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苯达莫司汀的合成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丽梅 汪燕翔 宋丹青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960-1961,1970,共3页
目的:合成盐酸苯达莫司汀。方法:以2,4-二硝基氯苯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酰化、环合、还原、取代、水解、成盐等9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的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均与文献报道相吻合,总收率为33.5%。结论:本... 目的:合成盐酸苯达莫司汀。方法:以2,4-二硝基氯苯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酰化、环合、还原、取代、水解、成盐等9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的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均与文献报道相吻合,总收率为33.5%。结论:本路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达莫司汀 抗肿瘤 药物合成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军 +1 位作者 刘卫平 赵东陆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苯达莫司汀是兼具烷化剂功能和抗代谢功能的双功能氮芥衍生物,在多种病理类型的淋巴瘤中均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多项研究显示苯达莫司汀单药或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2008年,美国... 苯达莫司汀是兼具烷化剂功能和抗代谢功能的双功能氮芥衍生物,在多种病理类型的淋巴瘤中均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多项研究显示苯达莫司汀单药或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苯达莫司汀用于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然而在我国,苯达莫司汀于2018年才获得批准上市,临床医师应用经验较少。基于苯达莫司汀在我国的临床试验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识专家组成员讨论制定了苯达莫司汀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苯达莫司汀 烷化剂
原文传递
盐酸苯达莫司汀的合成 被引量:8
3
作者 戴延凤 张胜菊 +2 位作者 付敏 孔亚芬 刘传飞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3-755,共3页
以4-硝基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经环合、酯化、甲基化、还原、取代、水解、成盐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收率21.7%,产物及重要中间体的结构经IR、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关键词 盐酸苯达莫司汀 4-硝基邻苯二胺 合成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变变 廖爱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4471-4475,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等药物...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等药物的应用,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患者常因疾病复发、耐药及进展而死亡,MM至今仍无法治愈。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Ben)是一种古老的双功能氮芥衍生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其他烷化剂无交叉耐药性。在东欧地区,该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MM等淋巴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的治疗。近年来,国外开展了一系列Ben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的临床研究,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就Ben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RRMM的疗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单药化疗 联合化疗 复发/难治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亚文 徐佳岱 +4 位作者 阿孜古丽·麦合麦提 陶荣 孙丽华 薛宏伟 刘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在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和青岛的4家医院接受BR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20例初治MZ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相关...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在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和青岛的4家医院接受BR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20例初治MZ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将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的20例初治MZL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BR组总反应率为90.0%,完全缓解率为60.0%;中位随访时间11.7(5.2~42.3)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总生存率均为100.0%;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CD4阳性淋巴细胞减少(13例)和粒细胞减少(5例),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感染性发热(4例)和纳差(3例)。BR组和R-CHOP组的总反应率(90.0%vs 95.0%,P=1.000)、完全缓解率(60.0%vs 60.0%,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CHOP组粒细胞减少(60.0%vs 25.0%,P=0.054)、脱发(85.0%vs 0,P<0.001)、恶心呕吐(75.0%vs 0,P<0.001)和乏力(40.0%vs 5.0%,P=0.02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R组,其他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R方案治疗MZL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疗效 安全性 倾向性评分匹配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文娟 王莉 +3 位作者 黄瑛 周志刚 李皎 张云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iNH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的45例B-iNH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5),对照组...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iNH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的45例B-iNH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和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R方案治疗B-iNHL的效果与R-CHOP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小,对生存质量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 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的效果
7
作者 熊文艳 饶文旭 +1 位作者 徐征 曹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608-261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方法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晚期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接受苯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苯利妥...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方法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晚期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接受苯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苯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比较两组患者卡氏评分、临床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卡氏评分高于常规组,VEGF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同时可以降低血清VEGF水平,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苯达莫司汀 套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R-CHOP方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8
