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照与温度对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9
1
作者 吴彦 刘庆 +2 位作者 何海 林波 尹华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29-2232,共4页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迹地环境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亚高山针叶林采伐迹地关键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 2 5℃ ,发芽率分别为 88 8± 8 4 %和 30 8± 10 4 % ,多重比较显示红桦...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迹地环境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亚高山针叶林采伐迹地关键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 2 5℃ ,发芽率分别为 88 8± 8 4 %和 30 8± 10 4 % ,多重比较显示红桦对温度的响应比云杉更敏感 .云杉在 10℃时能萌发而红桦则几乎不能 ,红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比云杉的高 .昼夜温差对两类种子发芽影响明显 ,2 0℃ /15℃条件下两种种子萌发率最高 ,温差过大不利于红桦种子萌发 .光照强度对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明显影响 ,二者在透光 2 0 %时种子发芽率最高 ,分别为 83 2± 6 6 %和 2 9 2± 5 5 % ,云杉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比红桦种子更为敏感 .采伐迹地强烈的光照是限制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迹地温度升高有利于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云杉 红桦 萌发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和红桦林枯落物持水特征及其截持降雨过程 被引量:63
2
作者 莫菲 于澎涛 +3 位作者 王彦辉 王晶 熊伟 徐丽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68-2876,共9页
在六盘山南坡野外调查了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两个林分的枯落物数量特征,其厚度分别是3.6cm和4.0cm,储量为16.83t/hm2和9.04t/hm2。浸泡测定了单位重量(1.0kg/m2)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华北... 在六盘山南坡野外调查了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两个林分的枯落物数量特征,其厚度分别是3.6cm和4.0cm,储量为16.83t/hm2和9.04t/hm2。浸泡测定了单位重量(1.0kg/m2)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华北落叶松林和红桦林的最大持水深分别是1.8mm和2.7mm。在六盘山地区自然雨强范围内(<30mm/h),利用模拟降雨研究了枯落物的截持降雨过程,表明枯落物持水能力随雨强增大而提高;在雨强为30mm/h时,华北落叶松林和红桦林枯落物(1.0kg/m2)的最大截持雨量为1.5mm和2.6mm,分别是浸泡测定持水能力的83.3%和96.2%,两种实验吸持水分的过程基本一致。分析表明,枯落物截持过程的吸水速率受其本身含水量大小的影响,同时构建了具有较好截持机制的枯落物截持降雨过程模型,并基于枯落物浸泡实验和模拟降雨截持实验的数据拟合了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华北落叶松 红桦 枯落物 截持降雨 最大持水量
下载PDF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内不同光环境下红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4
3
作者 尹华军 赖挺 +2 位作者 程新颖 蒋先敏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2-1083,共12页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森林类型。开展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树种对气候变暖响应差异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亚高山针叶林植被组成和森林动态提供科学...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森林类型。开展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树种对气候变暖响应差异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亚高山针叶林植被组成和森林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为研究材料,采用开顶式增温法(Open-top chamber,OTC)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增温对全光条件和林下低光环境中(约为全光的10%)生长的红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在人工林环境下,OTC使增温框内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升高了0.51和0.33℃;而在林外空地处,OTC使二者分别升高了0.69和0.41℃。研究结果显示,增温总体上促进了两种幼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并促使幼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其同化部位——叶,使幼苗的根冠比(R/S)显著降低。增温通过增加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等光合参数,促进了幼苗的光合过程和生长。然而,增温对两种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效果与植物种类及其所处的光环境有关。增温仅在林外全光条件下显著影响红桦幼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岷江冷杉幼苗对增温的响应与红桦相反,即增温仅在林下低光环境下对岷江冷杉幼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响应差异可能赋予这两种植物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从而对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森林动态产生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岷江冷杉 气候变暖 亚高山针叶林
下载PDF
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与空间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林玥 任坚毅 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5-1345,共11页
