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ound-triggered piezocatalytic composite hydrogels for promoting bacterial-infected wound healing 被引量:4
1
作者 Dun Liu Lei Li +6 位作者 Ben-Long Shi Bo Shi Ming-Ding Li Yong Qiu Di Zhao Qun-Dong Shen Ze-Zhang Zh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96-111,共16页
Wound heal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ic issues faced by the medical community because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skin wounds to bacterial infection.As such,it is highly desired to design a nanocomposite hydrogel with ... Wound heal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ic issues faced by the medical community because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skin wounds to bacterial infection.As such,it is highly desired to design a nanocomposite hydrogel with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achieve high wound closure effectiveness.Here,based on ultrasound-triggered piezocatalytic therapy,a multifunctional hydrogel is designed to promote bacteria-infected wound healing.Under ultrasonic vibration,the surface of barium titanate(BaTiO_(3),BT)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the hydrogel rapidly genera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ow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rong built-in electric field,endowing the hydrogel with superior antibacterial efficacy.This modality shows intriguing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photodynamic therapy,such as prominent soft tissue penetration ability and the avoidance of serious skin phototoxicity after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photosensitizers.Moreover,the hydrogel based on N-[tris(hydroxymethyl)methyl]acrylamide(THM),N-(3-aminopropyl)methacrylamide hydrochloride(APMH)and oxidized hyaluronic acid(OHA)exhibits outstanding self-healing and bioadhesive properties able to accelerate full-thickness skin wound healing.Notably,compared with the widely reported mussel-inspired adhesive hydrogels,OHA/THM-APMH hydrogel due to the multiple hydrogen bonds from unique tri-hydroxyl structure overcomes the shortage that catechol groups are easily oxidized,giving it long-term and repeatable adhesion performance.Importantly,this hybrid hydrogel confines BT nanoparticles to wound area and locally induced piezoelectric catalysis under ultrasound to eradicate bacteria,markedly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biosafety and exhibits great potential for harmless treatment of bacteria-infected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functional hydrogels bioadhesiveness SELF-HEALING Antibacterial ability Piezocatalytic therapy
原文传递
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黏附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晓亮 曾抗 +1 位作者 李建华 张三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 制备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并对膜剂的体外生物黏附性进行测定。方法 :根据笔者前期正交实验结果制备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 ,采用自制的体外生物黏附装置分别测定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2 5 .9%... 目的 : 制备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并对膜剂的体外生物黏附性进行测定。方法 :根据笔者前期正交实验结果制备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 ,采用自制的体外生物黏附装置分别测定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2 5 .9%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和 0 .5 %鬼臼毒素卡波姆凝胶与兔子宫颈的体外生物黏附力 ,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与兔子宫颈的生物黏附性明显高于 2 5 .9%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和 0 .5 %鬼臼毒素卡波姆凝胶的体外生物黏附性 ,三者的体外生物黏附力检测结果分别为 19.1g 0 .5cm2 、16 .6g 0 .5cm2 、14 .0g 0 .5cm2 。结论 : 11.3%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简单 ,体外生物黏附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剂 生物黏附 体外 脂质体鬼臼毒素 子宫颈 治疗 卡波姆 HPV感染 女性宫颈 合用
