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服饰“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释 被引量:8
1
作者 卿源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3,共8页
褙子是宋代极具时代特色和代表性的服饰,不分贵贱,均可服之。文章以墓葬出土实物为基础,结合图像资料、古籍文献等多重证据进行互证,针对宋代服饰褙子形制及分类、其形制蕴含的功能进行阐释分析。研究表明:宋代褙子样式多元,女款褙子形... 褙子是宋代极具时代特色和代表性的服饰,不分贵贱,均可服之。文章以墓葬出土实物为基础,结合图像资料、古籍文献等多重证据进行互证,针对宋代服饰褙子形制及分类、其形制蕴含的功能进行阐释分析。研究表明:宋代褙子样式多元,女款褙子形制可分为礼服式、常服式、便服式三种,多在袖式与衣身长度做变化;男款褙子形制可分为常服式、便服式两种,主要在领型上存在差异;其形制注重日常的实用、审美的表达和文化的延伸三方面的功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服饰 褙子 传统服饰 常服 公服 便服
下载PDF
宋代女装服饰褙子的研究及其可持续创新设计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又文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宋代女装褙子,作为一种直领对襟、两侧开衩的上衣,常被罩在其他衣物外穿着,充分体现了当时女性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需求。文章系统分析了褙子的起源、样式、材料、色彩、纹样及其搭配方式,深入探讨其在宋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同... 宋代女装褙子,作为一种直领对襟、两侧开衩的上衣,常被罩在其他衣物外穿着,充分体现了当时女性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需求。文章系统分析了褙子的起源、样式、材料、色彩、纹样及其搭配方式,深入探讨其在宋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结合可持续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提出了结合当代审美需求的褙子创新设计方案,为传统服饰的保护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褙子 宋代女装 可持续设计 创新
下载PDF
明清女性祖容像中服装样式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楚燕 孙瑜 魏娜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7期68-77,共10页
明清祖容像近年来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其绘画技法、艺术风格的研究成果已较为完善,然而对于明清祖容像服饰文化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研究对象多为宫廷御容像。文章以明清女性祖容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从明清祖容像发展... 明清祖容像近年来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其绘画技法、艺术风格的研究成果已较为完善,然而对于明清祖容像服饰文化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研究对象多为宫廷御容像。文章以明清女性祖容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从明清祖容像发展脉络、服饰组合方式与统计、祖容像与政治经济文化、祖容像服饰单品的特征等几个方面着手,总结了明清两代祖容像发展脉络,分析了明清祖容像服装样式的嬗变原因,探寻明清祖容像服装样式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以期更好地承传明清祖容像中的服饰文化,为明清两代服装样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祖容像 祖容像服饰 明清服饰组合方式 祖容像服装样式对比 褙子 马面裙
下载PDF
南北宋女式褙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应鑫 陈敏之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4-59,84,共7页
褙子作为宋代男女老少皆可穿用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服饰,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宋代女性生活风貌,探析宋代服饰文化。通过文献古籍、绘画作品、壁画、墓葬出土实物等多重资料,对宋代女式褙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主要分析南北两宋女式褙... 褙子作为宋代男女老少皆可穿用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服饰,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宋代女性生活风貌,探析宋代服饰文化。通过文献古籍、绘画作品、壁画、墓葬出土实物等多重资料,对宋代女式褙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主要分析南北两宋女式褙子的形制特征与搭配秩序。结果表明:在北宋时期,女式褙子的形制特征为直领对襟、宽袖,多与抹胸、襦、裙进行组合搭配。在南宋时期,女式褙子的形制特征为衣身窄长、直领对襟、窄袖,且袖型分为内收型和外放型,搭配秩序可总结为与抹胸、襦、衫等上装,裙、裤等下装进行组合,在头饰搭配上,上层阶级女性以珠钗、发冠为多,中下阶级女性则束髻系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南宋 褙子 形制 搭配
下载PDF
宋代服饰褙子的源起与形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爱玲 《纺织报告》 2020年第11期72-73,共2页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服饰文化缤纷璀璨、丰富多彩,承载着每个朝代的社会风俗、人文习俗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褙子始于隋唐,盛行于宋朝,发展历史中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由半臂演变形成。褙子的形制特征简约大方、随身合体,追求自...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服饰文化缤纷璀璨、丰富多彩,承载着每个朝代的社会风俗、人文习俗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褙子始于隋唐,盛行于宋朝,发展历史中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由半臂演变形成。褙子的形制特征简约大方、随身合体,追求自然、含蓄、飘逸的状态,深受当朝女子的喜爱。褙子的审美取向受到该朝理性思想的影响,风格趋于淳朴、回归传统,崇尚简朴,喜用淡雅清秀的配色。宋朝服饰褙子的流行,不仅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精彩,也成为当今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褙子 形制 审美
下载PDF