作者 刘亚宁 李焱 +2 位作者 任利涛 侯小雪 王茜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7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究苯达莫司汀(BEN)联合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疗效、血清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DLBCL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R-CHO... 目的探究苯达莫司汀(BEN)联合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疗效、血清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DLBCL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R-CHOP方案(对照组,70例)和BEN联合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70例),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85.71%(60/70)vs.71.43%(50/70),χ^(2)=4.242,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核转录因-κB p50(NF-κB p50)均低于对照组[(18.34±2.75)U/L vs.(22.54±3.11)U/L,(227.16±35.12)U/L vs.(282.71±37.46)U/L,(75.08±10.76)ng/L vs.(81.29±12.41)ng/L,(17.29±1.81)ng/L vs.(19.16±2.07)ng/L,(976.58±104.08)μg/L vs.(1137.19±197.65)μg/L,P<0.05]。2组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生存率及累计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log-rankχ^(2)=4.243、3.959,P=0.039、0.047)。结论BEN联合R-CHOP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改善血清指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苯达莫司汀 R-CHOP方案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as frontline therapy in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a single-institution experience
9
作者 CONSTANTINE N.LOGOTHETIS NATHAN P.HORVAT +8 位作者 TONY KURIAN CELESTE BELLO JULIO CHAVEZ LEIDY ISENALUMHE BIJAL SHAH LUBOMIR SOKOL HAYDER SAEED JAVIER PINILLA SAMEH GABALLA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4年第6期1031-1036,共6页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EMZL)encompasses 70%of cases of marginal zone lymphoma.Frontline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BR)were derived from trials involving other indolent non-Hodgkin’s lymphomas.Only one tria...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EMZL)encompasses 70%of cases of marginal zone lymphoma.Frontline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BR)were derived from trials involving other indolent non-Hodgkin’s lymphomas.Only one trial has evaluated frontline BR prospectively in EMZL.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reports outcomes among EMZL patients receiving frontline BR.Twenty-f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with a median age of 69 years(40–81).Five(20.0%)patients had stage Ⅰ/Ⅱ disease,and 20(80.0%)had stage Ⅲ/Ⅳ disease.The median number of cycles was 6.0(3.0–6.0).Maintenance rituximab was administered to 10(41.7%)individuals.Overall response rate(ORR)was 100.0%(60.0%complete response,40.0%partial response).Medians of overall survival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ere not reached.The estimated 2-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85.2%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100.0%.Four(16.6%)patients had infections related to treatment;3(12.0%)transformed to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5(20.8%)had a relapse or progression of EMZL;and 3(12.0%)died unrelated to BR.BR is an efficacious and well-tolerated front-line regimen for EMZL with response data consistent with existing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bendamustine RITUXIMAB Front-line therapy
下载PDF
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单欣 郭赛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中均包括利妥昔单抗。采用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估患者预...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中均包括利妥昔单抗。采用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估患者预后,ECOG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状态,评估治疗疗效、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Cox回归对筛选的临床特征、分子病理、治疗反应以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27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6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斯汀方案化疗,9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伊布替尼方案化疗。42例晚期MCL的客观缓解率为42.8%,疾病控制率为61.9%,中位OS为63个月(95%CI:50.030~75.930),中位PFS为18个月(95%CI:6.645~29.355)。皮疹和间质性肺炎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MCL患者应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斯汀联合治疗可获得更高的疾病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苯达莫斯汀 伊布替尼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伴继发性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单中心临床经验
11