下载PDF
替硝唑口腔粘附片的生物粘附性和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寅琦 张文玉 周翔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研制替硝唑口腔粘膜粘附片 ,考察其生物粘附特性和体外释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Carbopol和HPMC作为粘膜粘附材料和缓释骨架 ,用直接粉末压片法制备了不同处方配比的替硝唑口腔粘附片。用自制装置测定了粘附片的生物粘附力 ... 目的 研制替硝唑口腔粘膜粘附片 ,考察其生物粘附特性和体外释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Carbopol和HPMC作为粘膜粘附材料和缓释骨架 ,用直接粉末压片法制备了不同处方配比的替硝唑口腔粘附片。用自制装置测定了粘附片的生物粘附力 ,用桨法测定了体外释药速率。结果 以含 30 %Carbopol 934P的处方F6制备的粘附片效果较好。结论 生物粘附力、生物粘附时间和体外释药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可通过调节处方配比 ,获得生物粘附性和体外释药速率均较理想的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口腔粘贴片 生物粘附 体外释药
下载PDF
生物粘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健 毕殿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3-380,共8页
目的系统地了解生物粘附材料的类别和性质 ,生物粘附的机理 ,影响生物粘附的因素 ,生物粘附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生物粘附材料在制剂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近期的文献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结果对生物粘附传递系统的研究比较活跃 ... 目的系统地了解生物粘附材料的类别和性质 ,生物粘附的机理 ,影响生物粘附的因素 ,生物粘附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生物粘附材料在制剂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近期的文献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结果对生物粘附传递系统的研究比较活跃 ,但性能优良的生物粘附材料的品种较少 ,生物粘附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生物粘附性的实验研究方法有待于完善。结论生物粘附传递系统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粘附 粘膜粘附 生物粘附传递系统 药学研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阿昔洛韦生物粘附微球的动物胃粘膜表面粘附能力和体外缓释效果 被引量:20
5
作者 陆伟跃 潘俊 刘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 :研制一种具有较好生物粘附能力和药物缓释效果的阿昔洛韦 (Acv) 卡波姆 (Cb) 乙基纤维素 (Ec)微球。方法 :通过油包水乳剂的溶媒蒸发法制备Acv Cb Ec微球 ;以动物体内外胃粘膜表面滞留程度 ,考察Cb与Ec不同配比、Acv含量、微球... 目的 :研制一种具有较好生物粘附能力和药物缓释效果的阿昔洛韦 (Acv) 卡波姆 (Cb) 乙基纤维素 (Ec)微球。方法 :通过油包水乳剂的溶媒蒸发法制备Acv Cb Ec微球 ;以动物体内外胃粘膜表面滞留程度 ,考察Cb与Ec不同配比、Acv含量、微球粒径对Acv Cb Ec微球生物粘附能力的影响 ;以体外释药速率评价Cb与Ec不同配比、Acv含量、微球粒径和介质 pH对Acv Cb Ec微球缓释效果影响。结果 :Cb配比增加 ,Acv Cb Ec微球生物粘附能力增强 ,药物缓释效果降低 ,表现为负相关性 ;Acv含量增加 ,Acv Cb Ec微球生物粘附能力和药物缓释效果均降低 ,但Acv含量≤ 2 0 %时 ,缓释效果基本接近 ;粒径增大 ,Acv Cb Ec微球生物粘附能力有所减小 ,但在 5 0 0~ 12 0 0 μm时 ,药物缓释效果显著提高 (12h) ,而粘附性变化不明显 ;Acv Cb Ec微球在酸性介质中的释药速率明显快于中性或近中性介质。结论 :载药量≤ 2 0 % ,粒径为 5 0 0~ 12 0 0 μm ,Cb与Ec配比为1∶9的Acv Cb Ec微球在胃粘膜表面具有良好粘附特性 ,且药物缓释可达 12h ,近中性pH条件下的缓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生物粘附 药物缓释 ACV-Cb-Ec微球
下载PDF
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及泻下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沛 佟继铭 +3 位作者 刘喜纲 李忠思 苗光新 刘翠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目的:考察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及泻下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结肠离体灌注观察不同pH溶液中微球滞留率和在体肠道灌注技术观察不同肠道部位的滞留率来评价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并以排便时间、稀便量和排便... 目的:考察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及泻下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结肠离体灌注观察不同pH溶液中微球滞留率和在体肠道灌注技术观察不同肠道部位的滞留率来评价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并以排便时间、稀便量和排便重为指标观察其对小鼠的泻下作用。结果: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在大鼠结肠离体灌注试验中,不同pH环境的肠道中均有黏附,pH 3.0~7.4的滞留率为79%~68%。大鼠在体灌注时胃、小肠、结肠的滞留率分别为8.5%,23%,63%。微球0.2 g.kg-1剂量组(相当于大黄药材4.0 g.kg-1)8 h排便粒数(66.4±8.4)粒,排便重(0.74±0.41)g,泻下作用与大黄药材4.0 g.kg-1组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所制备的大黄总蒽醌结肠定位微球泻下作用与同等剂量药材相当、生物黏附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总蒽醌 结肠定位 生物黏附 微球 泻下作用
