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
作者 罗万次 苏搏 +2 位作者 刘熊 钟秋平 杨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8-675,共8页
根据2013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的现场调查监测数据,研究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海水各溶解态重金... 根据2013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的现场调查监测数据,研究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海水各溶解态重金属的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均存在一定的差异;Hg的污染明显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Zn、Cu-Cd、Zn-Pb、Zn-C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春、夏季As以及夏季Cr分别与盐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他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各重金属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到陆源输入、沿岸江河冲淡水和海水盐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重金属 时空分布 污染评价 影响因素 北仑河口
下载PDF
北仑河口动力地貌特征及其演变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振会 黎广钊 《广西科学》 CAS 1995年第4期19-23,共5页
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北仑河口动力地貌有剥蚀丘陵、残丘、冲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堤、沙滩、淤泥滩、红树林滩、河口沙坝、潮流沙脊、潮沟及人工地貌。北仑河口经历全新世早期侵剥蚀形成古河道,全新世中期海水浸... 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北仑河口动力地貌有剥蚀丘陵、残丘、冲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堤、沙滩、淤泥滩、红树林滩、河口沙坝、潮流沙脊、潮沟及人工地貌。北仑河口经历全新世早期侵剥蚀形成古河道,全新世中期海水浸入古河道,形成河口湾;全新世中-晚期河口湾被充填,形成湾内沙坝;全新世晚期河口湾逐渐被填满,形成现代北仑河口动力地貌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动力地貌 环境演变
下载PDF
2008年广西北仑河口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敏 蓝东兆 +3 位作者 任建业 兰彬斌 苏博 戚洪帅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根据2008年对广西北仑河口海域16个站位的海水铜、铅、锌、镉、砷、总铬、总汞、pH值、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油类等11项污染因子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海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海域海水水质污染较... 根据2008年对广西北仑河口海域16个站位的海水铜、铅、锌、镉、砷、总铬、总汞、pH值、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油类等11项污染因子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海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海域海水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Pb和Hg为该海区的主要污染物,且海水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主要是氮),同时还有油类的污染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海水质量 水质评价 单因子指数法 内梅罗指数法
原文传递
北仑河口海域小型硅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敏 蓝东兆 +3 位作者 任建业 张学雷 兰彬斌 戚洪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北仑河口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北部湾沿岸与越南交界的一个重要入海河口。于2008年3、5、8和11月分别采集该海域小型浮游硅藻,同时测定水温、盐度等水体参数,以及氮、磷、硅等18项水化学指标,分析了小型硅藻群落结... 北仑河口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北部湾沿岸与越南交界的一个重要入海河口。于2008年3、5、8和11月分别采集该海域小型浮游硅藻,同时测定水温、盐度等水体参数,以及氮、磷、硅等18项水化学指标,分析了小型硅藻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该河口区的小型硅藻主要由纤细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 f.gracillima、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sinensis和菱形藻Nitzschiasp.等优势种类组成,并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演替。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影响北仑河口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盐度、N、Si、Hg和悬浮体质量浓度等,且不同季节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菱形藻对温度和Cu、As、Zn和Hg等重金属的耐受性较强。纤细翼鼻状藻适宜于生长在水体透明度高的海域,悬浮体质量浓度以6.27 mg.L-1以下为宜。拟旋链角毛藻受Cr的影响较大,高含量的Cr会限制其生长。而细弱海链藻和中华齿状藻对Hg的耐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北仑河口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CCA)
下载PDF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During the Past 20,000 Years Based on Diatoms
5
作者 CHEN Min QI Hongshuai +2 位作者 LAN Dongzhao LAN Binbin FANG Q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244-2257,共14页
The paleo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 on the coast of Beibu Gulf in the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fossil diatoms, isotopic dating, sedimentary grain size data, mineralogy... The paleo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 on the coast of Beibu Gulf in the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fossil diatoms, isotopic dating, sedimentary grain size data,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in three sediment core sampl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uary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deposition began about 20,000 yr ago. Freshwater runoff of the Beilun River initially was strong. However, the freshwater runoff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a transgressive event. Subsequently the estuary’s position began to migrate to the northeast. At the en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estuary shifted gradually towards the southwest. In the Early-Mid Holocene, the estuary’s geomorphology was shaped by seawater transgressing into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The basin was filled continuously but slowly to form the present Beilun River estuary. Holocene transgression in this area could be divided roughly into three stages, including oscillation period 1, the maximum transgression period, and oscillation perio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TOMS beilun river estuary PALEOENVIRONMENT QUATERNARY
全文增补中
北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物质输运滞留时间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谊纯 董德信 王一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3,共8页
河口、近岸物质的输运时间尺度是将海洋物理过程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水体内物质更新速率。为有效控制北仑河口及其临近海域环境污染和促进海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开展近岸物质输运的时间尺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 河口、近岸物质的输运时间尺度是将海洋物理过程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水体内物质更新速率。为有效控制北仑河口及其临近海域环境污染和促进海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开展近岸物质输运的时间尺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目的,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高分辨率物质输运数学模型,对北仑河口至珍珠湾海域滞留时间的空间变化及其对于径流、潮差、地形等因素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北仑河口外部海域,滞留时间一般不超过20h,在口门附近,在不同的径流量、潮差的情况下,滞留时间变幅较大,约为30-200h;在珍珠湾海域,滞留时间的空间及随潮差的变化亦很大,珍珠湾内的Z1区域最大可达413.7h,湾口处的Z4区域,最小仅为3.5h。在空间上,北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滞留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呈现明显的白口门向外海逐渐减小的趋势,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说明径流的影响逐渐减小,在横向上滞留时间自深槽向浅滩逐渐增大。珍珠湾海湾边缘的浅水区,滞留时间明显大于深水区域的滞留时间。北仑河口区域滞留时间与径流量呈现明显的二次函数或线性函数关系,径流的影响向外海逐渐减弱,在深槽处大于浅滩处。滞留时间随潮差的增大而减小,变幅在口门处大于外海。北仑河口滞留时间主要受潮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珍珠湾 滞留时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