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间不对称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干预手段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丹阳 程序 +1 位作者 阙怡琳 倪丽丽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100,共7页
肢体间不对称是当前国际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国际权威研究成果,厘清肢体间不对称的概念和内涵,探究肢体间不对称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肢体不对称的评估方式、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法。主要结论第一,肢体间不对称主要是指身... 肢体间不对称是当前国际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国际权威研究成果,厘清肢体间不对称的概念和内涵,探究肢体间不对称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肢体不对称的评估方式、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法。主要结论第一,肢体间不对称主要是指身体左右两侧肢体结构、动作模式、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差异;第二,肢体间不对称直接影响爆发力输出、多向速度、离心—向心能力、平衡能力,潜在影响运动经济性、动作模式及专项运动技能的发挥;第三,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式为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双侧和单侧)、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区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建议在训练实践中应将肢体不对称与基础力量、爆发力等测评结合起来,以优化精英运动员的评估体系;应对运动员的肢体间不对称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控,探索肢体间不对称与多种运动能力、神经肌肉疲劳等多种能力的交互影响,为调控训练计划提供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间不对称 单侧训练 双侧训练 体能训练 运动表现
下载PDF
浅谈两侧性迁移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冉春燕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7-61,共5页
在运动训练中两侧性迁移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对开发运动员的大脑潜力,提高运动智能,促进运动技术能的形成,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运动员"高原现象期"、肢体一侧受伤期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运动技术的更新提... 在运动训练中两侧性迁移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对开发运动员的大脑潜力,提高运动智能,促进运动技术能的形成,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运动员"高原现象期"、肢体一侧受伤期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运动技术的更新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侧性迁移 运动智能 运动训练 运动技术
下载PDF
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认知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王成明 宋明军 +2 位作者 张晓霞 徐亚琳 李银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刺激(rTMS)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AN)、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治疗的11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刺激(rTMS)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AN)、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治疗的11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康复方法为常规康复联合rTMS,试验组康复方法为常规康复、rTMS联合双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血清AAN(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及甘氨酸)水平、认知能力。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FMA-LE评分、BBS评分、MoCA评分分别为(25.09±2.74)分、(43.97±4.62)分、(28.36±2.92)分,均高于对照组[(19.84±2.18)分、(35.72±3.84)分、(25.14±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γ-氨基丁酸、甘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天冬氨酸、谷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的γ-氨基丁酸、甘氨酸水平分别为(5.87±0.61)、(3.09±0.32) 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9±0.49)、(2.46±0.27) mmol/L],天冬氨酸、谷氨酸水平分别为(1.29±0.14)、(11.96±1.34)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3±0.21)、(15.89±1.7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双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认知能力,改善AAN水平,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双侧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认知能力
下载PDF
Cort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high-functioning ischemic stroke during the Purdue Pegboard Test:insights into bimanual coordinated fine motor skills with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4
作者 Siyun Chen Mengchai Mao +4 位作者 Guangyue Zhu Yufeng Chen Yuqi Qiu Bin Ye Dongsheng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98-1104,共7页
After stroke,even high-functioning individuals may experience compromised bimanual coordination and fine motor dexterity,leading to reduce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Bilateral arm training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 After stroke,even high-functioning individuals may experience compromised bimanual coordination and fine motor dexterity,leading to reduce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Bilateral arm training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intervention to address these deficits.However,the neural basis of the impairment of functional fine motor skill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bimanual coordination performance in stroke patients remains unclear,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argeted interventions.To address this gap,our study employed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investigate cortical responses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as they perform functional tasks that engage fine motor control and coordination.Twenty-four high-functioning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7 