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有不同数量间位间链接单元的聚苯胺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性能
1
作者
阿依古丽.卡德尔
《高分子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60,共7页
以0~20%的1,3-二溴苯为第三单体,1,4-二溴苯为第二单体与对苯醌二亚胺用Ni(Ⅱ)催化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聚(对苯醌二亚胺-1,4-二溴苯-1,3-二溴苯)无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
以0~20%的1,3-二溴苯为第三单体,1,4-二溴苯为第二单体与对苯醌二亚胺用Ni(Ⅱ)催化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聚(对苯醌二亚胺-1,4-二溴苯-1,3-二溴苯)无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循环伏安(CV)、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探讨了共聚物链接部位对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共聚物在490nm左右均出现了最大吸收峰。与P1相比,P2、P3、P4、P5在此波长处的吸收峰,分别红移了10、19、34、24nm,其中共聚物P4红移了34nm,具有较高的共轭程度;温度达到671℃时,共聚物P2分解了40%,P1在温度达到577℃时,分解了40%;循环伏安测试表明,从P1、P2、P3至P4,共聚物的峰面积逐渐开始变大,而峰面积越大,共聚物的比电容越大;但是,共聚物P5的峰面积又开始变小;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放电时间从P1开始增大,直到P4,共聚物的放电时间达到最长,而从共聚物P5开始放电时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醌二亚胺
Ni(Ⅱ)催化剂
混缩聚
原文传递
题名
含有不同数量间位间链接单元的聚苯胺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性能
1
作者
阿依古丽.卡德尔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高分子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6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4012
51363020)
文摘
以0~20%的1,3-二溴苯为第三单体,1,4-二溴苯为第二单体与对苯醌二亚胺用Ni(Ⅱ)催化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聚(对苯醌二亚胺-1,4-二溴苯-1,3-二溴苯)无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循环伏安(CV)、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探讨了共聚物链接部位对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共聚物在490nm左右均出现了最大吸收峰。与P1相比,P2、P3、P4、P5在此波长处的吸收峰,分别红移了10、19、34、24nm,其中共聚物P4红移了34nm,具有较高的共轭程度;温度达到671℃时,共聚物P2分解了40%,P1在温度达到577℃时,分解了40%;循环伏安测试表明,从P1、P2、P3至P4,共聚物的峰面积逐渐开始变大,而峰面积越大,共聚物的比电容越大;但是,共聚物P5的峰面积又开始变小;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放电时间从P1开始增大,直到P4,共聚物的放电时间达到最长,而从共聚物P5开始放电时间减少。
关键词
对苯醌二亚胺
Ni(Ⅱ)催化剂
混缩聚
Keywords
benzoquinone
demine
Ni(
Ⅱ
)
catalyst
Mixed
condensation
分类号
O633.21 [理学—高分子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有不同数量间位间链接单元的聚苯胺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性能
阿依古丽.卡德尔
《高分子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