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etallic NiCo2S4 Nanoneedles Anchored on Mesocarbon Microbeads as Advanced Electrodes for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被引量:3
1
作者 Yu Zhang Yihe Zhang +2 位作者 Yuanxing Zhang Haochen Si Li Sun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29-243,共15页
Bimetallic Ni–Co sulfides are outstanding pseudocapacitive material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and excellent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as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In this study,a nove... Bimetallic Ni–Co sulfides are outstanding pseudocapacitive material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and excellent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as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In this study,a novel urchin-like NiCo2S4@mesocarbon microbead(NCS@MCMB) composite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epared by a facile two-step hydrothermal method.The highly conductive MCMBs offered abundant adsorption sites for the growth of NCS nanoneedles,which allowed each nanoneedle to fully unfold without aggregation,resulting in improved NCS utilization and efficient electron/ion transferin the electrolyte.When applied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s,the composite exhibited a maximum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936 Fg-1 at 1 Ag-1 and a capacitance retention of 94% after 3000 cycles at 5 Ag-1,becaus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MCMB and NCS.Moreover,we fabricated an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the NCS@MCMB composite,which exhibited enlarged voltage windows and could power a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for several minutes,further demonstrating the exception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NCS@MCMB 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sulfides NiCo2S4 NANONEEDLES Mesocarbon MICROBEADS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下载PDF
引入内建电场增强光载流子分离以促进H_(2)的生产
2
作者 孙培培 张锦源 +3 位作者 宋艳华 莫曌 陈志刚 许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2,共2页
内建电场被认为是促进电荷迁移和分离,以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驱动因素。本工作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间隙氯和取代氯共掺杂的一维纳米棒Mn_(0.2)Cd_(0.8)S(MCS)。间隙氯和取代氯的掺杂导致MCS纳米棒中的电荷分布不平衡,形成内建电场,... 内建电场被认为是促进电荷迁移和分离,以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驱动因素。本工作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间隙氯和取代氯共掺杂的一维纳米棒Mn_(0.2)Cd_(0.8)S(MCS)。间隙氯和取代氯的掺杂导致MCS纳米棒中的电荷分布不平衡,形成内建电场,有利于提高光生载流子动力学。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本研究直观地描述了间隙氯和取代氯的掺杂对MCS活性的影响,包括电子结构、电荷分布和H2吸附/解吸平衡的差异。有趣的是,MCS能带结构的调制主要源于间隙氯的贡献,而取代氯无贡献。同时,取代氯可以进一步促进间隙氯对MCS的H_(2)吸附-脱附吉布斯自由能的优化。最终,0.9 Cl-MCS的H2吸附-脱附吉布斯自由能更有利于H_(2)的产生(1.14 vs.0.17 eV),光催化H2的产生活性提高了9倍。本研究为在双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剂中构建内建电场提供了有价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产氢 双金属硫化物 内建电场 吉布斯自由能
下载PDF
H_(2)小分子原位调控负载型Ni_(x)Mo_(y)S@Al_(2)O_(3)用于加氢脱硫的研究
3
作者 任红伟 刘宁 +3 位作者 代成娜 王宁 于刚强 陈标华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6期36-43,共8页
通过H_(2)气体小分子原位调控技术制得系列NiMoS-nH_(2)[n=0.5,1.0,1.4,2.0,为H_(2)压力(MPa)]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表明,2 MPa的H_(2)原位调控制得的NiMoS催化剂(NiMoS-2.0H_(2))具有最优的加氢脱硫活性;进一步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Al_(2)... 通过H_(2)气体小分子原位调控技术制得系列NiMoS-nH_(2)[n=0.5,1.0,1.4,2.0,为H_(2)压力(MPa)]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表明,2 MPa的H_(2)原位调控制得的NiMoS催化剂(NiMoS-2.0H_(2))具有最优的加氢脱硫活性;进一步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Al_(2)O_(3)载体,并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得NiMoS-2.0H_(2)S@Al_(2)O_(3)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负载型NiMoS-2.0H_(2)S@Al_(2)O_(3)较NiMoS-2.0H_(2)加氢脱硫性能显著提升,在温度240℃和压力2 MPa条件下,苯并噻吩脱除率高达73%,脱硫效率约为NiMoS-2.0H_(2)粉末催化剂的两倍。XRD、XPS、N_(2)吸附-脱附表征分析表明,负载型NiMoS-2.0H_(2)S@Al_(2)O_(3)具备超高的比表面积,可显著提高NiMoS-2.0H_(2)表面分散,是构成其高活性的重要原因。通过气体小分子原位调控及原位生长制备策略,成功开发一种新型高效非贵金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结果可为其他高效加氢脱硫催化剂开发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小分子调控 双金属硫化物 负载型催化剂 原位合成