宋代女装服饰褙子的研究及其可持续创新设计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戴麟懿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2期33-36,共4页
褙子是宋代极为普遍的传统服饰之一,本文通过宋代女装服饰中的褙子进行文献调查;以南宋刘宗古的画作《瑶台步月图》为例进行图像研究,梳理宋代褙子的搭配形制与穿着场合。通过对出土实物进行数据整理,对宋代女性褙子的结构进行复原。从... 褙子是宋代极为普遍的传统服饰之一,本文通过宋代女装服饰中的褙子进行文献调查;以南宋刘宗古的画作《瑶台步月图》为例进行图像研究,梳理宋代褙子的搭配形制与穿着场合。通过对出土实物进行数据整理,对宋代女性褙子的结构进行复原。从可持续设计的角度,运用零浪费设计手段,对女装褙子进行创新性设计,共同探讨宋代褙子的可持续设计之路,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褙子 服饰文化 可持续设计 零浪费
下载PDF
程朱理学思想影响下褙子的美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鲍哲 《纺织报告》 2021年第4期91-92,共2页
服饰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可以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生活方式。在深受“程朱理学”思想影响的宋代,人们的审美标准更多地呈现出理性的特点,在服装上一改唐朝的艳丽奢华,形成了独特和清新淡雅的审美特征。文章选取褙子作为切入点,从褙... 服饰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可以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生活方式。在深受“程朱理学”思想影响的宋代,人们的审美标准更多地呈现出理性的特点,在服装上一改唐朝的艳丽奢华,形成了独特和清新淡雅的审美特征。文章选取褙子作为切入点,从褙子的款式、色彩及材质进行分析,探究理学思想影响下褙子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褙子 美学
下载PDF
从古代服饰结构看其功能之美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云华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深衣到袍服的结构变化、背子的结构变化以及其他古代服饰结构的实用功能性,尝试从另一个视角审视中国古代衣裳冠履的功能之美,进而窥探中国古人理性思维的智慧。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服饰 功能 深衣 背子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锡林浩特贝子庙建筑遗产价值构建
9
作者 韩瑛 唐嘉蔚 杨昌鸣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为弥补藏传佛教建筑遗产价值自上而下的专家判定带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缺陷,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以内蒙古锡林浩特贝子庙为例,引入社会学领域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资料的“持续比较”和“逻辑整合”,由标签-概念-范畴化-主范... 为弥补藏传佛教建筑遗产价值自上而下的专家判定带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缺陷,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以内蒙古锡林浩特贝子庙为例,引入社会学领域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资料的“持续比较”和“逻辑整合”,由标签-概念-范畴化-主范畴-核心范畴,层层递进、逐级推演,形成了由基本价值、衍生价值、次级衍生价值三个层次的价值关系,构成了由86个概念、33个附属范畴、10个主范畴、1个核心范畴组成的完整价值,并试图以此来客观反映遗产相关者对藏传佛教建筑遗产全面、完整的价值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建筑遗产 贝子庙 价值构建
下载PDF
宋代背子形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洁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51-54,共4页
从宋代背子的普遍性及其形制特色的角度,进行分类概述,探讨其蕴含的内在文化特征。分析作为宋代全民皆服的背子的服饰特色,并进一步探索其在现代服饰发展中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背子形制的创新与应用,寻求传统服饰与现代服装之间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宋代背子 背子形制 现代女装设计
下载PDF
汉语非表存现的位移类被字句的句段表述特点研究
11
作者 颜力涛 段政 郝玉霞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4-102,共9页
汉语非表存现的位移类被字句出现位置以谓语位置居多,句法上受限。当一个事件对应两个句段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一个事件由位移类动词和介宾结构两个句段构成;另一种情况是由伴随类动作与位移类动词两个句段构成,这类伴随类动作... 汉语非表存现的位移类被字句出现位置以谓语位置居多,句法上受限。当一个事件对应两个句段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一个事件由位移类动词和介宾结构两个句段构成;另一种情况是由伴随类动作与位移类动词两个句段构成,这类伴随类动作多与压迫类情景有关,比如“推、押”。汉语非表存现的位移类被字句的事件关系主要是时间关系、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谓语动词连用时会经常出现“时间关系”与“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在汉语被字句中尤为常见,这一关系更密切了两个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汉语特殊句式的研究在谓语动词连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常见的是“时间关系”与“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在被字句中比较常见,但经常被忽略;其他事件关系都较为少见,例如“目的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过往的研究,一方面在特殊句式研究中,忽略这些不同的语义关系,将其统一表达为“连谓”;另一方面又单列紧缩句进行研究。这两种表达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没有很好地统一到同一个句式的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法研究 非存现 位移 被字句 句段
下载PDF
平顶山市三条主要断裂及其对矿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裴放 《河南地质》 1999年第2期95-99,共5页
平顶山市发育的三条主要断裂在晚白垩世经历了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背孜—鲁山断裂对煤田起破坏作用,对盐矿起控制作用;车村—下汤断裂对温泉起促进作用,控制萤石矿形成;二郎庙—黄土岭断裂促进金矿化,控制滑石矿生成。
关键词 背孜-鲁山断裂 平顶山市 煤田 盐矿床 矿产影响
下载PDF
