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代传国玉玺揭谜——两个版本、两种材料、两枚玉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春云 《珠宝科技》 2003年第5期19-26,共8页
以历史记载和研究为基础 ,应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分析方法 ,论证了秦代传国玉玺不是历史传说的一枚 ,而是有和氏璧和蓝田玉两个版本。其中和氏璧版本最早刻于秦王政二十六年 ,刻文为“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颜色为青碧色 ,但于秦王政二... 以历史记载和研究为基础 ,应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分析方法 ,论证了秦代传国玉玺不是历史传说的一枚 ,而是有和氏璧和蓝田玉两个版本。其中和氏璧版本最早刻于秦王政二十六年 ,刻文为“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颜色为青碧色 ,但于秦王政二十八年丢失于洞庭湖湖底 ,而后在秦王政三十六年为人以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形制和同样的刻文所重新仿刻并献回 ;而蓝田玉版本刻于丢失和氏璧版本的秦王政二十八年 ,刻文为“受天之命 ,皇帝寿昌”,颜色为白色 ,这一版本于是年取代丢失的和氏璧版本而取得正统传国玺地位。该两个版本的观点对于鉴定和判别后唐以后历朝自刻的和仿制的传国玉玺以及流传至今的各种来源的所谓传国玉玺也有帮助。而秦王政二十六年一统天下时琢刻的原版和氏璧传国玺有可能仍然沉睡在洞庭湖湖底 ,值得当今世人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 传国玉玺 历史记载 蓝田玉版本 和氏壁版本
下载PDF
和氏璧材质研究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云 《珠宝科技》 2003年第3期47-52,共6页
通过评述上个世纪以来有关和氏璧材质研究的各种观点 ,指出传统大众媒介在报道和氏璧材质研究方面的误区 ,同时得出结论认为 ,和氏璧既不是寓言 ,也不是传说 ,而和氏璧的材质既不可能是拉长石、月光石、绿松石、南阳石或者冰洲石 (方解... 通过评述上个世纪以来有关和氏璧材质研究的各种观点 ,指出传统大众媒介在报道和氏璧材质研究方面的误区 ,同时得出结论认为 ,和氏璧既不是寓言 ,也不是传说 ,而和氏璧的材质既不可能是拉长石、月光石、绿松石、南阳石或者冰洲石 (方解石 ) ,也不可能是软玉 (不管是所谓石包玉还是猫眼软玉 ) ,更不可能是三峡奇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氏壁 材质 述评 拉长石 月光石 绿松石 软玉 冰洲石
下载PDF
卞和献宝:一个文学发生学的典型案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定坤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7,共8页
"卞和献宝"是考察中国文学母题的意蕴生发损益的典型案例,这可以从文史虚实考辨、寓言立意、文学创作的接受阐释、思想史的影响等角度来进行探究。参以史学的考证和文史虚实的分殊,可以见出卞和献宝确有其事,但经过了韩非的&q... "卞和献宝"是考察中国文学母题的意蕴生发损益的典型案例,这可以从文史虚实考辨、寓言立意、文学创作的接受阐释、思想史的影响等角度来进行探究。参以史学的考证和文史虚实的分殊,可以见出卞和献宝确有其事,但经过了韩非的"虚饰"加工。正是韩非对卞和事件"以立意为宗"的先秦诸子式的寓言改写,才使之具有了表珍宝良才、怀才不遇、楚音"深情"的悲剧感等文学意蕴,此后文学创作"事类"援用所昭示的接受性阐释大致以此为起点。这一寓言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值得重视,卞和客观而纯粹的"求真"取向颇近于西方科学主义精神,在诸子多元时代不乏同类,但随着"儒道互补"思想史格局的形成,则被转入了儒家取向中逐步失落其"求真"品格,这在一定程度表徵了文学母题的价值观念受制于思想史的走向,而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主体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生学 卞和献宝 虚化 “求真”取向 儒化
下载PDF
李白“卞和献玉”的特质解析
4
作者 刘浩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卞和献玉"这一典故,在不同文人的笔下蕴含着不同的意义。李白之前的文人,大多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慨,而李白因其经历与卞和相似,常以卞和喻己,以玉喻己才,表现出自傲与自负的心态,因此诗歌带有更多的个性气质,情感的抒发与表... "卞和献玉"这一典故,在不同文人的笔下蕴含着不同的意义。李白之前的文人,大多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慨,而李白因其经历与卞和相似,常以卞和喻己,以玉喻己才,表现出自傲与自负的心态,因此诗歌带有更多的个性气质,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也显得更加艺术化,使得"卞和献玉"这一"古典"有了"今典"的倾向,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卞和献玉 古典 今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