为了揭示太白山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单变量、双变量K函数对不同径级立木与残干的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显示,... 为了揭示太白山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单变量、双变量K函数对不同径级立木与残干的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显示,太白山红桦种群在幼苗幼树阶段死亡率较高,进入中龄期后死亡率有所降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逐渐增加,直至年龄极限。其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I型(曲线凸型)。其个体死亡方式主要为掘根和折干(由大雪所致),能够为种群更新提供潜在空间。除海拔2250m立木整体格局呈集群分布外,该地区红桦立木与残干在不同尺度下的整体格局均为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均呈集群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同龄群。在红桦更新所需的最适林窗大小尺度上,红桦立木与残干的空间关联性为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种群具有同龄集群生长的特性,种群由时空上不连续的局部斑块同龄个体组成,其更新有赖于以掘根及折干方式死亡个体所形成的林窗斑块,这种以局部林窗斑块更新维持种群整体稳定的特性,可能是其长期稳定存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点格局分析 年龄结构 更新 种群 红桦
下载PDF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升高对红桦幼苗养分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侯颖 王开运 张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9,共7页
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环境CO2+350μmol.mol-1,EC)、温度升高(环境温度+2℃,ET)以及二者同时升高(ECT)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养分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EC处理下红桦幼苗单株N、P、K积累比对照分别增... 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环境CO2+350μmol.mol-1,EC)、温度升高(环境温度+2℃,ET)以及二者同时升高(ECT)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养分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EC处理下红桦幼苗单株N、P、K积累比对照分别增加44%、45%和11%(P<0.05),ET处理下分别增加37%、76%和9%(P<0.05),ECT处理下分别增加24%、88%和20%(P<0.05).EC处理使N向红桦幼苗叶中分配的比例降低11.68%(P<0.05),向枝、茎、根中分配的比例分别增加2.95%、3.39%和5.34%(P>0.05);ET处理使N向叶中分配的比例增加11.09%(P<0.05),向枝、茎、根中分配的比例分别降低0.69%、10.35%和0.05%(P>0.05).ECT处理下N的分配格局与EC处理相似.3种处理下P和K在红桦幼苗中的分配变化差异较大,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可能促进植物养分的积累,改变养分在植物各器官间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温度 红桦养分
下载PDF
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任坚毅 林玥 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3-890,共8页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广布于我国太白山中高海拔地区,普遍存在着更新障碍。为了给红桦林的自然更新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我们对2400粒红桦种子进行了去果皮观察并计数发芽率,观察了红桦种子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广布于我国太白山中高海拔地区,普遍存在着更新障碍。为了给红桦林的自然更新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我们对2400粒红桦种子进行了去果皮观察并计数发芽率,观察了红桦种子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和不同光照时间(强光照:PAR为464.7μmol photons·m-2·s-1,12h·d-1;中光照:PAR为233.8μmol photons·m-2·s-1,12h·d-1;弱光照:PAR为233.8μmol photons·m-2·s-1,0.5h·d-1)、不同昼夜温差(25/20℃、20/15℃、15/10℃)和去果皮处理下的发芽率,以及无光照处理下的发芽率。此外,还观察了种子在不同覆盖物(阔叶、针叶、针阔混合)和不同基质(土、沙)中以及在落叶(阔叶、针阔混合)中的发芽率。红桦种子成熟时,大约54.29%为饱满具活力的种子。种子在25/20℃的昼夜温差下发芽率最高,而在15/10℃的昼夜温差下极少萌发。中光照下,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其它两种光照,无光照则完全抑制了种子萌发。去果皮处理可促进其萌发,各种覆盖物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不同的萌发基质对萌发无影响。以上结果暗示,自然条件下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将依赖于自然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种子 光照 温度 自然更新
下载PDF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红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肖玲 王开运 张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01-1708,共8页
应用自控、封闭、独立的生长室系统,研究升高的大气CO2浓度(环境CO2浓度+350(±25)μmol.mol-1,EC)和温度(环境温度+2.0(±0.5)℃,ET)及其交互作用(ECT)对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红桦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E... 应用自控、封闭、独立的生长室系统,研究升高的大气CO2浓度(环境CO2浓度+350(±25)μmol.mol-1,EC)和温度(环境温度+2.0(±0.5)℃,ET)及其交互作用(ECT)对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红桦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EC显著增加了高密度条件下根际细菌数量;在整个生长季中,最大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出现在7月份;而EC对低密度处理的根际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除了5月和6月份,ET在其余月份均显著增加了根际细菌数量,但是与密度处理没有有意义的相关;ECT对高低密度处理的根际细菌数量均未产生有统计意义的影响。(2)EC对低密度条件下的根际放线菌数量有显著增加,而对高密度条件下的根际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ET和ECT对高低密度条件下的根际放线菌数量均未产生有统计意义的影响。(3)EC和ET对高低密度条件下的根际真菌数量无显著增加,而ECT显著增加了根际真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温度升高 根际微生物 密度 红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土壤蔗糖酶活性对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秀臣 孙辉 +1 位作者 杨万勤 王开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5-1230,共6页
