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许艳 赵旭 +5 位作者 张丰菊 王萌萌 郭宁 郑燕 柳静 张秋露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近视散光眼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后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中低度近视眼患者(~6.00D≤等效球镜〈-2.0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例(32只眼)和20... 目的探讨近视散光眼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后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中低度近视眼患者(~6.00D≤等效球镜〈-2.0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例(32只眼)和20例(40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11.00D≤等效球镜〈-6.0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例(42只眼)和15例(26只眼)。试验组SBK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0d,高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4d;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持续16d。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电脑验光、眼压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眼部症状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均值试验组分别为(7.84±1.35)和(8.13±1.75)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分别为(9.37±1.28)和(9.47±1.5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4,-3.336;P〈0.05);角膜曲率K2均值试验组分别为(38.66±1.68)和(38.754-1.45)D,对照组分别为(39.56±1.58)和(39.51±1.50)D,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9,-2.112;P〈0.05);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平均裸眼视力(t=-1.240,-1.917,-0.596,-1.394,-0.329)、等效球镜(t=0.054,0.222,0.936,-0.141,0.336)和术后1、3、6个月平均角膜曲率K1(t=-1.695,-1.492,-0.438)和散光CY(t=0.879,0.733,0.553)及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t=-1.225)、角膜曲率K2(t=-0.7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4±0.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 溴化苯类 眼药水 氟米龙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激光准分子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发光菌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魏东斌 赵慧敏 杜宇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42,共9页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广泛用于防晒剂、塑料添加剂、香味剂等。随着紫外防晒产品的大量使用,其环境及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揭示二苯甲酮类污染物的毒性特征,选择了14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作为目标化合物,测试了它们对发光细菌的...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广泛用于防晒剂、塑料添加剂、香味剂等。随着紫外防晒产品的大量使用,其环境及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揭示二苯甲酮类污染物的毒性特征,选择了14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作为目标化合物,测试了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运用二维、三维定量构效相关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对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EC50值在17.67到243.82 mg·L-1范围内,其中2-羟基-4-甲氧基-5-磺酸基二苯甲酮的急性毒性最低,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的毒性最高。羟基取代的二苯甲酮化合物的急性毒性随着分子中羟基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具有相同羟基数量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羟基位于苯环4-位时毒性最高,3-位时次之,2-位时毒性最低。QSAR结果表明,运用静电场、氢键受体场和氢键供体场能很好解释这类化合物的毒性特征,若在苯环4-位引入带正电荷的官能团、在苯环2-,4-位引入氢键受体,都将导致毒性升高。上述研究结果将为科学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 紫外防晒剂 发光细菌 急性毒性 定量构效相关
下载PDF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实玉 姜洋 +1 位作者 余晨颖 李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接受LASEK的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只眼.所有患者LASEK术后先使用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接受LASEK的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只眼.所有患者LASEK术后先使用0.1%地塞米松1周,之后试验组患者术后2 ~12周给予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2次/d,对照组则给予0.1%氟米龙并逐渐减量.在术前及术后3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与体征等,并对所有患者右眼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先行描述统计探索,验证数据的独立性、正态性和方差齐性.三者都满足的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一不满足的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双眼观察,统计右眼.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33±6.21)、(15.67±2.82)、(15.35±2.22)、(13.10±3.41)和(16.87±3.68)、(14.05±2.23)、(14.39±2.22)、(13.18 ±2.49) mmHg(1 mmHg =0.133 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81,1.95,1.84,0.85,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的视力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0.08和5.02±0.09(t=2.32,P<0.05),余观察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术后6个月有4只眼出现视疲劳,4只眼出现眼干.试验组术后1个月有2只眼出现0.5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2个月又有2只眼新出现0.5级haze,对照组术后1个月有2只眼出现0.5级haze,但均未影响视力,且加强局部用药频率1个月后上述haze均消失.对照组总共有4例因眼压升高而使用降眼压药物.结论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用于LASEK术后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或者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术后视力、眼压、抗炎、抑制屈光回退等方面可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二苯甲酮类 溴化苯类 糖皮质激素类 眼药水
