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凯南 钱文治 +2 位作者 姚榛祥 涂天喜 吴诚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5-268,共4页
从1958年1月至1988年12月,收治女性乳腺癌1020例,经病理证实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2.35%)。平均年龄43岁。3例有癌家族史。同时性和异时性者分别为6例及18例。二癌相距平均6.3年。大多数患者作乳房根治术,5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异时性... 从1958年1月至1988年12月,收治女性乳腺癌1020例,经病理证实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2.35%)。平均年龄43岁。3例有癌家族史。同时性和异时性者分别为6例及18例。二癌相距平均6.3年。大多数患者作乳房根治术,5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异时性患者的5,10,15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78.75%,50.0%和30.0%,而同时性患者仅1例生存4年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发生率 异时性 生存率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942例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BPB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BPBC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4~2008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BPBC文献170篇,对2942例B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BPBC发病率2.0%,SBPBC占26.3%,MBPBC占73.7%;②主... 目的了解我国BPB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BPBC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4~2008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BPBC文献170篇,对2942例B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BPBC发病率2.0%,SBPBC占26.3%,MBPBC占73.7%;②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肿块占100.0%;③Ⅱ期病例占52.3%,浸润性导管癌占49.0%;④随访死亡率41.2%,复发转移率67.6%,5年、10年OS为51.9%及49.7%。结论BPBC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率较低、无痛性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腋淋巴结转移率高、浸润性导管癌及单纯癌多见、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及时手术根治预后较好。影响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间隔时间长短、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雌激素受体、癌基因nm23和P53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诊断 预后因素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国内48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霖 王惠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总结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6年国内发表的48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第一/第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确诊首发癌平均年龄为46.5... 目的:总结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6年国内发表的48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第一/第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确诊首发癌平均年龄为46.5岁,乳腺癌家族史是其重要危险因素;0/Ⅰ期病例在第二侧癌中比例显著高于第一侧;病理类型在第一侧/第二侧间发病无显著差别。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手术手段,第二侧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的比例增高(8.6%和4.2%)。第二原发癌诊断后的5年、10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0.2%。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为其高危人群,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根治性手术仍为主要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病理 外科手术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董赟 吴毓东 +1 位作者 熊萍 戈卓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6期654-65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第一侧为浸润性小叶癌为双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第一侧为浸润性小叶癌为双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约4%,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占18%,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占82%。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均应遵循普通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异时性双乳癌的总生存率(OS)高于同时性双乳癌。结论单侧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度逐年增加,应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第二癌,提高双侧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发性双乳癌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9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维娜 陈海霞 +3 位作者 张银华 王翠翠 张焕 蒲红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双侧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双侧浸润性乳腺癌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565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晟 张霄蓓 +1 位作者 郝晓甍 张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71年1月—2011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65例双乳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同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和异时性双乳...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71年1月—2011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65例双乳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同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和异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在发病年龄、发病间隔、月经情况、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淋巴结数目、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异时性双乳癌首发癌年龄要早于同时性双乳癌(P<0.05)。同时性/异时性双乳癌在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腋淋巴结数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双乳癌两侧病灶内分泌受体表达一致率高于异时性双乳癌(P<0.01)。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双乳癌其第二癌的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情况都优于第一癌。同时性双乳癌与异时性双乳癌5年无病生存率与10年总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第二癌与第一癌可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癌灶。单侧发生乳癌之后对侧乳癌发生的累积危险度逐年增加,应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异时性双乳癌的5年无病生存率与10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同时性双乳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乳癌 同时性双乳癌 异时性双乳癌
