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眼视知觉网络训练对弱视治疗短期视力提升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敏娟 邓宏伟 +6 位作者 陶政暘 钟华红 陈静 贾惠莉 周谟圣 周薇微 林宇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26-233,共8页
目的探讨双眼视知觉网络训练中,影响最佳矫正视力(BCVA)值提升的相关因素以及各种训练内容的功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就诊的双眼弱视患者29例(58只眼)。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1例... 目的探讨双眼视知觉网络训练中,影响最佳矫正视力(BCVA)值提升的相关因素以及各种训练内容的功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就诊的双眼弱视患者29例(58只眼)。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1例(22只眼);年龄3~15岁,平均年龄(6.1±2.6)岁。将所有患者按照屈光状态和弱视类型进行分组。全部患者均采用SJ-RS-WL2015型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治疗系统的网络平台进行训练3个月,检查并记录训练前和训练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患眼屈光状态和患者的弱视类型。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患者的年龄、训练次数、BCVA值和等效球镜(SE)。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训练前后患者BCVA值和SE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法,分析训练前后患者BCVA的提高值分别与训练前BCVA值和SE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训练前后不同弱视类型组患者的BCVA值与S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BCVA值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有13例(26只眼),占44.8%;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有11例(22只眼),占37.9%;斜视性弱视患者有4例(8只眼),占13.8%;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有1例(2只眼),占3.5%。训练后3个月,患者右眼和左眼的平均BCVA提高值分别为(0.14±0.13)和(0.18±0.1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右眼和左眼BCVA的提高值与训练前BCVA值均呈负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53,-0.439;P<0.05)。患者右眼和左眼SE的提高值分别为(-0.15±0.78)D和(-0.25±0.79)D,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右眼和左眼SE的提高值与训练前患眼SE不存在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39,-0.270;P>0.05)。训练后3个月,SE≤3.00 D组、3.00 D≤SE≤6.00 D组和SE>6.00 D组患者右眼BCVA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10)、0.20(0.10)和0.20(0.10);左眼BCVA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知觉训练 弱视 网络 训练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