研究了不同月份、不同密度下川西亚高山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幼苗土壤蔗糖酶活性对温度升高(ET)、大气CO2浓度升高(EC)及其复合作用(ETC)的响应.结果表明:ET处理下,各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6、9和10... 研究了不同月份、不同密度下川西亚高山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幼苗土壤蔗糖酶活性对温度升高(ET)、大气CO2浓度升高(EC)及其复合作用(ETC)的响应.结果表明:ET处理下,各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6、9和10月份达到显著水平(P<0.05);EC处理下,各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各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高密度根际土壤(HR)>低密度根际土壤(LR)>高密度非根际土壤(HN)>低密度非根际土壤(LN);不同月份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对ETC和遮荫(CS)处理的响应不同,其响应动态与季节变化、植物密度以及蔗糖酶在土壤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酶活性 温度 大气CO2浓度 土壤微生物 红桦
下载PDF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侯颖 王开运 +1 位作者 张远彬 邹春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植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从多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控制CO2浓度和温度,以红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二者同时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植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从多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控制CO2浓度和温度,以红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二者同时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相比,CO2浓度升高处理显著增加了红桦细根的生物量(最大增幅达152%)、根幅(增幅为10%~22%)、0~10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5~10cm层根夹角。②温度升高处理使红桦细根生物量2004年6、10月增加,8月减少,但只有0~5cm土壤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根幅6、8、10月分别减少16%、7%、30%;5~15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0~10cm土壤层根夹角显著(P<0.05)减少。③二者同时升高处理使红桦各层细根生物量8月增加最多,0~5cm、5~10cm、10~15cm土壤层分别比对照增加237%、51%、107%;根系总长度减少,但0~10cm土壤层根夹角增加。表明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均改变了红桦根系结构,且对浅层根系结构影响较大,这是红桦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利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温度 红桦 根系结构
下载PDF
秦岭两地区红桦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洪治 黄欣 +4 位作者 宿昊 乔鹏飞 姜在民 申耀荣 蔡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0,共9页
【目的】红桦是我国特有的桦木科高大落叶乔木,也是我国暖温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之一,具有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通过对秦岭两地区红桦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阐明红桦种群年龄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揭示红... 【目的】红桦是我国特有的桦木科高大落叶乔木,也是我国暖温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之一,具有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通过对秦岭两地区红桦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阐明红桦种群年龄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揭示红桦种群自然更新障碍原因,为今后红桦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和甘肃省礼县洮坪林场红桦种群调查与统计,绘制红桦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同时结合种群动态数量化法和数量时间序列分析法揭示红桦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两地种群年龄结构均在Ⅲ龄级时个体数最多,种群主要由幼龄个体组成;两地种群均是前期先衰退后增长,中期短暂衰退后增长,在Ⅵ~Ⅶ龄级急剧衰退;洮坪种群比火地塘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其种群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地红桦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趋向于Deevey-Ⅱ型。【结论】火地塘和洮坪两地红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不规则的金字塔型,种群发展主要靠中老龄个体维持;两地红桦种群现阶段都为增长型种群,且都对生境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洮坪种群尤为明显;在未来两地红桦种群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幼苗,自然更新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保护和恢复红桦种群的策略:人工培育幼苗移植到种群的林窗内;对幼龄林采用“3年5次”的抚育方式,对中龄林采用整枝、修剪、除灌等方式进行抚育;对于郁闭度达0.9以上的林分,适当间伐,每公顷保留1500株左右,提高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甘肃太子山林区红桦和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11
作者 马尚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8期136-138,共3页