下载PDF
41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宇 雷玉涛 +2 位作者 赵红梅 王墨培 梅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859-2863,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1例BPBC与409例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分析BP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1例BPBC与409例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分析BP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BPBC组中第二侧原发乳腺癌中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比例显著高于第一侧原发乳腺癌(17.1%∶2.4%,P=0.005)。BPBC组中一级或二级亲属患乳腺癌的比例显著高于UBC组(24.4%∶6.3%,P=0.001)。与UBC相比,BPBC组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分子分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无显著差异。8例同时性BPBC中,4例患者对侧乳腺触诊阴性,通过乳腺钼靶成像发现微小钙化进而诊断为BPBC。结论:乳腺癌家族史是BPBC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乳腺钼靶检查有助于对侧触诊阴性的同时性BPB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癌组织中ER、PR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伟 胡林巧 +5 位作者 吴斌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张艳珍 郑轲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14-1221,共8页
目的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与超声显像特征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及超声资料,比较两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超声显像特征的... 目的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与超声显像特征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及超声资料,比较两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超声显像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同侧乳腺癌ER、PR表达的关系,分析预后特点。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肿块血供不丰富组较血供丰富组有更高的ER阳性表达率((P<0.0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组较转移组有更高的ER、PR阳性表达率(P<0.05)。第一癌与第二癌在肿块内部回声、瘤内钙化、瘤内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乳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侧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双侧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双侧pTNM高分期(Ⅲ期)较双侧低分期及单侧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两侧浸润性癌灶在超声显像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瘤内血供、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R、PR的表达情况。双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面临更高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预后不良,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ER PR 超声 预后
下载PDF
对于划分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间隔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昊天 段晶晶 +1 位作者 毛洁飞 曹旭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癌症病灶,是多发癌的一种类型。根据发病间隔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sBPBC)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BPBC),但是到底以多长的发病间隔时间为标准进行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的划分,国内外尚未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同时性 异时性 时间间隔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林巧 王伟 +5 位作者 权毅 吴斌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张艳珍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92-500,共9页
目的 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6年1月至2022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96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特点。结果 96例双侧原... 目的 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6年1月至2022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96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特点。结果 9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第一癌91例为浸润性癌,55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0.4%;第二癌81例为浸润性癌,36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4.4%;两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第二癌肿块长径越长、组织学分级越高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第二癌ER表达阴性较ER阳性表达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侧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双侧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双侧pTNM高分期(III期)较双侧低分期及单侧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双侧ER阳性是影响BPBC患者无病生率的保护性因素,双侧肿瘤pTNM高分期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癌灶有一定独立性;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有更高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预后不良,需密切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 腋窝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肿瘤病灶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学燕 李利亚 +1 位作者 万冬桂 李园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两侧病灶的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差异,探究BPB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BPB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为双侧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BPBC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6年1月1日... 