北魏政权法律思想变迁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方 《琼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北魏政权是我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北魏政权进行了九次之多的修律活动 ,它的每一次修律都反映着落后的鲜卑族在法律思想向汉家法律思想上的转变 ,北魏政权法律思想的这一变迁过程为落后的民族 (或地区 )向先进民族 (或地区 ... 北魏政权是我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北魏政权进行了九次之多的修律活动 ,它的每一次修律都反映着落后的鲜卑族在法律思想向汉家法律思想上的转变 ,北魏政权法律思想的这一变迁过程为落后的民族 (或地区 )向先进民族 (或地区 )的文化学习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族 北魏 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政治制度
下载PDF
“衾、被/被子”历时替换小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歌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衾、被/被子"为表示"睡眠时用以覆体"这一概念的一组同义词,先秦主要用"衾",而"被"则出现在先秦后期的春秋末期。"被"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衾"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优势。
关键词 常用词 被/被子 历时替换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54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文花 段斐 +1 位作者 魏会敏 孙晓芳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 :取雄黄、五倍子、黄连研细末外涂 ,同时肌注病毒唑、VB1、VB12 。结果 :止疱、结痂、止痛时间均缩短 ,治愈率显著提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带状疱疹 雄黄 五倍子
下载PDF
浅谈内蒙古学问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玉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7-101,共5页
学问寺是专门学习喇嘛教教义和研究喇嘛教修持的寺庙,与政治的联系不甚密切,培养了大量的学僧、医僧以及密宗修持者。内蒙古地区有多座学问寺,如包头市的五当召、锡林郭勒盟的贝子庙和查干敖包庙等,本文对几座著名的学问寺作了概述,阐... 学问寺是专门学习喇嘛教教义和研究喇嘛教修持的寺庙,与政治的联系不甚密切,培养了大量的学僧、医僧以及密宗修持者。内蒙古地区有多座学问寺,如包头市的五当召、锡林郭勒盟的贝子庙和查干敖包庙等,本文对几座著名的学问寺作了概述,阐述了学问寺的教学特点,并论述了学问寺对内蒙古社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学问寺 五当召 贝子庙 查干敖包
下载PDF
内蒙古贝子庙朝克沁大殿建筑彩画地域性演进初探
17
作者 李丽 夏笑影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99-104,共6页
贝子庙是内蒙古地区“由寺建城”典型例证,其政教总部——朝克沁大殿是一座根植于蒙地的汉式建筑单体,其彩画为清中晚期地方彩画遗迹,有明晰的官式彩画向地方彩画过渡的脉络特征。通过详析朝克沁大殿彩画的衍生背景及形制特征,总结其地... 贝子庙是内蒙古地区“由寺建城”典型例证,其政教总部——朝克沁大殿是一座根植于蒙地的汉式建筑单体,其彩画为清中晚期地方彩画遗迹,有明晰的官式彩画向地方彩画过渡的脉络特征。通过详析朝克沁大殿彩画的衍生背景及形制特征,总结其地域性发展与演变机制,以期为研究地方彩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彩画 彩画演进 形式特征 内蒙古 贝子庙
原文传递
基于扎根理论的贝子庙建筑遗产社会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嘉蔚 韩瑛 《南方建筑》 2019年第4期38-42,共5页
锡林浩特市贝子庙是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广泛被人们了解。随着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已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将关注点投向建筑遗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与... 锡林浩特市贝子庙是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广泛被人们了解。随着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已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将关注点投向建筑遗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与影响力,因此贝子庙建筑遗产的社会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贝子庙建筑遗产社会价值的理论模型,从六个方面予以分析与梳理,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内涵,旨在为今后贝子庙建筑遗产的保护作为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扎根理论 建筑遗产 贝子庙
下载PDF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摄与互动——锡林郭勒贝子庙考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昆 尚海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2-78,共7页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融摄与互动是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在内蒙古的一座寺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史料的研究、寺庙喇嘛的...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融摄与互动是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在内蒙古的一座寺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史料的研究、寺庙喇嘛的口述以及实地考察,具体从建筑风格、历史传说、庙仓经济、佛事用品及祭祀习俗、教育、医药等方面,分析、挖掘了历史沿袭中,草原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交融的过程,详尽梳理了传入内蒙古地区藏地佛教的新特征,从而揭示出两种地方性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彼此之间的借鉴融合,不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同时也使得藏传佛教经历了一个自我调适的本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贝子庙 蒙古草原文化 藏传佛教文化 融摄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