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生理状态下及砭贴、毫针疗法干预下的心包经相关穴区皮肤温度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登辉 侯中伟 +3 位作者 李晓雅 吴春花 王梦杰 闫颖洁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7期81-85,100,共6页
目的:应用Image IR8855型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状态左右手心包经穴区自身温度差异和疗法干预右手内关穴后双侧穴区温度变化,分析经络生理状态和不同疗法干预下的经络效应,为经络理论探索和疗法效应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招... 目的:应用Image IR8855型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状态左右手心包经穴区自身温度差异和疗法干预右手内关穴后双侧穴区温度变化,分析经络生理状态和不同疗法干预下的经络效应,为经络理论探索和疗法效应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招募45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砭贴组、毫针组,标记双手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郄门穴、郄门上1寸的同经非穴及其尺侧旁开1 cm的非经非穴点,并采集和分析标记穴区皮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生理状态下不做任何干预的心包经左手相关穴区皮肤温度均高于右手对应穴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前后比较:左手大陵、内关、间使、郄门、非经非穴温度均高于观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和不做手法、刺激量较小有关。砭贴组左右手大陵温度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针组右手大陵和左手大陵、内关、非经非穴温度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对空白对照组而言右侧温度有所上升,而左侧上升不明显。结论:人体生理状态下存在左右侧皮肤温度差异现象和人体的气血运行规律有一定相关性,经穴左侧温度高于右侧的规律可能和中医“左升右降”理论有关;长时间固定姿势下的左右温度变化趋势的相对平衡性会改变,以左升太过为主要表现;不加手法刺激下,侵入性的毫针疗法和非侵入性的砭贴疗法均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经气和以右治左的作用来调节左右温度以保持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砭贴疗法 毫针疗法 心包经 内关 穴区皮肤温度
下载PDF
毫针、砭贴疗法对手厥阴心包经相关穴区血流灌注量影响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登辉 侯中伟 +5 位作者 王淑友 贾术永 李晓雅 吴春花 王梦杰 闫颖洁 《现代中医临床》 2022年第3期7-12,18,共7页
目的观察毫针疗法和砭贴疗法对手厥阴心包经相关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45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砭贴组、毫针组、空白对照组各15名,采用激光微循环血流成像技术,观察相关穴区血流灌注量。结果空白对照组的内关穴血流灌注量随... 目的观察毫针疗法和砭贴疗法对手厥阴心包经相关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45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砭贴组、毫针组、空白对照组各15名,采用激光微循环血流成像技术,观察相关穴区血流灌注量。结果空白对照组的内关穴血流灌注量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5,P<0.05),血流灌注量在干预12 min、结束后4 min与干预前4 min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针组内关穴血流灌注量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42,P<0.05),血流灌注量在干预0 min、干预4 min、干预8 min、干预12 min、干预16 min、结束后4 min与干预前4 min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6 min、干预后4 min,3组内关穴血流灌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针组均高于砭贴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间使穴、郄门穴、同经非穴、非经非穴血流灌注量随干预时间增加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砭贴组郄门穴血流灌注量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6,P<0.05),血流灌注量在干预0 min、干预4 min、干预12 min与干预前4 min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疗法和砭贴疗法均可提升心包经相关穴区的皮肤血流灌注量,但不同疗法调节微循环的规律有其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贴疗法 毫针疗法 心包经 内关穴 皮肤血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