原文传递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与0.1%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洋 李莹 +1 位作者 金玉梅 张军燕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4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的60例近视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4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的60例近视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均选取右眼进行用药后情况观察(共60只眼),每组20只眼。溴芬酸钠组患者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2次/d应用10 d;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患者SMILE术后3 d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术后第4天开始改为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2次/d,至术后10 d;地塞米松组患者SMILE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应用10 d。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 d、10 d、1个月、3个月进行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与不良反应。3个组间观察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个组患者在术后10 d、1及3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0.30,0.36;P〉0.05)。地塞米松组患者在术后10 d、1及3个月各观察时间段眼压均值均高于溴芬酸钠组及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0.98,0.63;P〉0.05)。溴芬酸钠组患者术前、术后1及3个月角膜地形图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均值分别为:0.33±0.10、0.50±0.17、0.55±0.21;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分别为:0.33±0.08、0.49±0.16、0.60±0.37;0.31±0.12、0.52±0.23、0.55±0.19;3个组患者术后1及3个月SA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0.21;P〉0.05)。溴芬酸钠组患者术前、术后1及3个月角膜地形图表面规则指数(SRI)均值分别为:0.15±0.12、0.34±0.18、0.40±0.18;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分别为:0.18±0.17、0.33±0.26、0.33±0.26;0.30±0.25、0.41±0.28、0.34±0.29;3个组患者术后1及3个月SRI指数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飞秒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眼药水 二苯甲酮类 溴化苯类 地塞米松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妥布拉霉素
原文传递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减轻LASEK术后眼部刺激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董媛 张钰 +2 位作者 夏英杰 王兵 陈跃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对减轻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眼部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LASEK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选取右眼入组观察,溴芬酸钠组在术前3d及术后1d给... 目的 探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对减轻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眼部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LASEK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选取右眼入组观察,溴芬酸钠组在术前3d及术后1d给予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2次/d,对照组在术前3d及术后1d给予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4次/d,在术后1、3、5、7d观察眼部刺激症状分级、持续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裸眼视力,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溴芬酸钠组患者滴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眼部无任何不适,对照组患者滴用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87.5%眼部有刺痛、烧灼感等不适,持续时间2~3s.溴芬酸钠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0、1、2级的比例分别为31.2%(10/32)、68.8%(22/32)、0.0% (0/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5,P=0.104);溴芬酸钠组术后刺激症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00d,较对照组缩短(Z=-2.895,P=0.004);溴芬酸钠组与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中位数均为5.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3,P=0.085),两组术后1d、3d、5d、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86,2.180,2.869,0.143,0.401;P>0.05).结论 0.1%溴芬酸钠滴眼液能有效缓解LASEK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患者的耐受性与使用便利性比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 溴化苯类 眼药水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疼痛 眼表现
原文传递
Acute toxicity formation potential of benzophenone-type UV filters in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process 被引量:5
