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中小戏曲的传承创新研究——以安庆市为例的民族音乐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柯丽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通过对安庆市中小戏曲的现状调查,深入认识其传承困境,进而对影响其创新发展的原因与对策提出针对性建议。这对安庆市独具特色并极具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小戏种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将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区域音乐 传统音乐 音乐传承
下载PDF
创造性的社会发生:兼论“仁且智”何以可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4,共7页
创造性本为人之天性,即人人皆有为社会提供创造性产品的可能性。如果某种创造性的产品能为社会所认可和共享,并产生社会生产力,这就是创造性的社会发生。本文从心理、社会和历史的综合视野分析了创造性与道德存在正向关联的深层蕴含,提... 创造性本为人之天性,即人人皆有为社会提供创造性产品的可能性。如果某种创造性的产品能为社会所认可和共享,并产生社会生产力,这就是创造性的社会发生。本文从心理、社会和历史的综合视野分析了创造性与道德存在正向关联的深层蕴含,提出了一个有关创造性的社会发生机制理论,认为创造性和道德是自由的必然结果,并论证儒家心中的理想人格——"仁且智",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达成最大程度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 道德 自由 社会脑风暴 仁且智
下载PDF
孔子“仁”学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宇汝松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7-99,121,共4页
孔子思想要在"仁学"。"仁"是人化的特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所在。仁的内涵一方面包括爱人、爱亲,以及精神、气质等人的内化情志;另一方面又包括融情于礼的外化德范。"仁"是儒家高悬... 孔子思想要在"仁学"。"仁"是人化的特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所在。仁的内涵一方面包括爱人、爱亲,以及精神、气质等人的内化情志;另一方面又包括融情于礼的外化德范。"仁"是儒家高悬的人道理想和境界,但"仁"自身并不能自成体系。"仁且智"既是孔子仁学体系的终成,亦是儒者修身进学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体系 仁且智 儒家思想 孔子
下载PDF
习仲勋家风的伦理特质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建平 罗红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8-43,112,共7页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传统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仲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培养良好家风的杰出代表,其一生重品崇德,亲仁济众,树立了勤俭节约、自立自强,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忧国忧民...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传统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仲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培养良好家风的杰出代表,其一生重品崇德,亲仁济众,树立了勤俭节约、自立自强,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忧国忧民等优良家风,蕴含“尚俭抑奢”的廉洁之道、“仁义礼智”的立身之道、“精忠爱国”的公忠之道等伦理特质,意蕴深远。习仲勋家风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家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廉洁之道助力良好政风提升、立身之道助力良好社风提升、公忠之道助力爱国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仲勋 家风 尚俭抑奢 仁义礼智 精忠爱国
下载PDF
“必仁且智”的教育学阐释——兼及中国教育思想文本的研读方法
5
作者 刘庆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5-92,共8页
《必仁且智》是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第三十篇,其中"仁""智"及其在行动中统一的思想不仅辩证而且深刻。就文本自身来说,文字简练,说理通透,应该说可阐释的余地较小。但是,这样的文本倒可以作为思索阐释方法的中介... 《必仁且智》是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第三十篇,其中"仁""智"及其在行动中统一的思想不仅辩证而且深刻。就文本自身来说,文字简练,说理通透,应该说可阐释的余地较小。但是,这样的文本倒可以作为思索阐释方法的中介。通过对《必仁且智》文本的阐释,其蕴含的教育学意义得以显现,而且使我们获得了文本阐释方法论上的感悟。这种感悟可以概括为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原则,它们分别是整体与部分的互参、历史与理论的结合和理解与创造的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仁且智” 阐释 董仲舒 中国教育思想文本
下载PDF
仁知合一 以仁统知——孔子处理德性与知识关系的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卫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2,共4页
仁与知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仁是主体的内在德性 ,知具有知识与智慧双重内涵 ,知识是通过对象化的方式所获得的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智慧是一种应对与理解社会人生的能力。孔子处理仁与知关系问题的方式是仁知合一、以仁统知。他通过... 仁与知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仁是主体的内在德性 ,知具有知识与智慧双重内涵 ,知识是通过对象化的方式所获得的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智慧是一种应对与理解社会人生的能力。孔子处理仁与知关系问题的方式是仁知合一、以仁统知。他通过“化越超为内在”的方式 ,实现了“下学而上达”的目的 ,打通知识通往德性的道路 ;又以仁纯亦不已的创生性 ,达到了内在德性的外化 ,从而把上下内外打成一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知合一 以仁统知
下载PDF
“仁”“智”范畴与中国教育精神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庆昌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共12页
中国教育的理想状貌实为:具"仁""智"的教育者,选取体现"仁""智"的内容,采用蕴含"仁""智"的方法,使受教育者最终成为具"仁智统一"的人。回望中国教育的历史可以... 中国教育的理想状貌实为:具"仁""智"的教育者,选取体现"仁""智"的内容,采用蕴含"仁""智"的方法,使受教育者最终成为具"仁智统一"的人。回望中国教育的历史可以发现,在精神领域存在着一个以"仁"和"智"为基本要素的观念运动,这就是从"仁智并举"到"仁智对举"再到"必仁且智",最终转换为"德才兼备"的现代表达。虽然中国教育文化博大精深,但"仁"和"智"无疑是其核心范畴,而"仁智统一"则是中国教育精神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统一 教育精神 中国教育精神
原文传递
