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鹤 王小雷 +5 位作者 杨昭 李伟 王效静 刘浩 王健 谢宗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0-1515,共6页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实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能谱CT定量参数对照。方法对194例肺部实性病变的能谱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155)和验证组(n=39),基于动脉期的碘基物质...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实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能谱CT定量参数对照。方法对194例肺部实性病变的能谱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155)和验证组(n=39),基于动脉期的碘基物质图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结合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构建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结合患者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构建临床模型,结合IC、NIC及所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AUC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由IC、NIC构成,临床模型由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病灶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钙化构成;联合模型由IC、NIC与筛选出的9个影像组学特征构成;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临床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659(95%CI:0.575~0.736)、0.742(95%CI:0.663~0.812)、0.937(95%CI:0.884~0.971),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665(95%CI:0.489~0.813)、0.777(95%CI:0.608~0.898)、0.912(95%CI:0.769~0.980),经过Delong检验,三种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能力,明显高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影像组学 肺部良恶性病变
原文传递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半定量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刘钊楠 温丽娟 +1 位作者 刘玉丽 王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半定量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将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n=47),...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半定量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将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n=47),将良性肺部占位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n=55)。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最大浓度、对比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大线性斜率。比较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组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上述各参数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组病例中病灶以囊实性、不均匀强化、不规则形态、边界不清晰为主,良性组病例病变以囊性、均匀强化、规则形态、边界清晰或欠清晰为主。两组常规MRI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达峰时间参数水平低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最大浓度、曲线下面积、最大线性斜率参数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半定量参数ROC曲线,最大线性斜率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7,诊断效能较其余参数高,最大线性斜率准确度最高84.4%,最大浓度特异度最高为92.7%,达峰时间敏感度最高为97.9%。结论DCE-MRI半定量参数可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成像 半定量 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