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81
1
作者 时美娟 孟晴 +1 位作者 吕哲 路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1-525,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率 发病机制 新进展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1 位作者 肖桂荣 钟芳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2期1840-1841,1862,共3页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7例,平均(52.0±10.2)岁,61(54%)例有复位后残余头晕。残余头晕有2类:持续的头昏目眩和发生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的短暂头晕不稳感。头晕持续(9.2±10.5)d,3个月随访期内多数患者残余头晕在20d内消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02~1.095)]和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OR=1.200,95%CI(1.025~1.405)]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受累侧、病变半规管、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复位次数、BPPV的病因以及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口特征和临床参数与结局无明显相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高。未经特殊治疗3个月内都能自行缓解。早期成功复位能降低残余头晕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物理医学 半规管 复位 残余头晕
原文传递
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46
3
作者 谢涛 黄流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纳入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出现残余头晕5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联合治疗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利多...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纳入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出现残余头晕5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联合治疗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利多卡因100 mg静脉滴注qd,同时倍他司汀12 mg po tid;对照组仅予倍他司汀12 mg po tid。治疗3周,采用眩晕障碍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症状变化;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为(15.1±6.4) d,联合治疗组为(9.8±4.3) d,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下降,焦虑、抑郁评分下降(P <0.05);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能缩短BPPV患者管石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能减轻残余头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倍他司汀 利多卡因 头晕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的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熊彬彬 赵晓明 +3 位作者 刘劲 林春梅 伍慧卿 梁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短期内多次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39例在本院耳鼻喉门诊首诊,2周以内经反复(3次以上)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BPP... 目的探讨短期内多次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39例在本院耳鼻喉门诊首诊,2周以内经反复(3次以上)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BPPV患者其2周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诊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此类患者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9.8%(39/396),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26岁~81岁,平均63.0±14.5岁,60岁以上的28例,占71.8%。单侧后半规管BPPV 5例,单侧后半规管嵴顶BPPV 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7例,单侧水平嵴顶BPPV 10例,上半规管BPPV 3例,混合型BPPV 7例。其中特发性的25例,继发性的14例(头部外伤7例,梅尼埃病2例,前庭神经炎1例,突发性耳聋1例,中耳炎1例,偏头痛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过2周3次以上的手法复位,后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壶腹嵴受累者采用Epley+Semont法,水平半规管及水平壶腹嵴顶受累者多采用Barbecue+Gufoni或Casani+强迫健侧卧位法,上半规管受累者采用Yacovino法进行复位,39例中28例结合Brandt-daroff体位训练及其药物辅助治疗。2周后-1个月内眩晕和变位性眼震能够完全缓解的19例,1个月后能够完全缓解的26例,2个月后和3个月后能够完全缓解的分别为31例和34例,随诊1年手法复位完全无效的5例,完全缓解的34例中1年内复发的21例(占61.8%)。结论2周内经历多次手法复位疗效欠佳的BPPV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嵴顶结石、多管受累、头部外伤、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是可能是其复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此类患者一次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多数需要联合多种复位方法,结合体位训练和药物辅助治疗;个别患者手法复位完全无效;复位有效者,部分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疗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张娜 陈太生 +2 位作者 董红 林鹏 刘冉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对124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分组及合并疾病分析,并于复位治疗前行冷热试验检查,比较具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的半规管受累情况。结果:124例...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对124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分组及合并疾病分析,并于复位治疗前行冷热试验检查,比较具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的半规管受累情况。结果:124例BPPV患者中,有合并疾病者97例(78.2%)、无合并疾病者27例(21.8%);其中92例(74.2%)存在半规管反应减退(UW)。比较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BPPV患者的正常和异常UW值、异常UW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累及情况、异常UW的单双侧别、异常UW与BPPV的侧别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0、0.306、0.027,P>0.05)。结论:BPPV患者多数存在合并疾病,多发生于女性和中老年人;椭圆囊耳石脱落与半规管功能异常可能具有病理上的同源性;冷热试验可以为BPPV致病因素的分析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冷热试验 病因
原文传递
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李斐 陈瑛 +6 位作者 高博 严静宇 周晓闻 顾欢欢 杨化兰 庄建华 王国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 目的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留头晕 前庭康复 眩晕残障问卷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7
