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据出土文献说“痛心疾首”及相关字词
1
作者 叶玉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病}都是非宾格动词,故在“N1+V+N2”这种句式中,可移位为“N1+N2+V”,且N1和N2有领属关系。{痛}{疼}则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痛心}{疼心}不符合语法规则。“痛心”“疼心”原本作“疾心”。{疾首}和{疾心}本指生理上的疼痛不适感,在春秋末期引申指精神上的痛苦或痛恨,为了强调一种极度的痛苦痛恨而组合成一个四字成语,为了避复,将{疾心}改成{痛心},从而组成{痛心疾首}这个成语。{痛心}一词在汉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当是从成语{痛心疾首}中分割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心疾首
下载PDF
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彤伟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1,共4页
“疾、病”是表示“疾病、生病”义的一对同义词,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 在“疾病、生病”义上,“病”渐显替代“疾”的趋势。汉初的使用中“病”已略占优势, 在《史记》、《汉书》、《论衡》等巨著的影响下, 这种优势日渐成为强势。“以... “疾、病”是表示“疾病、生病”义的一对同义词,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 在“疾病、生病”义上,“病”渐显替代“疾”的趋势。汉初的使用中“病”已略占优势, 在《史记》、《汉书》、《论衡》等巨著的影响下, 这种优势日渐成为强势。“以今释古”性质的训诂专著暗示我们,“病”已经成为汉代的今语、通语, 而对口语性较强的汉译佛经的统计分析恰恰证实了这种结论。可以说, 东汉以后的口语中, 在表示“疾病、生病”之义时, 已基本不用“疾”而用“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替代
下载PDF
“病”之本义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金贵 姚柏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6,共9页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一般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一般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其"病"为形容词的危重义。进而通过对八部上古文献中"病""疾病"所有词义及其训诂的梳理,可定"病"的本义是困苦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困苦义
下载PDF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两组同义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启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到"两组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期对汉语常用词个案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一...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到"两组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期对汉语常用词个案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下载PDF
沪简四《柬大王泊旱》补释
5
作者 俞绍宏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3期58-63,127,共7页
上博藏楚简《柬大王泊旱》中有“病”“■”“乘”“表”“■”诸字,整理者以为柬大王患有疥病,学者也多从训疾病说。考察全篇简文,其应当是在讲述如何求雨除旱问题,与疥疮、疾病无关。简文中的“病”为“疲惫”义,“乘”或可训“逾越”... 上博藏楚简《柬大王泊旱》中有“病”“■”“乘”“表”“■”诸字,整理者以为柬大王患有疥病,学者也多从训疾病说。考察全篇简文,其应当是在讲述如何求雨除旱问题,与疥疮、疾病无关。简文中的“病”为“疲惫”义,“乘”或可训“逾越”,“表”学者读“孚”可从,“■”可从读“懆”训“忧”说,“■”或可读“沮”训“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大王
下载PDF
食盐与疾病:抗战期间内迁院所对川南痹病的防治实践
6
作者 蓝贻茜 张大庆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9,共14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武汉大学、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国立同济大学来到川南,同时遭遇了地方病“痹病”,此病的诊治预防成为三院所研讨的新课题。川南痹病即地方性急性钡中毒,川南盐卤钡含量高而盐场制盐技术有限,因此盐中多含钡,导致痹病...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武汉大学、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国立同济大学来到川南,同时遭遇了地方病“痹病”,此病的诊治预防成为三院所研讨的新课题。川南痹病即地方性急性钡中毒,川南盐卤钡含量高而盐场制盐技术有限,因此盐中多含钡,导致痹病肆虐。本文分析了科学研究报告、新闻报刊、日记等资料以考察多主体互动合作防治痹病的过程。同济大学医学院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展合作,通过生化实验和临床诊断证明痹病本质是“钡盐中毒”,防治的关键在于产盐提钡。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与地方政府合作,协助制定食盐钡含量的安全标准,开发产盐提钡技术并监督实施,开展食盐含钡检验工作,以保障食盐品质,维护盐销区军民的健康和安全,助力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地方性急性钡中毒) 钡盐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