women,17 men;mean age 64.75±10.84 years)participat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completed four subtasks from the Purdue Pegboard Test,which measures unimanual and bimanual finger and hand dexterity.We found significant bilateral activation of the sensorimotor cortices during all Purdue Pegboard Test subtasks,with bimanual tasks inducing higher cortical activation than the assembly subtask.Importantly,patients with better bimanual coordination exhibited lower cortical activation during the other three Purdue Pegboard Test subtasks.Notably,the observed neural response patterns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subtask.In the unaffected hand task,the differences were primarily observed in the ipsilesional hemisphere.In contrast,the bilateral sensorimotor cortices and the contralesional hemisphere played a more prominent role in the bimanual task and assembly task,respectively.Whil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cortical activation and unimanual tasks,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bimanual tasks.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neural basis of bimanual coordination and fine motor skills in high-functioning patients after stroke,highlighting task-dependent neural responses.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patients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arm training bimanual coordination cortical activity fine motor dexterity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 high-functioning Purdue Pegboard Test stroke
下载PDF
双侧联动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评价及等速肌张力测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亚 李岩 +6 位作者 傅建明 姚云海 陆晶晶 金丹燕 林在龙 曾明 李辉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1870-1874,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联动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利用等速测试仪分析患者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双侧联动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利用等速测试仪分析患者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每天增加1次传统上肢作业活动训练,治疗组每天增加1次双侧联动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FMA-UE)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肘关节屈肌张力,等速测试系统评估肘关节被动牵伸时峰力矩(PT)值。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MBI评分、MAS评级、5/s及120/s等速被动牵伸测试PT值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侧联动机器人训练可显著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双侧训练 机器人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侧腕关节训练康复机构的研制
6
作者 韩礼生 刘智飞 +1 位作者 李利娜 黄家海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160,共7页
设计双侧腕关节训练康复机构以满足双侧被动训练比单侧主动训练效果好的需求。康复机构采用两个空间反向双曲柄并联子机构,根据子机构采用绳索拉伸驱动的特性,研制出一款通过绳索不同的配置以实现左右侧平台成镜像对称的机构;采用球坐... 设计双侧腕关节训练康复机构以满足双侧被动训练比单侧主动训练效果好的需求。康复机构采用两个空间反向双曲柄并联子机构,根据子机构采用绳索拉伸驱动的特性,研制出一款通过绳索不同的配置以实现左右侧平台成镜像对称的机构;采用球坐标系分析机构的正运动学,得到双侧平台的运动关系式;研制试验样机,对双侧平台横滚、俯仰和虚拟偏航运动的欧拉角进行测量,测量了在3种运动方式下前肌群和后肌群在静息态、单侧被动训练和双侧主动训练的肌电信号。实验数据表明,当机构做横滚运动时,双侧平台角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机构做俯仰运动时,双侧平台角位移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双侧主动训练测量的前肌群和后肌群肌电信号(EMG)最大平均值比静息态分别大319.65 mV和352.2 mV,比单侧被动训练分别大155.9 mV和184 mV。上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双侧机构成镜像对称,能够对腕关节起到训练的效果,并且训练效果优于单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双侧训练 腕关节康复 镜像对称
下载PDF
以双侧训练理论为基础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肩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7
作者 尹韬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CCFES)治疗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我院行康复治疗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 目的分析采用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CCFES)治疗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我院行康复治疗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CCFES治疗,均持续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肩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斜方肌上束、冈上肌、三角肌前束平均肌电值分别为(73.58±22.95)μV、(58.18±18.62)μV、(75.65±20.47)μV,均高于对照组的(60.82±20.21)μV、(48.35±16.49)μV、(65.58±18.94)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肩前屈、肩外展角度分别为(44.84±14.23)°、(36.47±10.27)°,均大于对照组的(31.57±12.51)°、(28.65±8.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评分为(41.16±6.54)分,高于对照组的(37.42±5.18)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02±0.57)分,低于对照组的(4.49±0.8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中心理、躯体、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分别为(79.84±8.15)分、(80.25±6.94)分、(82.02±5.87)分、(82.35±6.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42±7.23)分、(73.78±6.53)分、(76.14±6.03)分、(76.69±5.3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CCFES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双侧训练 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 肩关节活动度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幸 张文峰 孙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侧(Unilateral)、双侧(Bilateral)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不同效应指标影响的效果,为促进训练者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CKNI、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单、双侧训...