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其中,M3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M1、M2处理分别提高了49.30%、33.10%。综合而言,覆盖降解膜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的水肥环境,促进作物对氮素的有效吸收,其中连垄全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M3)在保护土壤环境、提高耕作层土壤养分以及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生物降解膜 土壤硝态氮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降解膜覆盖对油菜根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谷晓博 李援农 +2 位作者 银敏华 杜娅丹 周昌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4-193,共10页
通过2 a田间试验设置普通地膜覆盖(PM)、生物降解膜覆盖(JM)和露地对照(CK)3个处理,系统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地下5 cm和2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0~100 cm土壤储水量、冬油菜生长状况、根系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水分... 通过2 a田间试验设置普通地膜覆盖(PM)、生物降解膜覆盖(JM)和露地对照(CK)3个处理,系统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地下5 cm和2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0~100 cm土壤储水量、冬油菜生长状况、根系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后150 d前,PM和JM处理的增温保墒效果相当,均显著大于CK(P〈0.05),在播种后150 d后,生物地膜逐渐降解,其增温保墒效果显著低于PM(P〈0.05);JM处理冬油菜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成熟期不同深度处的主根直径与PM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大于CK(P〈0.05),冬油菜分枝数、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的角果数、籽粒数也表现出相同的特点。与PM处理相比,JM处理更能促进冬油菜主根下扎,有效增加20~30 cm土壤深度的侧根质量密度。JM处理的节水增产效果与PM无显著差异(P〉0.05),2种地膜覆盖下冬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CK(P〈0.05),PM和JM处理2 a冬油菜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增加45.91%、37.02%和81.68%、53.86%;与PM处理相比,JM处理还能有效降低油菜籽粒中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芥酸和硫苷含量。从应用效果来看,JM可以代替PM应用于冬油菜的种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主根形态 侧根分布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沟覆盖材料对垄沟集雨种植土壤温度、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胡广荣 王琦 +5 位作者 宋兴阳 李富春 张登奎 张恩和 刘青林 王鹤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0-599,共10页
为寻求半干旱地区垄沟集雨环保的沟覆盖材料,改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提高降雨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玉米和高粱作为供试作物,以沟无覆盖作为对照,研究垄沟集雨不同沟覆盖方式(无覆盖、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 为寻求半干旱地区垄沟集雨环保的沟覆盖材料,改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提高降雨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玉米和高粱作为供试作物,以沟无覆盖作为对照,研究垄沟集雨不同沟覆盖方式(无覆盖、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沟无覆盖相比,液体地膜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沟中作物全生育期表层(0~25 cm)土壤温度分别提高0.2℃和1.0℃,种植高粱的沟中表层土壤温度分别提高0.2℃和1.1℃,秸秆覆盖种植玉米和高粱的沟中表层土壤温度分别降低1.1℃和1.3℃;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0~140 cm土壤贮水量种植玉米分别提高0.4 mm、21.5 mm和8.6 mm,种植高粱分别提高2.3 mm、21.0 mm和10.9 mm。液体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玉米青贮产量分别提高增加0.4%和10.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和11.3%,玉米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0.7%和7.3%;高粱青贮产量分别增加0.2%和10.9%,高粱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1%和11.8%,高粱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1.6%和9.4%;秸秆覆盖的玉米青贮产量、玉米籽粒产量、玉米地上生物量、高粱青贮产量、高粱籽粒产量和高粱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2.9%、2.2%、1.9%、0.7%、1.4%和1.0%。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9 kg·hm^(-2)·mm-1、0.5 kg·hm^(-2)·mm-1和4.9 kg·hm^(-2)·mm-1,种植高粱分别提高0.3 kg·hm^(-2)·mm-1、0.4 kg·hm^(-2)·mm-1和2.7 kg·hm^(-2)·mm-1。综合分析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适宜作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垄沟集雨沟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集雨 沟覆盖材料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可降解地膜 液体地膜 秸秆覆盖 玉米 高粱
下载PDF
生物降解膜降解、保墒增温性能及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5 位作者 李尚中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党翼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果,40 d以后开始快速降解,到80-90 d时降解可达到85%-95%,种植地膜玉米后,压入土壤或地膜上有土覆盖的部分同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而垄上的地膜在玉米收后绝大部分仍与常规膜一样保持完好;生物降解膜保墒性能达普通农用地膜的90.4%-95.4%;作物生育前期0-25 cm土层08∶30、14∶30和20∶30平均温度比普通农用地膜低0.85℃,比露地高1.91℃;生物降解膜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比裸地平作出苗提前5-9 d,成熟期提前11-12 d。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不能降解的普通农用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全覆盖双垄沟播 土壤温度 玉米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材料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杰 贾志宽 +1 位作者 李国领 罗诗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140,147,共9页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生育期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9.96%,19.67%和4.7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67%,29.69%和7.36%;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3.75%,23.90%和5.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6%,31.59%和8.44%;生育期和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的增产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普通地膜 液态膜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集雨种植