目的通过研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两侧病灶的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差异,探究BPB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BPB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为双侧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BPBC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BPBC患者,对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组织病理学、临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BC患者初次发病年龄34~73岁,中位发病年龄48岁,平均发病年龄(50.42±10.91)岁。其中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BPBC)第一原发癌的发病年龄早于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首发癌的发病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第二原发癌初诊时的临床分期早于第一原发癌,以0~Ⅱ期居多(5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癌灶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两侧之间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分子分型一致性较差(Kappa<0.4)。结论 BPBC两侧肿瘤病灶在免疫组化表达、分子分型、临床分期方面具有差异,第一原发癌发病早是BPBC发病的重要预测因素,在第一原发癌灶发病后的5~10年容易罹患对侧乳腺癌。BPBC患者的治疗与单侧乳腺癌的治疗无明显差异,每一侧肿瘤均应按照独立的肿瘤病灶进行最大限度的根治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临床因素 病理因素 治疗预后
下载PDF
单双侧原发性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差异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赟 梅金红 +4 位作者 黄先明 刘志良 黄传生 吴毓东 孙正魁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11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法,分别检测原发性单侧乳腺癌、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探讨原发性双乳癌与单侧乳腺癌的预后差异性。方法收集单侧乳腺癌、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病例各30例(均为浸润性癌,含或不含导管内癌成...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法,分别检测原发性单侧乳腺癌、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探讨原发性双乳癌与单侧乳腺癌的预后差异性。方法收集单侧乳腺癌、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病例各30例(均为浸润性癌,含或不含导管内癌成分),采取同年份配对抽样法选取病例。蜡块共90份(单侧乳腺癌蜡块30份、双侧乳腺癌蜡块60份),制备组织芯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的表达。结果60例共90份普通切片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阳性(3+)13例、可疑阳性(2+)42例、阴性(1+或0)35例;利用组织芯片进行FISH检测结果显示,HER-2扩增的有11例,无扩增的为79例。IHC和FISH结果符合率为87.7%(79/90),两者相关(P<0.01),利用组织芯片检测双侧乳腺癌标本更加直观。3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9例、扩增率为30%,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2例(均为单侧)、扩增率为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3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22例(73%),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28例(9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制备组织芯片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扩增更加准确直观,原发性双乳癌患者中HER-2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单侧乳腺癌患者,原发性双乳癌患者预后优于单侧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作为独立评估预后因素,其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组织芯片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HER-2 乳腺癌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兴欢 马红兵 +5 位作者 狄政莉 王西京 康华峰 刘小旭 薛峰杰 姜建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1-13,17,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乳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5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184 5例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腺癌 (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 ,BPBC) 5 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乳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5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184 5例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腺癌 (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 ,BPBC) 5 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11例 (2 1.2 % ) ,异时性双侧乳腺腺癌 4 1例 (78.8% ) ,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单一或综合治疗。分析乳腺癌的多种预后因素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结的数目、正确治疗和两侧乳腺癌的间距时间等均影响预后。三、五、十年的生存率各为 90 %(19/ 2 1)、71.4 % (15 / 2 1)和 6 6 .7% (14 / 2 1)。结论 正确治疗的双侧乳腺癌仍有较高的五年生存率 ,两侧乳腺癌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主要的预后因素 ,与生存率呈正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第二原发癌仍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 预后因素 多原发性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附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欣 黄直凡 +2 位作者 吴一龙 陈于平 吴秋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1-393,共3页
我院1960年1月至1990年1月间共收治原发性乳腺癌3288例,其中55例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简称双乳癌),发生率1.7%,同时发生0.8%,异时发生0.9%。其诊断标准应结合临床及病理,治疗原则与单乳癌相似。本组5年生存率:同时发生6O.3%,异时发生... 我院1960年1月至1990年1月间共收治原发性乳腺癌3288例,其中55例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简称双乳癌),发生率1.7%,同时发生0.8%,异时发生0.9%。其诊断标准应结合临床及病理,治疗原则与单乳癌相似。本组5年生存率:同时发生6O.3%,异时发生44.2%。为了早期诊断作者赞成对侧乳房的选择性活检,而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乳腺癌 诊断
下载PDF
不同分子亚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小红 赵虹 +1 位作者 顾锡冬 胡袁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9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预后情况及第一癌与第二癌间各分子亚型的一致性。结果 (1)检出第一癌Luminal A型65例...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预后情况及第一癌与第二癌间各分子亚型的一致性。结果 (1)检出第一癌Luminal A型65例,Luminal B型17例,HER-2过表达型13例,TNBC型21例;第二癌Luminal A型67例,Luminal B型15例,HER-2过表达型10例,TNBC型24例。BPBC第一癌与第二癌在分子亚型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各亚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各分子亚型的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TNBC型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分子亚型(P<0.01)。结论第一癌发病年龄早、肿瘤直径大、病理组织学高分级和TNBC分子亚型是BPBC发病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分子亚型 生存率