原文传递
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琼珠 戴永健 乔善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制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 ,考察其体外膨胀率、粘附力及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不同粘度规格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和卡波母 ( Carbopol 934 P)为生物粘附材料 ,以不同配比制备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 ,桨板法测定其释放度。结果 :... 目的 :研制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 ,考察其体外膨胀率、粘附力及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不同粘度规格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和卡波母 ( Carbopol 934 P)为生物粘附材料 ,以不同配比制备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 ,桨板法测定其释放度。结果 :以低粘度规格的 HPMC和 Carbopol934 P( 3∶ 1 )为生物粘附材料 ,制得的口腔粘附片较好。结论 :非洛地平口腔给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口腔粘附片 生物粘附 钙通道拮抗剂
下载PDF
白芨多糖在药剂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正坤 王嘉兴 +1 位作者 林平 林锋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1期74-77,共4页
寻找理想的新型药物递送载体材料一直是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白芨多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制剂材料在药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以白芨多糖及白芨多糖衍生物为制剂材料、药物载体,尤其是作为血管... 寻找理想的新型药物递送载体材料一直是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白芨多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制剂材料在药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以白芨多糖及白芨多糖衍生物为制剂材料、药物载体,尤其是作为血管栓塞材料、基因载体和聚合物胶束材料在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的文章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芨多糖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多糖 生物黏附剂 血管栓塞剂 阳离子化多糖基因载体 聚合物胶束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向大雄 李焕德 +4 位作者 罗杰英 袁红波 张杰 孙银香 龚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2-534,共3页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TPF)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和普通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揭示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运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家犬6只,以自身前后交叉对照方式,单剂量分别...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TPF)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和普通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揭示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运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家犬6只,以自身前后交叉对照方式,单剂量分别给予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和普通片600mg。葛根素血药浓度经时数据以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以对两种片剂在家犬体内的动态过程进行拟合。以非室模型统计矩方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并由血药浓度数据读取Cmax,tmax,经统计分析比较普通片与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结果单剂量给予家犬TPF片及生物黏附片后,葛根素血药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Ke分别为(0.461±0.115)h-1,(0.238±0.042)h-1;Ka分别为(0.844±0.404)h-1,(0.446±0.100)h-1;t1/2ka分别为(0.954±0.352)h,(1.609±0.292)h,t1/2ke分别为(1.570±0.333)h,(2.995±0.617)h。普通片的AUC0-12,Cmax,tmax分别为(4430±998)ng·h·mL-1,(1241±247)ng·mL-1和(2.2±0.6)h。缓释片的AUC0→12,Cmax和tmax分别为(6459±738)ng·h·mL-1,(1040±134)ng·mL-1和(4.0±0.7)h。以普通片为参比制剂,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51.4±37.6)%。结论葛根总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表现出较好的缓释特性,主要药动学参数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总黄酮 生物黏附 缓释片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立强 崔福德 高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黏附性、促吸收作用和酶抑制剂的功能载体作用,及其在新型给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 壳聚糖 衍生物 生物黏附 吸收促进剂 酶抑制剂载体