下载PDF
花状Zn_(0.76)Co_(0.24)S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林霞 兰梦迪 +1 位作者 刘冰 曹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5-620,共6页
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双过渡金属硫化物Zn_(0.76)Co_(0.24)S纳米材料,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该材料具有花状多孔的微观形貌,花瓣为超薄纳米片结构。这样独特的结构能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为离子的传输提供便利的... 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双过渡金属硫化物Zn_(0.76)Co_(0.24)S纳米材料,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该材料具有花状多孔的微观形貌,花瓣为超薄纳米片结构。这样独特的结构能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为离子的传输提供便利的通道,同时也为反复充放电过程中材料体积的变化提供了缓冲空间。三电极体系测试结果表明:Zn_(0.76)Co_(0.24)S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比电容高达2031.0 C/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30 mA/cm^(2)时,电容量仍可保持在888.9 C/g;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下循环充放电5000圈,电容量保持率为90.25%,表现出较高的电容量、优异电容稳定性以及循环性能。采用Zn_(0.76)Co_(0.24)S电极与活性炭(AC)构建的混合超级电容器Zn_(0.76)Co_(0.24)S∥AC也展现了令人满意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0.76)Co_(0.24)S 双过渡金属硫化物 花状纳米结构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Co-Mn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恒桥 吕丽萍 吴明红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9-378,共10页
介绍了一种通过简单的室温搅拌合成具有多孔结构的Co-Mn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framework,MOF)材料的方法,并对制备的双金属MOF进行气相硫化,得到多孔CoS_(2)/MnS双金属复合材料.与相同方法制备的单金属MnS与CoS_(2)材料对比发现,Co... 介绍了一种通过简单的室温搅拌合成具有多孔结构的Co-Mn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framework,MOF)材料的方法,并对制备的双金属MOF进行气相硫化,得到多孔CoS_(2)/MnS双金属复合材料.与相同方法制备的单金属MnS与CoS_(2)材料对比发现,CoS_(2)/MnS双金属复合材料表现出了类似花瓣状的多孔片状结构以及更小的粒径,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使用时表现出了最好的储锂性能.这主要归因于类花瓣状的多孔结构:一方面为锂离子提供了更短的传输路径以及更多的接触位点;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材料锂化/去锂化过程的体积变化.此外,两种金属硫化物的有机结合也抑制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而导致的容量快速衰减.最后,MOF有机配体衍生的碳骨架也为增强材料的导电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双金属硫化物 负极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硫化物[C_(2)H_(10)N_(2)]_(0.5)Cu_(2)SbS_(3)·H_(2)O吸附碘的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莉婷 张驰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2期14-17,共4页
放射性碘是危害最为广泛的核素之一,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环境友好的碘捕获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金属硫化物因其结构特点和优势,成为了一类备受关注的多功能材料。根据软硬酸碱理论,可以预测该类材料对碘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因此,本... 放射性碘是危害最为广泛的核素之一,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环境友好的碘捕获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金属硫化物因其结构特点和优势,成为了一类备受关注的多功能材料。根据软硬酸碱理论,可以预测该类材料对碘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因此,本文以具有层状结构的双金属硫化物[C_(2)H_(10)N_(2)]_(0.5)Cu_(2)SbS_(3)·H_(2)O作为对象,研究其从环己烷溶液中捕获碘的机制。结果表明,得益于层间距的变化、碘与金属硫化物之间的亲和力及电子转移过程,对碘的吸附容量可达469.1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硫化物 层状晶体结构 吸附
下载PDF
双金属硫化物CoMoS_(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双酚F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鹏佳 熊必涛 +3 位作者 孙萍 王慧 方应森 刘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8-327,共10页