作者 计莉 彭新 +2 位作者 孙勍 饶任东 单希征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55-657,共3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收集的37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例混合半规管(同侧水平半规管合...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收集的37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例混合半规管(同侧水平半规管合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SRM-IV型BPPV诊疗系统进行复位,收集复位成功后出现残留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明确诊断及成功复位后,残留症状的发生率为48.1%(37/77),其中头晕者占27%(10/37),不稳者占16.2%(6/37),颈部不适者占21.7%(8/37),合并两种残留症状者占32.4%(12/37),合并三种残留症状者占2.7%(1/37)。残留症状的发生与复位次数有关,而与发病前存在诱发因素(如劳累及睡眠欠佳)、受累半规管、性别、年龄、病程无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仍有残留症状,主要为头晕、不稳及颈部不适。残留症状的发生与患者所需复位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留症状 头晕 不稳 颈部不适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和血钙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淑芳 张莉 +3 位作者 李国慧 张雯雯 王亚平 耿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雌孕激素水平及血钙浓度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治的70例围绝经期BPPV患者作为研...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雌孕激素水平及血钙浓度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治的70例围绝经期BPPV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来院体检的围绝经期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性激素6项即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睾酮、泌乳素及血钙的浓度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研究组与对照组指标下降比例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性激素6项下降的人数比例中雌二醇(91%)、孕酮(67%)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13、10.28,P值均〈0.05)。研究组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3.18±31.45)pmol/L比(64.92±31.52)pmol/L,(0.64±0.48)nmol/L比(1.02±0.60)nmol/L,t值分别为6.238、8.566,P值均〈0.05]。研究组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睾酮、卵泡刺激素和血钙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1±13.13)U/L比(27.21±10.19)U/L,(0.49±0.20)nmol/L比(0.49±0.15)nmol/L,(0.56±0.42)nmol/L比(0.73±0.62)nmol/L,(64.25±31.44)U/L比(60.38±29.97)U/L,(2.28±0.17)mmol/L比(2.32±0.21)mmol/L,t值分别为13.427、14.876、7.505、12.090、7.532,P值均〉0.05]。 结论围绝经期女性BPPV患者性激素6项中的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其发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围绝经期 雌激素类 孕激素类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 被引量:33
9
作者 金曼 王斌全 +2 位作者 于文永 郑智英 杨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联合组,n=31),干预6周。于入组时及干预2、4、6周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干预后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HI评分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与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两种方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甲磺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老年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治疗及其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永斌 孙勍 +3 位作者 彭新 周玲玲 孙悍军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2-287,共6页
目的观察SRM-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疗系统对老年特发性BPPV的诊疗效果。方法对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238例特发性BPPV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年龄≥60... 目的观察SRM-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疗系统对老年特发性BPPV的诊疗效果。方法对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238例特发性BPPV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n1=118例),年龄<60岁为青中年组(n2=120例),每组按伴或不伴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塞等)分成两个亚组,对耳石复位疗效及其复发率进行比较(每组均评价伴或不伴基础疾病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成功治愈。两组患者疗效相近,伴有基础疾病对其疗效无影响(P≥0.05)。分别进行1月、3月、6月、12月随访,老年组和青中年组BPPV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系统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老年组可达到青中年组同样的疗效,但相对青中年组,老年组BPPV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老年人 复位
下载PDF
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田从哲 黄俊瑜 +3 位作者 刘佳 陈向红 徐玉玲 孟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法,以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BPPV复位成功患者,将其中复位后仍存在残余头晕患者75例随机分3个组,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训练...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法,以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BPPV复位成功患者,将其中复位后仍存在残余头晕患者75例随机分3个组,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法)和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每组2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0.05),对照组和训练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联合组DHI评分低于训练组及对照组(P均<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联合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均<0.001),训练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能显著减轻BPPV成功耳石复位后残余的头晕症状,单用Brandt-Daroff习服法和常规内科药物倍他司汀有相似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randt-Daroff练习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进展 被引量:31
12
作者 卫旭东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5-348,共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1〕。BPPV是导致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女性,是男性发病率的2-3倍,发病高峰年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1〕。BPPV是导致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女性,是男性发病率的2-3倍,发病高峰年龄是50-60岁。研究表明,其终生患病率为2.4%,年患病率为1.6%,年发病率为0.6%〔2〕。周围性眩晕占眩晕疾病的30%-50%,其中,BPPV的发病率居周围性眩晕单病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元炎〔1,3〕。BPPV常可自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敏 蔡慧仙 王星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2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并记录各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2、4、6周时,联合组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HADS-T评分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χ~2=3.511,P<0.05)和前庭康复组(χ~2=2.38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并且降低了眩晕复发率,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眩晕残障程度量表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向红 李广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复发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耳石复位法治疗成功后2年内未复发的BPPV及44例耳石复位法治疗成功后2年内复发的BPPV的临床资料、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结果:BPPV预...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复发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耳石复位法治疗成功后2年内未复发的BPPV及44例耳石复位法治疗成功后2年内复发的BPPV的临床资料、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结果:BPPV预后与年龄、偏头痛病史、颅内及颈部动脉狭窄、脑卒中史密切相关。结论:BPPV复发病因较多,但大部分均与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迷路血液供应障碍相关。