“镜花水月”中的仁智追求——谈《镜花缘》的创作宗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济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4-66,共3页
李汝珍所处的时代表面上繁华竞逐,骨子里却日益腐朽。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李汝珍通过一部镜花水月的故事,讽刺世事,寄寓理想。《镜花缘》的劝惩初衷表现在小说中就是追求仁智。作者追求仁智的社会理想有它一定的积... 李汝珍所处的时代表面上繁华竞逐,骨子里却日益腐朽。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李汝珍通过一部镜花水月的故事,讽刺世事,寄寓理想。《镜花缘》的劝惩初衷表现在小说中就是追求仁智。作者追求仁智的社会理想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虽然是镜花水月,但却引人追慕怅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劝惩 追求仁智 价值选择
下载PDF
《镜花缘》的儒家文化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济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汝珍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镜花缘》的创作宗旨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仁智追求。这种追求是对作...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汝珍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镜花缘》的创作宗旨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仁智追求。这种追求是对作者所生活的封建末世道德沦丧、世风浇薄的丑恶现实的有力的针砭和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创作宗旨 仁智追求
下载PDF
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凌云 《云梦学刊》 2016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朱光潜、唐君毅等学者都对中国悲剧做过专门研究。他们在西方悲剧观念的背景下讨论中国有无悲剧,分析中国悲剧的特质,却对中国悲剧特质的成因缺乏合理的解释。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有望深...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朱光潜、唐君毅等学者都对中国悲剧做过专门研究。他们在西方悲剧观念的背景下讨论中国有无悲剧,分析中国悲剧的特质,却对中国悲剧特质的成因缺乏合理的解释。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有望深化对中国传统悲观等问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悲剧 华严宗 悲智圆融说
下载PDF
仁且智:孔子圣人之道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光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仁且智,是孔子的成圣之道,它包含仁与智两个方面同时强调仁对于智的优先和统率;仁且智还涉及或影响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德才兼备,它们在中华文化中有着诸多表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正能量。
关键词 仁且智 孔子 圣人
下载PDF
德性认识论与先秦儒家“仁智统一”研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芳朝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5-64,共10页
20世纪下半叶,盖梯尔问题的提出和德性伦理学的出现,推进了传统认识论和伦理学研究思路的更新,由此也促进了德性认识论的产生。该思潮将伦理的规范性纳入认识论领域,强调理智德性对于主体认知的意义和作用。德性认识论对理智德性的关注... 20世纪下半叶,盖梯尔问题的提出和德性伦理学的出现,推进了传统认识论和伦理学研究思路的更新,由此也促进了德性认识论的产生。该思潮将伦理的规范性纳入认识论领域,强调理智德性对于主体认知的意义和作用。德性认识论对理智德性的关注,有助于启发先秦儒家德性论的解读,对“推崇道德德性、忽略理智德性”的思想传统具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因此,德性认识论思路的引入,不仅有利于重新解读先秦儒家“仁智统一”思想的历史内涵和当代意义,也有助于反思先秦儒家伦理学和认识论的内在理路,据此可重新定位或拓宽先秦儒家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认识论 德性伦理学 理智德性 “仁智统一”
下载PDF
寻求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平衡——现代新儒家科学观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童恒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做到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新儒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新儒家在哲学视域下思考如何在人文理性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科学理...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做到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新儒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新儒家在哲学视域下思考如何在人文理性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科学理性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凸显道德人文精神对于科学理性的导引价值,以寻求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平衡。这对于解决当今科技异化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科学观 人文理性 科学理性 仁智合一
下载PDF
董仲舒德福思想的内在体系建构
14
作者 桑东辉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0-46,共7页
在天人感应思想之下,董仲舒非常重视德福关系,认同于在天道指引下的修德致福理念。作为董子思想的子系统,其德福思想也具有其内在的思想结构。大体而言,董仲舒的德福思想包含了受命于天的天道观、先义后利的义利观、知耻不辱的荣辱观、... 在天人感应思想之下,董仲舒非常重视德福关系,认同于在天道指引下的修德致福理念。作为董子思想的子系统,其德福思想也具有其内在的思想结构。大体而言,董仲舒的德福思想包含了受命于天的天道观、先义后利的义利观、知耻不辱的荣辱观、必仁且智的仁智观等体系建构,集中体现了德福思想的本体论、道德论、修养论、实践论的内涵。此外,董仲舒的德福思想还包含经权观、常变观、更化观等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德福思想 天道观 义利观 荣辱观 仁智观
下载PDF
“五经”教本:重申教材与核心素养关系的新路径
15
作者 孙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6,共6页