下载PDF
玉米淀粉生物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熊汉国 吴俊 +3 位作者 卢金珍 宋宝华 窦亚飞 曾庆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4,共3页
以天然高聚物玉米淀粉为原料 ,经增塑、增强、交联后制备全生物降解薄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三种增塑剂的协同作用最佳配比 ,探索了增强剂、交联剂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该薄膜的生物降解特性 ,并通过X -衍射对该膜的结构进行... 以天然高聚物玉米淀粉为原料 ,经增塑、增强、交联后制备全生物降解薄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三种增塑剂的协同作用最佳配比 ,探索了增强剂、交联剂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该薄膜的生物降解特性 ,并通过X -衍射对该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三种增塑剂的最佳用量为 15 %水、2 %丙三醇、2 %尿素 ,2 0 %增强剂聚乙烯醇、5 %交联剂乙二醛 ,所制备的膜强度达到国标GB4 4 5 6- 84所规定的标准 ;淀粉经塑化、交联后 ,次价键断裂 ,晶区被破坏 ,使淀粉具备热塑性。该膜微生物生长达到 4级 ,土埋 2 0天后 ,失重率达到 90 %。该研究结果为用淀粉制造一次性生物降解膜、消除“白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生物降解薄膜 配比 增强剂 增塑剂 力学性能 交联剂 膜强度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垄体地温及玉米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倩 张睿 +1 位作者 贾志宽 李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2,共5页
在玉米沟垄种植模式下对垄上覆盖普通地膜、5%生物降解膜及8%生物降解膜后的土壤温度及玉米出苗状况进行了观测。两年结果表明:①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覆盖对土壤均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普通地膜、8%及5%生物降解膜表层日均增温分别为3.9、... 在玉米沟垄种植模式下对垄上覆盖普通地膜、5%生物降解膜及8%生物降解膜后的土壤温度及玉米出苗状况进行了观测。两年结果表明:①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覆盖对土壤均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普通地膜、8%及5%生物降解膜表层日均增温分别为3.9、3.46和2.09℃,且随着深度的增加,三种地膜的增温效果都逐渐降低;②普通地膜和8%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的年季间变化较小,两年间极差分别为1.95和2.96℃,而5%生物降解膜两年间极差为5.35℃,年季间变化较大;③地膜和8%生物降解膜覆盖后可将玉米出苗天数分别提前3 d和2 d,而5%生物降解膜覆盖后对出苗情况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普通地膜 土壤温度 出苗 玉米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丁茜 余佳 +1 位作者 蒋馨漫 朱和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简述了可降解高分子地膜材料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来源,主要介绍了淀粉基、聚乳酸(PLA)基和聚(己二酸丁二酯-co-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基生物降解地膜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热性能、降解周期和生产成本。值得注意的是,PBAT凭借优异的成... 简述了可降解高分子地膜材料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来源,主要介绍了淀粉基、聚乳酸(PLA)基和聚(己二酸丁二酯-co-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基生物降解地膜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热性能、降解周期和生产成本。值得注意的是,PBAT凭借优异的成膜性能和保温增产效果,成为最有希望代替聚乙烯(PE)生产农用地膜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今后PBAT基生物降解地膜将重点向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方向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高分子材料 地膜 性能
下载PDF
纤维素/壳聚糖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维锦 林志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4-46,共3页
将纤维素粉加入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制成生物降解膜。研究了影响共混薄膜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 ,在共混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增容剂有助于提高薄膜的强度 ;在乙酸质量分数为 2 %、壳聚糖质量分数为 4%、纤维素与壳聚... 将纤维素粉加入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制成生物降解膜。研究了影响共混薄膜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 ,在共混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增容剂有助于提高薄膜的强度 ;在乙酸质量分数为 2 %、壳聚糖质量分数为 4%、纤维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 1∶1,羧甲基壳聚糖与壳聚糖质量比为 1∶15 ,共混搅拌 2 0min的条件下 ,制得的共混膜拉伸强度达到 8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可生物降解膜 力学性能 乙酸 共混 羧甲基壳聚糖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新材料的发展及产业化前景 被引量:22
12
作者 何文清 刘琪 +2 位作者 李元桥 刘勤 严昌荣 《生物产业技术》 2017年第2期7-13,共7页