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侧(Unilateral)、双侧(Bilateral)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不同效应指标影响的效果,为促进训练者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CKNI、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单、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对纳入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使用Reviewer Manager5.0、Stata SE12.0进行效应量合并、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及异质性检验和回归、偏倚分析。结果: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分析总样本量18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1)单侧训练对1RM深蹲[MD=0.91,95%CI(-2.50,4.33),P=0.60]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单侧训练[MD=10.6,95%CI(7.32,13.88),P<0.00001]和双侧训练[MD=10.88,95%CI(7.90,13.86),P<0.00001]在独立基线随访效应上表现出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提高,单侧训练对1RM深蹲影响相对较大;(2)单侧训练对1RM保加利亚深蹲[MD=3.31,95%CI(0.12,6.51),P=0.04]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单侧训练比双侧训练更能显著提高1RM保加利亚深蹲。单侧训练提高1RM深蹲没有显著性差异。单侧和双侧训练组内森林图对比,双侧训练提升1RM深蹲效果优于单侧训练。双侧训练对于1RM深蹲有效性的研究证据需在未来进一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训练 双侧训练 最大力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加强非优势侧肢体锻炼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洪强 《价值工程》 2012年第4期304-305,共2页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汇总了两侧性迁移的概念及机制学说,简单介绍了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及其教学训练的意义。根据两侧迁移原理,利用优势侧的迁移技能提高非优势侧的运动能力,又有利于优势侧技术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于两侧肢体运...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汇总了两侧性迁移的概念及机制学说,简单介绍了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及其教学训练的意义。根据两侧迁移原理,利用优势侧的迁移技能提高非优势侧的运动能力,又有利于优势侧技术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于两侧肢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的平衡发展,为篮球教学和训练提供一种短时间内提高两侧肢体运动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两侧迁移 非优势侧 体育锻炼
下载PDF
镜像运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芦海涛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39-1041,共3页
镜像运动作为一种异常运动现象,可见于脑卒中及帕金森氏病,它的存在对于康复预后有何种影响尚有争论。近年来已有人利用镜像运动的研究成果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双侧运动训练并已取得初步效果。
关键词 镜像运动 双侧运动 综述
下载PDF
双耳刺激听觉训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莉 梁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双耳刺激为听障儿童口语康复提供先决条件,通过刺激获得双耳聆听技能更有助于听障儿童语言学习。本文介绍了双耳刺激的类型与形式,并针对听障儿童接受双耳刺激后听觉训练方案及随班就读后的康复指导要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双耳刺激 听觉训练
下载PDF
足球运动员下肢运动能力单侧干预与传统双侧训练效果对比研究
12
作者 李浩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94-97,102,共5页
以20名校园足球队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侧下肢干预性训练和传统的双侧下肢训练,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训练前后的肢体表现和运动指标进行整理和统计,通过对比两组队员的下肢爆发力特性、移动速度、换向速度等指... 以20名校园足球队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侧下肢干预性训练和传统的双侧下肢训练,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训练前后的肢体表现和运动指标进行整理和统计,通过对比两组队员的下肢爆发力特性、移动速度、换向速度等指标,发现单侧下肢干预性训练下的运动员的上述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均要好于传统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运动员 下肢能力 单侧训练 双侧训练
下载PDF
单、双侧复合式训练对上肢力量表现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秦子晴 张志勇 +2 位作者 李端英 姬红慎 孙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双侧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合式训练对上肢力量表现的改善效果,为教练员发展运动员上肢力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实验法等完成对19名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期6周的干预。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经过6周的干预,在卧... 目的:探讨单、双侧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合式训练对上肢力量表现的改善效果,为教练员发展运动员上肢力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实验法等完成对19名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期6周的干预。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经过6周的干预,在卧推1RM、跪姿胸前抛药球和YMCA卧推三组纵向(前、后比较)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p<0.01),其中双侧组卧推1RM提升的幅度优于单侧组(偏η2=0.674);单侧组跪姿胸前抛药球提升的幅度优于双侧组(偏η2=0.350);两组YMCA卧推测试提升的幅度相似。结论:(1)单侧组和双侧组经过六周的训练,跪姿胸前抛药球均有显著提高,且单侧组提高的幅度要优于双侧组,说明单侧复合式训练更有利于提高上肢爆发力。(2)单侧组和双侧组经过六周的训练,卧推1RM均有显著提高,说明这两种训练方式都可以提高上肢的最大力量,但是双侧组提高的幅度要优于单侧组,这可能是由于负荷强度以及训练手段的动作模式与测试指标的动作模式一致,对测试结果会产生影响。(3)单侧组合双侧组经过六周干预,两组上肢力量耐力素质均有提高且提升幅度近似,其训练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双两侧 复合式训练 上肢力量 体能训练
下载PDF
面向双侧训练的前臂外骨骼肌肉力-电关系识别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钟亮 唐智川 +1 位作者 陈育苗 高增桂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52-2161,共10页
为了使前臂外骨骼系统能准确识别健肢运动的肌力水平,并带动患肢进行双侧训练,提出基于表面肌电的肌肉自主收缩力-电关系识别模型.通过4名被试者,实验采集前臂4种抓握力度下的肌电信号和握力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产生的同类... 为了使前臂外骨骼系统能准确识别健肢运动的肌力水平,并带动患肢进行双侧训练,提出基于表面肌电的肌肉自主收缩力-电关系识别模型.通过4名被试者,实验采集前臂4种抓握力度下的肌电信号和握力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产生的同类子集,提取11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肌电时域指标作为特征值.采用Elman神经网络构建力-电关系分类模型和肌力预测模型,并与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基因表达式编程的预测模型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Elman模型能够成功识别4种不同握力水平,建模效率高于基因表达式编程模型,肌力预测的泛化性能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开发一个前臂外骨骼,在双侧训练的控制中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肌力识别 双侧训练 外骨骼