6
作者 Qi Liu Zhenbin Chen +1 位作者 Dongbin Wei Yuguo D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40-447,共8页
Benzophenones (BPs) are a class of widely used UV filters, which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within multiple environmental matrices. Disinfection is a necessary process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transforma... Benzophenones (BPs) are a class of widely used UV filters, which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within multiple environmental matrices. Disinfection is a necessary process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and toxicity changes of 14 BP-type UV filters during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 new index, the acute toxicity formation potential, wa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toxicity changes and potential risks of BP-type UV filters during chlorination treatment. It was found that 13 of 14 BP-type UV filters exhibited toxicity decreases in the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process, more or less, while one showed a toxicity increase. The toxicity changes were dependent on substitution effects, such that 2,4-di-hydroxylated or 3-hydroxylated BPs exhibited significant toxicity decreases after chlorination treatment due to the ready cleavage of the aromatic ring. Importantly, the acute toxicity changes could be duplicated in an ambient water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toxicity formation potential benzophenones UV filters chlorination photobacterium assay
原文传递
HPLC-MS/MS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八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峰 林金美 +3 位作者 裴德君 林嘉欢 陈姗影 杨瑜榕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纺织品中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BP-4)、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钠(BP-5)、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4,4′OH-BP)、4-羟基二苯甲酮(4OH-BP)、2,4-二羟二苯甲酮(2,4OH-BP)、2,2′-二羟基-4-甲... 建立了同时测定纺织品中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BP-4)、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钠(BP-5)、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4,4′OH-BP)、4-羟基二苯甲酮(4OH-BP)、2,4-二羟二苯甲酮(2,4OH-BP)、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OH-4MeO-BP)、二苯甲酮(BP)、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等8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BPs)的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SE-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波提取后,采用Poroshell 120 SB-C_(18)柱(2.1 mm×100 mm,2.7μm)分离,乙腈-0.01%(体积分数)甲酸+0.000 2%甲酸铵(质量分数)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BPs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4~0.38 mg/kg,定量下限为0.13~1.25 mg/kg。加标回收率为81.0%~108.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超声提取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纺织品
下载PDF
Acute toxicity variation of hydroxyl benzophenone UV filters during photoinduction–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processes 被引量:2
8
作者 Qi Y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8-55,共8页
Benzophenones(BPs), a group of widely used UV filters, exert multiple, significant toxicity effects. The 11 BPs were selected as target compounds, and the photobacterium acute toxicity test and an index for acute to... Benzophenones(BPs), a group of widely used UV filters, exert multiple, significant toxicity effects. The 11 BPs were selected as target compounds, and the photobacterium acute toxicity test and an index for acute toxicity formation potential(ATFP)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toxicity variation of BPs before and after a photoinduction–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process.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chlorine dosag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FP values for 11 BPs after a photoinduction–chlorination proces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 ATFPs decreased as the hydroxyl group number increased in BPs molecules.