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双金属硫化物CoMoS_(4)(CMS),通过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目标污染物双酚F(BPF)来考察其催化性能,并剖析了其中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MS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25℃时,50 mg·L^(-1)的CMS和0.5 mmol·L^(... 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双金属硫化物CoMoS_(4)(CMS),通过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目标污染物双酚F(BPF)来考察其催化性能,并剖析了其中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MS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25℃时,50 mg·L^(-1)的CMS和0.5 mmol·L^(-1)的PMS体系在30 min内可以完全降解10 mg·L^(-1)的BPF;CMS抗干扰能力强,在降解过程中受水体中无机阴离子(Cl^(-)、NO_(3)^(-)、HCO_(3)^(-))和腐殖酸(HA)的影响小;CMS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3次后BPF降解率仍可达60.2%.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证明,硫酸根自由基SO_(4)^(·-)是CMS/PMS体系降解BPF的主要活性氧物种(ROS);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仪鉴定BPF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提出了两条主要的降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硫化物CoMoS_(4)(CMS) 高级氧化技术(AOPs) 过一硫酸盐(PMS) 双酚F(BPF) 硫酸根自由基(SO_(4)^(·-))
原文传递
钴锰硫化物活化过硫酸盐强化降解盐酸四环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金伶 蒲佳兴 +2 位作者 李思域 黄丽 龚小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4-551,共8页
采用简单两步法制备了钴锰双金属硫化物(MnCo_(2)S_(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MnCo_(2)S_(4)的形貌,晶体结构,组成成分等进行分析.探究了MnCo_(2)S_(4)/PMS体系中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能和降解路径,... 采用简单两步法制备了钴锰双金属硫化物(MnCo_(2)S_(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MnCo_(2)S_(4)的形貌,晶体结构,组成成分等进行分析.探究了MnCo_(2)S_(4)/PMS体系中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能和降解路径,结果表明,MnCo_(2)S_(4)和PMS投加量为0.1g/L,TC的降解率在30min达到88%,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3~9)均具有较高的降解率,这归因于MnCo_(2)S_(4)中金属活性位点Mn^(2+),Co^(2+)的持续供应和钴锰的协同作用.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表明MnCo_(2)S_(4)/PMS体系主要是SO_(4)•-,•OH和^(1)O_(2)共同作用降解TC.本研究为PMS的活化和抗生素等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新的催化剂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硫化物 盐酸四环素 过一硫酸盐 催化降解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秀玲 杜依洋 +1 位作者 李晓楠 曹翔宇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甲基二茂铁)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对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镍钴硫化物(NCS))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对改性前后NCS材料性能测试,探究NCS表面性质改变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烷溶液中改性的NCS材料在充放电时间... 采用(甲基二茂铁)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对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镍钴硫化物(NCS))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对改性前后NCS材料性能测试,探究NCS表面性质改变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烷溶液中改性的NCS材料在充放电时间、电荷转移能力及离子扩散速率上有所提高,表面活性剂的定向排列改善了NCS材料-电解液的界面动力学,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性能。该研究有望为其他领域的电化学储能研究和超级电容器的改良和探索提供探索性思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基表面活性剂 超级电容器 双金属硫化物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自支撑Co_(9)S_(8)/Ni_(3)S_(2)纳米片阵列用于高效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覃彪 郭芬岈 黎挺挺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0-1485,共6页
采用简单、可控的阳离子交换法和水热法在导电基底上成功构筑了具有自支撑纳米片阵列结构的Co_(9)S_(8)/Ni_(3)S_(2)电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1 mol/L KOH)中,采用三电极体系分别研究了Co_(9)S_(8)/Ni_(3)S_(2)的电催化析氧和析氢性能。... 采用简单、可控的阳离子交换法和水热法在导电基底上成功构筑了具有自支撑纳米片阵列结构的Co_(9)S_(8)/Ni_(3)S_(2)电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1 mol/L KOH)中,采用三电极体系分别研究了Co_(9)S_(8)/Ni_(3)S_(2)的电催化析氧和析氢性能。在析氧性能测试中,Co_(9)S_(8)/Ni_(3)S_(2)/NF电催化剂获取50、100 mA/cm^(2)的催化电流密度所需要的过电位仅为230、280 mV。而在析氢性能测试中,Co_(9)S_(8)/Ni_(3)S_(2)/NF电催化剂获取-100 mA/cm^(2)的催化析氢电流密度所需的过电位仅为129 mV,同时该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催化稳定性,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归因于其自支撑纳米片阵列结构,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水分解 金属有机骨架前驱体 双金属硫化物 自支撑电极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衍生膨胀石墨负载双金属硫化物负极材料
11
作者 邓成情 陈慧 +3 位作者 刘文涛 雷艾莹 赖飞燕 张晓辉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3,共6页