作者 周达 王明月 +2 位作者 李喆 柯晴 岑洪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三线治疗仍疾病进展,然后采用达雷妥尤单抗和苯达莫司汀联合治疗。分别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标准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CI-CTCAE)5.0版评估其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12例患者纳入分析,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微小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3例,总缓解率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液学毒性,其中4例为Ⅲ~Ⅳ级;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肺炎;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在治疗复发/难治性伴继发性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有效性,且毒性作用可控,值得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难治性 继发性髓外病变 达雷妥尤单抗 苯达莫司汀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淋巴瘤及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绍平 王华庆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8期456-461,465,共7页
盐酸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含有氮芥基团和苯并咪唑环的双功能氮芥衍生物,特殊的结构赋予其有别于普通烷化剂的抗癌机制。自上市以来其被广泛用于血液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盐酸苯达莫... 盐酸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含有氮芥基团和苯并咪唑环的双功能氮芥衍生物,特殊的结构赋予其有别于普通烷化剂的抗癌机制。自上市以来其被广泛用于血液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剂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苯达莫司汀单药及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尤其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就苯达莫司汀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在淋巴瘤、白血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达莫司汀 淋巴瘤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13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滤泡性淋巴瘤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苯达莫司汀及γ-羟基化苯达莫司汀浓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蔚 刘智 +3 位作者 程航 刘姗姗 余鹏 程泽能 《肿瘤药学》 CAS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笨达莫司汀及γ-羟基化苯达莫司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_(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乙腈(68:32,v/v);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28nm...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笨达莫司汀及γ-羟基化苯达莫司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_(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乙腈(68:32,v/v);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28nm,发射波长420nm。结果高、中、低3种浓度的苯达莫司汀(16000、5000、500μg·L^(-1))和γ-羟基化苯达莫司汀(800、250、25μg·L^(-1))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6.5%、100.3%、103 3%和98.7%、100.1%、101.3%;绝对回收率分别为54.1%、54.1%、55.6%和62.3%、64.3%、68.5%;日内、日间差RSD均低于5%(n=5);最低定量限分别为200μg·L^(-1)和10μg·L^(-1);线性范围分别为200~20000μg·L^(-1)和10~1000μg·L^(-1)。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γ-羟基化苯达莫司汀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苯达莫司汀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行芳 谢晓丽 +3 位作者 王志强 张雨 全艳春 王丽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与苯达莫司汀(BEN)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UDHL-4和SUDHL-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UDHL-4细胞分组为4组:S4-对照组(不加药物)、S4-ART组(0.5μmol·L^(-1)ART)、S4-BEN组(100μmol·L^(-1)B...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与苯达莫司汀(BEN)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UDHL-4和SUDHL-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UDHL-4细胞分组为4组:S4-对照组(不加药物)、S4-ART组(0.5μmol·L^(-1)ART)、S4-BEN组(100μmol·L^(-1)BEN)和S4-ART+BNE组(0.5μmol·L^(-1)ART+100μmol·L^(-1)BEN)组,SUDHL-6细胞分组同SUDHL-4细胞。各组均培养48 h。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用膜联蛋白V-FITC(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4-对照组、S4-ART组、S4-BEN组、S4-ART+BNE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5.19)%、(65.64±1.29)%、(78.52±2.58)%和(42.85±0.6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7±0.45)%、(19.70±0.35)%、(47.20±7.54)%和(73.73±2.55)%;Caspase-3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9、1.37±0.05、1.60±0.11和2.36±0.08;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5、1.30±0.04、1.51±0.04和3.16±0.01;Cleaved Caspase-7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4、1.74±0.02、2.19±0.06和2.85±0.03。S4-ART+BNE组上述指标与S4-ART组、S4-BE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给药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UDHL-6细胞结果与SUDHL-4细胞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青蒿琥酯与苯达莫司汀联合用药可协同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UDHL-4和SUDHL-6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青蒿琥酯 苯达莫司汀 增殖抑制 凋亡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治疗边缘区淋巴瘤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蓝晓凤 贤晓敏 +4 位作者 刘玄勇 陈丽萍 王月乔 王强 郭智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7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治疗边缘区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苯达莫司汀为基础治疗方案的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共29例。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治疗方案在初治及复发难治边缘区淋巴瘤的...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治疗边缘区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苯达莫司汀为基础治疗方案的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共29例。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治疗方案在初治及复发难治边缘区淋巴瘤的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29例边缘区淋巴瘤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为基础方案治疗,完全缓解(CR/CRu)14例(48.3%),部分缓解(PR)10例(34.5%),疾病稳定(SD)5例(17.2%),疾病进展(PD)0例,ORR为82.8%,初治患者客观缓解率为94.7%,复发难治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0.0%,接受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6例)患者ORR达66.7%;接受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23例)患者ORR达87.0%。