为了明确甘肃太子山林区红桦和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选取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红桦和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太子山林区红桦外生菌根真菌重要值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青霉、拟青霉、毛霉、犁头霉以及毛壳菌;... 为了明确甘肃太子山林区红桦和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选取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红桦和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太子山林区红桦外生菌根真菌重要值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青霉、拟青霉、毛霉、犁头霉以及毛壳菌;甘肃太子山林区红桦外生菌根真菌重要值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青霉、茎点霉、轮枝孢、犁头霉以及指轮枝孢。甘肃太子山林区的幼龄以及阳坡的红桦和落叶松树种,更容易被外生菌根侵染,真菌多样性更高。红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高于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树龄和坡向对红桦和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甘肃太子山林区人工造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落叶松 外生菌根 真菌多样性 重要值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红桦、岷江冷杉土壤种子损耗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1 位作者 史作民 刘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23-3333,共11页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 100—3 600 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年生的箭竹-阔叶林、藓类-阔叶林,50年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年生的箭竹-暗针叶老龄林、藓类...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 100—3 600 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年生的箭竹-阔叶林、藓类-阔叶林,50年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年生的箭竹-暗针叶老龄林、藓类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于种子成熟散落前(8月)采集土壤样品,应用网筛分选法结合体视显微镜挑选种子,实验室发芽试验法和四唑染色法对种子生活力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内先锋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顶极树种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的残余种子总数、组分及其分布格局;采用样方法调查了红桦和岷江冷杉的1年生幼苗密度。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的恢复,红桦的残余种子总数、外形完整种子数、发育不全种子数、空粒种子数和腐烂种子数呈减少的趋势,而岷江冷杉则相反。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红桦的残余种子总数、外形完整种子数、发育不全种子数、空粒种子数和腐烂种子数总体上大于藓类林型相应恢复阶段。岷江冷杉的残余种子总数、外形完整种子数、发育不全种子数、空粒种子数、腐烂种子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藓类-暗针叶老林龄;2)在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阶段,红桦和岷江冷杉的种子组分所占比例最高的分别为腐烂种子和发育不全种子,在暗针叶老龄林阶段,红桦的腐烂种子和空粒种子的比例位居前列,而岷江冷杉的外形完整种子比例最大;3)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红桦和岷江冷杉的外形完整种子数、发育不全种子数、空粒种子数和腐烂种子数均呈减少的趋势。红桦和岷江冷杉不同组分的种子在枯枝落叶层所占地比例在72.85%—94.28%;4)红桦的1年生幼苗密度随着森林的恢复逐渐减小,而岷江冷杉的1年生幼苗密度随着森林的恢复逐渐增大。在8月份,土壤中已经不存在红桦和岷江冷杉有生活力的种子,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岷江冷杉 土壤种子损耗 森林恢复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温室效应对红桦泡囊丛枝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建 朱天辉 +1 位作者 张远彬 王开运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6期50-52,共3页
本试验以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自然状态下,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高;(2)光照强度可提高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3)温度升高和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加强AMF的... 本试验以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自然状态下,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高;(2)光照强度可提高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3)温度升高和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加强AMF的侵染强度;(4)温度差值在4℃~7℃时对AMF侵染率有促进作用;(5)温度差值在2℃~4℃和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AMF侵染率夏季起抑制作用,秋季起促进作用;(6)从夏季到秋季,AMF侵染率下降,而二氧化碳浓度倍数却使AMF侵染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温度 红桦 侵染率 侵染强度
下载PDF
红桦播种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姬孝忠 赵密蓉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2期27-29,共3页
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布置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红桦树种的播种育苗,试验研究表明:红桦播种育苗时土壤基质、种子处理应以腐殖土(腐殖质∶细沙=1∶1)和水浸处理最为理想,适当遮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关键词 红桦 播种育苗 生长量
下载PDF
秦岭华山松红桦混交林与纯林生长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恩让 韩昭侠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10-12,38,共4页
通过研究,17a生华山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比同期纯林要大,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趋势比纯林慢,材积连年生长量上升比纯林快。8a生华山松仅树高定期生长量比纯林大,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不及纯林。混交林的叶量、... 通过研究,17a生华山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比同期纯林要大,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趋势比纯林慢,材积连年生长量上升比纯林快。8a生华山松仅树高定期生长量比纯林大,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不及纯林。混交林的叶量、叶面积及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比纯林高。华山松营养根呈簇状疏散分布,无明显主根,根系分布浅而细根密集,根系总长度比纯林大20%以上,种间根系无互相排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红桦 混交林 生长量 蓄积量