下载PDF
利用生物粘附技术提高萘哌地尔的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劲松 蒋学华 袁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 为提高萘哌地尔生物利用度 ,制备生物粘附性萘哌地尔胶囊。方法 制备萘哌地尔胶囊、生物粘附胶囊I和II;比较两种生物粘附性胶囊与大鼠离体胃肠组织的粘附力 ;用自身对照方式单剂量分别给予家犬 3种胶囊 2 0 0mg ,比较 3种胶囊在... 目的 为提高萘哌地尔生物利用度 ,制备生物粘附性萘哌地尔胶囊。方法 制备萘哌地尔胶囊、生物粘附胶囊I和II;比较两种生物粘附性胶囊与大鼠离体胃肠组织的粘附力 ;用自身对照方式单剂量分别给予家犬 3种胶囊 2 0 0mg ,比较 3种胶囊在家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结果 与普通胶囊相比 ,生物粘附性萘哌地尔胶囊I和II在家犬体内的血药峰浓度 (Cmax)下降 ,达峰时间 (Tmax)延迟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明显增加 ,两者为生物不等效制剂 ,与普通胶囊相比 ,萘哌地尔粘附胶囊I与II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5 0 %± 14%和 15 4%± 2 3% ,两种生物粘附胶囊的药动学参数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哌地尔 生物粘附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抗高血压药物
下载PDF
芬太尼口腔粘附片的处方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夏景 王浩 +2 位作者 贺芬 顾惠敏 侯惠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研究了芬太尼口腔粘附片的处方。
关键词 芬太尼 生物粘附 口腔粘附片 处方
下载PDF
生物黏附凝胶剂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8
13
作者 卢文芸 邹豪 蒋雪涛 《药学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
生物黏附凝胶剂具有药效持久、稳定性好、制备简单、应用方便等众多优点。本文从药物品种、处方设计。
关键词 生物黏附凝胶剂 药物品种 处方设计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卡波姆等6种生物黏附材料体内外黏附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壮 杜守颖 +3 位作者 陆洋 王振 白洁 郭懿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188-2192,共5页
目的考察卡波姆等生物黏附材料的体内外黏附性能,全面评价材料的生物黏附特性。方法以猪胃黏蛋白模型、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及小鼠肠推进模型,综合评价材料的体内生物黏附性。结果卡波姆中以卡波姆934P体内黏附性能最优,羟丙基甲基纤维... 目的考察卡波姆等生物黏附材料的体内外黏附性能,全面评价材料的生物黏附特性。方法以猪胃黏蛋白模型、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及小鼠肠推进模型,综合评价材料的体内生物黏附性。结果卡波姆中以卡波姆934P体内黏附性能最优,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高黏度HPMCK100M最优,壳聚糖能够与猪胃黏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体内黏附性能优于大部分黏附材料。结论同种材料中,材料的生物黏附性能与材料的黏度呈正相关,不同种类的材料在评价时除黏度外还应考虑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吸湿性能及与黏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胃黏蛋白 肠黏附力 肠推进 生物黏附 卡波姆 壳聚糖
原文传递
温度敏感性壬苯醇醚阴道用缓释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成伟 唐星 +2 位作者 王晓梅 田晓琳 李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制备以聚丙烯酸类为基本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壬苯醇醚阴道用缓释凝胶,建立温度敏感性阴道用缓释凝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考察了泊洛沙姆F127和F68对凝胶化温度及25℃时和37℃时的黏度变化的影响,筛选出优化组... 目的:制备以聚丙烯酸类为基本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壬苯醇醚阴道用缓释凝胶,建立温度敏感性阴道用缓释凝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考察了泊洛沙姆F127和F68对凝胶化温度及25℃时和37℃时的黏度变化的影响,筛选出优化组合;加入聚丙烯酸类材料制备凝胶,进行显微观察、释放度、灌流冲洗量、黏度与黏附力评价;大鼠阴道内给予优化处方与国外产品,测定阴道冲洗液中药物的质量浓度。结果:温度敏感性材料优化组合为:泊洛沙姆F127的质量分数为18.2%,泊洛沙姆F68的质量分数为8.8%,制备的凝胶在大鼠阴道滞留时间可达12 h以上,室温下有较好的流动性。结论:温度敏感性壬苯醇醚阴道用缓释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敏感黏附性能及阴道内滞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苯醇醚 温度敏感性凝胶 生物黏附 缓释 阴道滞留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地桑 陈龙楷 +2 位作者 权桂兰 潘昕 吴传斌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64-1469,共6页