地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之一,其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同时地膜残留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近年来,由于降解新材料与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降解地膜得到了快速发展。就生物... 地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之一,其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同时地膜残留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近年来,由于降解新材料与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降解地膜得到了快速发展。就生物降解地膜出现的背景、发展过程、应用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产业化前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随着技术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降解地膜将成为21世纪农业新材料发展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白色污染 生物降解地膜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国内生物降解地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余旺 王朝云 +4 位作者 易永健 谭志坚 汪洪鹰 李懋 杨媛茹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6-165,共10页
地膜覆盖种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残膜污染的治理,而生物降解地膜是从根本上解决残膜污染的良策。按主要成分来源将生物降解地膜分为3类:天然高分子型、化学合成型和微生物合成型,还介绍了生物降解地膜的成型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地膜覆盖种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残膜污染的治理,而生物降解地膜是从根本上解决残膜污染的良策。按主要成分来源将生物降解地膜分为3类:天然高分子型、化学合成型和微生物合成型,还介绍了生物降解地膜的成型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生物降解地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地膜 成型工艺 农业生产
原文传递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霍轶珍 郭彦芬 +1 位作者 韩翠莲 李生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为探讨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地膜覆盖及不覆盖3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对3种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玉米生产性状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期,... 为探讨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地膜覆盖及不覆盖3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对3种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玉米生产性状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显著,且与普通地膜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玉米进入生育中后期阶段,生物地膜降解破损,保温、保墒效果减弱,玉米生育中期3种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性显著(p<0.05),生育末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几乎丧失,土壤水热状况与不覆膜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且显著低于普通地膜覆盖(p<0.05);生物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玉米产量及生产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优于不覆膜处理(p<0.05),平均较不覆膜增产19.48%和20.41%,水分利用效率高22.18%和22.56%。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可降解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膜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玉米产量 河套灌区
下载PDF
增塑剂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国平 杨晓泉 温其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膜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 ,改善其柔韧性和耐水性 ,研究了不同增塑剂 (油酸、硬脂酸、聚乙二醇 4 0 0 )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能的影响 .对各种改性增塑蛋白膜的质构分析、表面结构观察和热力学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膜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 ,改善其柔韧性和耐水性 ,研究了不同增塑剂 (油酸、硬脂酸、聚乙二醇 4 0 0 )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能的影响 .对各种改性增塑蛋白膜的质构分析、表面结构观察和热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 :添加 3% (体积分数 )的油酸可使膜的抗拉强度提高 30 %、伸长率提高 2 0倍 ,柔韧性大为提高 ,吸水率降低 2倍以上 ,而且膜的表面结构更加光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生物可降解膜 增塑 改性
下载PDF
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白有帅 贾生海 +1 位作者 黄彩霞 雒天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58-1563,共6页
为探索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春小麦的影响,在甘肃兰州对春小麦进行了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温度、水分和小麦产量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下,春小麦全生育期0-25cm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高0.78... 为探索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春小麦的影响,在甘肃兰州对春小麦进行了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温度、水分和小麦产量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下,春小麦全生育期0-25cm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高0.78℃和1.84℃;在小麦苗期-抽穗期,两种覆膜处理对地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小麦抽穗之后,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的增温效果显著低于普通地膜;小麦抽穗之前,两种覆膜处理下土壤日温度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抽穗期及后期生物降解膜处理日温度变化趋势与露地无差异。0-200cm土壤含水量在小麦苗期-抽穗期,两个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在开花期-灌浆期,生物降解膜处理显著高于露地、低于普通膜处理;在成熟期,生物降解膜处理较普通地膜处理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露地。两种覆膜处理小麦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分别较露地增加24.03%和32.72%。综上所述,在旱区春小麦栽培中,以生物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春小麦 生长指标 产量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膜在肉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月明 刘飞 +4 位作者 姜雪晶 张春江 黄峰 张雪 张泓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54,共4页