(2) For those BPs with the same hydroxyl group number, the ATFPs were higher when the hydroxyl groups were located at the 3-or 4-position than those at the 2-position; the BPs with hydroxyl groups distributed on two benzene rings had higher ATFPs than those on one ring.(3) Introducing a methoxyl group and sulfonic acid group into BP molecules increased the ATFP values.(4) The ATFPs were p H-dependent, the values of which were lowest at the neutral condition and highest at the acid condition.(5) The ATFPs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chlorine dosage increase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fate and potential risk of BPs in photoinduction–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ophenones Photo induction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Toxicity
原文传递
液质联用法快速测定纺织品中11种二苯甲酮类物质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徐根 席永忠 +2 位作者 杨素彬 周佳 杨萌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34-40,共7页
为建立液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二苯甲酮的分析方法,以甲醇为萃取溶剂,采用超声萃取法提取纺织品中11种二苯甲酮类物质,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分析条件。结果表明:仪器分析时间7min,方法线性范围0.04~1.28μg/mL,方法检出限0.8~3.6mg/... 为建立液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二苯甲酮的分析方法,以甲醇为萃取溶剂,采用超声萃取法提取纺织品中11种二苯甲酮类物质,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分析条件。结果表明:仪器分析时间7min,方法线性范围0.04~1.28μg/mL,方法检出限0.8~3.6mg/kg,加标回收率87.2%~101.9%,相对标准偏差2.6%~7.7%。液质联用法与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的11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相对偏差为1.3%~4.8%。仪器分析时间短,测定结果可靠,可满足纺织产品中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 紫外线吸收剂 液质联用仪 纺织品 防晒服装
下载PDF
尿样中苯骈二氮杂类药物筛选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保华 沈敏 +3 位作者 卓先义 赵子琴 吴何坚 卜俊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建立尿样中苯骈二氮杂类药物两种筛选分析方法。方法用GC/ECD、GC/MS直接测定苯骈二氮杂类药物原体和GC/ECD、GC/MS测定1,4-苯骈二氮杂类药物的酸水解产物苯甲酮同系物。结果GC/ECD直接测定苯骈二氮杂类药物方法,大部分药物的回收率... 目的建立尿样中苯骈二氮杂类药物两种筛选分析方法。方法用GC/ECD、GC/MS直接测定苯骈二氮杂类药物原体和GC/ECD、GC/MS测定1,4-苯骈二氮杂类药物的酸水解产物苯甲酮同系物。结果GC/ECD直接测定苯骈二氮杂类药物方法,大部分药物的回收率为60%~90%,线性范围为20~200ng/ml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最低检出限达0.5ng/ml~10ng/ml。结论所建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又可相互补充,已成功地应用于司法鉴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骈二氮杂Zhu类药物 苯甲酮类同系物 GC/ECD GC/MS 法医物证检验学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胚胎模型对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柳亚锋 李媛 +3 位作者 张靖雯 陈佳志 谢珍茗 付向荣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2期76-79,共4页
本研究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评价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BPs)的透皮吸收性能,并利用斑马鱼胚胎模型评价BPs的急性毒性和刺激性,结合实验结果和分子对接技术评估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潜在毒性作用。方法:通过改良Franz扩散... 本研究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评价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BPs)的透皮吸收性能,并利用斑马鱼胚胎模型评价BPs的急性毒性和刺激性,结合实验结果和分子对接技术评估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潜在毒性作用。方法:通过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以猪背腹部皮肤为模型,模拟使用条件,评价BPs的经皮吸收性能,利用HPLC分析BPs皮肤沉积量及皮肤透过量;通过观察并记录斑马鱼胚胎心跳情况及不同给药时间和不同给药浓度下斑马鱼胚胎自旋运动次数,评价BPs的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皮肤中与急性毒性和刺激性相关靶点结合能,评估BPs的潜在毒性作用。结果:BPs在280nm~340nm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性能;除BP-4和BP-12外,其他BPs均有部分穿过皮肤进入接收液中,BPs的透皮吸收能力不同;BP-8的LC50值最低,BP-4的LC50值最高;BPs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同等浓度下,BP-4的刺激性是被测药物中最低的;BPs与CYP1A1、CYP1A2、p53通路、炎症介质PGE2、炎症NF-κB通路的四个靶点的结合能相近,与CYP450的亲和力最强,可能是BPs的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 紫外线吸收剂 透皮吸收 斑马鱼胚胎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岭南山竹子果实的化学成分分离与确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平 郭志永 +4 位作者 谷荣辉 张贝西 吴晓欢 李玉婷 龙春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136,共5页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岭南山竹子果实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以核磁共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岭南山竹子果实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以核磁共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分析,初步鉴定了11个化合物,主要为双黄酮类和多戊异烯基取代的苯甲酮类。提取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blongifolin C(1)、oblongifolin A(2)、volkensiflavone(3)、GB-1a(4)和β-谷甾醇(5)。结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化合物4,确定岭南山竹子果实的化学成分,可为开发该热带水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山竹子果实 苯甲酮类 双黄酮类 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山竹子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13