下载PDF
运动想象配合双侧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齐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 分析运动想象配合双侧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患者96例,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8例,接受双侧训练,观察组48例接受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双侧训练,对比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前... 目的 分析运动想象配合双侧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患者96例,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8例,接受双侧训练,观察组48例接受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双侧训练,对比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肌肉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value,RMS)、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角肌和肱二头肌RMS、M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为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双侧训练不仅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也可改善肌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双侧训练 脑卒中 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中位频率
下载PDF
双向沟通在师资培训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萍 《现代教育论丛》 2010年第5期68-70,4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沟通模式与双向沟通的意义,认为双向沟通广泛恰当地应用在师资培训中是十分必要的。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双向沟通在师资培训中的应用:1.为确定"培训对象"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确保被培训者在培训前具有良好的准备状态;2... 本文通过分析沟通模式与双向沟通的意义,认为双向沟通广泛恰当地应用在师资培训中是十分必要的。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双向沟通在师资培训中的应用:1.为确定"培训对象"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确保被培训者在培训前具有良好的准备状态;2.为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包括策划者分别与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培训对象、授课者进行的双向沟通,以及策划团队内部的双向沟通应用;3.为确保"培训效果"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确保环境布置切合培训需要、后勤设备设施运转正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沟通 师资培训 应用
下载PDF
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7
作者 郑雅丹 胡昔权 +2 位作者 李奎 陈颖蓓 解东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3-528,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双侧上肢训练对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训练组(n=24)、对照组(n=24),前者接受双侧(患侧、健侧)上肢同向、节律运动的重复练习,... 目的:初步观察双侧上肢训练对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训练组(n=24)、对照组(n=24),前者接受双侧(患侧、健侧)上肢同向、节律运动的重复练习,后者接受常规上肢训练,即以患侧上肢为主的单侧训练。两组患者上肢训练的时间均为1h/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和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上肢的近端部分(FMA-PUE)和远端部分(FMA-D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双侧训练组患者FMA-UE、FMA-PUE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于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双侧上肢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其患侧上肢,尤其是上肢近端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双侧上肢训练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强 黄富表 +3 位作者 颜如秀 张通 陆宏宇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双侧运动训练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姝 张丽华 +2 位作者 王艳君 张爱玲 张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比较双侧头针与患侧、同步治疗与非同步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双侧(顶中线、双侧顶颞前斜线...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比较双侧头针与患侧、同步治疗与非同步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双侧(顶中线、双侧顶颞前斜线、双侧顶颞后斜线)头针加康复训练同步施治,对照1组给予患侧(顶中线、病灶侧顶颞前斜线、病灶侧顶颞后斜线)头针加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照2组双侧头针4h后再行康复训练。均每日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3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观察组在治疗28天后ADL疗效、FM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均P<0.05),M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2组(P<0.05)。结论: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取患侧头针和头针与康复训练非同步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头针 康复训练 同步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孙武东 蔡倩 +3 位作者 徐亮 杨玺 骆丽 马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双侧训练(BI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DCS组、BIT组及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tDCS组患者增加t...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双侧训练(BI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DCS组、BIT组及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tDCS组患者增加tDCS治疗,BIT组患者增加BIT治疗,联合组患者增加tDCS联合BI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L和CMCT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且联合组患者CL和CMCT分别为(23.58±1.18)ms和(12.00±0.78)ms,较tDCS组、BIT组均明显缩短(P<0.05);3组患者FMA-UE评分和FTHUE-HK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FMA-UE评分及FTHUE-HK分级分别为(41.45±5.74)分和(3.40±0.50)级,均显著优于tDCS组、BIT组(P<0.05)。结论tDCS联合BIT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双侧训练 脑卒中 上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