各亚组间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与年龄(<70岁、≥70岁)、治疗线数(初治、复发难治)有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结论苯达莫司汀为基础治疗方案在边缘区淋巴瘤患者中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可以作为初治及复发难治边缘区淋巴瘤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边缘区淋巴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珍珍 陶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2-9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各大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对符合... 目的系统评价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各大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分析,进一步提取相关研究数据。应用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系统评价,观察指标包括总反应率(ORR)、完全缓解率(CR)、2年总生存期(OS)、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3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以及停药率。结果纳入14个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共5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R/R HL具有显著疗效,ORR为82%[95%CI(76%,88%)],CR为62%[95%CI(52%,73%)];2年PFS率为72%[95%CI(61%,84%)],2年OS率为92%[95%CI(87%,96%)]。将文献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示: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ORR分别为81%[95%CI(72%,89%)]、84%[95%CI(75%,93%)],CR率均为62%[95%CI(52%,73%)],两者结果显示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安全性结果分析,≥3级的血液学AE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为22%、贫血10%;≥3级的非血液学AE最多见的是感染13%、周围感觉神经病变12%;因AE所致停药率17%。亚组分析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3级的血液学AE最常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26%和17%、贫血分别为16%和4%;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3级的非血液学AE最多见的为感染分别为21%和5%、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分别为20%和6%;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中因AE出现的停药率分别为21%和9%。结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R/R HL有着较好的疗效,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整体耐受性尚可;相比于维布妥昔单抗单药治疗R/R HL患者疗效更显著。对于治疗R/R HL患者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的疗效评估结果显示并无明显差异,但真实世界研究治疗R/R HL患者严重不良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病 维布妥昔单抗 苯达莫司汀 霍奇金淋巴瘤 复发 难治性
下载PDF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子琳 廖爱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942-946,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 EMM)为MM细胞恶性增殖后产生侵蚀骨表面或骨外部组织的实体瘤。有70%的MM患者尸检时发现伴有髓外肿...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 EMM)为MM细胞恶性增殖后产生侵蚀骨表面或骨外部组织的实体瘤。有70%的MM患者尸检时发现伴有髓外肿块,表明EMM的发生率高。现有的治疗手段虽使MM的疗效得到巨大改善,但EMM的预后仍较差。本文就EMM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从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 PI)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Immunomodulatory drugs, IMiD)、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及单克隆抗体苯达莫司汀治疗6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 ASCT CAR-T 单克隆抗体 苯达莫司汀
下载PDF
盐酸苯达莫司汀临床给药过程中的降解产物及其结构确证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珍仁 叶晓岚 范国荣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研究盐酸苯达莫司汀临床给药过程中的降解产物并对其结构进行确证。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考察盐酸苯达莫司汀氯化钠水溶液(0.5 mg.mL-1)室温条件下随时间增加的降解情况,再用高分辨的Thermo Scientific LCQ Fleet LC/MS4系统进行多... 目的研究盐酸苯达莫司汀临床给药过程中的降解产物并对其结构进行确证。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考察盐酸苯达莫司汀氯化钠水溶液(0.5 mg.mL-1)室温条件下随时间增加的降解情况,再用高分辨的Thermo Scientific LCQ Fleet LC/MS4系统进行多级质谱扫描,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信息,最后使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Thermo Scientific Q Exactive LC/MS2系统获得元素组成,确证降解产物结构。结果随着时间增加,降解产物HP1和HP2的量随着盐酸苯达莫司汀氯化钠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通过LCQ Fleet LC/MS4分析获得降解产物HP1和HP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39和321,再通过高分辨质谱Q Exactive分析,获得降解产物HP1和HP2的元素组成分别为C16H23O3N3Cl和C16H24O4N3,进一步确证了降解产物HP1和HP2的结构。结论盐酸苯达莫司汀临床给药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产生一羟基取代降解产物HP1和二羟基取代降解产物HP2,建议临床上应在最短时间内配制并使用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液,保证盐酸苯达莫司汀的安全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降解 质谱 结构确证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德丰 孙蕾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治疗方案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对照组治疗方案为R-C...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治疗方案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对照组治疗方案为R-CHOP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及存活患者KP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化疗期间均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试验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86%、78.57%,高于对照组60.71%、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KPS评分分别为(74.13±4.25)分、(77.25±4.30)分,高于对照组(68.36±4.19)分、(70.99±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CHOP方案比较,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整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 R-CHOP方案 可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