"五经"教本是养成仁智双修君子理想人格的重要文本载体。以"五经"教本为中心重申教材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既是避免在"先学"环节脱离教材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做法,更是遵循民族性原则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 "五经"教本是养成仁智双修君子理想人格的重要文本载体。以"五经"教本为中心重申教材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既是避免在"先学"环节脱离教材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做法,更是遵循民族性原则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理论诉求。在追溯"五经"教本整体意义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从教育思想层面全面理解核心素养的养成问题,需要实现教材文本与核心素养的互通共生、学业成长与德性养成的内在统一、自主学习与互助互学的有效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教本 教材 核心素养 仁智双修
原文传递
《论语》“仁知(智)观”探微
16
作者 肖林珊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3期143-144,共2页
《论语》仁知(智)观,即《论语》中关于"仁"与"知(智)"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仁"的内涵、"知(智)"的内涵及它们间的关系。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知(智)观"中,提出"仁"的本质是"爱人",是成就其他德性的基础,... 《论语》仁知(智)观,即《论语》中关于"仁"与"知(智)"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仁"的内涵、"知(智)"的内涵及它们间的关系。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知(智)观"中,提出"仁"的本质是"爱人",是成就其他德性的基础,也是外在礼乐规范的源泉。"知(智)"既是意识对对象的把握,也是知识、智慧之意。"仁"与"知(智)"是统一的,"仁"统帅"知(智)","知(智)"促进"仁"往更高的境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仁知(智)观 探微
下载PDF
董仲舒仁智并进理路对现代政德教育的启示
17
作者 姜淑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3-67,共5页
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探索构建美好社会的路径,形成了追求良政善治的传统。董仲舒作为一代大儒,亦不例外,董仲舒在论证为政者修身于国家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智”并进理路,也就是德性主义和理智主义并进的治理思路... 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探索构建美好社会的路径,形成了追求良政善治的传统。董仲舒作为一代大儒,亦不例外,董仲舒在论证为政者修身于国家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智”并进理路,也就是德性主义和理智主义并进的治理思路。“仁”和“智”二者须臾不可分离,互为补充,互为助益,缺一不可。董仲舒的“仁”“智”并进理路直接影响到汉代的具体政治,对后世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梳理挖掘董仲舒的“仁”“智”思想,对于现代领导干部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政德,提高治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仁”“智”并进理路 现代政德教育
下载PDF
中国企业关系网络结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民书 蔡星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51,123,共14页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规范与社会关系网络如何影响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家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不同的社会关系结构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企业独特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以"诚&quo...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规范与社会关系网络如何影响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家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不同的社会关系结构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企业独特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以"诚""信""义"这一商业伦理观念为基础,在个人与企业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塑造出了中国企业关系网络伸缩自如的特性。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出发点,提炼浓缩符合中国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原则作为社会关系网络拓展的核心准则,从而顺利构造出中国与中国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三维立体模型简图,使中国与中国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形成机制更加明确清晰,进而阐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扩展与收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民营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血缘关系导致其因人而异的特性,二是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具有扩张与收缩的灵活性。因而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家的私人关系网络都是建立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之上,沿着"诚""信""义"的价值标准进行伸缩。二是现代社会使得企业家个人关系网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处于隶属地位,企业家个人关系网已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必须服从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根植于传统中国文化的企业伦理观念,完全可以构建出既适合国情又超越国界的中国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社会关系网络 “仁义礼智信” 血亲关系
下载PDF
《论语》“仁知(智)观”探微
19
作者 肖林珊 《科教导刊》 2016年第5Z期163-164,共2页
《论语》仁知(智)观,即《论语》中关于"仁"与"知(智)"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仁"的内涵,"知(智)"的内涵及它们间的关系。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知(智)观"中,"仁&qu... 《论语》仁知(智)观,即《论语》中关于"仁"与"知(智)"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仁"的内涵,"知(智)"的内涵及它们间的关系。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知(智)观"中,"仁"的本质是"爱人",是成就其他德性的基础,也是外在礼乐规范的源泉。"知(智)"既是意识对对象的把握,也是知识、智慧之意。"仁"与"知(智)"是统一的,"仁"统帅"知(智)","知(智)"促进"仁"往更高的境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仁知(智)观 道德信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