下载PDF
单侧乳房原位癌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病检为同时性双侧原位癌一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周 史艳玲 +3 位作者 孔令泉 厉红元 任国胜 吴凯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0-171,共2页
本文报道了1例单侧乳房原位癌患者行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后病检为同时性双侧原位癌病例。回顾其病史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讨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激素替代治疗 麦默通
原文传递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涌涛 甫拉提.吾瓦力汉 +1 位作者 欧江华 倪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 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4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生存率采用Kaplan-Me...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 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4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的方法计算,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BPBC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57.9%,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PBC,sBPBC)的生存率与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PBC,mBPBC)的生存率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第一侧肿瘤分期、第二侧肿瘤分期、第二侧肿瘤激素受体情况对生存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第二侧肿瘤分期、第二侧肿瘤激素受体情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与两侧肿瘤均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二者情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预后分析 生存率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娄丽 丛新丽 +2 位作者 马玉香 李吉昌 于国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8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以形态、边缘、纵横径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丰富程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双侧乳腺癌在声像图表现上的相似性...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以形态、边缘、纵横径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丰富程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双侧乳腺癌在声像图表现上的相似性。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多表现为不规则分叶或伪足状;边缘毛刺征,界限不清;肿块纵横比大于1;内回声光点粗大而不均匀;常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丰富。18例(31.0%)双侧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相似性,而另外40例(69.0%)则不具有相似性。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具有类似原发性单侧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分布特征,第二癌与第一癌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超声诊断学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多种相关癌基因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春森 林舜国 +2 位作者 韩晖 黄鹤光 陈大良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研究分析2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相关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ER、PR表达情况,并与同期单侧乳...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研究分析2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相关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ER、PR表达情况,并与同期单侧乳腺癌比较。结果在同期650例乳腺癌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0例,占3.07%,第一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60%和50%,第二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50%和40%,分别与同期单侧乳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和第二癌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30%(6/20);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40%(8/20);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2/20)和60%(12/20),它们与同期单侧乳腺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相关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ER、PR受体改变没有特异性,与单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仿,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癌基因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55例临床病理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凯南 刘大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诊治及预后的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途径.方法经查阅病历和随访患者,收集双侧乳腺癌55例(110个肿瘤)的临床、病理及ER、PR、p53、nm23表达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癌家族...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诊治及预后的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途径.方法经查阅病历和随访患者,收集双侧乳腺癌55例(110个肿瘤)的临床、病理及ER、PR、p53、nm23表达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癌家族史者占16.4%(9/55).月经初潮年龄<13岁者占23.6%(13/55).5、10年总生存率(寿命表法):全组(n=55)分别为71.4%和50.9%;同时性癌(n=9)分别为66.7%和44.4%;异时性癌(n=46)的第1癌明显高于第2癌(87.0%对58.7%,P<0.01;69.6%对34.8%,P<0.01);浸润性特殊癌显著高于浸润性非特殊癌(88.2%对52.6%,P<0.01;64.7%对35.5%,P<0.05;组织学分级Ⅰ明显高于Ⅱ(86.7%对51.9%,P<0.05;60.0%对30.8%,P<0.05).10年生存率:ER、PR及nm23阳性组较各自阴性组,p53阴性组较阳性组明显增加(依次是:49.1%对22,0%,P<0.01;48.8%对28.3%,P<0.05;51.0%对23.4%.P<0.01;53.1%对21.3%,P<0.01);淋巴结阴性组较阳性组,肿瘤≤3cm较>3cm组明升高(分别是57.1%对32.8%,P<0.05;54.2%对27.4%,P<0.01);第1癌加用三苯氧胺或卵巢切除术较对照组显著提高(70.8%对40.9%,P<0.05);二癌间隔时间延长1.5年;52.2%的第2癌发生在第1癌术后的3年内;第2癌中0~Ⅰ期比例较第1癌明显增加(27.3%对10.9%,P<0.05).结论患一侧乳腺癌、乳腺癌家族史等是双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第2癌多发生在第1癌术后3年内;三苯氧胺(或卵巢切除术)对防治第2侧乳腺癌有重要作用;双侧乳腺癌的主要预后因素有: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p53、nm23表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