了解其复发原因可从患者临床资料、TCD、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对BPPV的复发作一预测,并可针对性作相应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 颗粒复位法 预后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舒竞铖 尹时华 +1 位作者 刘渊 何美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598-600,605,共4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英文)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查找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BPPV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所有...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英文)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查找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BPPV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所有文献进行严格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总病例数为490例。Meta分析显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95%CI]为1.12[1.05,1.19])。结论:但仅以本篇Meta分析为基础,对于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必要加用中药治疗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药 手法复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抑郁焦虑状态评估 被引量:29
16
作者 贾庆霞 孙慧 +1 位作者 王艳 赵仁亮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手法复位(CRP)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1月期间确诊并施行CRP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52例(病例组)和同期于我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采用汉密...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手法复位(CRP)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1月期间确诊并施行CRP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52例(病例组)和同期于我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对病例组CRP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估,比较各组评分结果,并探讨DHI与HAMD、HAM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病例组中HAMD、HAMA得分异常者(HAMD≥8;HAMA97)分别有38.46%(20/52)和48.08%(25/52)。治疗前HAMD、HAMA、DHI及其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HAMD、HAMA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后DHI及其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DHI与HAMD、HAMA得分之间呈线性相关(r=0.427,0.556;均P〈0.05)。HAMD、HAMA得分越高者其DHI得分也越高,反之亦然。结论(1)BPPV患者可合并抑郁焦虑,CRP能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和情绪状态。(2)三种量表评分具有相关性,联合应用可能有助于BPPV患者的综合评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情绪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障碍量表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特征及复位治疗后短期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加良 惠莲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特征及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出现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06-2017-11期间确诊的568例BPPV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行耳石复位治疗后均随访1个月,并汇总1个月内出...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特征及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出现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06-2017-11期间确诊的568例BPPV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行耳石复位治疗后均随访1个月,并汇总1个月内出现残余症状的数量。比较出现残余症状和未出现残余症状者的年龄、性别、发病类型、病因及伴随的内科学疾病情况,用SPP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分布范围为12~92岁,发病年龄为(54.89±13.06)岁。男女比例为1.00∶2.74,45~65周岁的中老年女性患病人数最多,高达74.4%。后半规管约占55.6%,水平半规管约占22.6%,两半规管都受累约占21.8%。原发性BPPV约占90.67%,继发性BPPV约占9.33%。继发性BPPV患者中外伤、中耳术后相对较多。出现头晕、平衡障碍等残余症状者有98例。不同性别、病因及发病类型间出现残余症状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大于65周岁、是否累及多半规管、是否伴有相关内科学疾病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多半规管受累及和伴有相关内科学疾病患者接受耳石复位治疗后易出现头晕、平衡障碍等残余症状。对该类患者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教,并指导前庭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治疗 残余症状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许玉 庄丽萍 +1 位作者 柯水燕 陈千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耳石复位治疗的46例BPPV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手法复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复位中护理及复位后的体位、药物和宣传指...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耳石复位治疗的46例BPPV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手法复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复位中护理及复位后的体位、药物和宣传指导等。结果复位后1周、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97.8%;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复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BPPV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自拟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智斌 张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200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自拟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200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天麻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等。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78±4.66)和(9.21±5.18)分,(1.52±0.69)和(3.41±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功能、情感及躯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0.08±2.54)和(15.72±2.80)分,(8.44±2.99)和(13.56±3.70)分,(7.26±1.34)和(12.49±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9.0%和39.0%,5.0%和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自拟天麻汤 倍他司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宝祥 许俊杰 +5 位作者 陆霞 戴利菊 王蕾 胡进 朱晓东 黄菊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6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BPPV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管石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BPPV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管石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耳鸣、胸闷脘痞、心悸气短、面色白、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躯体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为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管石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医证候积分 血液流变学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