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衍生的膨胀石墨为支撑导电基体,采用水热法负载锡/钴双金属硫化物,合成SnCoS_(4)@EG纳米复合材料。石墨衍生的膨胀石墨EG呈现交联多孔的三维网格,复合材料中SnCoS_(4)纳米晶体均匀分散于膨胀石墨中,这种复合... 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衍生的膨胀石墨为支撑导电基体,采用水热法负载锡/钴双金属硫化物,合成SnCoS_(4)@EG纳米复合材料。石墨衍生的膨胀石墨EG呈现交联多孔的三维网格,复合材料中SnCoS_(4)纳米晶体均匀分散于膨胀石墨中,这种复合结构提升了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金属硫化物的稳定性,增加了活性位点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Li^(^(+))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的交换速率。SnCoS_(4)@EG电极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为1195.90 mAh/g,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回收再利用 膨胀石墨 双金属硫化物
下载PDF
硫化铟锡(In_(x)Sn_(5-x)S_(8))的能带调控及其可见光催化生成H2O2性能
12
作者 周彤 赵亮 +4 位作者 薛世翔 吴攀 杨鑫鑫 谭自强 雷琬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双氧水(H_(2)O_(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可以作为氧化剂或者燃料使用。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技术能够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以水和氧气为原料生产双氧水,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工艺。因此,开发高效的半导体材料成为了急需突破的目标。通过调... 双氧水(H_(2)O_(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可以作为氧化剂或者燃料使用。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技术能够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以水和氧气为原料生产双氧水,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工艺。因此,开发高效的半导体材料成为了急需突破的目标。通过调整原料的摩尔比,利用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硫化铟锡(In_(x)Sn_(5-x)S_(8))样品,其中,In4Sn S8纳米材料表现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下生成H_(2)O_(2)的速率为1.936μmol/(L·min),较单独In_(2)S_(3)和SnS_(2)分别提高了5.2倍和71.7倍。能带结构分析说明In_(x)Sn_(5-x)S_(8)的禁带宽度和能带位置可以由In/Sn摩尔比例控制,In_(4)SnS_(8)纳米材料具有合适的带宽(2.16 eV),其导带和价带分别位于-0.39 eV和1.77 eV,可以有效利用可见光并且能够同时满足双氧水生成过程的氧气还原路径和水氧化路径。此外,In4Sn S8纳米材料的多级次纳米花状形貌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达到提升光催化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硫化物 能带调控 纳米材料 光催化 双氧水生成
原文传递
Oil-soluble Ni-Mo sulfide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hydrogenation catalytic properties 被引量:2
13
作者 Liu Chenguang Wang Shutao +4 位作者 An Changhua Yan Fang He Jie Wang Zongxian Zhang Qin-Hu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71-576,共6页
Oil-soluble bimetallic Ni-Mo sulfide nanoparticles(NiMo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a composite-surfactants-assisted-solvothermal process.The surface functionality and lipop... Oil-soluble bimetallic Ni-Mo sulfide nanoparticles(NiMo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a composite-surfactants-assisted-solvothermal process.The surface functionality and lipophilicity of the Ni-Mo sulfides were shown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The as-prepared Ni-Mo sulfides supported on activated carbon(NiMoS/AC) exhibited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naphthalene hydrogenation instead of cracking.For comparison,CoMoS/AC and MoS2/AC catalysts were also prepared through similar procedures,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NiMoS/AC〉CoMoS/AC〉MoS2/AC.Furthermore,the activity of the bimetallic NiMoS nanocatalyst can be effectively tuned via variation of the atomic ratio of Ni/(Ni+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sulfide activated carbon HYDROGENATION NANOCATALYST NAPHTHALENE
下载PDF
基于ZIF-8制备ZnCoS-CNT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俊 侯勇 +1 位作者 聂建华 钟晓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22-2329,共8页
本文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ZIF-8/CNT复合材料,并通过离子交换法优化合成了钴掺杂的ZIF-8/CNT,以此为模板制备了ZnCoS/CNT复合材料。同时本文还利用Fe-MOF/CNT复合材料制备其衍生的Fe_(2)O_(3)/CNT复合材料。进一步组装的ZnCoS-CNT//Fe_(... 本文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ZIF-8/CNT复合材料,并通过离子交换法优化合成了钴掺杂的ZIF-8/CNT,以此为模板制备了ZnCoS/CNT复合材料。同时本文还利用Fe-MOF/CNT复合材料制备其衍生的Fe_(2)O_(3)/CNT复合材料。进一步组装的ZnCoS-CNT//Fe_(2)O_(3)-CNT不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749.1 W·kg^(-1)时,达到46.3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次充放电测试,仍保持了83.3%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 双金属硫化物 不对称超级电容器 Fe_(2)O_(3)/CNT