作者 焦志林 刘涛 +4 位作者 唐琍萍 杨玥 汪嘉诚 杨引霞 高雪梅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33,共5页
目的:研究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ex Benth.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山竹子茎叶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竹子茎叶中分离得到1... 目的:研究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ex Benth.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山竹子茎叶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竹子茎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7-三羟基呫吨酮(1)、1,3,6,7-四羟基呫吨酮(2)、1,6-二羟基-3,5,7-三甲氧基呫吨酮(3)、GDPPH-1(4)、香橙素(5)、eriodictyol(6)、7,5,4′-三羟基黄酮(7)、4,6,4′-三羟基-2,3′-二甲氧基-3-异戊烯基二苯甲酮(8)、garcicowin D(9)、30-epi-cambogin(10)、garcimultiflorone H(11)、garcinol(12)、1-丙酮,1-(3,4-二羟基-5-甲氧基苯基)(13)、loliolide(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6、9、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子 化学成分 呫吨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苯甲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2,4-二羟基二苯甲酮对可卡因致小鼠肝毒性及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学银 薛茹 +3 位作者 刘昕 贾凤兰 阮明 张宝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索2,4-二羟基二苯甲酮(2,4-dihydroxybenzophenone,BP-1)对可卡因所致肝毒性及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BP-1抗可卡因肝毒性实验采用雄性ICR小鼠,BP-1(100,200,400mg/kg体重)灌胃预给药4 d,末次给药... 目的:探索2,4-二羟基二苯甲酮(2,4-dihydroxybenzophenone,BP-1)对可卡因所致肝毒性及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BP-1抗可卡因肝毒性实验采用雄性ICR小鼠,BP-1(100,200,400mg/kg体重)灌胃预给药4 d,末次给药30 min后,皮下注射给予可卡因75 mg/kg,24 h后处死。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制备肝匀浆,改良Hission法测定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babituric acid,TBA)法测定肝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HE染色处理肝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学改变。BP-1抗可卡因神经毒性实验采用雄性ICR小鼠,BP-1(100,200,400 mg/kg体重)灌胃预给药3 d,末次给药30 min后,皮下注射给予可卡因20 mg/kg,记录小鼠0~180 min的自主活动次数。结果:BP-1抗可卡因致肝毒性实验结果发现,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可卡因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1 571±1 161)IU/L vs.(30±16)IU/L,P<0.05]、AST[(408±226)IU/L vs.(101±12)IU/L,P<0.05]和LDH[(3 963±1 431)IU/L vs.(1 935±287)IU/L,P<0.05]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中GSH/GSSG比值[(5.11±0.63)vs.(6.88±1.13),P<0.05]下降,MDA含量[(1.97±1.36)μmol/g vs.(0.07±0.06)μmol/g,P<0.0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小叶中心出现大量坏死细胞。与可卡因模型组比较,BP-1各剂量组血清ALT[(112±96)IU/L,(54±20)IU/L,(35±15)IU/L,P<0.05]、AST[(130±33)IU/L,(107±5)IU/L,(99±9)IU/L,P<0.05]和LDH[(1 667±564)IU/L,(1 507±365)IU/L,(1 249±349)IU/L,P<0.0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中GSH/GSSG比值[(7.33±1.84),(9.28±0.67),(10.5±1.20),P<0.05]升高,MDA[(1.82±1.19)μmol/g,(0.49±0.31)μmol/g,(0.35±0.30)μmol/g,P<0.05]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小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 可卡因 药物毒性 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东亚小金发藓中1个新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绪红 何培 +3 位作者 秦梦 李琳 裴林 赵建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对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1对H... 目的对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1对Hep G2、HL-60、A549和MCF-7 4种人源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东亚小金发藓全草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苯甲酰基-3-羟基苯氧基)-1-(哌啶-1-基)乙-1-酮(1)、2-(4-苯甲酰基-3-羟基苯氧基)乙酸叔丁酯(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发藓酮A;化合物2为首次从金发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发藓科 东亚小金发藓 二苯甲酮 细胞毒活性 金发藓酮A 2-(4-苯甲酰基-3-羟基苯氧基)-1-(哌啶-1-基)乙-1-酮
原文传递
标准物质在食品中三氯生类及二苯甲酮类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家宁 王开清 +2 位作者 侯欣妍 弓爱君 曹艳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89-198,共10页