肉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在生产、运输、包装、贮藏过程中容易因微生物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危害人类健康,包装材料在肉品保鲜中至关重要,安全的包装材料是肉品保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当前使用的包装材料主要为非生物可降解材料,不仅污染环境... 肉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在生产、运输、包装、贮藏过程中容易因微生物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危害人类健康,包装材料在肉品保鲜中至关重要,安全的包装材料是肉品保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当前使用的包装材料主要为非生物可降解材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保鲜效果较差。生物可降解膜以其可降解、抗菌、稳定、安全等优点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肉品保鲜中的问题与常用保鲜方法、生物可降解膜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肉品保鲜中的应用,以期为肉品保鲜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膜 肉品保鲜 抗菌 缓释
下载PDF
热塑淀粉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的适用性与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顾海蓉 沈根祥 +3 位作者 黄丽华 石建福 赵庆节 Giovanni Minuto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9-543,共5页
通过霉菌侵蚀法、田间考察法和受控掩埋试验法,对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在上海郊区的适用性及其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由于其高达90%的淀粉含量,能够被霉菌等微生物作为碳源所利用,仅需数天,霉菌菌... 通过霉菌侵蚀法、田间考察法和受控掩埋试验法,对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在上海郊区的适用性及其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由于其高达90%的淀粉含量,能够被霉菌等微生物作为碳源所利用,仅需数天,霉菌菌落即可在该膜表面旺盛生长。在上海崇明岛的气候条件下,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的诱导期为60~120d,在田间生产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上海郊区作物生产的需要。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能够被崇明岛当地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降解,在土壤中埋藏90d后,失重率为58.6%。其降解速度在10~20cm耕作层土壤中的最快,90d后失重率即高达84.2%。因此种植季结束后,可生物降解地膜不需要人工或机械捡拾残膜,只需翻耕入土壤即可,最佳翻耕深度为10~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淀粉 可生物降解地膜 适用性 生物降解性能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原料大豆秸秆纤维的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丽霞 陈海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69-275,共7页
为了解决秸秆和塑料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高值化利用秸秆资源。该研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探索运用物理方法制取清洁、高强度、高得率的可生物降解地膜原料-大豆秸秆纤维的可行性,寻求物料特性和工作参数对制取大豆秸... 为了解决秸秆和塑料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高值化利用秸秆资源。该研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探索运用物理方法制取清洁、高强度、高得率的可生物降解地膜原料-大豆秸秆纤维的可行性,寻求物料特性和工作参数对制取大豆秸秆纤维的影响规律和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分别选取大豆秸秆长度、浸泡时间、加工温度、主轴转速和喂入量为影响因素,纤维得率、纤维长宽比及抗张强度为响应函数,应用Design-expert6.0.10软件设计方案与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参数组合为秸秆长度7cm、浸泡时间24h、喂入量27g/min、工作温度80~85℃、转速110~120r/min时,制得的大豆秸秆纤维得率大于80%、干抗张强度大于7N、长宽比大于5;各因素对纤维得率贡献率的主次关系为:浸泡时间>主轴转速>喂入量>秸秆长度>加工温度,各因素对干抗张强度贡献率的主次关系为:秸秆长度>加工温度>喂入量>浸泡时间>主轴转速,各因素对纤维长宽比贡献率的主次关系为:喂入量>秸秆长度>加工温度>浸泡时间>主轴转速。为利用大豆秸秆制备可降解地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纤维 优化 可降解地膜
下载PDF
生物降解膜促进冬油菜养分吸收减少土壤硝态氮累积 被引量:16
20
作者 谷晓博 李援农 +3 位作者 杜娅丹 杨丹 吴国军 任全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97,共8页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导致的农田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问题,通过2 a田间试验,从土壤有机质含量、硝态氮累积与分布、作物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等层面出发,进行了普通地膜覆盖(PM)、生物降解地膜覆盖(JM)和露地(CK)栽培冬油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导致的农田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问题,通过2 a田间试验,从土壤有机质含量、硝态氮累积与分布、作物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等层面出发,进行了普通地膜覆盖(PM)、生物降解地膜覆盖(JM)和露地(CK)栽培冬油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60和150 d,J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与PM处理无显著差异;播种后240 d,J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大于PM处理,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显著小于PM处理,且PM处理土壤硝态氮的淋洗下移峰值更大。PM和JM处理冬油菜的产量及地上部各器官的氮、磷、钾吸收量均显著大于CK,且PM和JM无显著差异。与PM处理相比,JM处理在播种后240 d时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7.0%,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34.1%。可见,PM处理在冬油菜生育后期过分消耗地力,且残留在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较高。该研究从土壤营养和作物养分吸收利用方面为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硝态氮 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膜 冬油菜 有机质 养分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