下载PDF
火地塘林区桦木林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瑞德 彭鸿 +1 位作者 陈存根 唐光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71-78,共8页
该林区的桦木次生林主要有红桦和牛皮桦两个群系,桦叶英—红桦林、箭竹—红桦林、迎红杜鹃—牛皮桦林、箭竹—牛皮桦林等4个群丛组。红桦次生林种类结构不稳定,巴山冷杉是进展种群,红桦通过林窗更新维持其种群的连续性,演替趋向为... 该林区的桦木次生林主要有红桦和牛皮桦两个群系,桦叶英—红桦林、箭竹—红桦林、迎红杜鹃—牛皮桦林、箭竹—牛皮桦林等4个群丛组。红桦次生林种类结构不稳定,巴山冷杉是进展种群,红桦通过林窗更新维持其种群的连续性,演替趋向为针阔叶混交林。牛皮桦林的种类结构相对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牛皮桦 林窗更新 多样性 等级聚类
下载PDF
秦岭华山松与红桦混交林效益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恩让 韩昭侠 窦红梅 《福建林业》 2013年第4期33-34,共2页
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7年生华山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比同龄纯林大,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比纯林慢,材积连年生长量上升比纯林快。8年生华山松仅树高定期生长量比纯林大,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不及纯... 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7年生华山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比同龄纯林大,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比纯林慢,材积连年生长量上升比纯林快。8年生华山松仅树高定期生长量比纯林大,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不及纯林。混交林的叶量、叶面积及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比纯林高;混交林种间根系无互相排斥现象;枯枝落叶量比相应的纯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红桦 混交林 生长量 蓄积量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流域红桦林的分布规律
18
作者 周生华 《青海农林科技》 2012年第2期23-25,共3页
通过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总结了青海湟水流域的红桦林的分布及生境、组成与结构、林型、生长规律及更新与演替。调查结果表明:红桦林分布地区气候干湿季分明,分布区海拔2300~2900m;林分结构和组成不稳定且复杂;林型同龄单层纯林居多,主要... 通过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总结了青海湟水流域的红桦林的分布及生境、组成与结构、林型、生长规律及更新与演替。调查结果表明:红桦林分布地区气候干湿季分明,分布区海拔2300~2900m;林分结构和组成不稳定且复杂;林型同龄单层纯林居多,主要有为苔草红桦林和灌木红桦林2种,相林不整齐,生长缓慢,树干分叉多枝,干形弯曲,尖削度较大,立木多呈团状分布。林分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下木层、草被层、苔藓层等四个层次;20龄后开始结实,40年后进入盛期,非常有利于天然更新。现有红桦林绝大部分是云杉林被破坏后而形成的次生林,红桦幼树随着年龄的增大,需光量也随之增加,常因不能忍受林内较弱的光照而逐渐衰弱和死亡,属云杉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林 生境 更新 演替
下载PDF
小陇山红桦次生林物种组成与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郭垚鑫 康冰 +3 位作者 李刚 王得祥 杨改河 王大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74-2580,共7页
选择秦岭西段小陇山典型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种群径级结构研究,并运用单变量O-ring函数、双变量O-ring函数对各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相关性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中,红桦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选择秦岭西段小陇山典型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种群径级结构研究,并运用单变量O-ring函数、双变量O-ring函数对各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相关性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中,红桦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从径级结构看,红桦幼苗匮乏,天然更新不良,而巴山冷杉和山杨更新状态良好;红桦和旱柳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巴山冷杉和山杨表现为小尺度聚集性分布格局;红桦与巴山冷杉和山杨在中尺度上呈正相关,而旱柳与红桦、巴山冷杉和山杨在小尺度上呈负相关,其余种间相关性不明显.目前小陇山红桦次生林群落种群的分布格局在小尺度上决定于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而在更大尺度上决定于环境异质性;未来一段时间内,先锋种群红桦将处于生长优势地位,但从长远看,仍需要人工辅助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次生林 分布格局 径级结构 种间关系 点格局分析 小陇山
原文传递
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苏建文 岳明 王永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对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因,并对林隙形成木的类型、数量、物种构成和径级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林隙以自然立枯形成的最多;林隙线状密度为23.5个/km;冠... 对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因,并对林隙形成木的类型、数量、物种构成和径级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林隙以自然立枯形成的最多;林隙线状密度为23.5个/km;冠空隙面积在20~80m2范围内的最多,冠空隙总面积占整个林分面积的4.7%;扩展林隙的面积在50~100m2范围内的最多,占整个林分的11.9%;林隙的形成木以红桦为主,径级在20~40cm范围内的占绝大部分;在太白山红桦林中,大多数的林隙由1~3株林隙形成木形成,其中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最多,每个林隙的林隙形成木平均为1.51株;林隙的腐烂等级为C级的分布较多;冠空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30~0.45之间,扩展林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60~0.80之间;林隙内幼苗主要有红桦、华山松,在大面积的林隙内红桦幼苗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红桦 林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