由于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作用和肠道上皮组织的低通透性,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一直偏低。本文介绍了微粒在人体胃肠道的转运机制,并概述了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口服微球进入胃肠道后可靶向到派尔集合淋... 由于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作用和肠道上皮组织的低通透性,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一直偏低。本文介绍了微粒在人体胃肠道的转运机制,并概述了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口服微球进入胃肠道后可靶向到派尔集合淋巴结,通过跨膜转运等方式被吸收进入体循环。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给药系统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策略有以下几种:利用特定的载体材料制备结肠靶向、生物黏附等功能性微球;加入酶抑制剂或吸收促进剂;制备具有多重功能的组合型口服微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类药物 微球 口服给药 转运机制 结肠靶向 生物黏附 口服生物利用度 综述
原文传递
生物粘附性聚丙烯酸类高分子在药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静琳 陆锦芳 郭圣荣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介绍了几种具有生物粘附性的丙烯酸类高分子的结构、粘附机制。
关键词 丙烯酸类高分子 生物粘附 化学结构 药物制剂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物粘附制剂的体外粘附力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史中 侯惠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2-83,共2页
选择Carbopol934P作为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口服生物粘附制剂中的粘附材料。设计了一种简单的体外方法来评价颗粒剂的粘附能力,根据实验结果Carbopol含量为10%较为合适。
关键词 CARBOPOL 生物粘附剂 表皮生长因子 RHEGF
下载PDF
基于多巴胺的黏合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崔国廉 但年华 但卫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325,共8页
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为催化剂,将多巴胺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到氧化海藻酸钠上,制得含邻苯二酚结构的氧化海藻酸钠(COA),将COA与胶原(COL)复合,制得具有黏合性能的COA-COL水凝胶,通过紫外-可... 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为催化剂,将多巴胺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到氧化海藻酸钠上,制得含邻苯二酚结构的氧化海藻酸钠(COA),将COA与胶原(COL)复合,制得具有黏合性能的COA-COL水凝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H NMR)方法表征了COA的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膨胀降解、万能电子拉力机和噻唑蓝(MTT)法分别表征了COA-COL水凝胶的形貌结构、平衡溶胀率、降解率、黏合强度和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已引入到氧化海藻酸钠上,取代度分别为12.5%,18%和22%;COA-COL水凝胶的内部形成了典型的海绵体多孔网状结构,平衡溶胀率随着多巴胺取代度的提高先减小后增大,降解率随着取代度的提高依次减小,COA-COL水凝胶的黏合强度从未经多巴胺改性时的(20.43±4.21)k Pa提高到多巴胺取代度为22%时的(29.91±6.10)k Pa,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氧化海藻酸钠 胶原 水凝胶 黏合剂
下载PDF
生物黏附性三七总皂苷-白及多糖-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雨佳 王令充 +2 位作者 张雯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896-4903,共8页
目的利用白及多糖(BSP)的生物黏附性,与海藻酸钠(SA)混合作为复合载体,以具有缓释特性的三七总皂苷(PNS)分散体作为包封药物,制备具有生物黏附性的PNS-BSP-SA复合微球。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考察并优化... 目的利用白及多糖(BSP)的生物黏附性,与海藻酸钠(SA)混合作为复合载体,以具有缓释特性的三七总皂苷(PNS)分散体作为包封药物,制备具有生物黏附性的PNS-BSP-SA复合微球。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考察并优化处方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粒径分布、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溶胀性能测定、体外黏附性能评价、体外释放研究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PNS-BSP-SA复合微球圆整度较好,表面粗糙不平有褶皱,粒径分布较窄,PNS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于微球中。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微球工艺稳定,重现性较好,与直接加入PNS原料药制备的微球相比,PNS分散体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得率均明显增加,分别为10.34%、51.25%、82.21%,而PNS原料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得率分别为4.04%、12.16%、61.35%。BSP的加入增加了SA微球的溶胀性能,明显增加了其在大鼠胃部的滞留率。PNS-BSP-SA复合微球中人参皂苷Rg1的释放较PNS原料药缓慢。结论 BSP增加了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将PNS制备为分散体,提高了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得率,并使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三七总皂苷 分散体 海藻酸钠 生物黏附 离子交联法 微球 缓释 正交设计 差示扫描量热法 溶胀性能 黏附性能 滞留率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