下载PDF
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合成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哲 李睿健 +2 位作者 侯文烁 李海军 王振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82-4291,共10页
锂硫电池因较高的比能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发展需要克服中间产物的穿梭效应、硫的绝缘性和正极体积膨胀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抑制穿梭效应,采用普鲁士蓝类似物衍生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尖晶石结构的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并将其... 锂硫电池因较高的比能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发展需要克服中间产物的穿梭效应、硫的绝缘性和正极体积膨胀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抑制穿梭效应,采用普鲁士蓝类似物衍生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尖晶石结构的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并将其用于锂硫电池正极。利用XRD、SEM、TEM、BET、XPS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等性质进行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及恒流充放电对CuCo2S4-S复合正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CuCo2S4-S正极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959 mA·h·g^−1,经过1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在591 mA·h·g^−1。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归因于CuCo2S4材料内部的中空结构可容纳活性物质硫,并起到物理限域作用;同时,极性CuCo2S4可有效地化学吸附多硫化物,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造成的容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吸附 合成 锂硫电池 双金属硫化物 尖晶石结构 中空
下载PDF
NiCo_(2)S_(4)/g-C_(3)N_(4)柔性叉指型超级电容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中青 王丹丹 +3 位作者 孟范成 张春艳 曹亮亮 林慧兴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99-1908,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柔性电子的快速发展,制造柔性、微型、大面积和低成本的储能器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以六水硝酸镍/钴为原料、硫脲为硫化剂、引入热解g-CN,通过一步溶剂热制备NiCo_(2)S_(4)/g-CN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掩膜版将调配的NiCo_(2)S_(... 近年来,随着柔性电子的快速发展,制造柔性、微型、大面积和低成本的储能器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以六水硝酸镍/钴为原料、硫脲为硫化剂、引入热解g-CN,通过一步溶剂热制备NiCo_(2)S_(4)/g-CN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掩膜版将调配的NiCo_(2)S_(4)/g-CN油墨印刷在柔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形成叉指结构电极,继而涂覆凝胶电解质组装成柔性叉指型超级电容器。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NiCo_(2)S_(4)纳米晶分布生长在g-CN纳米片层表面,引入的g-CN起到增强NiCo_(2)S_(4)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传输及容纳其体积膨胀的作用,复合材料电极在10 m 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9.1 F/cm^(2)。组装的叉指电容器可在–0.2~0.6 V的电压下工作,并且在高至500 m V/s的扫描速率下保持稳定,表明器件良好的倍率性能。在20 m V/s的扫描速率下,器件的面积比电容可达5.7 m F/cm^(2),当功率密度为17.5 m W/cm~3时,器件的能量密度为0.56 m W·h/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硫化物 叉指超级电容 掩膜印刷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3D hierarchical NiS2/MoS2 nanostructures on CFP with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17
作者 Jieqiong Wang Zheng Liu +4 位作者 Changhong Zhan Kexi Zhang Xiaoyong Lai Jinchun Tu Yang C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55-160,共6页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ctive edge sites and resulting efficient charge transport capability.Here,we presented a facile two-step method to synthes...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ctive edge sites and resulting efficient charge transport capability.Here,we presented a facile two-step method to synthesize 3 D hierarchical NiS2/MoS2 composite nanostructures on a carbon fiber paper(CFP)skeleton.The nanostructures distributed on CFP uniformly and composed of 2 D nanosheets,which would provide plenty of active edge sites and increase the HER activity.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suggests that the prepared NiS2/MoS2 exhibit great HER activity including a low overpotential of 102 m V,a small Tafel slope of 67 m V/dec,and a high double-layer capacity of 53.7 m F/cm2 in 1 M KOH aqueous solution.In addition,the HER activity is almost unchanged after galvanostatic technique with applied current densities of10 m A/cm2 for 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 bimetal sulfid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原文传递