杀菌剂三氯生类和紫外线过滤剂二苯甲酮类物质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相关检测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三氯生类和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毒理学数据,通过统计2015—2022年国内外关于... 杀菌剂三氯生类和紫外线过滤剂二苯甲酮类物质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相关检测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三氯生类和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毒理学数据,通过统计2015—2022年国内外关于食品中三氯生类和二苯甲酮类检测的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三氯生类和二苯甲酮类物质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情况,汇总了三氯生类标准物质和二苯甲酮类标准物质在食品检测研究中的使用情况,对比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信息,对国内三氯生类和二苯甲酮类标准物质的建设提出建议,为完善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库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 标准物质 三氯生类 二苯甲酮类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艳 黄应正 +3 位作者 马广强 崔航青 高映 舒积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0-64,共5页
目的:合成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初步探讨二苯甲酮类抗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苯甲酰氯或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MSESI确证结构;通过药敏... 目的:合成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初步探讨二苯甲酮类抗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苯甲酰氯或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MSESI确证结构;通过药敏试验测定目标化合物对4种常见真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合成并鉴定出13个二苯甲酮类化合物(a1~a6,b1,c1~c6),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MIC=5.45~1 278 mg·L^(-1)),其中4-氟-二苯甲酮(a2)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最强(MIC=55.08 mg·L^(-1)),4-氯-4'-硝基-二苯甲酮(a4)显示强抗安琪酵母菌活性(MIC=5.45 mg·L^(-1)),2,4,6-三甲基-二苯甲酮(b1)抗黑曲霉菌活性最好(MIC=55.62 mg·L^(-1))。结论:合成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提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性;不同结构对不同真菌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其中羰基官能团对其活性起关键作用,且不同取代基对目标化合物抗真菌活性影响较大,被多个氯原子取代的二苯酮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最为突出。实验结果可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合成 抗真菌活性 体外最低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HY沸石催化芳环化合物的苯甲酰化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冰 李宗石 +2 位作者 乔卫红 王桂茹 程侣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98-200,共3页
采用廉价易得的三维大孔HY沸石替代传统均相酸催化剂催化了各种苯环和萘环化合物与苯甲酰氯的苯甲酰化反应。比较了不同活化程度的芳环化合物催化苯甲酰化活性及产物分布,n(芳环底物)∶n(苯甲酰氯)=2∶1时,在各自回流条件下反应8 h,苯... 采用廉价易得的三维大孔HY沸石替代传统均相酸催化剂催化了各种苯环和萘环化合物与苯甲酰氯的苯甲酰化反应。比较了不同活化程度的芳环化合物催化苯甲酰化活性及产物分布,n(芳环底物)∶n(苯甲酰氯)=2∶1时,在各自回流条件下反应8 h,苯环化合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氯苯<苯<甲苯<<二苯醚<苯甲醚=苯酚=间苯二酚,萘环化合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萘<2-甲基萘<2-萘甲醚=2-萘酚。对HY沸石的吡啶-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了HY沸石的表面酸中心以B酸中心为主,提出了HY沸石催化芳环苯甲酰基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沸石 Friedel-Crafts酰基化 二苯甲酮 苯甲酰化
下载PDF
主要新污染物诱导神经发育重编程的效应与机制
19
作者 何敏 杨欣宇 +1 位作者 林亚航 盛夏 《中国基础科学》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新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具有生物累积性、危害隐蔽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征,但目前对其健康风险的认识不足。基于此,归纳了邻苯二甲酸酯、二苯甲酮和新烟碱3类主要新污染物生命早期暴露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与潜在机制。同时,在单细胞时空多组学... 新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具有生物累积性、危害隐蔽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征,但目前对其健康风险的认识不足。基于此,归纳了邻苯二甲酸酯、二苯甲酮和新烟碱3类主要新污染物生命早期暴露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与潜在机制。同时,在单细胞时空多组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新污染物诱导神经发育重编程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全面评估环境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和精准识别疾病起源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神经发育 邻苯二甲酸酯 二苯甲酮 新烟碱
原文传递
藤黄属植物苯甲酮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俊艳 金颖慧 +1 位作者 张倩 李宝芬 《海峡药学》 2021年第7期43-50,共8页
藤黄属植物为藤黄科Glusiacea乔木或灌木,主要成分有苯甲酮类、呫吨酮类、双黄酮类、萜类等。苯甲酮类化合物为该属植物的特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菌,抗HIV,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研究概述了近年来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的苯... 藤黄属植物为藤黄科Glusiacea乔木或灌木,主要成分有苯甲酮类、呫吨酮类、双黄酮类、萜类等。苯甲酮类化合物为该属植物的特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菌,抗HIV,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研究概述了近年来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的苯甲酮类化合物,以及该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该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属 苯甲酮类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