FeS_(2)/MoS_(2)纳米花异质结室温电催化固氮
18
作者 李思琪 陈昕煜 +4 位作者 王雯雯 吕佳奇 杨帆 陆思琦 臧宏瑛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9-197,共9页
氨及其产物在储氢、农业和工业上都不可或缺,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二氧化碳零排放、低电能消耗的电催化固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本工作中,从生物固氮酶中的Fe-Mo-S辅助因子获得灵感,一锅法合成了FeS_(2)/M... 氨及其产物在储氢、农业和工业上都不可或缺,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二氧化碳零排放、低电能消耗的电催化固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本工作中,从生物固氮酶中的Fe-Mo-S辅助因子获得灵感,一锅法合成了FeS_(2)/MoS_(2)双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用于电化学氮还原(NRR).FeS_(2)/MoS_(2)催化剂由纳米片构筑形成的纳米花形貌,增大了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并且FeS_(2)/MoS_(2)双金属硫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异质界面有助于界面间电子转移,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对FeS_(2)/MoS_(2)催化剂在0.1mol·L^(-1)HCl电解质中进行电化学氮还原测试,-0.2V(νs.RHE)下氨产率最高可达(11.3±0.18)μg·h^(-1)·mg^(-1),法拉第效率为(5.29±0.12)%.在酸性介质中既表现出良好的NRR活性也展示出极好的稳定性.这为进一步探索具有异质界面的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电化学氮还原反应提供了开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酶 双金属硫化物 异质界面 纳米花 固氮
原文传递
负载在Co/碳纳米纤维上的分层非晶双金属硫化物纳米片用于协同促进水电解
19
作者 李闱墨 钟梦晓 +4 位作者 陈晓杰 任思宇 闫肃 王策 卢晓峰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235-2245,共11页
设计分层异质结构作为一种经济且高效的催化剂,以实现水分解的电子和界面工程,是能源存储与转化中的一个有意义的决策.在这项工作中,通过静电纺丝-碳化-电沉积的策略,制备了负载在嵌入Co纳米颗粒的碳纤维上的非晶态NiFeS纳米片(Co-C/Ni... 设计分层异质结构作为一种经济且高效的催化剂,以实现水分解的电子和界面工程,是能源存储与转化中的一个有意义的决策.在这项工作中,通过静电纺丝-碳化-电沉积的策略,制备了负载在嵌入Co纳米颗粒的碳纤维上的非晶态NiFeS纳米片(Co-C/NiFeS纳米纤维)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析氧反应(OER)活性,在1 mol L^(-1)KOH溶液中,在10 mA cm^(-2)下的过电位为233 mV,Tafel斜率为53.1 mV dec^(-1),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析氢反应活性.此外,由Co-C/NiFeS纳米纤维作为阳极,商用Pt/C作为阴极构建的碱性Pt/C‖Co-C/NiFeS电解槽在10 mA cm^(-2)下实现1.48 V的低电池电压,优于基准Pt/C‖RuO_(2)电解槽和许多其他报道的电解槽.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Co-C/NiFeS‖Co-C/NiFeS自身组装的电解槽表现出7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显著优于Pt/C‖RuO_(2)电解槽.该催化剂显著的OER性能得益于Co-C纳米纤维核与非晶NiFeS纳米片鞘组成的明显分层异质结构以及生成的高导电碳纤维基底,这些结构特征赋予该材料丰富的暴露活性位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坚固的结构稳定性.因此,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来制备具有优异电催化性能的非贵金属基催化剂,以用于实际的能量转换和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水电解 析氧反应 过电位 金属硫化物 析氢反应 电催化剂
原文传递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FeS_(2)/NiS_(2)/C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
20
作者 李崇伟 李晓月 +2 位作者 蒋诗琪 姚珠君 杨叶锋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29-840,共12页
开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亟须解决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以Ni-MOF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处理引入Fe元素并进行气相硫化,制备了含双金属硫化物的FeS_(2)/NiS_(2)/C多孔空心球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 开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亟须解决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以Ni-MOF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处理引入Fe元素并进行气相硫化,制备了含双金属硫化物的FeS_(2)/NiS_(2)/C多孔空心球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与NiS_(2)/C相比,其可逆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利用电化学阻抗测试和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测试对电极材料的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速率进行分析,证实复合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表现归因于其增强的反应动力学。该研究表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衍生的双金属硫化物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双金属硫化物 金属有机框架 负极材料 空心球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